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把握好说不的分寸与说是的尺度
32392300000006

第6章 对属下说“不”的分寸——反对而不针对

1、不要无休止地纠正下属错误

下属犯了错误,作为领导,纠正其错误,及时指出他的不对是应该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要把握指出的分寸,不能大事小事都对属下说“不”,如果某一段时间里,你不断地试图纠正某个下属的错误,这就意味着,要么是他已无可救药,要么就是你故意针对他。如果是前者,就把他解雇了事,犯不着多费口舌;如果是后者,那就是你的错误了。

(1)要表扬每一点进步,不论这个进步有多么微小。

世上没人会把经常给人改正错误当饭吃的,如果你不得不经常给别人改正错误的话,那你就得对事不对人,就得想办法避免刁难和批评人的嫌疑,你要改正的是错误而不是人。

例如,假如你有一个在小学念书的儿子,等他下一次把他的成绩册带回家来的时候,你看着成绩册对他说:“儿子,你的语文课没上好,是不是?分数有点太低了!”你观察他的反应,他的脸马上就会阴沉下来,说不定眼睛里还会含着泪水。你要想使他快乐起来,只需说:“不过你的图画和算术的分数还是很高的,我真为你而感到骄傲!”

同样道理,如果你想让你的下属把工作做得尽可能的好,如果你想获得驾驭他们的卓越能力,你就得经常表扬他们,不管他们的进步有多么微小,只要有点进步就要马上表扬。

(2)给你的雇员以超出他成绩的高度评价。

如果你能够做到上面说到的那种只要有点进步就要给予表扬的做法,表扬别人就会成为你的习惯。不管什么时候你表扬了一个人,他就会有再让你表扬的欲望。当你表扬他的工作时,你就是给了他一个很高的荣誉。如果你为一个人制定了一个高标准,他就会知道他还没有达到,不用你去告诉他他自会去努力。但是如果你不为他制定一个标准,他就会没有任何目标,正像乔斯·伊图尔毕所说:“只有当对一个人的评价超过了他的成绩时,他才能感觉到那是一种荣誉。”

(3)如果有必要的话,要紧接着进行第二次会晤。

如果为了改正同样的错误还得需要一次会晤谈话的话,那就得需要采取更严厉的办法了。在第一次会晤时,所有你需要做的只是播种。第二次会晤,那就是耕耘的时刻。如果还需要第三次会晤,那就到了该收割的时刻,如果还需要第四次,那么,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你确实不具备耕作的能力。

(4)不要过于频繁地改正一个人的错误。

像前面已经说过的,如果你不得不经常给一个人改正错误,那你就得检查检查自己了。很可能是你对那个人所抱的成见太深了,即便你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是这样的话,表明你过于感情用事,你的判断难免有失准确。

作为领导最后请牢记:如果你要纠正下属的错误,最好不要超过三次;三次以后,你可以想想别的办法了。

2、批评时要适机

批评是领导下属的手段之一,当然,批评本身就是对下属的否定,其作用在于让下属改正缺点,保持优点,寻找最佳的工作精神和方式。但是,倘若惟有通过批评,才能解决下属存在的工作问题,也是方法论的错误,这样的领导本身就应该得到反批评。

假如一名领导专施批评,肯定会制造许多对立面,结果下属不是成了帮手,而是成了对手。毫无疑问,当你在准备批评下属时,切忌任性而为,不留余地。要知道,批评的艺术性在于能否批评、怎样批评、批评作用,而不在于批评至上。

批评下属本已是一件值得反思的事情,在愤怒中批评下属更是绝不容许!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在愤怒中保持清醒的理智的头脑。

日本著名公司学家德川家康曾说:“外来的敌人固然可怕,内部的人造反了,更可怕!”

如果一个领导动辄迁怒,他的下属势难有信心替他工作,也许他心里会想:“在这种领导手下做事有什么意思呢?”喜欢发脾气的人,远比无能的人更容易遭致失败。因此,身为领导,首先要告诉自己不要轻易生气,德川家康上面所说的那句话,正好为此做一最好的注解。

领导是做什么的?最大的目标是不是在牵动你所属的职员,让他们自主地工作?假使你轻易表现你的愤怒,下属对你的热诚和信心,就无法维持长久,而整体说来,有一个这样不能自制的人,对于公司的前途,也是一大威胁!

以前,中等程度以上的人才少,作为一个领导,只要他的才能尚可,即使脾气不好,照样可以很安稳地生存下去。事实上,我们心里明白,这样的人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今后,这种人若无法自我改进,总有一天会遭到失败的命运。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一个领导必须领导下属,他不能不考虑行为科学这些心理方面的常识。领导在下属面前表露自己的情绪好恶,乃是最愚笨的领导方法,像这样单纯活在自我意识中的人,并非适当的领导人选。

如果你是这样的领导,一些本来就比较消极的下属,很容易受你情绪的干扰,而不敢积极找事做了。导致下属得过且过,无论如何,对公司而言总是一大损失,而工作情绪的低落,更会使公司营业遭受严重的打击。召开会议时,身为领导的人,如果动辄指责下属,很可能会失去人心。

发怒和批评本不是一码事。发怒往往达不到批评的目的。当然,下属做错了事情,有时不能不叫人生气,但作为一个领导要学会控制自己,千万不能对下级发脾气。控制的办法有:

(1)要懂得领导虽然有批评下级的权力,但领导与下级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领导没有对下级发脾气的权利。

(2)时刻记着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下级改正偏离目标的言行。如果只图一时痛快,那么批评的目的就达不到了。

(3)当快要发怒时,可以设法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如做点别的事情,或暂时脱离接触,待心平气和时,再进行批评。

一个领导在愤怒中批评下属的时候,往往不是根据事实,而是根据自己的情绪,这是绝对错误的!

批评人要尊重事实,公平合理,说话有分寸,批评有根据,才能使对方信服。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对批评意见都比较敏感,一旦与事实有出入,会引起抵触、对立情绪。因此,证据充分、事实确凿非常重要。为了批评取得好效果,在批评之前要做些调查研究工作,要向有关人员询问被批评人犯错误的过程,分析错误的性质、程度及原因,情况摸得越透,批评就越能切中要害。千万别“横挑鼻子竖挑眼”滥施批评,一看到点表面现象就发火、就批评,往往效果不佳。

批评下属并非不当,而应掌握批评的技巧,不要让被批评的下属不但不服气,反而对你产生怨恨。比如,作为一个领导,切记不要不分场合地批评下属。

(1)不要让第三者在场

对下级的一般性过失,不要当众批评,特别是不要当着其他下级面来批评。有别人在场,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会影响他接受批评的态度,正确的办法是和他个别交谈,这时他会体验到领导对他的关怀和体贴,有利于他认识自己的问题。有些问题必须当众批评或通报时,应在事先或事后做好对方的思想上作,帮助他们打消顾虑或抵制情绪。

(2)不要拐弯抹角地批评下属

许多领导员因为担心被属下视为刻薄尖酸,故于批评属下之际应在措词方面再三斟酌,力求使刚烈的话语转变为柔软的表白。以下是几个现成的例子:将“喜欢斗殴”说成“为赢得论点及吸引注意而诉诸体力手段”;将“说谎”说成“难于区分幻想与实际”;将“作弊”说成“有待进一步学习公平竞赛之规则”;将“疏懒”说成“为改善工作而须施以广泛之督导”。以上各例显示为求措辞之委婉而使观念本身变得含糊笼统。此外尚有一些领导主观性太强兼想象力太丰富,往往将具体事物推论为抽象的指责,例如“您的报告迟了两天交”说成“您懒”,将“您不应在昨天会谈席上顶撞上级”说成“您不应抗命”等。这类的指责不但使得事物本身失真,而且也极容易引起属下的反感。

(3)不要背后批评

对下级的批评,一定要当面指出。这样,你的意见和态度,下级都非常清楚,也便于彼此交换意见。如果背后批评,再经过别人传递,往往容易走样,可能使对方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从而影响批评的效果。

(4)不要使用戏谑言词

对接受批评的属下来说,批评或多或少会引起自尊心受损伤。领导员以庄重严肃的态度所做的批评较容易为属下所接受,因为这种态度被属下视为对他尊重的表示。若管理人员以戏谑的口吻进行批评。则不论其动机如何友善,终将引起员工的不满,因为戏谑口吻被属下视为对他讽刺的表示。世上真正具有幽默感的人并不多,因此在批评时切忌使用戏谑的言词。

(5)不要重复批评

领导每次只应批评一件事而不宜将几件事聚在一起批评。因为多重性批评将使属下分不清事情之轻重缓急,以致无所适从。

(6)不要过分批评

对被批评者的错误言行,要恰如其分地指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夸大其辞,更不能否定一切。不能说“不可救药”,“死木头疙瘩”一类的话。

(7)不要作比较批评

领导在批评甲属下时,若以远较甲属下优秀的乙属下相比,以衬托出甲属下之低劣,则势必引起甲属下的敌视。但是反过来,倘若领导员在批评甲属下时,以远较甲属下之低劣的丙属下为对比,以衬托出甲属下之优越,此种比较会对甲属下产生激励之效能。由此可知,领导员在批评甲属下时虽可借其它属下作有利的对比,但千万不能借其它属下作不利的对比。事实上,拿一位属下与另一位属下作有利之对比所产生的激励效果,往往远不如就同一位属下之过去与现在作对比所能产生的激励效果大。

(8)不要冷言冷语地批评

要善于摆事实,讲道理,不要讽刺挖苦,不能污辱人格,不可骂人,也不准嘲笑对方的生理缺陷。俗话说:“利刀割口伤犹合,恶语伤人恨难消”,一旦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就可能产生对抗的情绪,这样,批评就难以取得成效。

所以指责下属一定要到位、巧妙而不失分寸。

(1)指责下属不要太离谱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领导责备下属不是出自纠正过失的动机,而是由于怨恨,虽然我们常自我告诫,不可因怨恨而骂人。开始时,也许的确是想纠正对方,指责一两句就算了。但因对方态度不好可能使你脾气顿时发作起来。结果原本一两句就能解决了的事,却越骂越离谱,最后竟连他的态度一起骂起来了。这时已超越了指责的范围。

若下属一再反驳,领导应切记:要说明事实,绝不可走到岔路上。如果说出超越主题的话,那就难免形成双方的争论,而不是领导对下属的指导。而且即使在争论中赢了下属,也只不过使自己更像个莽夫罢了。你要找理由说明自己是对的,下属也要找出许多理由反驳领导。一旦下属占了上风,那么他就可能在同僚中吹牛:我“击败”领导了!

在双方即将展开争执时,作为领导应坚定告诫他:“你做的这件事错了,不改正不行!”或是简单地说:“我说的是……”,其余的话不必多说。

许多下属会利用领导骂人的机会,找出空隙发泄他平日的不满。遇到这种情形时,你不可采取静听的态度。而且姿势也十分重要,绝对不可让下属坐着接受指责——这点要注意。当对方想找麻烦时,领导最好采取俯视的姿势,在对方想开口说话之前,先表示自己的意见,然后立刻站起来。这样有时反而有效。领导切不可因对方的态度、言辞而走上岔路。

指责下属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所以有些领导对下属的错误往往视若无睹,这是很要不得的。即使你不善此道也要鼓起勇气,不可漠视不理。

(2)不要追究共同责任

有些领导认为一个下属犯了错,不应只指责他本人而须指责全体,更有的领导认为进行集体纠正、指导,更能有效地发挥组织的总合力。以实践的经验来说,这样做一点效果也没有。

发生一件事情,以全体人员为对象,追究其共同责任,则所有下属大概都不会把它当成是自己的事。肇事的当事人虽知道是自己的错,但还可能抱着—种“大概还有其他人犯错”的心情,反正又不只是他一人的错。于是责任就分散了,到最后谁都不负责任。这种指责全体人员的情况还有一个缺点,人数多的团体更为显著,当领导指责某件事时,恰好此事过去曾发生在某人身上,旧事重提,使听者有“又算老账”之感。

(3)不要冲动

一个公司的领导为了达到公司的目标废寝忘食,对下属也全力指导,但是错误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发现下属是由于没有责任感而犯错误时,不禁怒气上升。

感受性强的领导,具有瞬间捕捉违规及错误的能力,且反应快捷。不可否认,感受性强是身为领导的重要条件之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感受性强亦是造成冲动的主要原因。如何压制不合时宜的冲动,不防试用下述一些办法:

①赶快离开。变换场所,远离造成冲动的现场,哪怕去卫生间一趟也可。

②喝茶。利用茶水将怒气一起吞下,也能收到效果。

③抽烟。烟草在这种情况下也能起到缓冲作用。

④赶快转移方向。去忙别的事,转移注意力。

⑤看书看报。不必精读,很快地翻动,只读一些大标题就可。

⑥打电话。拿起话筒,找人谈点旁的事,转移注意力,改变气氛。

总之,就是换气氛,而且要留下缓冲时间,不要使自己陷入恶劣气氛中。停一下,如果能觉得“怎么这么糊涂,真是迷糊蛋!”然后哈哈一笑的人,他的冲动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消失了。

(4)指责下属不要意气用事

领导的职责可分为自己动手与命令下属执行两种。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从领导到属下,大家都应该付出相应的努力。下属忠贞不二地服从指示,创造性地执行指示,无疑将极大的分担领导工作,这样的属下将是一流的、上乘的。但下属不可能都如人愿,或因能力上的差异,也有勤勉、懈怠之分,还有个性上的区别。有些人一心一意想干好,但缺少方法与技巧,或者性格内向,无法适应外向型的工作。这就需要领导给予指导,明确指出目标及方法,或者加以培育,给予锻炼和实践的机会,使其逐步成熟,适应工作需要。对懈怠的人,疏忽职守的人,无疑应予指责、批评,不如此,既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也会为他人带来消极影响。

领导发现下属的过失、懈怠或者不服从等问题,如果缺乏冷静,特别是在对下属有某种成见时,难免怒气冲顶。领导心情不佳,赶上下属办错事或者在纠正时对方态度欠佳,难免气不打一处来。冲动之下,愤怒的感情闸门若大开,就会说出许多不该说、事后追悔莫及的话,甚至责骂人的话。这就不是指责和批评了,不管你主观用意多好,效果已是适得其反。盛怒之下发脾气不但降低了领导的身份,也会使公司气氛低落,绝对于事无补。

指责是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怒发冲冠却是断然不可取的。领导正确分清二者间的界限,既是坚定自信心与决心的体现,也是增强一个公司凝聚力所必须的。

另外,指责下属还有四大禁忌。

由于指责方式不当而造成双方不愉快的情况是有的,但也有可能使双方从此有个新开始,彼此去除心理障碍。在指责的场合中,千万不要说令对方下不了台的话。

哪些是不可使用的话语呢?这根据下属的性格和环境而各有不同。至少身为领导,须设身处地地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多想一下,谨慎地千万不要说出伤人话。指责可纠正下属并给予希望和底气,也能削减当事人的锐气。以下列举一些禁忌。

①勿指责人的弱点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当别人指责其弱点时,犹如短刀插心般痛苦。例如,在个子矮的女性面前说“你是矮冬瓜”,她心中一定像沸水翻滚一般。对学历低的人说“学历太低的真没有用”,都是不适当的话,就算是事实也该避免触及他人的短处。

②不要忽视人性

“你是骗子”、“你太没有信用”等话也会刺痛对方,只要评论事实即可,即使是对方没有信用也不能如此当面斥责。

③不要否定下属的将来

“你这人以后不会有多大出息”,“你这样做没有人敢娶你”,“你实在不行”。领导是不该说出这样的话的。须以事实为根据,就事说事,就下属目前情形而论,不要否定下属的将来。

④不要干涉私人事情

公司生活和个人生活有很大关联,但是个人私生活有不愿为人所知之事。“你只知打麻将,当然会发生那种错误!”,“晚上玩得太过分了吧!”,“你和那个女孩子作朋友不好吧?”,“你的家庭名声不佳,首先要从家庭整顿做起,怎么样?”等等私人问题应该避免介入,因那只会引起“那是我家的事,和此事无关”的反感,公司并没有连家庭一起雇用。这种好事的领导有人说是日本式经营的优点,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此种现象已减少,特别是年轻的雇员,他们的私生活一旦被人干涉大都会引起强烈的反感。

3、对顽固者以震慑的证据打压

领导的督促工作,往往会在那些头脑顽固的下属面前碰壁。如何才能对付他们?领导这时不妨自我反省一下,找出一些让顽固派接受你的意见的方法,给他们信心,愿意接受你。如果胡乱提出一些问题,或比较难回答的话题,就会伤了他们的自尊,你也无法与他达成理解和共识。

如果一个人拒绝接受你的意见,甚至反驳你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生气。你绝不可能通过大声说话或急速说话的方式改变他的思想,更不可能通过威胁的方式改变他的思想,因为他不可能一下子就用你的观点看问题。

为了克服他的这种顽固思想,你得仔细研究他为什么不同意你的观点,把他的顽固思想查个水落石出。你若是不能准确地掌握下属的想法是什么,你就不可能克服他的顽固。旧的思想方法紧锁在他的脑子里,你想把它引诱出来的惟一方法便是向他提出一些问题。

总是要以提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开始。只有这样对方才能感到放松自然,他才能愿意和你攀谈。给别人一种肯定的回答对人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因为这样可以建立他们的信心。这样也给他们一个表达自己多闻博识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更重要。

如果你一开始就问一些难于回答的问题,可能一下于就把他问住了。这样会使他感到很不自在,他会感到紧张,想退缩。因为回答不上来就等于暴露了他的无知,这样也就伤害了他的自尊。如果你若再问下去,他就可能不高兴或者生气,那他就会把嘴封住,你再问他什么他也不想回答了。这样,你也就没有办法能在你们两个人之间达成理解和共识。

所以,你提出的问题不仅要容易回答,而且还要表达得适当,以便随时控制形势。措词不当的问题会使回答的人感到十分扫兴,严重者能造成回答思想混乱,甚至产生反感。为了能使问题提得正确恰当,以下5条指导原则极其有用。

(1)你的问题应该有一个特定的目的

你的目的是让听者接受你的新建议或者新观点,提问题的宗旨是要引导你的听者直接奔向你的目的。为此,我可以采用各种提问的方式。例如,你可以用一个问题唤起对方的兴趣并使他更加警觉和注意,也可以用一个问题激发他的思想,或者用一个问题强调一个要点,还可以用一个问题去检查对方当时的理解力,过后再用一个相似的问题检查他的记忆力。

(2)你的问题应该容易理解

一个容易理解的问题也像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一样必要。一个比较难答的问题如果问得简明扼要,可能并不难于回答。不要提出复杂或者冗长的问题,更不要提出需要一大堆解释和说明的问题,那样只会把问题搞混乱。同样道理,要避免模糊抽象的语言和官样文章的话。要使用简洁、明了、朴素,最好是由一两个音节和词组成的句子,以便听讲者一下就能听明白你的意思。

(3)一个好的问题只强调一点

最好的问题只包括一点,并且只要求一个回答。不要在一个句子里联合两三个问题。如果你的问题要求几个答案,那你就把它拆开分成几个问题去问。

(4)提出一个需要给予明确而具体的答复的问题

一个模糊而不明确的问题会得到一个模糊而不明确的答复,那于事完全无补。要把你的问题表达到能得到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答复为止,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

按照这个原则行事的时候,要记住一个人做事,通常都有两种理由:一种理由是冠冕堂皇的,一种理由是真实的。要想让一个人道出真实理由的最好方法是不停地问这两个小问题:“为什么?”和“此外呢?”

(5)一个好的问题不用猜想着回答

不要问那种可以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的问题,就是问了这样的问题,也要追问一个“为什么?”或者“为什么不?”这种问法可以使你的听者自己解释他的回答,你需要的回答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不是以猜想为基础的。

你提问以后,就要聚精会神地听人家回答,不要打断对方的讲话,因为那样做会挫伤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而使他感到自己并不重要,当你以你的观点讲话的时候,就可能引起他的抵抗思想。如果你不首先集中精力听他讲话,他也就会不愿意或者不用心听你讲活。如果你想获得卓越的驾驭人的能力,你就得彬彬有礼地听取他的陈述。

这样,再顽固的堡垒也会被你攻破。

4、对帮派势力要杀一儆百

对领导而言,如果在你面前为所欲为的下属不是一个,而是一群——这时你该怎么办呢?不妨杀鸡给猴看。

有的领导面对这种情况往往不知如何是好,想杀鸡给猴看却又怕犯了众怒,如此犹豫不决,反而会姑息养奸!

如果有一件事可以很明显看出是李某的过错,同事认为领导应该会对他发相当大的脾气。然而领导却只是对李某说:“要小心一点。”便原谅了李某的过错,为此大家颇感失望。不难想象此时同事一定会议论纷纷:“为什么领导不生气?”,“我做错时被他骂得好惨!”,“领导说不定欠了李某什么!”,“领导可能不明白什么叫做‘责任’!”

你一旦采取温和的做法,那下回王某失败时,也就无法批评他了。渐渐地你的刀口越来越钝,最后你会落得谁也不敢骂的下场,而无法继续领导下属。所以在需要批评时,就必须大声地批评才行。

在众人面前批评某位下属,其他的下属亦会引以为诫。此即所谓的“杀一儆百”。

其意并非真的处罚一百人,而是藉由处置一人来使他人反省。

当场被批评的人,如果是众人的代表,并不是一个很讨好的角色。在任何团体中,皆有扮演被批评角色的人存在。领导通常会在众人面前批评他,让其他人心生警惕。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这个角色绝非每个人皆能胜任,你必须选出一个个性适合的人。他的个性要开朗乐观、不钻牛角尖,并且不会因为一点琐事而意志动摇,如此方能适合此项任务。

你应避免选用容易陷于悲观情绪,或者太过神经质的人。若错误地选择了此类型的下属,往后将带给你更多的困扰。

虽然你只能对自己的下属批评,但有时你也会遇到必须批评其他单位职员的情况。这不仅越权而且违反公司的准则,然而相信亦有例外的情形。

某家百货公司的营业部主任,平时就对采购部科长的太过懒散应对态度颇为不满,但由于对方的身份是科长,因此无法当面予以指责。虽然这位主任曾与自己的上司营业部科长讨论过,然而由于上司是位好好先生,因此无法得到任何解决的方案。

就在营业部主任思索如何利用机会与对方直接谈判时,分发部的某位职员因未遵守缴交期限而发生问题。

营业部主任便借机大声批评那位犯错的职员。他特意在采购部科长面前批评:“不是只有今天,这种情形已经发生过许多次了。”

此时采购部科长并未表示任何意见,然而弊端在不久之后便改善了。

此项技巧简单地说,就是采取游击战术,若对敌人采取正面攻击比较麻烦,但是若你上司自身有理,就不会觉得那么可怕。遇到形式上的反攻时,你只需稍微转一下身便可反击。

对于无法与其正面争吵的人,若企图使其认同你的主张,则上述的方法不失为一则妙方。

上司借由批评下属的行为,亦能转换为本身的警惕。你在批评下属“不准迟到”时,自己也绝不可迟到。当你批评宿醉的下属时,自己也不可有宿醉的情形发生。

借由对下属的批评,而受益最多的人或许是自己。因此,你更不应该错失良机。你必须谨慎地选择批评的机会,并且好好珍惜被批评的下属。

只有招募员工时才奉承阿谀,并且举办各项迎新活动,一旦确定他们成为正式员工后,便突然变得冷漠、严苛的这类阴险狡猾的公司并不在少数。

新进职员由于沉迷于刚进公司时的欢愉气氛,以致对往后的工作气氛容易感到失望。若又遭到上司责备,情绪必定会跌至谷底。然而亦不能因此而娇纵下属。

例如,有时此类型的上司必须批评下属陈某。然而他实在无法拉下脸来,便想尽方法使陈某反省、改过。

他做每件事都刻意妨碍到陈某的工作,他认为通过这样,陈某的行为应该便会改善。事实上,这位上司的做法毫无意义,无论对其本身或陈某来说,这都只是不愉快的经验而已。

该红脸时不妨红脸,该白脸的时候,也不防扮扮白脸,让下属看看你的不可触犯的一面。

5、有时说“不”就等于解雇

对那些实在难以管教的下属,作为上司你必须当机立断,该说“不”时要及时说“不”,这里的“不”就意味着解雇。

尤其对其中一部分敢于背叛自己的下属,更要毫不留情。

但是说“不”出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后患无穷。

(1)扔掉“烂苹果”

曾经有一个厚颜无耻的背叛者,私下准备离开公司,并打算带走所有他染指过的东西:客户、卷宗、机密文件,等等。当公司得知此事后,立即安排他出一天差。趁他不在的时候,彻底清理了他的办公室并更换了所有的锁。他一回来,就将他解雇了。

这里并没有任何玩弄阴谋诡计之嫌,这样的情况无论在微型公司或大规模的公司都时有发生。遇到这样的事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以毒攻毒。

(2)解雇地点的选择

你应该选择在什么场合解雇某个人,取决于你自己的想法。他的办公室,你的办公室,另外一个什么地方都可以。因为解雇一个职工的背景是千变万化的,所以这里也没有什么规矩可循。

有些领导在决定解雇职工的地点与方式时,所依据的是他们希望将何种信息传递给其他职工。有位领导曾当着全体职工的面解雇一位领导,目的是杀鸡给猴看。他将公司所有的100名职工召集到会议室,心里盘算好,在会议的过程中他一定可以挑出那只烂苹果,并当场炒他的鱿鱼。这是精心策划的一场戏,只是其职工不知道而已。

这种手腕对留下来的99位职工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3)解雇需要技巧

作为领导,对不称职的职工予以解雇完全是分内之事。但往往遇到此事,即使是那些以“硬汉”著称的公司经理也难下决心,认为解雇员工是件很棘手的事。总担心会引起连锁反应,怎样向客户解释呢?如何以此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做好善后工作等等。

解雇不称职的人,最好的办法是:

①机会选择适当

如果你要炒他的鱿鱼,应选对公司最为有利的时机。在商务来往中,你的职员必然手中尚有要完未完的生意,掌握有一定数量的客户,在未找到代替他的人之前,一切未准备就绪时,就暂时不要解雇他。有时你会等上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以便更大限度地减少解雇他所给公司职工带来的震动和对公司带来的伤害。

在你准备时,或许你应及时通知客户,公司与某人之间有些矛盾,将会有另一位员工代替他的工作,并表示公司愿意与客户继续合作的愿望。另外在公司内部可派另一员工到其负责的部门工作,并委以重任;或让另一部门的领导同他的客户认识,并逐渐接手其业务。

②由他先提出来

对付想跳槽的员工,最好的办法是由他提出辞呈。让他体面地离开公司,这样总比你直接下逐客令要好。如在解雇他时,给他发放一定数额的离职费,并且给他在其他的公司找一个适合他做的工作,对你的所作所为,他会一辈子永记心中,不会到处对你解雇他而说三道四,败坏你的名声。

其实安排某人主动提出辞职,并不是件复杂难做的事。但也不能太随便,应注意当时说话的场合和方式。最容易让人接受是这样说:“鉴于我们公司业务的特殊性,我认为你在公司这样长期做不下去,显然对你对公司都不太合适,公司已决定,你应离开公司另找工作。但是什么时候离开?怎样离开?还没有正式决定下来,请你先考虑一下,然后我们再交换意见。”

这样简单而直截了当的谈话,将会取得你预想的结果。

③让别人来“聘用”他

有的公司碍于当时聘用人的后台关系,或其他难以言明的因素,不便直接下令让某人离开公司,总是说服别的公司接收此人,并让这家公司主动找该人联系工作。当此人被该公司“聘用”后,自认为是自己的才华被领导看中而被挖走的,对于“聘用”之中的一切都始终蒙在鼓里,根本不知自己是被原公司体面地“开除”的。

④为他找到合适的位置

有些职工虽然肯干诚实,但是碍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适应能力弱等原因,不太适应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如公关部的某公关先生对于结识发展新客户,开拓新市场有一定能力,但在其他方面却毫无办法,并且常常会把事情弄得很糟。这里如何安排他为好,是解雇?或是降级使用?必须认真研究。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把他调到另一个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去,或许到这个岗位,他会干得更好。关键是找到这个部门。

⑤果断处置不手软

对任何公司和领导来说,开除或解雇员工,总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因为这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公司存在的某些缺陷或不足之处。但是如果解雇的是一个存在一天,对公司就危害一天的“捣乱分子”,则没有一点值得留恋的。某公司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公司的背叛者。

这位A先生在业务额不能完成、资金无法收回的情况下,想离开公司一走了之。临走之前,公司得到情报说,他准备将公司的客户和业务,以及有关公司的商业秘密的档案资料一并带走。为了不打草惊蛇,公司营销部特地在他离开之前安排他出

差,为洽谈一笔新业务拜访客户。当他离开办公室后,公司派人查封了他的办公室,取走了属于公司的一切档案资料,当他回到公司时,交给他的是一张解聘书。

这种作法并没有一点算计员工之嫌而不讲情面,对于这种人只能当机立断,否则他阴谋得逞,公司将后患无穷。只有这样,你才能彻底排除纵容下属,姑息养奸的可能。

就像舞台上总会有一个两个奸角,领导的下属里面也并不全是忠诚之辈、老实之人,肯定也会有一两个类似于奸角的人。有一双火眼金睛的领导当然很容易辨认出来,但偏偏不少领导都有近视症,或者是本身不正,有徇情谋私之意,带点歪门邪气。

6、不要用命令来服人

领导命令下属一定要改正某个错误或缺陷,是一种典型的强制性改变方式,如果没有必要,切记不要使用;如果非这样不可,发布命令时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原则:

(1)要确定一个命令存在的实际必要性。

你完全没有必要用发布一个命令的方式表明你是领导,如果你是负责人,人们绝不会不知道。

(2)发布命令的你要表现出希望下面马上执行的神态。

(3)绝不要发布你不能强制执行的命令。

某些没有经验的领导常常做不到这一点,每当他们遇到命令执行不顺利的时候,就不知如何是好。

(4)发布命令要清楚、完整、正确而简洁。

别人必须听明白你想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不能让他们去猜。

(5)发布命令时要表现出绅士风度,不要拿出暴君的作风。

如果可能的话,要尽量使用请求或建议的口吻代替直接命令,只是要在讲述中表达清楚必须做什么。你发布命令的方式与这个命令被执行的好坏大有关系。

(6)口头发布的命令必须要求别人给你重复一遍。

这一条规则很重要,不容忽视。做不到这一点可能导致严重的错误或者误解。

(7)命令少并不能减轻你的领导责任。

你应该在心中对形势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这样你就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或者在没有得到你上司的命令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

(8)监督你的命令的执行情况。

要记住,没有监督检查的命令根本不能称其为一个命令,那只是一种美好的想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执行人员、监督人员和领导最应重视的一点。你应该把它写下来,压到你的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这样你每时每刻只要坐下来就可以看到它,它能提醒你随时站起来走出去,到工作现场去检查工作。

命令总是令人不快的,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禁止使用。

7、拒绝属下的奴性——施以鞭策

P君是一民营单位的主管,有二十几名属下。有一回,为了某件突发的事情,他要求大家加班处理。由于先前大家已为一个项目忙了半个月,因此他的加班要求只有二三个人遵守。眼看事情没人做也不行,第二天,他宣布凡加班者除了原有的加班津贴外,再加发五成,可是只吸引了五六位同事的参与。第三天,他什么也不说,悄悄地在布告栏贴了告示:加班津贴照原来的决定发给,但不来加班的,一律以“违抗命令”记过扣薪处分。

结果呢?当然所有人都到齐了。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案例。P君的处置可说抓住了人性中的奴性特质。

奴性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特质,所谓“奴性”,顾名思义,就是必须施以鞭策、惩处才会有所动作的特质。有这种特质的人一般来说较缺乏自律及自主的精神,必须在“外力”之下,才能进入秩序的状态。像这则故事中的员工,必须发出惩罚的规定,才愿意乖乖加班——虽然免不了心中嘀咕。

事实上,“奴性”的存在是普遍的现象,因此我们的社会才需要法律,藉法律的处罚规定,让社会大众的行为处于一种有秩序的状态,也就是说,“鞭子”在一旁伺候,才会乖乖听话。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法律严格,执法彻底的国家,社会秩序大都良好,虽然民众会抱怨自由不够,但却又喜欢它的“秩序”;至于法律不严,执法宽松的国家,人虽然享有高度的“自由”,社会秩序却一塌糊涂。

那么,有没有绝无奴性,一切自己能做“主”的人?这种人是不存在的,很多人固然不必“主人”挥动鞭子才会动,但所有的人行为还是受到一些力量的规范,连神职人员都有“戒律”,总统也要受到民意机关及法律的监督,“奴性”,连神职人员及一国之尊都有。

了解了“奴性”的存在,在“管理”人这个课题上,我们就有了着力点,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乐观地认为人是能自我管理的,尤其若事情与他个人利益、喜好相冲突,他只会先想到他自己,因此“赏”固然有诱发人性中“善”的一面的作用,但当他不在乎这个“赏”时,则这“赏”就失去了诱发的力量,因此“罚”(鞭子)就有必要了。因为他如果不在这规范下屈服,则将失去或被剥夺已拥有的东西,绝大部分在这规范之下,都会做了“明智”的抉择。不过,光赏而无罚固然没有力量,但只罚而无赏也会失去力量,这也就是极集国家到最后还是被人民推翻,法规严苛的公司结果养了一批阳奉阴违之徒的原因——也只有有绝对奴性的人才会在“鞭子”下彻底驯服,然而有绝对奴性的人毕竟不很多,这是在“管理”人时不能不了解的一点。

事实上,奴性与生俱来,只是程度有别。若深知自己有奴性,则未尝不是一件美事,因为他将在规范之下知道何事可做何事不可做,自己的行为便有了“秩序”,因此“奴性”也不必去摆脱。但是,做领导的则不喜欢属下有奴性存在,因此就会千方百计地让属下摆脱奴性,他们拒绝奴性的存在,也因此会想出各种方法对属下加以鞭策。

8、领导要杜绝的用人方式

做领导的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会在用人方面出现错误,结果导致满盘皆输。领导应该对一些用人方式说“不”:

(1)忌用人唯派。表现为“以人划线”,“以派划线”,是“派”即举,唯“派”是用,借举贤荐能之机,行培植个人势力之实,大搞山头主义,小团体、宗派主义。

(2)忌用人唯亲。任人论亲疏,假公济私,将三亲六眷、七姑八姨及“亲我”、“近我”、“私我”者中的庸人当才使用。大搞裙带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3)忌用人唯资。用人不注重其实际能力,只讲资历、资格的深浅、老嫩,论资排辈,小字辈只好“熬婆婆”、“等年头”,实属误人害事。

(4)忌用人唯全。按图索骥,用人求纯、求全求之过苛,不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故因瑕掩瑜,埋没人才。

(5)忌用人唯顺。“顺”即顺从,惟命是从者。不管“才能如何,只图听话。喜欢恪守本分、循规蹈矩的看家守业者,视锐意改革的开拓者为逞能、狂妄,用前者保险稳妥,用后者没把握,怕捅漏子。

(6)忌用人为凭。“凭”即文凭,用人看其是否“科班出身”,看“文凭”的轻重,看不到那些虽无文凭,而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的自觉成才者,对未进学校取得文凭而有卓越才能者,在量才上要压低几分,甚至投以“白眼”。

(7)忌用人唯政。“政”即党政干部,两眼盯着“主线干部”,把是否登过“党政干部岗位”的这个“台阶”作为用人的准,绳不重视科技、公司干部及其他知识分子干部,放不开选拔干部的视野。

(8)忌用人唯风。“风”即一窝蜂、一刀切。不看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干部,而是随风转。

(9)忌用人唯档。“档”即档案材料。只看档案材料,不注重考察实际表现;只看一时一事,不注重考察全部历史。对于员工的缺点及其在历史上发生过的错误,应当严格区分本质和非本质的界限,并看其是否改正了。如果一味地纠缠陈年旧账,就会埋没优秀人才。

(10)忌用人唯“洋”。认为凡是出过国、留过学、吃过洋面包的就一定比本同土生土长的强,只要出国镀过金的不管其水平、能力如何一律重用;本国培养的,水平、能力再高,也得不到承认和重用。而且本国的人才得由洋人来发现、肯定才有可能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