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89

第89章 2,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法家语录” 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韩非子》

“译文” 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所以君子栽培人时应格外慎重。

“说古论今” 这个世界上,最猜不透的就是人心。许多时候,隐藏在面具之下的险恶用心,无法被人察觉,欺骗了无数人的眼睛。一旦利益的诱惑上身,它就会蠢蠢欲动,诱使人做出许多“坏事”。 有的领导人苦心多年,培养出了一个优秀人才,但是对方却难堪大用,甚至在得势后暴露出真面目,让人后悔不迭。因此,栽培人的时候,一定要格外谨慎。 在三国故事里,曹操在用人上唯才是举,忽略了人才的品德修养。后来,以司马懿为首的司马氏家族用尽了极其卑鄙龌龊的手段,从曹魏手中抢到了政权,而后大肆挥霍淫乐,践踏百姓,乃至上演了一幕八个王僚抢夺政权的丑剧,把天下搞得乌烟瘴气。这是用人失察的结果。 反观刘备,他坚持以德为先,显得谨慎多了。安天下必先收拾人心,刘备的这种政治理念无疑消除了用人上的道德隐忧,所以从诸葛亮、赵云等人都很忠诚。 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以辅助国君为名发动兵变,结果兵变失败,阳虎辗转逃到赵国。赵简子问阳虎:“听说您善于培养人才?”阳虎说:“我在鲁国的时候,栽培了三个人,都做了令尹,在我失败的时候,他们都来搜捕我。我在齐国的时候,举荐了三个人:一个为齐王所亲近,一个人做了县令,另一个做了把守边关的官吏。后来我得罪齐王的时候,被齐王亲近的不见我,做县令的拿着绳子来捉拿我,把守边关的一直追我到边境上。看来我并不善于栽培人。” 领导人能否干大事,首先要看他能不能任人唯贤;此外,在具体选用人才时,还要把握好人心,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才能让自己辛苦打拼下来的事业延续下去,不至于中途毁灭。 用人不慎,或者任用了有道德缺陷的人,或者任用了别有用心的小人,都会让组织内部产生混乱,让组织这个大厦轰然倒塌。所以,我们说,用错人比不善于用人更可怕。

“用人之道” 1987年4月19日,韩国新闻媒介传出特大新闻:泛洋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朴健硕跳楼自杀。消息传出,汉城的大街小巷议论纷纷。人们大为诧异:拥有大小船舶84艘,资产额达5400万美元,享有“韩国的奥纳西斯”之称的朴健硕为什么会突然自杀呢? 朴健硕于1966年筹集巨资,成立了泛洋商船海运公司,专门从事运油的买卖。接着,他利用他父亲的各种关系,与当时执政的朴正熙政府建立密切联系,先后取得了原油、化肥、煤炭和粮食等大宗货物的运输经营权。公司由此步入快速发展期。 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朴健硕把大学同学韩相渊拉过来,让其掌握着泛洋集团的经营大权,甚至连家庭财务也不对他隐瞒。然而,韩相渊利欲熏心,居心叵测,他感到自己虽然大权在握,但仍是听命于他人,仅仅是公司的经营者不是所有者,是在为别人打工,所以不如趁机先饱私囊。 接着,韩相渊不顾一切地为个人捞油水,终于使泛洋集团在一片繁荣的假象背后漏洞百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泛洋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急剧恶化。而这时,朴健硕与韩相渊之间的关系开始破裂。 1987年3月,朴健硕劝韩相渊趁早让位。结果,韩相渊气愤之极,决心暗中报复朴健硕。他派人搜集各种有关材料,最后向官方税务当局揭示朴健硕逃税和向国外转移外汇的证据,把昔日栽培自己的恩人逼上了不归路。 朴健硕的悲剧可以说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启用了道德败坏、利欲熏心的蛀虫韩相渊。韩相渊虽然身怀经营绝技,但自始自终想到的是中饱私囊,不顾公司利益,大把捞取回扣,这是一切祸害的根源。 由此可见,领导人栽培人的时候选错了种子,将来必然酿成苦果。韩非子说过,栽培贤良忠贞之士,可以为自己竭死效力;栽培奸佞之徒,轻则败坏大事,重则反为其害。所以用人的前提是知人,只有在深入了解其人的品行和能力的前提之下,才能对之加以合理的利用,而不致为其所毁。

(1)坚持品德第一,才能第二 一个集体的成功,标志着其人才战略的成功。在德与才方面,德处于第一位,尽管有德者未必会给集体带来利益,但也不会造成多大损失;而有才无德者,则会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威胁到集体的安全。因此,将人才放到合适位置是一切成功领导所追求的目标。

(2)用制度管人,防止人才变质 用错人和没有人用,哪一种情形更可怕?没有人可用,会造成人员的欠缺,影响工作的进行,相当可怕;用错了人,把工作的过程弄错,结果一团糟,甚至留下一大堆后遗症,更加可怕。不过,用人之初,人才可能并未变质,只不过在后来的日子里才退化了。对此,领导人要学会用制度管人,约束下属投机取巧、谋取私利。只要做到防患未然,就能把用人的危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