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家庭疗法1000问
32296700000115

第115章 如何自我预防贫血

不饮酒

长期饮酒不仅可以导致贫血的发生,也可引起血小板功能紊乱、白细胞下降。有人调查,长期饮酒者约有50%存在着贫血症状,这在营养不足且嗜酒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是因为酒精能直接阻断人体对叶酸的摄取、代谢,而致体内叶酸缺乏所致。

使用铁锅炒菜

人们常说铁锅是人体的“补血剂”。生铁制成的铁锅在炒菜时处于高温状态,由于盐和醋的作用以及铲子的摩擦,使铁锅表层无机铁屑脱落,从而使菜中含铁量增加。这部分铁质随食物进入胃里,在胃酸的作用下,最后被还原成二价铁,形成可溶性的铁盐,易被人体吸收,补充了人体血液中的铁质。因此,医学家把铁锅誉为人体的“补血剂”,所以家庭要适当增加铁炊具使用。

平时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内脏、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豆类等。水果中的山楂、杏、桃、葡萄、红枣、桂圆等含铁量很高,黑木耳、紫菜、海带、蘑菇、白木耳等含铁量尤为丰富,要多多食用。

另外,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B12和叶酸

叶酸和维生素B12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但经高温烹调后,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12遭到破坏。因此,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

保护好“造血工厂”

许多物理和化学因素都可损伤骨髓。物理性因素如X线、γ射线、中子等。化学因素如苯有机砷、抗肿瘤药物、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癫痫药物、抗风湿药(如保太松、吲哚美辛)等,均可损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敌。因此,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遵守操作规程,尤其不可滥用对造血功能有害的药物,还应避免不必要的X光照射。

温馨提示:

正常情况下人体对铁的吸收量主要取决于铁的贮存量和贮存铁的状态以及红细胞的生成速度。人体每天从食物中吸收铁约1~1.5毫克,已能满足正常机体活动对铁的需求。因此,如无发生缺铁性贫血,一般不需要补充铁剂。

没有发生缺铁性贫血者若盲目使用铁剂,会造成浪费;而长期服用铁剂会导致体内铁过量,又会使铁通过血液而沉淀于许多脏器,造成组织细胞的损害。所以,如果贫血症状没有发生,最好不要服用铁剂,或者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