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28

第28章 官场楷模——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毛泽东“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对他推崇备至。他创办湘军,为清王朝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清湘乡县荷叶塘人。出生在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聪明,勤奋好学,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

从政经历

曾国藩28岁考中进士,此后,他踏上了一步一阶的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十年七迁,从七品官职升到二品大员,担任过内阁学士,兵部、刑部等部侍郎。后创办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被封为一等勇毅候,官居一品。从文才上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勤于求教,不耻下问,博览历史,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官吏中如此勤奋好学者实不多见。由于他博览群书,涉猎极广,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独特观点。

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他自幼天资

政治主张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延伸阅读

幼年曾国藩审案

一天,天气晴朗,年幼的曾国藩从学堂回到了家里。刚放下书包,就听见父亲焦急地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于是就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煮熟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少了一个,不知是哪个偷吃了,快帮你母亲查一查。”曾国藩思索了一下,答到:“这个很容易,我有办法查出来。”说罢,曾国藩端出一个脸盆,倒了几杯茶,把家里的人都喊拢来,叫每人喝一口茶水,吐到盆里,他站在旁边观察,结果有一个佣人吐出的茶水里夹有鸡蛋黄粉。曾国藩的父亲高兴极了,觉得儿子聪明,将来能当官审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