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说真诚的话,做实诚的人,是人这一生都要努力修炼的目标。
为人父母者,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形成养成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的良好品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会有意识地教孩子为人真诚,不去撒谎,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对待孩子撒谎,从父母到专家,都能条分缕析找出缘由,都能想出很多种应对方法和补救措施。
然而,有一个与诚实品质完全背离的怪现象——有时,父母也在撒谎!
小宝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喜欢带她去感受自然。那天,春光明媚,我和牵关小宝的手,一起下楼,来到小区草坪上晒太阳。不少父母早已牵着自己的孩子在在玩耍呢。阳光正好,花草正香,我和小宝一直走,往人群密处去。我要让小宝找别的孩子玩,毕竟,孩子总喜欢跟孩子在一起玩嘛。放眼望去,铺满灿烂阳光的草地上,孩子们追闹嬉戏,玩得开心。
小宝玩累了,从我手里拿过泡泡水枪,吹出一个个晶莹的泡泡。紧接着一大帮孩子,围着她看新鲜。有一个比小宝更小的男孩,向她讨要泡泡枪玩。小宝不认识这个男孩,感觉受到了攻击,握紧泡泡枪,硬是不给。男孩脾气顽劣,伸手就来抢夺。小宝怕手中的宝贝被他抢走,大声尖叫,并挥舞双手向示威,吓得他连连退让。这时,男孩母亲走了过来,开口就说:“玩泡泡还不容易,家里不是有吗!”
就这一句话,瞬间让我感觉头脑短路。
是的,我已不只一次听到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某样东西)要什么要,家里不是有吗?”在超市,在路边小摊上,我也不只一次对小宝说过:“买什么买,家里不是有吗?”家里真的有吗?没有!只是哄过孩子这阵子好奇,不去满足孩子的要求罢了。
其实,大人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为什么要用谎言来掩盖孩子的需求?
这种骗骗孩子的行为,已然成为某些大人的习惯动作。在成人的词典里,甚至还有一句熟语——“哄小孩子的把戏”。哄哄孩子,骗骗小孩,对于大人来说,似乎是一种常态。
小时候,问母亲我是从哪来的?母亲坚定地回答,我就是从村后那棵古栎旁边捡来的。回想起这事,我还能清晰地记得儿时那种让我惊恐的孤儿感和被弃感。而今,同样的问题,类似的回答也不少见。有的父母会说自己的孩子是天上掉下来的,属浪漫型;有父母对孩子说你是从老家来的,属声东击西型;有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还小,以后再告诉你,这属搪塞型。总之,没一句正型,都是用谎言来掩盖一种不好意思的心理。
彻底消解这类谎言,还需国人在某些禁区,有所突破。我想问的是,父母们为什么就不能在孩子为自己所生这类问题上,作正面的回答?
在这,我从网上搜出一个真实答案,仅供父母参考:
孩子:我是从哪儿来的?
父母:你是指你出生在哪里?还是宝宝是怎样开始的吗?
孩子:宝宝。
父母:多好的问题呀!宝宝是在妈妈身体内一个叫子宫的地方生长的。
孩子:子宫是什么?父母:它是女人身体里一个特殊的地方,就在她的肚子里面。只有女人有子宫,所以只有女人才会生孩子。但是在开始有宝宝时,也少不了爸爸的参与。
面对孩子的一些简单的问题,父母都可以随口扯个谎,来遮掩过去,那还有什么不可以说谎的呢?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几乎达到谎话张嘴就来的程度。难怪在一个孩子聚集的网络论坛,有个孩子绝望地说:“我父母答应的100件事,99件都是落空的!为什么父母要对我说谎呢?难道我错了吗?”
这点小宝也有体会。我喜欢吃卤菜店里做的牛肉,买回来的时候,小宝也喜欢吃几块。这时,宝妈会说:“这个要少吃,没什么营养。哪天我去菜场买新鲜牛肉,烧给你们吃。”每次我买卤牛肉,宝妈都会例行地这样说上这么一番话,但是,直到现在,小宝也没吃过一顿妈妈烧的牛肉。“哪天”变成了不知道的那一天。
为了改变这宝妈这种坏习惯,我会补充道:“不要哪天了,就明天吧。明天我去买!”
这“哪天”也是很多父母不知不觉撒出来的谎。对孩子说——哪天我带你去香港迪斯尼乐园玩;哪天带你去吃法国大餐;哪天带你去公园玩;哪天给你买遥控飞机……到底是“哪天”?反正不是今天,不是具体的某年某月某日,父母总能借口太忙,事太多,将哪天化为一个巨大的肥皂泡。
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这样论述谎言:“你能欺骗少数人,但不能欺骗大多数;你能欺骗人于一时,但不能欺骗人于永恒。”欺骗和谎言,只是暂时的,终究都会被戳穿的。在我老家流行一句这样的说:“谎话过不了夜。”谎言哪怕是所谓的美丽谎言,都改变不了其欺骗性质,于人于己都将无益。
哄骗孩子后果尤甚,对孩子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指出,孩子把爸爸妈妈是否高兴当作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如果孩子认定哄骗可以让父母开心,直接后果将是导致孩子撒谎成性。故而,在儿童心理学领域有个定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是这个世界模仿最多的人,父母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其作用无人能代。
要孩子不撒谎,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不哄骗,不说谎。
从前,有个小孩很少吃苹果,第一次吃苹果,竟然很夸张地吃下几粒苹果籽。父母当即训斥:“不要吃苹果籽啦。过几天,你肚子里就会长出苹果树来了!”后来,这孩子屡屡问人:“我肚子里真的会长苹果树吗?”眼神里流露出无助、惊恐和慌乱。那个由谎言萌发、生长起来的苹果树,已然长在这个孩子的心里面。
天下父母,还是移走孩子心里的那棵谎言树吧,不要让欺骗落在孩子心里,形成忧恐和惊慌,更不要让孩子从小养成撒谎习惯。
不让孩子说谎,就请父母率先做到不撒谎。孩子的诚实,父母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