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宋末元初那些事儿
32402000000022

第22章 忽必烈灭大理

大理国,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年),白蛮(今白族)段氏兴起,辖今云南全境及四川西南部。段思平团结白蛮、乌蛮各部力量,驱走了杨氏,取得政权,建都大理(今云南大理),大理国从此建国。大理国的实际范围包括今云南全省、贵州、广西西部和四川南部以及泰国、缅甸、老挝的一部分。主要民族是乌蛮和白蛮,其中乌蛮占大多数,分布最广,乌蛮的统治阶级在大理国占有重要地位。大理境内还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如么些(今纳西族)、和泥(今哈尼族)、蒲、朴子(今布朗、崩龙族)、峨昌(今阿昌族)、金齿、白夷(皆今傣族)等。还有一些人数少、力量小的“杂蛮”,多被乌蛮人所征服,沦为被统治种族。此外,在大理国中也长期居住有一些汉人,他们与各少数民族共同杂居。

到13世纪中叶,大理国主段兴智微弱,大臣高氏窃取了国家大权。高氏党人依仗势力攻夺他族地区,奴役其人民。势力强大的乌蛮诸部,更常常欺凌其他弱族,致使大族与小族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到大理国势衰弱时,有些弱族逐渐强盛起来,乘机摆脱了大理国的统治。例如丽江麽些蛮便独占一方,自立盟主治理本族事务;为南诏所征服的金齿人也逐渐收复故地,势力开始强盛起来。而乌蛮、白蛮统治阶级内部为了争夺地盘,发生了斗争,产生了割据现象。如建昌府原分四部,段氏一部强盛,吞并了其他部的地区,自为府主。与此同时,北方的蒙古部落却迅速兴起强大,并不断发动对外战争。

大理国原本距蒙古国有千里之遥,中隔崇山峻岭、沙漠荒原、激流险滩,自古以来即与草原交往甚少。蒙哥汗即位后,为攻灭南宋,统一天下,采用蒙古帝国一贯行之有效的战略,企图出奇兵,由西南地区迂回包抄宋朝,以避开阻隔中原与江南的长江天险及各处军防要塞。而实施这一战略战术,也就使远在漠北的蒙古国势力向南伸展到了西南边陲的大理国等地。

蒙哥汗二年九月,忽必烈奉命与将领兀良合台等率军十万,誓师启程。次年夏,出萧关(今甘肃平凉东),经六盘山集结于临洮,练兵备战,并遣使赴大理国招降。同时,蒙哥命便宜都统帅汪德臣率军入蜀,抵嘉定(今乐山),配合忽必烈行动。九月,忽必烈督军至忒剌(今甘肃迭部县达拉沟),分兵三路南进:兀良合台率西路沿晏当路(今四川阿坝草原)而进;宗王抄合、也只烈率东路经茂州(今茂县)趋会川(今会理西),以作牵制;自率中路,渡大渡河,沿古青溪道南下,穿行山谷两千余里,于十一月初进抵金沙江畔。

公元1254年,忽必烈派兵攻入大理,大理国王拒绝招降,以权相高祥率军屯戍金沙江沿线,又遣将领高通率一部驻会川,抵御蒙古军。十二月初,大理军与蒙古中、东两路军隔金沙江对峙。兀良合台部越旦当岭(今云南中甸境)入大理境,招降么些部落(今纳西族),占领三赕(今丽江),从侧后攻击大理军主力。高祥见处境危急,匆忙退兵大理都城,凭坚固守。大理城东靠洱水(今洱海),西倚点苍山,南、北有龙尾、龙首两关(今下关、上关)。高祥以重兵据咽喉要地龙首关迎战。蒙古中、东路军先后渡金沙江与西路军会师于龙首关,合力攻击,全歼大理军主力,乘胜于十二月十五占领都城。段兴智、高祥潜逃。忽必烈采纳谋臣姚枢建议,下令禁止妄杀,安抚百姓,稳定秩序,并遣军攻占附近寨堡,俘斩高祥。四年春,忽必烈留兀良合台继续作战,命刘时中为宣抚使治理大理,并遣兵招抚部分吐蕃部落,自率一部班师。是年秋,兀良合台率军攻占善阐(今昆明),俘降段兴智,继以段氏为先锋攻克未降城寨,占领大理全境。

这次战争由于大理人民的顽强抵抗,蒙古军也遭受了重大损失。《史集》记载说,忽必烈与兀良合台率十万大军远征云南,因为该地气候潮湿恶劣,北方士兵不适应,导致军中疾病流行,死者甚多,加上大理国“居民极多,军队众多,因而每日每至一处,都遇到抵抗。因为这两个原因,十万军队得生还者不到二万人”。蒙古用武力使大理臣服,大理各部也因被征服而统一起来。云南自8世纪中叶南诏割据以来,历经五百余年,到现在才与内地获得统一。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也推动了云南地区经济、文化的进步。忽必烈攻占大理国后,重新设置郡县,并招降吐蕃首领,控制西南地区,形成对南宋迂回包抄、南北夹攻态势,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