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带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早早地让孩子读书认字,孩子小小年纪就得利用周末和假期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然而,这些所谓的“兴趣”班并不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而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在现实教学中,也有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硬要学生在低年级就学习高年级的知识,学生常常苦于奋斗在题海中,失去了自己兴趣和爱好的发展。智慧被压抑,个性被磨灭,独立思考能力严重丧失,还谈什么创新与发展呢?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选择了一对8个月大的双胞胎,让哥哥先在大人的帮助下首先学习爬楼梯,坚持每天训练15分钟。当然,这期间孩子经历了许多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在训练了6周之后,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至于双胞胎弟弟则在长到10个月大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这个时候孩子走路的姿势已经比较稳定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比哥哥刚开始练习时要更加有力。弟弟天天看着哥哥训练,自己也一直跃跃欲试。结果,他每天练习15分钟,只用了两周就学会了独立爬楼梯。
双胞胎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一样的情况下,哥哥用了6周才学会爬楼梯,而弟弟只用了2周就学会了爬楼梯,也就是说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都学会了爬楼梯。之前学的尽管用了较长的时间,但达到的效果却和后来学的一样。这就说明了,儿童的心理主要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自然成熟理论),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教育不能改变发展的主要时间进程,只有在儿童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育才能使发展有所加快。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可能会在一定时间里占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这种优势并非自然形成,不一定能长时期地保持下去,而且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美国北卡罗米纳大学针对超前教育的问题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175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由父母按照一般的家庭条件进行教养,另一组从3个月开始就进行早期教育。每15个月对这些孩子进行一次测验。他们发现,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智商平均比没有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高出15点。但是令人失望的是,这种早期教育的优势未能一直保持下去。在接下来的跟踪调查中,接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四年级开始就逐渐丧失了这种优势,而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养的孩子通常都赶了上来。
上述两个实验告诉我们,任意进行超前教育和训练,不是一件有益的事。任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恐怕哪个家长也不愿意培养出“既不丰满也不甜美”的“早熟果实”。因而,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注意发挥孩子和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人的成长和认知规律,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