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太守拿出许多银钱,施于鉴真,又让手下送来许多粮食、用品。诸寺僧人和父老乡亲也纷纷拿出备好的礼品赠与鉴真大师。大师接过礼品,再三致谢。众人将鉴真一行送了很远一段路程,才被鉴真执意谢退。太守便命手下官兵协助背负有关物品,一直送到奉化县白杜村寺。
在此暂住多日后,鉴真一行又继续上路,来到台州宁海县白泉寺。次日众人吃过早饭,便告别白泉寺,向前进发。这是一段崎岖险峻的山路,行走起来十分艰难。傍晚时分,仍未走出深谷。一会儿,又下起大雪,寒风呼啸,飞雪打得连眼睛都很难睁开,道路看不清楚,不慎走入涧水之中,水深至膝,冰冻难耐,许多人急得哭了起来。关于这一情景,史料中是这样说的:“岭峻途远,日暮夜暗,涧水没膝,飞雪迷眼,诸人泣泪,同受寒苦。”(《唐大和尚东征传》)大家终于熬到天亮,才翻过山岭,进入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境,又艰难跋涉一天,日暮时分到达天台山国清寺。
天台山位于天台县城北,是中国东南沿海的第一名山。这里群峰峥嵘,沟壑幽深,飞瀑流泉,洁白如练,既有雄伟之气势,又有秀美之景色。隋时,智者大师在此创立中国佛教天台宗,从此天台之名远播四方,海内外香客无不心往神驰。特别是国清寺,雄居于几座山峰之中,四周层峦叠嶂,郁郁苍苍,奇树异草,葱郁芬芳。风吹松柏,声如波涛。
那时,已到隆冬时节,刚好又下了一场大雪,鉴真步人寺中,只见白雪覆着宝塔玉殿,层林相托,蔚为壮丽。众人忘记了疲劳,怀着虔诚的心情,巡礼寺中圣迹,忆念先贤昔圣。
次日吃过早饭,鉴真一行又马不停蹄向温州进发。他们穿过始丰县,进入临海县,一连几天,都行走在云雾缭绕的峰峦之间,而后又沿灵江前进,到了黄岩县。为了尽快与法进等人会合,他们稍事休息后,继续向温州方向前进。
这一天,鉴真一行人投宿到一座名叫禅林寺的古庙中,次日凌晨刚要动身,忽见一群差官带着采访使的文牒,闯进寺内,把鉴真等人一齐扣押起来。
原来,正当鉴真在浙江东南山区艰难跋涉的时候,在扬州的弟子灵佑及各寺的上座、寺主和都维那会集一起,商议鉴真大师的去向。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大师发愿东渡日本,登山涉海,数年艰苦,沧海万里,生死莫测。所以,他们决定告知官府,让官府出面阻止。江东道采访使得知消息后,立即下牒诸州,追查鉴真踪迹。官差顺藤摸瓜,把鉴真所经过的寺院的寺主全都扣押起来,进行审问,追查鉴真去向。最后一直查到了黄岩县南四十里的禅林寺。
这一次,官差把鉴真等人看管得十分严密。大批兵卒重重防卫,任鉴真如何解释,也休想脱身半步,于是,大家只好被强行押解回扬州。鉴真长叹不已,日僧更是悲伤至极。
回到扬州,采访使让鉴真继续留住当年的龙兴寺,责令寺中三纲即寺主、上座、都维那等人严加防护,不要再让鉴真等人出国,除鉴真的直系弟子外,其他人员都被解散送回原地。日僧荣睿和普照则被安排到遥远的同安郡(今安徽省安庆市)住下。
鉴真回扬州的消息一传开,僧俗弟子一齐涌向龙兴寺礼拜大师。他们极尽供养,欢喜庆贺,热切慰劳,表达了对一代大师的无限虔诚与恭敬。
可鉴真自回扬州之后,终日闷闷不乐,忧愁不堪。这次东渡的受阻,使数月的精心筹划与艰辛付之东流,悲愤中的鉴真对弟子灵佑大加呵斥。而灵佑虽出于一片好心相留,可自知对不起师父,于是一再向师父表示忏悔,每天夜里从一更一直到五更,站了六十天,鉴真依然没有宽恕他。最后,扬州各寺的寺主、上座、都维那及各位大德一起前来致礼谢罪,鉴真一直阴沉的脸上才又浮现了昔日的慈祥。
第四次东渡的失败,的确使鉴真遭受到沉重打击。日僧荣睿、普照更是茫然无措,几乎陷入绝望的境地。不过,对佛法的虔诚,使他们再一次从失败中振作起来。时光的流逝并没有冲去东渡的意志,反而使他越来越强烈,越来越不可违逆。对鉴真是如此,对荣睿、普照也是如此。
心有灵犀一点通。天宝七年(748)初春的一天,日僧荣睿、普照从同安郡乘船重返扬州,再次来到龙兴寺拜见鉴真大师。可鉴真大师已搬到崇福寺居住,他们又火速赶往崇福寺。
三年来,日僧远离扬州,鉴真口中再也不提东渡之事,所以官厅早已放松了对他的监视。可鉴真的内心却无时无刻不铭记着东渡的志向。所以,荣睿、普照来到扬州后,他们又立即着手准备第五次东渡。
这一次,鉴真一方面派人采办各种物品,另一方面托人在新河(今江苏扬州市南)打造船只,一切从速办理。
六月二十七日,鉴真与全体东渡人员告别崇福寺,来到新河上船。同行弟子有祥彦、光演、顿悟、道祖、如高、德清、日悟、思托及日僧荣睿、普照等共十四人,水手十八人,其他工匠等共三十五人。所带物品和第二东渡时大致相同,粮食、衣服、经典、佛像、草药等应有尽有。
船从新河启航,沿运河经瓜州(今江苏邗江县南),进扬子江,再经常州界,东下至狼山(今江苏南通市附近)。这时,忽然刮起大风,既不能行驶,也不得靠岸,船旋转于三山之间。天明后,幸好风平浪静,船才驶出了长江口,进入东海之中。
到了越州的小岛三塔山(今定海海中的小洋山),风向突然变化,他们又不得不停下来等候。一个月后,总算等到了顺风,鉴真下令立即开船。谁知船行到署风山(今舟山岛附近),风又转了向,只好再次停了下来。
船在暑山岸边停了一个多月,大家心里都十分着急。十月十六日一大早。鉴真突然对大家说:“昨夜我梦见三个官人,一个穿红衣服,两个穿绿衣服,站在岸上向我们拜别。这一定是国神与我们告别,我们的行动国家已允许了,今天肯定可以东渡了。”
说来也巧,一会儿,果然刮起了顺风。于是,等待一月之久的木船再次起锚开航,向顶岸山进发。到中午时,东南方向出现了高山,大家以为顶岸山到了,水手们扬帆直驶而去。可是,忽然间眼前那郁郁苍苍的高山却不见了。原来,那只是一种积聚的蜃气,它预兆着一场大飓风即将来临。但鉴真一行不了解这种情况,所以继续航行,船离暑风山越来越远,慢慢地漂向大洋之中。
一会儿,海上便刮起大风。黑云遮天,狂风怒号,浪高波峻,涛声如雷。傍晚时分,风浪更大,船像一片树叶,一会儿被抛向浪巅,一会儿被埋入波谷。船上的人都被颠得昏昏晕晕,力不能支,大家齐声念诵观音圣号。可水手们却大声喊道:“船就要沉了,快把货物扔下海去!”于是几个水手拿起栈香笼就要向海中扔去。这时忽听空中传来声音:“不许扔!不许扔!”水手大吃一惊,立即放下手中的栈香笼,其他水手也不敢向海中扔东西了。
又过了一会儿,水手突然惊喜地对大家说:“大家都不要再担心了,有四位神王,身穿铠甲,手持长杖,其中两位在船头,两位在船侧,他们全力守护着我们!”众人一听,心中顿时安稳下来,再看鉴真,此刻依然静坐在船头,双手合掌,口里念念有词。
第三天,船漂到蛇群出没的蛇海,各色各样的蛇,身长一丈多,小的也有五尺左右,在海面上游来游去。接着,船又驶进飞鱼海,银白色的鱼都有一尺多长,不停地飞出海面,在空中舞动。水手们不知船开到了什么地方,只好随波逐流,在茫茫大海中漂荡。
这一天,船开到一处海面,飞鸟极多,这种鸟与人一般大小,许多鸟爬到船上,使得船的重量急剧增加,人们只好用手去推,飞鸟就用嘴啄咬人们的双手,几经搏斗才终于脱离了飞鸟海。
此后几天中,除了狂风巨浪之外,再见不到任何东西。后来,船上又断了水,人们疲惫不堪,饭无法去做,日僧普照便在每天的吃饭时候,给大家分发一些生米充饥。可是口干舌燥,无法下咽,饮了海水之后,腹部又胀疼难忍。他们自出世以来,谁也没有受过这样的罪。
如此又熬了好几天。这一日,海中出现了四只金鱼,船上人好像见到亲人一样,十分高兴,因为好长时间,他们没有看到过任何活着的东西了。又过了一天,风平浪静,船稳了下来。可依然无水,人们都快要渴死了。
一天早晨,荣睿突然兴奋地对大家说:“我梦见一位官人请我为他受戒。我对他说,贫僧甚渴,想要水喝。那位官人便倒水给我。那水就像乳汁一样,十分甘甜醇美。我又对那官人说,船上三十余人已好多天没喝过水了,他们极其饥渴,请施主尽早拿水给他们。于是,那位官人就叫来‘雨令老人’,请他火速给船上人送水。这个梦相说明,雨水就要来了,您们赶紧准备用碗来接。”
第二天下午,西南上空出现了一块乌云,当漂到船的上空时,忽然下起雨来。人们用碗接水,痛饮一场,顿时精神振作起来。次日又下了一场雨,人们才吃饱喝足,但水并没有收集多少。又过了一天,船终于靠近一个海岛。
至此,他们已在海上漂泊了整整十四天。
那时,已是冬季十一月份,扬州及日本一带已是万木凋零了。可这岛上却鲜花竞艳,草木清新,完全是夏日的景象。他们感到十分奇怪。不久遇到了四位当地的商人,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并未抵达日本,而是到了中国最南端的一个大岛即今天的海南岛。
第五次渡海又失败了。
七北上扬州屡遭不幸
鉴真万万没有想到,在海上漂泊了十四天之久,他的船只又回到了大唐的国土。
东渡没有成功,他们却陷入了荒夷蛮野之地。那时,海南岛荒林遍野,杂草丛生,野兽出没,人口稀少。更可怕的是各类海盗与陆上的土匪很多。这些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海南成为一个恐怖之地。他们在四位当地人的引导下,来到一个相对安全的港口,准备明日启航。谁知夜幕刚一降临,便有一个披头散发、手持利刃的强盗到船上来抢劫,大家赶紧送给他许多食物,他才走了。鉴真一看这里不是停泊之地,就叫船夫连夜起锚开船。那四位当地商人正好想去振州(今海南省崖县)作生意,便同船引路,往南而去。
经过三天航行,船终于到达振州江口。四位商人上岸报告于州府。在州府中任别驾之职的冯崇债一听有高僧自远方一漂来,惊喜不已,立即派遣兵卒四百余人前来迎接。刚一进州城,早已等候在那儿的冯崇债趋步上前,跪倒在鉴真面前,连拜三下,又把鉴真扶上自己的马车,直驱官邸。冯崇债之所以如此恭敬,不光因为他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主要还是因为他昨晚作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一和尚告诉他:将有一姓丰的和尚到此,他便是你的舅舅。可当得知鉴真一行中并无姓丰的僧人时,冯崇债依然十分虔诚,就把鉴真当作他的舅舅,极尽供养,执意相留,要鉴真长住于此。
冯崇债听说鉴真是位律学大师,便决定在府内筹办授戒大法会。鉴真为弘法故,便应承了下来。如此又在府内住了数月。后来,听说州中大云寺佛殿毁坏,众僧发心捐物,准备重修,便请鉴真亲临指导。于是鉴真便又搬进大云寺居住。在此一住就是数月,鉴真在振州已整整呆了一年之久。
大云寺佛殿修缮完毕之后,鉴真执意要走。冯崇债挽留不住,只好同意。因为那里强盗出没无常,所以,冯崇债自备甲兵八百余人送行,经四十多天,大队人马才到了万安州(今海南省万宁县)。当地大头人冯若芳隆重接待了鉴真一行,并把他们安排在自己家里,虔心供养。三天后,冯崇债继续护送鉴真一行抵达崖州(今海南省文昌县)。这里已比较安全,冯崇债便拜别鉴真,领着兵卒返回。
从振州出发时,鉴真一行是分海陆两路走的。鉴真走陆路,荣睿和普照走海路,相约在崖州会合。荣睿一行先期抵达崖州,鉴真随后也到。州中的一位武官名叫张云,是位佛弟子,他把鉴真、荣睿等人安排到开元寺居住,对鉴真等人非常恭敬,生活方面更是关怀备至。手下官兵也纷纷设斋供养,光布施的物品就放了满满一屋。
刚要从崖州继续北上,适逢州中遭遇火灾,鉴真所住的开元寺被烧毁。张云恳请鉴真在崖州主持建寺,鉴真应允。于是,一行人又在崖州住了下来。远在振州的冯崇债听说鉴真在崖州主持建寺,便派大批奴婢,每人扛一根木头,送往崖州。三日之内,所需木料全部送到。鉴真主持修建了佛殿、讲堂、砖塔等建筑,还雕造了一座一丈六尺高的释迦佛像。寺院落成,佛像开光,鉴真又设坛传戒,弘讲律法。
崖州诸事办理妥当之后,鉴真告别张云,北上大陆。张云派澄迈县令送鉴真一行上船。经过三天三夜,船越过雷州海峡,到了大陆最南端的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在雷州稍事休息后又经辩州(今广东省化州县)、罗州(今广东廉江县)、白州(今广西博白)、绣州(今广西桂平县),过西江沿岸的藤州(今广西藤县)、象州(今广西象县西),到达始安郡的桂州(今广西桂林市)。沿途受到各地官员、僧俗父老的盛大欢迎和优厚供养。
始安郡都督冯古璞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当听说鉴真大师到来时,他立即率府中官员步行出城,五体投地,顶礼膜拜,然后把鉴真一行礼迎入城,安置于开元寺。消息一传开,满城僧徒纷纷擎幡烧香,唱着梵呗,云集寺中。从外地赶来朝圣的各州各县的官人、百姓不绝于途。开元寺佛事活动一下子兴盛起来。鉴真趁机传法布道,教化众生。后来,冯都督又请鉴真为其授菩萨戒。授戒这天,冯都督亲自作饭,供养僧众,并率领所辖七十四州的官人和来郡中参加会试的文人一齐受戒,其人数多得无法计量。就这样,鉴真在桂州又度过整整一年。
这时,南海郡太守卢奂听说鉴真在桂州,便派使者前往该地。他还下牒所辖各州县,让他们沿途迎送,不得怠慢。鉴真认为这不光是在岭南弘法的好机会,而且广州是一大港,或许还可再行准备东渡的事情,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离开桂州时,冯古璞亲自扶鉴真上船,依恋难舍,挥泪而别。舟船沿桂江东行,七天后达到梧州(今广西苍梧),然后又乘船抵达端州(今广东高要),住于龙兴寺。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荣睿因几经囚牢,又得过重病,本来就体质虚弱,再加遇险漂流,积劳成疾,到端州时竞一卧不起,溘然长逝。鉴真哀痛不已,怀着悲切的心情,将荣睿安葬于龙兴寺后的山岗上。荣睿为请鉴真东渡,八年来历尽艰辛,一再受挫。想不到意愿未了身先死,这对鉴真和普照来说的确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荣睿的丧事料理完之后,端州太守奉命将鉴真一行送到广州。都督卢奂率领僧俗大众出城相迎,接待极为隆重,随后请他们居住于大云寺内。
卢奂是盛唐时期有名的清廉官吏之一,很受唐玄宗的赏识。此人除长于文治武功之外,还虔信佛法。所以,对鉴真在广州的弘法事业给予极大的支持,鉴真在此登坛授戒,讲经弘法,声势浩大,影响盛极一时。
天宝九年初夏,鉴真发现从广州东渡日本无望,便决定立即北上扬州,以便重整旗鼓,寻机东渡。动身那天,广州几乎是倾城远送,浩浩荡荡的送行队伍一直延续到江边。鉴真一行乘船北行七百余里,到达韶州(今广东韶关)。韶州官员迎请鉴真居住于法泉寺,不久又移居开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