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高僧传
32423900000053

第53章 鉴真(4)

道航被视为主谋,受到严刑拷问。采访使班景倩问他:“你们有多少人与海贼私通?”

“我们没有与海贼私通,请大人明查!”道航以为官厅抓他是因为私渡日本的事,现在看采访使问他与海盗私通之事,知道他们还不知私渡的事,于是便壮了胆子,矢口否认。

“那你为什么要躲藏?为什么屯集那么多粮食?打造船只对出家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处?”

“粮食是准备送往天台山供僧的,因山峻路险,陆路不便,故造船走海路。”道航按事先筹划好的借口回答。

“如此狡辩,谁能相信?”采访使不信道航的话。

“我是从京师长安来的僧人,本是当朝宰相李林甫之兄李林宗的家僧,大使若不信,有李林宗的信函为证。”道航很坦然地说。

“李林宗的信在何处?”

“在仓曹李凑那里。”

于是,采访使班景倩立即约见扬州仓曹李凑核实。李凑肯定道航所说完全属实,并将李林宗的信函交给班景倩过目。

班景倩接过信函一看,只见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要李凑帮助打造船只,送粮到国清寺去。班景倩疑团全解,连忙请来道航说:“下官冒昧,多有得罪,还望法师海涵。只是眼下海盗猖獗,万不可再走海路。”

于是,船只留作官用,粮食则如数归还。如海被打了六十杖,勒令还俗,押送回原籍。对于四位日本僧人的处理,扬州官厅认为情况不明,不好决定,只得上奏朝廷。奏章传到管理外国僧人事务的鸿胪寺,鸿胪寺派人调查后证实他们确是在长安留学的日本僧人。鸿胪寺把此结果上奏朝廷,朝廷再下诏扬州,如此周折了一大圈儿,直到当年八月,扬州方面才得到朝廷指示,然后释放了几位日僧,给他们安排住处,发给生活费用,并准备等到有顺船时送他们回国。

鉴真第一次东渡日本的计划就这样失败了。

五再渡遇险三渡受阻

天宝二年(743)八月,在白白经受了四个月的牢狱之苦后,日僧荣睿、普照、玄朗、玄法终于获得了自由。

玄朗、玄法经受了这次意外的打击,对邀请高僧赴日失去了信心,于是与荣睿、普照告别,自谋归国之路。荣睿、普照尽管也受到严重挫伤,但他俩还是留在了扬州。他们还想等待时机,再次东渡。

时间一天天过去,唐朝官厅按照外交政策随时为日僧安排食宿,并设法送他们回国。这样,日僧的再渡计划很难施行,就连鉴真大师是否还愿意东去,他们也无法得知。

这一天,荣睿悄悄对普照说:“我们本来想请中国高僧到日本传授戒法,谁知当今朝廷下了圣旨到扬州,只送我们日僧回国。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的计划就全完了。不如不让官厅送我们回去,我们好再想办法,请大和尚再次东渡。”

普照一听,立即表示赞同。于是,二人避开官府的耳目,私下到大明寺拜访鉴真。

自日僧被捕之后,鉴真心中一直愧疚难耐,懊恼不已。这时,日僧再次前来邀请,他心中十分激动,便对荣睿和普照说:“我不会受这次挫折的影响,仍愿东渡弘法,请你们放心。你们无辜遭受牢狱之苦,老衲甚感心痛,现在,你们也不要发愁,我们再想想办法,总会如愿以偿的。”

荣睿、普照为鉴真大师的这种态度所感动,一百多天的牢狱之苦顿时消除得无影无踪。要知道,当时不但日方的玄朗、玄法对邀请中国高僧东渡失去信心,就是中国一方的主要成员如道航等人也灰心丧气地回到了长安。其他人也都不再提东渡的事了。鉴真大师初衷不改,对荣睿他们是个巨大的鼓舞。

可船只已被没收,海盗又十分猖獗,加之官府出于外交政策对日僧随时照管,继续东渡又谈何容易呢?鉴真似乎早已有了主意,他接着又对日僧说:“从现在起,你们就不要在官府安排的地方住了,摆脱与官府的联系,然后我再筹资购船,重新组织东渡人员。”

“大师慈悲无边,不愧菩萨再世!”荣睿和普照跪倒在鉴真面前,不住地叩拜。

第二次东渡计划开始了。鉴真拿出全部积蓄,作为筹备舟、粮的费用,其中用八十贯钱购买了岭南道(治所在今广州)采访使刘巨鳞的一艘军船,并雇船员十八名。同时,他还采办了必须的粮食、药品、用具和文物、书籍等。考虑到在日本建筑佛寺等方面的需要,鉴真还招聘了八十五名工匠。手下弟子经过再次动员,祥彦、思托、道兴、德清等十五人发誓与大师同行。

一切准备就绪。天宝二年腊月,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鉴真率众弟子及各位工匠悄悄地登上停泊在运河上的军船,然后乘着夜色扬帆东渡。

同船东渡的人除鉴真师徒外,还有画师、绣师、玉雕师、刻镂、铸写、修文等工匠共一百八十五人。船上装载的物品有:落脂红绿米一百石,甜豆三十石、牛苏一百八十斤,面五十石,干胡饼二车,干蒸饼一车,干薄饼一万,番捻头一车半。除以上各种海粮外,还有漆合子一盘三十具,各类佛菩萨画像、塑像以及金字《华严经》一部、金字《大品经》一部、金字《大集经》一部,金字《大涅架经》一部,杂经章疏等一百部,还有障、幡、玉环、经函、铜瓶、花毡、大铜盘、中铜盘、小铜盘、大铜盂、竹叶盂、一尺铜叠、小铜叠等各数十件或上百件,袈裟、裙衫、坐具各一千件,另外还有麝香剂、沉香、甲香、甘松香、青木香、薰陆香共六百余斤,毕钵、诃黎勒、胡椒、阿魏、石蜜、蔗糖等五百余斤,蜂蜜十斛,甘蔗八十束……

军船缓缓地开出大运河进入长江。鉴真稍微松了口气。其他人员各自准备休息。

忽然,狂风大作,军船猛烈摇晃。鉴真跌跌撞撞地跑到甲板上,只见月光下面,江面宽阔,白浪滔滔,江水伴着阵阵涛声向军船不停地撞击。

船员们竭尽全力与风浪作斗争。可是船却被猛浪撞破,江水漏了进来,形势越来越危险。鉴真镇定自若,传令大家立即全部下船,站在江滩上,等天亮后抢修海船。

大家扶着鉴真,找到江滩上一块不大的芦苇,让大师坐下。谁知过了不久,潮水不断上涨,江滩逐渐被淹没下去,水位越来越高,大家只好泡在齐腰深的水里。隆冬腊月,寒风凛冽,银光下面,江水滔滔。大家不但忍受着刺骨之寒,更面临着随时被江水吞没的危险。

鉴真双手合十,口念观音,鼓励大家团结一致,和死神作斗争。

东方天际透出一丝微弱的晨光,漫漫寒夜总算熬了过来。江水逐渐回落,船员修好船,然后拖着疲惫麻木的身躯,再次爬上甲板。

早霞的光辉照得江面一片金黄,一只孤帆伴随着东去的晨风,向长江口飘去。

那时,从长江口到日本的航道通常有三条:一是北上山东半岛,渡黄海,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南下,到达九州;二是南行至浙江舟山群岛,然后一直东航;三是经大盘山直指日本。三条航道,北路最安全,但航程较远,当时来往船只多取第二条航线。鉴真等人由于渡海心切,准备选择路程最短但风浪较大的第三条航线。

鉴真一行乘坐的军船很快便开出长江口,一望无际的大海呈现在眼前。众人忘记了昨夜的遭遇,情绪又都高涨起来。

谁知船行到大板山附近,忽然又刮起了大风,海浪翻腾,船无法行进,又难以靠岸,不得不返航至大屿山暂住。

那时,行船主要靠风力,所以一旦遇到逆风,就不能前进。鉴真他们在大屿山等了一个月,才盼到顺风,于是又扬帆东渡。一路上,风向不变,船行迅速。鉴真的脸上又露出了笑颜。普照、荣睿二人更是激情难耐,他们站在船头,遥望祖国所在的东方,想着大唐高僧即将踏上那片土地,内心充满喜悦。

“轰!”一声巨响,船身猛烈震动,鉴真等人均倒在甲板上。

“不好了!船触礁了!”船员大声叫道。

原来鉴真乘坐的军船行到桑石山附近,由于风力太大,船员欲靠岸稍等,可岸边有许多礁石,无法停靠,刚要离开岸边,还是撞上了礁石。军船被礁石撞破,海水渗入船舱,船身迅速下沉。船员一看无法抢修,只好呼喊大家迅速撤离。于是思托等人扶着鉴真,乘着备用的小木伐漂到附近的一座荒岛上。

军船和船上大量物品被无情的海水卷走。鉴真痛惜万分,慨叹不已。眼下虽然暂时摆脱了危险,可一百八十多人赤手空拳,没有粮食,没有淡水,在这小小的荒岛上还不得渴死饿死。

一天过去了,大家在饥寒交迫中苦熬。两天过去了,狂风依旧,海上依然没有渔船的影子,三天过去了,一行人仍然困守孤岛。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一声高过一声的呼唤,使每一颗冰冷的心重新温暖起来,极大地增强了他们摆脱绝境的信心。

第四天,狂风终于停了下来,海面上出现了渔船。众人如获救星,齐声呼叫。渔民发现岛上有遇难灾民,便前来相救。可渔船狭小,一百八十多位灾民如何营救,于是渔民们一方面用小船运来淡水和粮食,一方面将此情况报告给当地巡海官兵,巡海官兵探明情况后又报告给明州(今宁波)太守。

如此辗转拖延,又过了五天,明州太守派人驾大船把鉴真等人从荒岛上救出,十七位僧人被安置在明州东五十里处的阿育王寺,而其他人员大部分被遣送回乡。

第二次东渡失败了。

阿育王寺是明州最大的一座寺院。因寺内有一座阿育王塔而得名。传说佛祖灭度之后,印度护法名王阿育王为弘扬佛法,派人在世界各地建造了八万四千座塔,均名阿育王塔。明州能有这么一座宝塔,自然吸引了四方信众前来礼拜,所以,这里香火一直很旺。

鉴真与日僧荣睿、普照及随行弟子们商定,以阿育王寺为基地.继续筹备东渡事宜。

鉴真住进阿育王寺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附近各寺院纷纷请他前去讲经弘法。天宝三年(744)春,鉴真受聘到明州附近的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龙光寺讲律授戒。接着,杭州、湖州(今浙江吴兴)、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的佛寺纷纷邀请鉴真前去讲经弘法,传律授戒。鉴真一方面认为这是弘法之必要,另一方面也私下筹集东渡的费用和物资用品并进一步搜选各类工匠等东渡人员,所以他便欣然接受邀请,依次巡游各地,最后又南下明州阿育王寺,准备第一三次东渡。

鉴真准备东渡的消息首先在越州走失了。当地僧侣不忍心让如此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高僧远赴日本,便纷纷前来劝阻。然鉴真心意已决,荣睿、普照两位日僧又一再恳请,眼看阻挡不住,当地僧人便上告州官,说日本僧人荣睿诱骗鉴真大和尚偷渡日本。州官认为这是违法的事,便立即派人捉拿日僧荣睿和普照。

消息传到鉴真那里,鉴真深感意外,匆忙派人通知日僧隐藏。普照闻风后藏在野外的一处小庙,荣睿躲在一位居民家里。官府挨家挨户地搜查,荣睿终于被抓住了。由于此事涉及外国事务,州官不敢擅作处理,他们便给荣睿戴上枷锁,准备押往京师。鉴真因为是名扬四海的高僧,州官只好嘱其不要再听信日僧诱骗就行了,手下弟子们也被允许与鉴真继续住在阿育王寺。

荣睿再次被捕,鉴真心里十分难过。荣睿被押往京师这天,鉴真率弟子前来送行。荣睿身着枷锁,面色憔悴,看见鉴真,禁不住滚下两行热泪。鉴真紧紧地握住荣睿的手,小声而非常坚定地说:“我们一定等你回来!你一定会回来的!”荣睿悲喜交加,含泪点头,默默地告别了鉴真大师。

第三次东渡就这样又失败了。

六四渡受阻五渡漂迷

天宝三年深秋,冷风习习,落叶萧萧。明州阿育王寺笼罩在灰蒙蒙的云雾之中。

清晨,鉴真早早起来,诵佛礼佛之后,独自一人走出山门之外。群山如黛,阴云迷漫,只有山间那溪水依然哗哗地流淌着,为这凝重的秋色注入了一丝活气。

大海早消失在视线之外,可鉴真心里清楚,他离大海不远。身边的溪水不就是流向大海去了吗!草木土石均挡不住它的去路,可自己的出海却为何这般难呢?回想起三次东渡的挫折,鉴真不禁感到阵阵酸楚。一月前,荣睿披枷带锁被捕役押走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荣睿啊,你早点回来吧!”

过了一会儿,思托、祥彦、法进等弟子来到鉴真身边:“师父,天这么冷,您穿得如此单薄,快点回去吧。”

鉴真长叹一声道:“荣睿为请我们东渡弘法,屡遭牢狱之灾,如今他被押北上京师,那里天气更冷,不知是否增添了御寒的衣衫?”说着,鉴真又举目凝望遥远的北方,可泪水已模糊了他的视线。

“师父,佛菩萨会保佑他的,待我们准备就绪,他就会回来了。”思托安慰鉴真道。

鉴真回过头,严肃地问道:“为师给你们安排的事情,都办得怎么样了?”

思托连忙合起双手,恭恭敬敬地禀告道:“弟子负责招集弘法僧才,现已招到近二十人左右,德清负责收集经籍书文和佛菩萨像,现已基本完成,至于药草、方物、特产等物品,也都按您的吩咐收集了许多。弟子以为,再过两三天,整个准备工作就该完成了。”

“买船的钱够了吗?”鉴真又问:

法进走前一步,合十言道:“师父,弟子奉你之命,筹集购船资金。昨晚弟子粗略估算了一下,购买海船和粮食的钱已足够用了。”

鉴真一听,脸上露出一些笑意,他对法进说:“明日你领两个人就先行一步,到福州后立即设法买粮,我和其他人随后就到。记住,一定要保密!”

法进合十称是。

原来,从阿育王寺出发东渡的计划失败以后,鉴真与日僧普照商量,为避开官方的监视和一般好心僧徒的阻挠,他决定第四次东渡从福州出发。那里人地两生,又因位处东海之南,一般不作为直航日本的起点,所以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二天一大早,法进挑选了两名得力的助手,带着筹集的资金和有关物品,悄悄地离开阿育王寺,先行往福州而去。

午斋过后,阿育王寺山门外走进一位行迹匆匆的僧人。他就是日僧荣睿。

原来,荣睿被捕役押走之后,一路上晓行夜宿,直向京师赶去。途经杭州时,荣睿忽染重病不能前行,只好请求暂释,以便治疗。治病期间,荣睿获得了很大的自由,于是就产生了脱逃的想法。最后,他与医生说明了情况,谁知这位医生恰好也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二人商量好对策,由医生出面告知捕役,说是日僧荣睿业已病死。捕役信以为真,便回去复命。荣睿由此得以脱难,便悄悄离开杭州,重新南下逃回阿育王寺。

荣睿的突然回归,使鉴真、普照等人惊喜交加。大家把准备第四次东渡的情况告知荣睿,荣睿一听,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事不宜迟,第二天凌晨,鉴真以朝拜佛迹为名,率领样彦、思托、德清及日僧荣睿、普照等三十多名中日弟子和其他随行人员,辞别了阿育王寺,向南方走去。

谁知刚出山门不久,迎面走来一大群人马。定睛一看,原来是明州太守卢同宰与手下官员和附近诸寺的僧人以及乡村父老,共有数百人。两位日僧大吃一惊,想躲藏起来,可已来不及了。鉴真甚感意外,心想这次前去福州,外人都不知真实意图,而只当是去天台等地巡礼佛迹,太守怎么会闻讯前来拦阻呢?

正在纳闷之际,太守一行人已走到眼前。

“阿弥陀佛!弟子卢同宰前来为大师送行。”太守合起双掌,向鉴真大师低头就拜。其他人员也纷纷拜倒在地。

鉴真一听,又是一惊。原来这些人并不是前来阻拦的。“阿弥陀佛!劳诸位前来送行,不胜感激。老衲这次巡礼佛迹,竟有这么多人愿意同行,真是因缘殊胜,法喜洋溢啊!”

太守言道:“大师德重当世,威震一方,自能上获菩萨感应,下得众生随喜。只是此去山高路险,又置初冬严寒,还望大师多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