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铜鼓鉴赏及收藏
32372300000018

第18章 科学管理详且明

新中国成立后,南方各省各级文物博物馆对铜鼓的搜集更加重视。不但花人力、财力将散存各地的铜鼓集中起来。而且对铜鼓的出土地点作细心调查和记录,建立科学的资料档案。征集铜鼓的主要来源有三:

一是历史上曾经流行铜鼓的地区,不断有铜鼓从地下出土,农民得到这种铜鼓,大都作废杂铜卖给当地的供销社或其他废旧物资收购部门,文物主管部门获知后:及时予以征集,转送给国家博物馆收藏:二是现代使用铜鼓的民族地区,直接从使用民族手中征集,50年代至60年代,曾错误地把民族地区的铜鼓当成封建迷信品强行收缴,然后作为废旧物资往外调拨,博物馆则可以从这些部门鉴选出作为馆藏文物。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市博物馆收藏的许多铜鼓就是这样收集起来的。如1955年一次从南宁供销社征集到铜鼓9面,1958年一次从柳州收购站征集到铜鼓32面,1962年又从柳州征集到22面,)964年再到柳州二级站征集到9面。1970年在南宁废旧物资公司鉴选出34面,1972年从河池废旧物资公司鉴选出35面。南宁、杉州、河池这些铜鼓除极少数是地下出土的以外,绝大多数是从河池、百色民族地区流失出来的,如不及时鉴选收藏,则将作为杂铜送到冶炼厂熔化成铜材。50年代,广西、贵州已有不少铜鼓作为杂铜通过物资部门调往上海和湖南株洲,上海博物馆收藏的200多面铜鼓中有140多面是从上海冶炼厂鉴选出来的(参看《中国古代铜鼓》附录三);三是考古发掘品。1955年广西配合黎塘至湛江铁路建设,发掘贵县(今贵港市)古墓群,从贵县高中8号墓中出土1面铜鼓,1972年在西林县普驮粮站开辟晒场时掘出4面铜鼓,1976年秋发掘贵县罗泊湾1号汉墓出土3面铜鼓(其中1面已改制成铜案),1977年在田东县周祥锅盖岭战国墓出土1面铜鼓,以上铜鼓都直接移交广西博物馆作为藏晶。1991年在贺县沙田乡龙中村一崖洞葬中发现1面铜鼓,入藏贺县(今贺州市)博物馆,1993年3月在田东县祥周乡南哈坡战国早期墓出土2面铜鼓,1994年6月在田东县林逢乡大岭坡春秋晚期墓出土1面铜鼓,都归田东县博物馆收藏。在云南。1955~1960年发掘晋宁石寨山滇王及其家族墓,出土15面铜鼓,1961年清理祥云大波那木椁墓,出土一面铜鼓,1972年发掘江川李家山墓群出土8面铜鼓,1975~1976年发掘楚雄万家坝墓群出土5面铜鼓。1978年发掘曲靖八塔台古墓群出土1面铜鼓,1979~1980年发掘呈贡天子庙墓群出土2面铜鼓。这些都成为云南省博物馆的藏品。贵州,1957年发掘遵义杨粲夫妇墓获铜鼓2面,1978年发掘赫章汉墓获铜鼓1面,都成为贵州省博物馆的藏晶(参看《中国古代铜鼓》附录二:《中国近三十年来出土的铜鼓》)。

中国各级博物馆究竟收藏了多少铜鼓?1980年前后,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对全国11个省市馆藏铜鼓进行了普查,登记现藏铜鼓1386面,其中广西506面、广东(含海南)222面、云南150面、贵州88面、四川(含重庆)51面、湖南27面、湖北6面、江苏15面、浙江6面、上海230面、北京84面。其中大部分收藏在省、市、自治区一级博物馆里,也有的藏于地、市、县级博物馆、文物管理所或文化馆、图书馆,还有的藏于大学和科研机关。以广西为例,广西的506面铜鼓,其中自治区博物馆藏304面,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后属桂林博物馆)藏31面,柳州市博物馆藏18面,梧州市博物馆藏3面,百色右江革命文物馆藏17面、北流县文物管理所藏13面、桂平县文物管理所藏12面、横县文物管理所藏6面、灵山县文物管理所藏5面、贵县文物管理所藏3面、玉林县文物管理所藏2面、合浦县博物馆藏1面、南丹县文化馆藏16面、平南县文化馆藏9面、陆川县文化馆藏3面、博白县文化馆、钦州县文化馆、武宣县文化馆各藏2面、宜山县文化馆、河池县文化馆各藏1面、浦北县图书馆藏8面、宾阳县图书馆藏6面、藤县图书馆藏4面、容县图节馆、武鸣县图书馆、龙胜县图书馆各藏2面、苍梧县图书馆藏1面、岑溪县文化局藏1面、广西民族学院文物馆藏4面,等等。广东省的222面,除省博物馆藏122面外,广州市博物馆藏54面、湛江地区博物馆藏15面、佛山市博物馆藏8面,中山大学考古教研室藏4面,信宜县文化馆藏3面、南海县博物馆、普宁县博物馆、须德县文化馆、陵水县文化馆各藏2面,新会县博物馆、汕头市博物馆、徐闻县文化馆、昌江县文化馆各藏1面、海口市五公祠藏1面。云南省的150面,省博物馆140面,省文物商店8面,大理州文化馆2面。贵州省的88面,全在省博物馆。四川省的51面,省博物馆22面、重庆市博物馆9面,四川大学历史博物馆16面、成都武侯祠文物管理所4面。北京的84面分散在7个单位:故宫博物院24面、中国历史博物馆18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19面、中央民族学院文物馆10面、首都博物馆筹备处8面、民族文化宫3面、北京大学考古教研室2面(参考《中国古代铜鼓》附录三《中国各地收藏自的同鼓》)。湖南省除已调查的27面铜鼓外,后在隆回县又发现1面(刘伟顺、夏阳《隆回县发现宋明铜鼓》。《湖南考古辑刊》1987年第4辑)。

湖北省除省博物馆6面以外,沙市博物馆也收藏1面(彭锦华《沙市博物馆馆藏铜鼓考证》,《江汉考古》1984年第1期)。江苏省已登记南京博物院15面铜鼓,实际应为23面(罗宗贞《略说南京博物院所藏铜鼓》),南京大学历史系还有1面(秦浩《南京大学历史系所藏铜鼓简析》)扬州市博物馆收藏3面,其中包括“义熙四年"铭文铜鼓,(《文物》1996年2期)。

除这11个省、市、自治区以外,安徽、福建、台湾、河南、山东、天津、辽宁、陕西等省、市也有铜鼓收藏。据近年的报道,河南省有铜鼓13面,其中河南省博物馆4面、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面、安阳县博物馆3面、新乡市博物馆2面、南阳市博物馆、漯河市博物馆、舞阳县博物馆各1面(赵世纲《河南收藏铜鼓简介》)。山东省至少有8面铜鼓,其中山东省博物馆5面(杨波《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5面铜鼓》),临沂市博物馆、苍山县图书馆各1面(史红卫《山东临沂市、苍山县馆藏铜鼓》,《考古》1986年第10期),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面(蔡培桂《我国古代的铜鼓》,《山东师大学报》1983年第1期)。安徽省博物馆收藏铜鼓7面(李国梁《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几件铜鼓》),福建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也收藏铜鼓5面(蒋炳钊《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馆藏铜鼓介绍》)。

台湾收藏铜鼓,据饶宗颐《铜鼓余论》和龙村倪《同鼓齐敲唱海歌》等文所载:台湾故宫博物馆有铜鼓11面,历史博物馆3面、台湾省立博物馆7面、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2面,私人也有铜鼓收藏。

四川省收藏铜鼓,经董其祥1983年调查,增至71面。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调查四川省博物馆22面、重庆市博物馆9面、成都武侯祠文物管理所斗4面,董其祥调查则四川省博物馆23面、重庆市博物馆10面,各增加1面,而成都武侯祠文物管理所1面,少计3面。

新增加统计了泸州市文化馆5面,会理县文化馆、兴文县文化馆各3面,宜宾市文化馆、宜宾县文化馆、江津县文化馆各2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会东县文化馆、珙县文化馆、布拖县文化馆各1面。(董其祥《四川地区铜鼓的公布及其族属研究》,《中国铜鼓研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4月)。

广东省在1980年以后还不断有铜鼓出土。1980年3月至1982年春,先后又在罗定、信宜、阳春、廉江、陵水、惠来出土铜鼓7面(何纪生《广东近年又出土一批铜鼓》。1982年、1983年两年,先后又有10面铜鼓被发现,包括廉江县4面,陵水县2面,高州县、惠来县各1面,都是出土的,南海县2面是新发现的传世品(张维《八二年以后广东地区新发现和出土的铜鼓介绍》)。1984年,信宜又出土1面,广州新发现1面,1985年,罗定又出土1面(均张维报道)。这些铜鼓都及时为县、市博物馆收藏。高州市于1985年在顿梭镇大旱村,曹江镇荷垌村,1986年在潭头镇乾坡村,1989年在大坡镇梅坑涌村,1991年在石龙镇中和村,1995年在大坡镇青湖村,又陆续出土铜鼓6面,都归高州市博物馆收藏(张均绍《高州铜鼓概略》)。

云南省1983年将邱北县草皮村1962年出土的1面铜鼓收回文山州文物管理所;广南县沙果村于1983年3月和1984年4月各出土铜鼓1面。腾冲县于1985年出土铜鼓2面,1992年又出土铜鼓1面。1986年在永胜县,1987年在文山县,1989年在河口县和蒙自县,也有铜鼓出土。这些铜鼓也都入藏当地文物管理所或博物馆。

广西馆藏铜鼓也在逐年增加。据农学坚1989年统计,1980年以来广西各地陆续出土并收入馆藏的多达76面,加上普查时漏记的7面,10年之内增加83面。

这些铜鼓分别出自27个县、市,其中灵山县18面、北流县10面、桂平县8面、博白县7面、玉林市(原为县)5面、浦北县、平南县各4面,邕宁县3面,容县、钦州市、横县、上林县、藤县各2面,陆川、合浦、贵港、上思、扶绥、宾阳、武鸣、靖西、来宾、鹿寨、田阳、岑溪、苍梧、蒙山等县、市各1面。自80年代起,县市逐步建立文物管理所或博物馆,原存放于文化馆、图书馆的铜鼓逐步移交给文物管理所和博物馆。据199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编撰《广西铜鼓图录》时统计,那时广西馆藏铜鼓已增至610面,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344面、桂林博物馆30面、柳州市博物馆18面,百色右江革命文物馆17面,北流县文物管理所26面,灵山县博物馆21面,桂平县博物馆20面,平南县博物馆12面,浦北县博物馆12面,藤县文物管理所10面,陆川县文物管理所8面,博白县文物管理所8面,贵港市文物管理所下面,玉林市博物馆、容县博物馆、钦州市博物馆、武鸣县文物管理所、都安瑶族自治县文物馆、西林县博物馆各4面以上,梧州市博物馆、苍梧县文物管理所各3面,来宾县文物管理所、宾阳县文物管理所各2面以上,还有横县、崇左、武宣、鹿寨、宜山、河池、田阳、靖西、隆林、乐业、合浦、龙胜、蒙山等县、市文物管理所或博物馆也有铜鼓收藏,广西师范大学文物陈列室3面,广西民族学院文物陈列室4面(《广西铜鼓图录》前言)。1991年以来又不断有铜鼓出土,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3月,玉林市小平山乡浪平村农民钟福标在坑车山挖树坎挖到1面直径124.5厘米的大铜鼓;6月,北流市白马镇大伦村长塘组村民种地时挖出1面雷纹铜鼓;同年夏,贺县沙田乡龙中村农民追捕野兽,在一石灰岩洞里发现1处墓葬,获1面翔鹭纹铜鼓;10月,桂平县木根乡秀南村农民卢奕汉在该村鸡头岭发现1面有穿山甲塑像的铜鼓;10月,陆川县沙坡镇北安村风塘队牛角冲出土1面“四出"钱纹铜鼓;)1月,象州县中平乡普化村建房取土时发现1面有大鱼塑像的铜鼓。1992年5月,上林县三里镇双罗村云聪屯旧村耕作坡地连续挖出4面铜鼓;4月,玉林市大塘争阳山村民平联芳在该村牛壕塘岭挖树坑发现1面铜鼓;10月,玉林市成均镇古城村民宁世惠在该村三井坑岭迁坟时发现1面铜鼓。1993年1月,桂平县金田镇新燕张凌彭村村民徐锦光在该村旁的牛田处挖淮山发现1面铜鼓:

北海市西塘乡禾沟村崇表岭农民林绍伟在海边挖沙发现1面铜鼓;2月,王林市沙田乡六龙村村民伍国彬在莲塘坪之火烧岭上挖坎时挖出1面直径133,丁厘米的大铜鼓;3月,在田东县祥周乡联福村联合小学大门前的南哈坡上挖出2面原始形态的铜鼓;8月,邕宁县蒲庙镇广良村屯田坡农民韦兆钊在清屋地挖出1面铜鼓;9月,马山县台群乡造华村下康屯出土1面铜鼓;10月,大新县桃城镇大岭村农民赵金芳在村头路边发现1面铜鼓;柳江县流山乡流塘村出土1面乘骑塑像铜鼓;钦州市板城镇新塘麓出土1面钱纹铜鼓。1994年1月,陆川县乌石镇坡脚村农民在坡尾队挖出1面雷纹铜鼓;2月,龙州县逐卜乡锦阁村板阁屯陆汉英在该村空排坡地上放牛发现1面铜鼓;6月,田东县林逢乡和同村小沙屯农民黄善贵在大岭坡种地挖出1面原始形态铜鼓;

7月,桂平县南木镇联江村下沙湾过山路屯村民李建华在黔江边钓鱼,从河岸崩塌的崖壁上发现1面云雷纹铜鼓。1995年2月,武鸣县宁武镇张朗村西香屯农民磨巨芬、马桂梅夫妇在武鸣河边荒地种芭蕉挖坑时,挖出1面变形鸟纹铜鼓;北流市连出3面大铜鼓,4月,新丰镇水垌村农民潘永振在横岭山半山腰挖荔枝带发现1面铜鼓;5月,大坡外镇大坡外村民罗枝新夫妇在林鸡岭半山坳挖土发现1面铜鼓;10月,六麻镇六楼村农民胡四海夫妇在大坟地岭半山腰也是挖荔枝带发现1面铜鼓。同年11月,龙州县武德乡发现1面铜鼓,12月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凤凰林场出土1面铜鼓。1996年7月,北流市六麻镇六楼村塘坭根出土铜鼓1面。

1997年2月,横县附城镇清江村农民在清江捞河沙得1面铜鼓;4月,浦北县张黄镇十字村单竹坑白坟岭出土1面铜鼓;鹿寨县四排乡桂兰屯麻盖岭出土1面铜鼓;7月,北流产市六麻镇大王村南龙樊惠芬在屋背南蛇岭挖木薯时挖到1面铜鼓。1998年8月,北流市平政镇凌云冲修公路,推土机掘出1面铜鼓;12月陆川县沙坡乡挖到1面铜鼓。乌石镇番豆园岭兴丰果场给果树挖坑施肥挖出1面铜鼓。1999年3月,宾阳县甘棠镇新宁村农民在整理洗衣台时挖出1面铜鼓;5月,灵山县新圩镇绿水村出土1面铜鼓。这些铜鼓都及时送给当地博物馆收藏。

越南也很早注意铜鼓的搜集。河东上林乡的神迹表明,10世纪丁先皇在进行封建战争时已注意搜集古铜鼓,并将铜鼓颁赐给乡民作为祭祀时用。清化省有1座铜鼓寺,寺内有1块刻于西山朝宝兴二年(1802年)的木匾,详细记载了庙中铜鼓的发现情况。19世纪下半叶,南定总督武文宝曾赐绐河南省平禄县富多社安集村1面铜鼓,村人将这面铜鼓存放在罗有阃祠堂,19世纪末,南定省务本县人筑路时发现3面铜鼓,其中1面存放于吕家祠堂。河东省的法云寺,河山平省常攸县的逗庙,清威县约礼村的新庙,都有铜鼓。在法国殖民统治之前,相当多的铜鼓存于寺庙里。法国殖民统治时期,越南发现的铜鼓多集中在河内远东博物馆。据1975年越南历史博物馆统计,该馆有26面铜鼓,另有20面铜鼓分存于河内、海防、清化、义安、南河、老街、海兴、海阳、河西、安沛、安平等省文化局或文化司,在清化中级师范学校和民权二级学校也有铜鼓收藏(阮文煊、黄荣《越南发现的东山铜鼓》)到1984年,据刘震霄估计,越南已搜集到黑格尔Ⅰ类铜鼓128面、发现Ⅱ类铜鼓130面、Ⅲ类铜鼓22面、Ⅳ类铜鼓10面(刘震霄《越南铜鼓的历史和现状》,1985年)。玄南则逐年统计了黑格尔Ⅱ类铜鼓出土和发现的情况,精确的统计数字是126面,而确切掌握的具体标本是111面,其中包括越南历史博物馆14面、河内综合大学3面、胡志明市2面、清化省18面、山罗省4面、永富省23面、河山平省22面、义静省19面、河南宁省4面、河内市2面。(玄南《我国黑格尔第二类型铜鼓的发现和研究》,1985年)范辉通1988年为《越南的东山铜鼓》一书撰写前言时说,越南仅东山铜鼓就已达144面。黄春征于1996年11月在广西桂林召开的铜鼓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公布,越南29省已有黑格尔Ⅰ类铜鼓190多面,明器铜鼓100多面,(黄春征《越南发现和研究铜鼓的情况》)。

泰国皇宫一直使用铜鼓,因而也就保存铜鼓。曼谷国家博物馆收藏铜鼓10面。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博物馆也收藏有铜鼓。其中甘蜜埔博物馆陈列室就有17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