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实用中医偏方妙方
32774500000008

第8章 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多天一行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或“经早”。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验方一:生牡白芍煎养血调经效果棒

患者,女,20岁,经色淡红、质量稀薄、精神疲乏、腰脚酸软、心慌头昏等症,采用补气益肾的方法进行治疗,药方:生牡蛎30克,白芍15克,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各10克,柴胡5克。月经干净后连服7剂,月经周期规律了。

验方二:黄芩香附理气解郁化解月经先期

我这几次月经都是23天左右就来了,并伴有紫红色血块、口干喜冷饮、心烦容易动怒等症状,医生说这是由于肝郁化热引起的月经先期,采用凉血清热的方法进行治疗。药方:黄芩、香附各10克,丹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经前连用7天,服用后血块消失了,口干症状减退。

验方三:黄芪党参汤化解月经疾病不用忙

患者,女,25岁,每次月经都会提前到来,但又不规律,不是二十几天就是十几天来一次,整个人很黄,没有精神,经诊属脾虚失摄引起月经先期,用黄芪15克,党参12克,炒白芍、香附各9克,炙甘草、川芎各6克,肉桂3克。水煎服,每日1剂。5个疗程后,复诊时月经基本规律。

专家提示

月经病一般要经过3个周期的不规律才可确诊,对于月经先期,是可以多加预防的。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损伤肝脾,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扰及冲任而为月经疾病。

2.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龙其是行经期更应注意。

3.虚症宜加强营养,但不宜过食服甘滋腻、生冷寒凉、辛辣动血之品,免伤脾胃。

4.注意节育和节欲,避免生育(人流)过多、过频及经期、产后交合,损伤冲任、精血、肾气,导致月经疾病。

相关偏方

食疗偏方:3种食疗偏方治疗月经先期

【偏方一:芹菜要粳米粥】

原料:连根芹菜12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芹菜与粳米洗净生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

用法:可常食用。

功效:适用于血热型月经先期。

【偏方二:山楂红糖饮】

原料:山楂15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山楂用沸水冲泡,加入红糖,加盖焖一会。

用法:代茶饮用。

功效:适用于瘀血阻滞型月经先期。

【偏方三:韭菜炒羊肝】

原料:韭菜150克,羊肝200克。

制法:韭菜洗净切断,羊肝切片,放铁锅内急火炒熟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剂,月经前可连服5~6剂。

功效:用于肝肾不足性月经先期。

中药偏方:3种中药偏方治疗月经先期

【偏方一:芩术四物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原料:川芎3克,当归、熟地、黄芩、白术、白芍(炒)各6克。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凉血,养血调经。适用于阳盛血热型月经先期。

【偏方二:安经汤】

来源:《医学正传》卷七。

原料:当归身4.5克,川芎、艾叶、阿胶珠、甘草、黄柏、知母各1.5克,白芍、姜汁炒黄连各2.4克,生地黄、黄芩、香附各3克。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空腹时服用。

功效:养阴清热,和血调经。适用于阴虚血热型月经先期。

【偏方三:加味逍遥散】

来源:《内科摘要》卷下。

原料:当归、芍药、茯苓、炒白术、柴胡各3克,牡丹皮、炒山栀、炙甘草各1.5克。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养血和营,疏肝健脾,兼清郁热。肝瘀血热。

外用偏方:1种外用偏方治疗月经先期

【偏方:敷脐法】

鹿茸3克,肉桂6克,白芍5克,红花6克,当归9克,川芎、干姜各6克,12种药混合共研末,瓶贮备用,每次取3~5克放入患者的脐中,外用伤湿膏贴住,再以胶布固定,7天换药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本方温经养血,调理冲任。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提前。

生活偏方:1种生活偏方治疗月经先期

【偏方:药枕法】

生石膏500克,丹皮400克,生地300克,白芍200克,知母100克,冰片10克。先将石膏打碎,再将后四味烘干研为粗末,兑入冰片,混匀后装入枕芯,每月更换1次。本方适用于血热型月经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