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30岁职场的那些人和事
32538000000035

第35章 同时面对多个上司如何应对

一个人的工作,如果由多个上司安排,所安排的工作各有差别,那么做起事来就不知该左还是该右。最令人头痛的是如果上司之间不合,一个这样说一个那样讲,你这么做不对,那么做也不对。都是领导,听谁的?不听谁的?怎么办?

被"多头领导"的苦日子

欧洲一家产品制造和服务供应商,在中国收购了两家同类产品的制造商和原来的代理商以后,成立了有限公司,设置了一位中国地区的董事长,被收购的那两家公司的经理分别任新公司的执行副总裁、资深副总裁。

面对新兴市场,为了能迅速打开局面,欧洲方面希望能找到一位了解中国市场,并在同类产品和服务方面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本地市场营销总监。小向在这种境况下进入了公司的视野。令小向困扰的是,由于上司过多,她开展起工作来总是匆匆忙忙、毫无头绪。

在新加坡的亚太区总裁强调"在中国,市场份额是最重要的,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可两位副总不愿意做直销和渠道,这样会影响公司的业绩,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业绩。因为欧洲公司在收购的过程中先支付中国公司一笔资金,在两年之后才会根据公司的业绩支付余下的购买资金。

在此之后,每位上司都会找各种机会与小向单独沟通,希望能够在这位新上任的市场营销总监身上多发挥点"领导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向现在不是市场营销总监,而成了公关总监,在三位上司之间来回周旋和沟通几乎占去她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一个小小的方案也会改过去又改回来,市场战略根本无从考虑。市场部每次策划的营销活动最后都匆忙上阵,有几次董事长提前两天决定把已经取消的方案重新实施,而且要按照原计划执行。结果小向的团队连续三天没人回家,由于准备匆忙,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小向的一些下属准备离职,他们告诉小向:"向经理,你对我很好,你运转市场也有实力,可上面的情况你也控制不了,我们虽然愿意跟你一起把市场建立起来,可不想反复折腾。实在不想再在公司浪费时间,下次有缘咱们再继续合作吧。"

小向明里暗里不止一次给三位上司吹风:得有个准主意才行呀!然而,一切照旧。小向开始彷徨,不知道是该留还是该走。

当你的上司有好几位,上司之间的指示会出现矛盾。每位上司都想掌握你在他这条线上的最新工作进展情况,总是希望获得第一手资料。你怎么办?进行有效沟通才是最佳的应对举措。

"隐形"能力

中式传统的领导理念是:下属对一个领导负责;一个公司只有一个一级领导,只要把他"搞定"就好。而许多跨国公司是矩阵式管理模式。尤其是许多典型的欧洲企业,非常注重传统和内部关系网络。作为"空降兵"的小向,如何在短期内建立起和领导的关系是应该攻克的第一道难关。

小向没有正确定位自己,她的职位是"帅",首先应该冷静地对局势作一个全面的分析,可实际上她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指挥冲锋陷阵的"将"。小向本该主动和区域总部、全球总部进行沟通,认真分析中国市场在亚太以及全球的位置以及现状。亚太区总裁和其他上司应该是她的战略伙伴,可小向并没有拓宽自己的空间,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位优势,而是受制于三位上司的不同意见,使自己成了一个救火队员,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另一方面,小向没有分清轻重缓急,小向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与三个领导的周旋之中,没有抓住工作的主要矛盾。小向真正要做的是按"总部的战略要求和期望制定一个清晰的市场战略,扩大市场份额"这一工作。可实际工作中,小向要么拖延、搁置市场方案,要么匆忙上阵,以致下属也对她失去信心而纷纷辞职。

换句话说,由于小向不清楚自己的职位对公司的价值。小向的"有形"经验,即开拓市场的能力是有的,但他缺乏的是协调、沟通的"隐形"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对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解开多头管理的乱麻

关注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最高决策依据,怎样行动最有利于达成目标,就怎样做,这是工作的基本原则。关注目标,意味着要敢于做出选择,要敢于负责,不要怕得罪人。

乾坤大挪移。乾坤大挪移是避免与上司摩擦和对立的办法,可以结束混乱的职责权利状况,为自己创造相对简捷而安全的工作环境。即领导的话都听,只是不采取任何实质行动。当A领导责问时,告诉她自己正在忙于处理B领导交代的事;当B领导责问时,告诉她自己正在忙于处理A领导交代的事。这样,就把矛盾转移到了多头管理的问题上。领导们要么协调好了再发出指令,要么会给你一个明确的态度,做什么不做什么。

行动比上司快,坚持主见。上司之所以可以管到你的事务,多数是因为你的工作有漏洞,或者是你没有得到上司的支持,就独自行事。作一个决策快、执行快、汇报快、有主见的人,让上司还来不及管你的事务,你已经拿出了结果。这样的人,通常也容易让人放心。

以退为进。企业领导通常都是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他的行为也是为了大局。如上司调用你的下属不如期"归还",这当然会造成本部门工作不便,可如果站在全局的角度看,也许只有你的下属最合适。当然,你也不一定要牺牲自己,你完全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如让领导心理清楚:这件事对自己部门造成的损失,工作遇到的诸多困难,同时可以争取相应的资源来弥补,让上司感激你的让步。

总结提示:

如果上司之间没有冲突或冲突不大,尽量都要照顾到,都去执行。领导的话要听,这是你的职责。如果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你就要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是你对某个领导有看法?还是你太功利,觉得不是自己的分管领导就可以不听?还是自己不愿意付出?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不自觉地设置心理底线。如买东西时能承受的价格。在工作中也会不自觉地设定心理底线,当难度超过这个底线时,就会有情绪。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调整这个底线,不要计较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