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趣横生的心理学教科书
32324500000059

第59章 “三山实验”与“自我中心”

我们在幼年的时候,不管环境如何改变,我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以为自己看到的一定也是他人看到的,不懂得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然而当时因为自己还小,所以大人们都迁就着我们任性。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说明了这一点。

在桌子上放上三座大小不同的假山,并在桌子四周各放一张椅子。实验开始时,先带着三岁的幼儿围绕三座山散步,使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三座山的形状。然后让幼儿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并把一个布娃娃放在幼儿隔着山的对面。这个时候,实验者问幼儿:你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的?对面的布娃娃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的?问完后,把准备好的三座山四个角度的图片拿给幼儿,让他们选择。

结果发现,幼儿选择出来的图片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到的图片。这或许可以说明幼儿只会从自身所处的角度看问题,而不会设身处地从娃娃的立场来看问题。这就是儿童“自我中心”的表现。

然而,“三山实验”受到其他心理学家的质疑,认为皮亚杰设计的问题情景没有从儿童的生活习惯出发。之后,他们改用有趣的“警察捉小偷”的问题情境来对儿童的“自我中心”进行再次的检验。实验中,先将一个假警察玩偶放在模型的一边,然后把另一个装扮成小偷的玩偶交给儿童,并对儿童说:“你看小偷躲在哪里就不会被警察发现?”,接着让儿童自由摆放小偷玩偶。结果发现,3.5~5岁的儿童全部都能正确解答问题。

不管怎样,“自我中心”是我们从小就有的,这或许是一个不良的习惯,很多人却把这个习惯带到了成年,而且还为此吃了不少教训。那些以自己面对的环境来设想行动方案并要求另一方接受,看来的确是不现实的。以此类推,我们生活中总会与别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或不理解别人的举动,但是如果我们也坐在对方的位置上看看他面前的山是什么样的,也许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一些。3.5~5岁的儿童能做到的事,我们怎么会做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