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32759200000013

第13章 8,领导违反规则也要接受处罚

“法家语录” 禁,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于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罚沮,人臣之私义也。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 ——《韩非子》

“译文” 有所禁止,是君主之道,必须公私分明,严明法纪,不循私情。有命令就必须执行,有禁令就必须停止,这是君主所行的公义。私下勾连,取信于朋党,不能用赏赐来激励,也不能用刑罚来威慑,这是臣下所行的私义。私义盛行国家就会混乱,公义施行国家就会巩固,所以应该公私明辨。

“说古论今” 对领导人来说,他在行使法令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公平原则,不能将个人感情夹杂于对公事的裁决上。只有这样,他的做法才会使法令的权威性得到维护,进而得到大家的信服。

在法令面前,领导人享有特殊权利,就会破坏法令的威严,也会降低领导人

的威信。相反,领导人违反了规则也主动接受处罚,会造成一种心灵震撼,让大家体验到法令的威严。 领导违反了规则,不去辩解,而是主动接受惩罚,这就为下属提供了一个榜样,使大家都能够依法行事,不徇私情。 在这里,领导人放低身价接受惩罚,表面上看来很没面子,失去了尊严,但是这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御人术。领导人身居高位,犯错以后降低身份受罚,远比一般人接受惩罚的效果要好。这种示范作用,最大程度上维护了法令的威严。 昭平君是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有一次,他酒后杀人,廷尉不敢给他依法治罪,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汉武帝。 早年,隆虑公主在临终前曾将昭平君托付给汉武帝。今天面对这件事,汉武帝从内心深处来讲,很像赦免自己的外甥,但是他深知维护国家法令威严的重要性,所以举棋不定。 看的这种情形,群臣都主动为昭平君求情,希望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所有大臣里面,只有东方朔主张依法办事,他说:“圣明的君主,赏不避仇,诛不避亲。今主上圣明,天下幸甚!”听到这里,汉武帝不再犹豫了,立刻依法处斩了昭平君。 昭平君虽然不是重要的领导,但是他是汉武帝的外甥,俨然成了汉武帝的影子。皇亲国戚杀了人,应该怎么处置?大家都在看热闹。对此,汉武帝心知肚明。留住外甥的性命,易如反掌;但是那样一来,大家就会对国家的法令失去信心,压制不住无数躁动的心。最终,汉武帝以大局为重,处决了昭平君,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拥戴。 社会上,或者一个团队里,存在着各种问题,其根源大多与公私不分、徇私枉法紧密相连。领导干部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能维护法令的威严,就无法给更多的人树立榜样,那么天下必然大乱。所以,领导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从源头上净化风气、弘扬正气。

“用人之道” 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只要依据法律规定好的来做就行了。法律不能逢迎权贵,就像墨绳不能迁就弯曲一样。 在一个团队里,法令要针对所有的人,没有人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唯有此,整个团队才能令出必行、战无不胜。 对此,韩非子说:“君主处理一切国事都应当以法令为准绳,任何私情都不能妨碍法令的实施。”在他看来,以法治国是最为合理、最为简便的方式,既不会使君主劳神费力,又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但是,在执行法令的过程中,君主必须要维护其公平性,不能因为某些私情而使法令的权威性受损。法令如果可以随意更改,那么就不会有人信服于它,法令自然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在我国IT行业,联想是一个标志性企业。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它严格的管理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在联想集团内部,有一个延续了十几年的规定:无论是谁,只要迟到了就要罚站一分钟。 制定这一规定之前,每次会议总有人拖拖拉拉。对此,集团总裁柳传志大为恼火,规定“开会如果有人迟到,就罚站一分钟!”

没过多久,集团准备在某天上午10:00开会,结果时间还没到,大家就都

来了。看到这种情形,柳传志心里暗暗高兴,“想不到罚站这一招还挺奏效的”。正准备开会,门开了,有一个老头走进来,迟到了。而这个人正是柳传志的老上级。 看到这样的情景,所有人都僵持住了。有人小声议论起来:“老上级迟到了,这可怎么办啊?”还有人说:“算了吧,会议才刚刚开始呢。”又有人不依不饶:“那怎么行?领导迟到了也要罚站才行!” 柳传志皱着眉头,心里极为矛盾。最后,他一狠心,还是让老领导在会议室门口站了足足一分钟。 巧的是,没过多久,联想集团召开高层领导人会议。柳传志早早准备好材料,进了到会议室的电梯。不巧,电梯突然故障,柳传志被困在里里面,耽搁了时间。 等电梯修好了,柳传志迅速冲上楼,但是还是迟到了一会。柳传志十分愧疚。他一句话都没有解释,自觉接受惩罚,在会议室站了一分钟。由此,联想迟到罚站的规定被严格确定下来了。 每个企业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中不乏规范而完善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像柳传志那样严格执行,所以企业经营的差距就显露出来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制定完备的法令并不难,难得是领导人能否执行好,能否执行到位,这才是关键。 在法治条件下,每个人在法律面前理应人人平等。可是,总有一些领导人或碍于入情,或怀有谋取私利之心,在行使职权之时常常伺私舞弊,使本应受罚之人逍遥法外,这必然引起人们的公愤,使法令难以服众。所以,只有使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具备秉公执法的素质,法令才能够得到人们的拥护,整个团队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