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86

第86章 5,工作目标别超过下属的能力范围

“法家语录”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韩非子》

“译文” 向老百姓征收杂税要有限度,使用民力要有休止的时候,这样国家即使弱小也会稳固;反之,滥用民力,即使国家强大也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说古论今” 管理学家亨利·艾伯斯指出:“上级领导的职责就是要把下级的行为纳入一个轨道,使大家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基于目标管理的治理策略目前在许多企业中得到了应用,明确的方向指引着人们奋力而为,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不过,站在大局来看,任何事物都讲求从实际出发,目标的制定有高有低,因此这里就有一个“度”的把握。超过了限度,整个局面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甚至产生不利的影响。 比如,古代政府征收杂税、安排兵役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统治者加大税收标准、对百姓的索取加剧,无疑会加重人们的负担,一旦无法承受,势必引起不满甚至引发动乱。比如秦始皇的暴政、隋炀帝的苛政,都是引起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 对领导人来说,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当目标管理超越了员工的能力、精力时,对方就不再想办法实现它,而是产生抵触情绪、丧失信心。如果不注意改进,就容易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巨大损害。 20世纪90年代,郑州亚细亚商场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建立了严格的员工服务标准。比如,员工必须接受军训,统一四季服装,员工按照一定的序列编组。他们坚持“上帝是永远正确的”理念,要求员工注重仪表、进行微笑服务,这些都可以理解。

但是,商场要求员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绝对服从,这种目标就有些过头了。有资料记载,一位女营业员被顾客指着鼻子大骂,尽管两眼含泪,却仍然“微

笑”以待,引起众人的非议。只尊重顾客而不尊重员工,这是一种畸形的管理理念;不惜损害员工尊严来取悦顾客,这种做法就有失偏颇了。 超过了原有的限度,亚细亚的员工不能以良好的心态提供真诚的服务,所以“满意服务”的工作目标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只能成为一个虚伪的标签。 法家代表人物管子说:“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他的意思是,向老百姓征收杂税要有限度,使用民力要有休止的时候,这样国家即使弱小也会稳固;反之,滥用民力,即使国家强大也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在这里,管子对“度”作出了准确的诠释,提出管理活动中把握好“度”是企业稳固发展的关键。再好的制度和管理思想,如果不能与企业发展实际有效结合,把握好火候,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实现良好的预期。 的确,好的管理举措,出色的领导艺术,都必须照顾到具体的情势、员工的心理承受力等要素,这样才能让大家能够接受、乐于接受,进而把事情做好、做到位。这是领导者使用人才不能忽视的一个基本原则。

“用人之道” 领导人给下属分配任务,一定要把握好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以及他们此前的工作业绩。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制定工作目标、安排工作进度。这样管理下属才恰到好处。 成立于1950年日本三洋电机公司坚持柔性管理,在人才使用上奉行合理适度的策略,开创了成功的发展模式。 三洋公司领导人把人才看成是企业的生命,但是他们更注重对人才的合理使用。领导层认为,拥有出类拔萃的人才是不够的,关键是领导人给予合理的工作目标、提供适当的指导,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 公司领导人认为,工作目标的确立必须听取员工自己的意见;员工既要按照上级的指示办事,又能发挥自己的判断。比如,一位员工接受了一项新任务,三洋的管理人员会鼓励下属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否适合做、有什么困难等。称职的员工必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帮助上司确立合适的工作目标。 三洋对员工工作目标的把握,可谓深得“目标管理”的精髓。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目标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使员工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其中,“员工参与”是目标管理的重要主题,如果领导人越俎代庖,根据自己的臆断发布命令,没有把握好尺度,就会使员工丧失信心。三洋这一点做得尤其到位。 事实上,现代企业治理大多借助目标管理的形式,即把企业战略规划划分为中长期计划,然后再由具体部门和员工组织实施。领导人需要注意的是,目标的制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它的超前性不能脱离大家的能力所及,否则就会使人丧失信心;而缺少对“度”的把握,管理者对员工目标管理走极端,最终会窒息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1)把激励与工作目标相结合。 激励是为了鼓励下属向实现公司目标方向做出努力,是实现公司目标的一种手段。因此,判断激励所产生的积极性,应该以是否有利于完成公司任务,实现公司目标为标准。如果措施不当,方向不明,有时会导致下属相反的行为,结果好心办坏喜,反而与公司目标背道而驰,危害公司利益。

(2)结合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

激励目标的设定必须满足下属的需要,否则无法提高下属的目标绩效,达不到促使下属做出有效行为的目的。只有将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好,使公司目标包含较多的个人目标,使个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为实现公司目标所做的努力,才会收到满意的激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