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实用中医偏方妙方
32774500000009

第9章 月经后期

月经来潮比正常周期延迟7天以上,或延后更长时间,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经迟”。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要发病原因是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常见的类型有肾虚、血虚、血寒、气滞和痰湿。

验方一:鸡血藤疏筋活血调经期

丁某,女,36岁,性情急躁,倦怠乏力,失眠多梦,大便秘结。经期一过就是几天,多则半月一个月,经诊为由血虚型月经后期,鸡血藤30克,阿胶(烊化)12克,泽兰10克。水煎服,治疗3次,则症状缓解。

验方二:吴茱萸消寒止痛调好月经后期

我从今年2月份开始月经周期在40天以上,而且量少,色黑,一直到5月15日来了一次,到现在都两个多月了还没有来月经!也没有怀孕!我三年前做过两次人流,之后月经量开始变少,色暗,但是月经周期基本保持一个月一次!今年三月做了阴超检查,没有发现其他异常。中医把脉说我这是寒凝冲任型月经后期,用简便方法就可治疗,药方:吴茱萸、小茴香各12克,香附、乌药各10克,水煎服。服药后,第一次月经量有所增多,颜色也不像以前那么暗了,后又连服几个疗程,月经规律了。

专家提示

以下各项在平时应多加注意,在经期、产后更要重视,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1.节饮食。要注意饮食应定时定量,不宜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油腻、生冷寒凉、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湿生痰或凉血、灼血引起月经不调。

2.适寒温。要根据气候环境变化,适当增减衣被,不要过冷过凉,以免招致外邪,损伤血气,引起月经疾病。

3.怡情志。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损伤肝脾,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扰及冲任而为月经疾病。

4.节育和节欲。要重视节制生育和节欲防病,避免生育(含人流)过多过频及经期、产后交合,否则损伤冲任、精血、肾气,导致月经疾病。

5.适劳逸。要积极从事劳动(体力和脑力劳动),但不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过则易伤脾气,可导致统摄失职或生化不足而引起的月经疾病。

相关偏方

食疗偏方:2种食疗偏方治疗月经后期

【偏方一:枸杞鳖鸽汤】

原料:鳖、白鸽各1只,枸杞子60克。

制法:将鳖及白鸽洗净后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大火炖开,再用小火煮烂。

用法:佐餐食之。

功效:适用于肾精亏虚引起的月经后期。

【偏方二:薏苡芡实粳米粥】

原料:薏苡仁、芡实各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各原料洗净后一起入锅,加水适量煮粥。

用法:随意食用。

功效:适用于痰湿阻滞引起的月经后期。

中药偏方:3种中药偏方治疗月经后期

【偏方一:加味归芎饮】

来源:《医学集成》卷三。

原料:焦白术、生地各30克,川芎15克,升麻3克。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健脾养血,脾虚血少。

【偏方二:八物汤】

来源:《女科切要》卷一。

原料:熟地、川芎、白芍、当归各6克,人参4.5克,白术9克,陈皮3克,半夏6克。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生气补血,血虚不足。

【偏方三:归芍六君子汤】

来源:《笔花医镜》卷二。

原料:当归身6克,陈皮、半夏各3克,白芍6克,人参、茯苓、白术各4.5克,炙甘草1.5克。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剂,日服2剂。

功效:补气健脾,化痰利水。脾胃不足,痰湿内阻。

外用偏方:1种外用偏方治疗月经后期

【偏方:敷足法】

取艾叶12克,桂枝10克,穿山甲6克,一起研为细末,用米酒或水调为稀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次,5~7日为一个疗程。

生活偏方:1种生活偏方治疗月经后期

【偏方:调经活血枕】

用香附、陈皮各300克,合欢皮、蒲黄、五灵脂、石菖蒲,皂角、白芥子各100克,一起烘干,研为粗末,兑入冰片10克。装入枕芯,此方适用于气滞血瘀,痰阻型月经后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