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74

第74章 7,以反为正的讽谏术

“法家语录” 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 ——《韩非子》

“译文” 靠近游说的对象,对方却不怀疑你的用心,那么就能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了。

“说古论今”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讲究说话的艺术。他强调“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认为修辞是进德、修业、治国的大事,口语表达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实是强调说话要讲究技巧。他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情欲信,辞欲巧”,才能说服打动对方。 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忠言也只限于对方是明君,否则效果都不好。有时不仅说服不了君主,还会把他们逼到一个极端。所以,对帝王进行劝谏是很冒险的事。虽说“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但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但被挖心、放逐者不在少数。在这里,就要讲求一个说话的艺术,一种口才。采用含蓄的讽喻,用来说出不能说出的话,直爽的说出不能规劝的诤言,同样能够以理服人。 齐景公有匹喜爱的老马,他的马倌见它体弱多病,就把它杀了,景公知道了非常生气,拿起长戈就要去杀死马倌。 晏子挡驾说:“这样他还不知道犯了什么罪就被处死,请允许我替君王指出他的罪过,让他知道自己犯的罪然后去杀死他。” 景公说:“好吧。” 晏子拿起戈高高地举着对马倌说:“你替君王养马而把马杀掉,你的罪该死;你使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把养马的人杀掉,你的罪又该死;你使君王由于一匹马却把人杀死,被四方的诸侯知道了,你的罪又该死。” 景公说:“好了,不说了,放了他吧!放了他吧!不要伤害了我的仁德。” 晏子没有对齐景公的做法提出任何异议,而是采用以反为正的讽谏术,绕个弯子,不仅同样达到了对齐景公的劝谏效果,而且没有引起齐景公的任何不悦,反而使其对自己进行了反思。这种以反为正的说话技巧,及时的提醒了景公为君者且不可丢失仁德,同时也是领导者解决问题,化解争端必不可少的法宝。 作为企业领导人,面对属下,并非永远的直言相劝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团队需要凝聚力,而当团队成员间,或是领导者与成员间出现分歧时,如何化解这种分歧至关重要。领导者除了要及时发现冲突外,重要的是能够体察入微,对下属因才施用,运用以反为正的讽谏术,巧妙的避开正面冲突,于无形中使自己全面掌握全局,游刃有余地驾驭群雄,从而达到有效管理。

“用人之道” 驭人方面,领导者应该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对策,因材施用,方能广罗天下人才为己所用。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一方面是要有卓越的工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努力使自己的愿望变为现实;另一方面则要有高超的驾驭下属的能力,这样使每一个下属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你有无数个下属,每个人都有不同点,或性格有内向外向之别,或学历有高低之分。他们的无序组合组成了一个芜杂繁乱的集体,你就是这个集体的领导。要想使这个集体出成绩,你一方面需要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另一方面还要实施

统驭才能,使其有团结一致的合力。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统驭呢?这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下属,并加以利用了。对于这一点,武则天就做得很好。 武则天当政时,狄仁杰和娄师德同时担任宰相。但狄仁杰总是想办法排挤娄师德,两人面和心不和。 有一天,武则天突然问狄仁杰:“我信任并提拔你,你可知道其中原因?” 狄仁杰答道:“我凭文才和品德受朝廷任用,不是平庸之辈,更不是靠别人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武则天沉思了一会儿,对狄仁杰说道:“其实,我原来并不了解你的情况,你之所以有今天,之所以会得到朝廷的厚遇,全靠娄师德的推荐呀!” 随后,武则天命令卫兵取出一个竹箱,找出几件关于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本,赐给了狄仁杰。 狄仁杰仔细地看完奏本,不由得满脸惭愧。多年来,自己一直在想办法排斥娄师德,甚至想把他赶出京城,没想到他却一直在皇上面前举荐自己。 想到这里,狄仁杰连忙跪在地上,惶恐地向武则天承认自己有罪。武则天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原谅了他。此后,狄仁杰抛弃了对娄师德的成见,二人共同辅佐武则天,将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 武则天没有直接利用自己的威压来化解狄仁杰和娄师德的矛盾,因为她知晓狄仁杰自恃才德兼备的傲气,是绝对不会轻易低头的。通过反其道而行之,将娄师德对狄仁杰不计前嫌的作为实实在在的呈现在狄仁杰的面前,使狄仁杰自己得以反省自己的过失,从而成功的化解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种很高明的以反为正的游说手法,以理服人,利害自在不用言明中。中国式管理讲究“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权变之术。作为领导,在下属之间有矛盾时,应该做到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只有协调好下属的关系,才能使他们齐心合力,共同为企业的管理目标服务。 因此,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常置身事外,站得比一般人更高一些,及时的发现冲突,。然后再以“和”为手段,以反为正言明利害,以理服人,解决冲突,化干戈为玉帛,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使得企业能够正常高效地运转。

《管子·版法》中有这样的阐述,“明主之治也,明于分职而督其成事”,也就是说高层管理者治理国家不是什么都管,而是要抓住根本的问题,即治官的问题。 韩非子也提出了“明主治吏不治民”的观点,意思是明智的君主治理官吏,而不直接治理百姓。把具体的管理细节和事务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而董事会则通过领导经理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管好官吏,监督他们完成管理目标,是领导者管人的一个基本原则。正所谓,小公司管事,大公司管人。企业发展到足够到大的规模,领导人要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管理,才能抓住管人的根本,统筹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