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67

第67章 6,“先谋后断”的决策艺术

“法家语录” 智者先胜而后求战,暗者先战而后求胜。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译文” 有智慧的领导人总是先达成胜利的目标,而后按照这一方向努力行动;反之,则是不明智的决策行为。

“说古论今” 从根本上说,决策是对未来预期结果的描述,也就说人们要按照决策的标准去做,并取得这样的结果。比如,领导人在人才管理上征询大家的意见,坚持“定期沟通”,就是要求领导人和员工在以后的日子里必须保持畅通的交流。 法家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治军第九》中指出:“智者先胜而后求战,暗者先战而后求胜。”意思是,有智慧的领导人总是先达成胜利的目标,而后按照这一方向努力行动;反之,则是不明智的决策行为。 这里,诸葛亮为我们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管理决策原则,即“先谋后断”。历史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后世的社会走向往往取决于当事者的一念之差;因此为了实现预期目标,必须首先确立周密的谋划,然后再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 唐高祖李渊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在外征战,三子李元霸早亡,四子李元吉被册封为齐王。 当时,秦王李世民带兵打仗战功卓著,而且善于谋略,因此引起太子和齐王的戒心,千方百计要除掉李世民。为此,双方都在地方上培植自己的势力,并形成了以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 有一次,突厥军队围攻乌城,太子推荐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兵讨伐。出征前,李世民获得重要情报——太子和齐王商量好在饯行时,把李世民软禁起来,并杀掉他手下的大将。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商量后,决定立即采取行动,铲除太子的势力。 当天晚上,李世民就派了10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周围。第二天早上,太子和齐王带领卫士进入玄武门,这时伏兵四起,两人死于非命。接着,李世民顺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李世民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得宜于战略上当机立断、先发制人,而后在战术上斩草除根,从而掌握了制胜的先机。“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只有先谋划,才能迅速动手、制服对方;这就是“先发制人”的价值所在。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不但获悉了太子的情报,更制定了抢先行动的计划,从这一刻开始太子就已经失败了,后来的行动只不过是场景的再现。

用人也好,营销也罢,领导人都要先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而后再做好执行,

才能做出正确决策,并保证决策的结果出现。法家主张“先谋后断”,是站在大局看问题的明智之举。

“用人之道” 中国人做事,喜欢“谋定而后动”。在计划之前,首先是谋划好如何做,即先做出决策,然后再依计而行。中国棋界有句话“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占先,全盘皆活”。它喻示着同样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科学的经营决策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兴旺发达,而错误的经营决策会使企业陷入被动,濒临险境。 纣王,历史上有名的残酷暴虐、荒淫无度的昏君。他肆意杀害宗室大臣,毒刑整人,以残害百姓为乐。有的忠君大臣多次劝解,但是纣王不知悔改,反而恼羞成怒,打死屠杀功臣。 周武王决心发兵来灭商,推翻纣王的残暴统治。显然,这个决策无疑是很英明的,但是周武王没有立即行动,而是暗中派人到商,察看国情,了解情况。 不久,被派去的人捎信说:“商朝国势危殆,民心动乱。”武王却认为伐商的时机还未到。后来,武王又接到报告说:“商,现在是坏人当道,宗室离心离德,一场大的暴动正在酝酿着。”武王还是按兵不动。 最后,被派去的人又捎信说:“商朝的百姓是内心愤怒,闭口不敢说话,却咬牙切齿。”这时武王觉得伐商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联合八方诸侯国,向商朝发起总攻。结果,双方在牧野展开激战,商朝前军的奴隶兵突然阵前暴动起义,倒戈反击,杀得商兵全军溃败。纣王也逃奔鹿台自焚。 在推翻纣王的过程中,周武王谋划在先,而后派人到商打探情况,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结果,等到最后时机成熟时,武王当机立断,发起了军事讨伐,最终一举把纣王拉下马。真个过程中,可以充分显露出周武王决策英明、执行到位的领导水平。 《孙子兵法》上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人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在博奕中要想战胜敌人,先要把自己置于不败之地,即“先胜”,然后再采取行动。在企业管理工作中,领导人也要“先谋后断”,从而做到先发制人。 企业管理是针对整个组织事务进行的,无论是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还是人力资源的管理,都不可能在实践中再决策,必须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新问题进行科学的预测,作出有价值的决策。 因此,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既要学会如何“按兵不动”,准确地把握时机;又要学会顺应形式,及时正确的调整决策,这是管理者需要掌握的决策素质。至于如何做好调整,就要视每一阶段的不同情况来确定了。首先是做好决策,然后在决策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正是法家决策的精髓所在。

苏秦、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抵挡了百万雄兵,诸葛亮舌战群儒实现了孙、刘联盟,可见出色的口才是一个人成功做事的关键。对领导人来说,“会说话”

绝不是耍耍嘴皮子那么简单,而是管人、用人的必备手段。 说话人人都会,但怎样说好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韩非子天生口才不好,但在他的著作中对说话艺术的探求却是其思想的一大闪光点所在。尤其是在对上司的进言方面,韩非子强调的是技巧和忠诚,在说服别人时,他强调的是“灭所其耻”,即不让对方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