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28

第28章 4,让下属明白赏罚的要害

“法家语录” 爵禄生于功,诛罚生于罪,臣明于此,则尽死力而非忠君也。君通于不仁,臣通于不忠,则可以王矣。 ——《韩非子》

“译文” 得到高官厚禄是因为建立功绩,受到诛杀惩治是因为触犯法令,臣下如果明白这一点,就会拼命效力而并非认为自己是忠于君主了。君主如果懂得不能一味仁慈,臣下如果懂得不能一味效忠,那么就可以称王天下了。

“说古论今” 韩非子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都听命于君主?后来,他考虑清楚了,那是因为君主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势,所有的臣民都想从他那里得到丰厚的利益,同时也避免受大惩罚。也就是说,人们为了趋利避害才向君主效力。 因此,为了得到更多奖赏,为了避免遭受更多惩罚,是人们听命于君主的根本原因,而不是所谓的忠诚。 反之,国君对臣下的恩惠与惩戒,也并不是因为他多么仁慈,或者多么暴虐,而是因为君主站在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必须执行应有的法令,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对现代领导人来说,不应该期望下属多么忠诚于自己,而应该让他们懂得赏罚的厉害所在,即努力工作、创造业绩才能得到奖赏,同时要想不受处罚就要遵守公司的制度与规则。所有人一旦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动自发地做事,团队效率就提高了,管理业绩也就有了。 三国之初,袁绍的势力大大超过曹操,但最后袁绍被曹所灭,除去其他原因外,在赏罚方面的不同做法,也是重要因素。 曹操曾经说过:“吾在军中持法是也”。依法办事,赏罚分明,是曹操用人的主要特征。在他看来,赏罚分明是调动部下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因而,对立有大功之人,不惜重赏。 袁绍则与之相反,赏罚不明,加之又喜欢听信谗言,结果让一些有识之士心灰意冷,而使一些品劣才低的人得意忘形。最后,袁绍众叛亲离,才被曹操一举击溃,功败垂成。

曹操之所以建立了丰功伟绩,是因为他在人才使用上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

理:有功劳就会得到奖赏,加官进爵;触犯了法令,就会受到处罚,甚至丢掉性命。相反,袁绍总是凭借个人情感进行赏罚,乃至大家不再遵照“赏功罚过”的原则办事,纷纷对袁绍趋炎附势,结果乱了秩序,怎么能不灭亡呢? 由此可见,在一个团队里,让大家明白赏罚的要害所在,全体成员才会知进退、懂羞耻,得到做事的标尺,有了进取心。这样一来,下属就不会为迎合领导人的喜好而阿诀奉承,也不会因为受罚而对领导人产生怨恨之情,转而为了功名利禄而依法行事。那么,团队的运行秩序就建立起来了。 为此,领导人在进行赏罚的时候,要把握好下面两个原则:

(1)抛弃私人感情 领导在管理下属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不要掺杂任何私人感情。当然,从赏罚的角度来说,人们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古人曾说过:“夫人情好爵禄而恶刑罚,人君设二者,以御民之志而立所欲焉。夫民力尽而爵随之,功立而赏随之。”意思是说一般人都喜欢奖赏而害怕惩罚,统治者设立了奖励和刑罚这两种方法,用奖赏让百姓知道该做什么,让惩罚百姓知道不该做什么。这是让赏罚更有实效的基础。

(2)坚持功过分开 赏罚分明,不仅是指不同对象该赏则赏,该罚则罚,而且是指同一对象的不同事件该赏则赏,该罚则罚,绝不可功过相抵。道理很简单,功过相抵容易滋长屠功自傲、目无法纪的倾向。否则,就是在把前功变为犯罪的资本,为违纪筹备条件,领导人就无法舞动权杖了,管理秩序必然乱套。

“用人之道”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赏与罚都是上级促使下级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有效工具。有功才有赏,有罪才有罚,下级的行为由此就会得到控制。而赏罚机制先进与否,则是决定整个集体工作效能高低的关键,也是领导人能否把最优秀人才纳入麾下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中国是一条黄金法则。无论在什么场合,尤其是在比较困难的场合,使用这一招数往往容易取得所期望的效果。李嘉诚的成功,与善于用人、敢于奖赏密不可分。 1986年,李嘉诚的长和系四大公司发起了轰动一时的100亿元集资行动。当时,负责这一行动的是花旗银行唯高达香港有限公司,袁天凡就是其中的关键人物。就在当时,李嘉诚看中了袁天凡,决心把他收归门下。 1991年10月,荣智健联手李嘉诚等香港富豪收购恒昌行,李嘉诚游说袁天凡出任恒昌任行政总裁。袁天凡于是辞去联交所要职,走马上任,年薪600万港元。第二年,荣智健回购恒昌行股份,袁天凡愤然辞职,开始独立创业,与朋友创办天丰投资公司。 李嘉诚爱屋及乌,义无反顾地认购了天丰投资的9.6%的股份,表达了自己对袁天凡的支持。这一大手笔,直接带动了其他投资者,使天丰投资股价大涨。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1996年,人称“投资奇才”的袁天凡终于投到李嘉诚旗下。 袁天凡曾公开表示:“如果不是李氏父子,我不会为香港任何一个家族财团做。。他们(李氏父子)真的比较重视人才。”香港人都知道,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盛产“打工皇帝”,这不仅仅因为长实和和黄是香港最有实力的公司,更因为李嘉诚对人才的重视,在激励环节敢给大钱。

企业出了好成绩,对员工理应重奖。企业要有好的待遇,才能留住人才,而优秀的人才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形成良性循环。 在当代企业家里,最善于使用重赏原则的领导人,是鸿海集团的郭台铭。在一次年终聚会上,郭台铭对大家说:“争权夺利是好汉,开疆阔土真英雄。” 对此,郭台铭进一步解释说:“鸿海是有个大舞台,只要你有本事,就可以爬到更高的位置,带领大家冲锋陷阵。我不会因为你们拿得钱多、得到的职位太高而吝啬,前提是,你要有真本事,确实是非同一般。” 的确,领导人如果想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人才应有的价值,必须让下属懂得赏罚的要害所在,并且在执行中切实按照既定的原则进行赏罚。只有这样,人才才能在竞争性的环境中历练,才会增长才干、提升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