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63

第63章 2,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就能明辨是非

“法家语录” 一听则愚智不分,责下则人臣不参。 ——《韩非子》

“译文” 一一听辨,那么智愚之分就显而易见了;将言行相互参验,那么臣下中就不会混入无能之辈了。

“说古论今” 中国历朝历代,都存在官僚机构人浮于事的情况,有了好处互相争夺,遭到惩罚却互相推诿。在这种职责不明的情况之下,那些没有才能却可以浑水摸鱼、钻营谋权者大有人在,而真正有才能的人却难以被发现重用。 无能的人占据着权威,还混淆视听,影响君主的决策。为此,韩非子提出了自己的识才主张,即对臣下的建议一一进行听辨,通过言谈,就可以分辨出哪些是智者,哪些是愚人;然后再通过对他们各自行为的检验,来判定臣下的真实才能。 韩非子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手段,君主才能够使手下的大臣无一例外地经过严格筛选,杜绝滥竿充数的现象,使无能之人及早得到罢黜,而对贤能之士则委以重任。 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发奋图强,力图振兴自己的帝国。为此,他虚心纳谏,特别是在官员治理方面,更是坚持下属评价与实地考察的两手策略,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齐威王曾经向大臣了解地方管吏的政绩,大家都说阿大夫最好,而即墨大夫则最差。齐威王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亲自到各地明察暗访,特别是向老百姓调查了解,结果得出了与大臣意见截然相反的结论。 原来,即墨大夫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管辖的地区,深地老百姓的拥戴;而阿大夫则不善于管理,当地人生活贫困。但是,阿大夫善于巴结朝廷大臣,即墨大夫为人正直,结果出现了颠倒黑白的舆论。 齐威王掌握了实情之后,把各地的官吏召集起来,严厉训诫大家应该效仿有政绩的即墨大夫,并对阿大夫及接受贿赂的大臣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此后,齐国的政治变得清明起来,齐威王日后称霸一方,创造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神话。 领导人考察下属,尤其需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从多个角度入手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优秀的领导人通常都建立了自己灵通的情报网络和顺畅的沟通管道,避免自己听到虚假和片面的声音、看到错误和局部的信息。

“用人之道” 在一个团队里,下属的才能与性格各有不同,其中难免混入一些无能之人。面对众多人,领导人往往难以辨别愚智,但是又必须准确掌握人才的优劣,所以多听听不同的声音,才容易发现问题,进而做出明确的判断。

成功的领导,也是最佳的倾听者,《玫琳凯谈人的管理》中指出:“我认为不能听取部属的意见,是管理人员最大的疏忽”。 玫琳凯经营的企业能迅速发展成为拥有20万名美容顾问的化妆品公司,其成功秘诀之一,是相当地重视每一个人的价值,而且很清楚地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的不但是金钱、地位,他们还需要的真正能“倾听”他们意见的领导。因此玫凯琳严格地要求自己,并且让所有的管理人员铭记“倾听是最优秀的事”。 今天,许多企业都设有意见箱,而箱子放在那里,往往形如虚设。意见提了,但总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也就没有了后继者。另外,如果领导采取压制的方式,则更会使员工不满,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聪明的领导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去倾听意见,在闲谈中,或以亲切的谈话方式去做个听众,偶尔附和几声,重复一下对方说的话,从而引出对方滔滔不绝的话题,能使彼此之间增进了解,增加信任,最终洞察真相。 学会倾听,学会沟通,这是领导统御下属的成功秘诀。不会倾听的领导人,无法得到由价值的信息;不擅长沟通的领导人,则无法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情报。 事实表明:实效的高低与领导花在沟通上面的时间的多寡往往成正比,成功的管理人员无一不是沟通的佼佼者,倾听别人说话是有效沟通的一个最重要的技巧,做一个永远让别人信赖的领导人,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

(1)真心聆听。你也许真地在听,而且也听到了对方的话,但你的行为模式并不是在听的样子。这时,你需要放下手上的工作,并将身体转向说话的人,点头,微笑,并发出“嗯”的声音。不要小看“嗯”这个字。它表示你在用心倾听。其实许多时候,你表现出倾听的动作模式,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2)一锤定音。领导人要多听,但不能光听。听的目的是了解情况,然后给出好的建议。所以,领导人在下属说出了内心的话,正在忧郁不决时候,要敢于下结论,做决策,在重大问题上要有一锤定音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