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长成一棵树
32205400000014

第14章 认清真相:拒绝虚荣的假自尊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两种人,“懂得自尊者”和“无知的虚荣者”。自尊是人类自身心理上的需要,是一种相信自身存在价值的能力。而虚荣,则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性格弱点。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你区分得出来那些是自尊,那些是虚荣吗?现在我们来测试一下吧!这里有四个情景,你来作一下判断。

情景一:小冬每天上学都要穿好校服,且在出门前都要在镜子前照一照,看一下领子是否整齐,纽扣有没有扣好,鞋带有没有系好等,总之,小冬升上中学后,开始注意修饰自己。

情景二:小明学习成绩不理想,看到好友小刚穿了一双名牌鞋,非常羡慕,但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工资都不高,买不起,就跟几个同学借钱也买了一双。穿着名牌鞋来到学校,许多同学投来了羡慕的目光,还有一些同学围过来欣赏,小明感到很快乐。

情景三:这天,小强放学后又踢足球了,很晚才回到家。恰好,阿姨一家人来他家做客。小强的父母看到小强又回家迟了,很生气,当着众人面就批评小强,还把小强学习成绩差、不做家务、懒惰这些坏毛病一一数出来,小强觉得很难受,很没面子。

情景四:小华在这次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都拿到了好成绩,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小华,同学们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小华觉得很高兴。

青少年朋友,通过以上情景,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尊吗?让我们来思考一下。我们都有自己的尊严,并注重维护这一尊严。比如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我们不仅需要在容貌和衣着上修饰自己,还要在行为上能够约束自己,同时不容许别人歧视与侮辱。我们说,这就是自尊。自尊也称为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的尊重的心理。

朋友,现在,就请你来判断一下,以上几种情景,哪些是真正自尊心的表现呢?对!情景一、三、四都是。

我们来看第二个情景中,小明借钱买名牌,追求表面的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是不是自尊呢?不是,这是虚荣心的表现,虚荣是一种虚假的自尊。

我们知道,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青少年会在容貌上开始注意修饰自己,在举止上懂得约束自己,注意给人留下好的“自我形象”,以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肯定,这是正确的。

但是,有的人自尊得过分,特别好面子,贪图追求表面光彩,这就走向了虚荣。比如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己,将父母或他人的荣耀也当成自己的;因为害怕别人看不起,而不顾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在穿着打扮上互相攀比;在知识学问上,不懂装懂;总想表现出一贯正确,听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等,这些都是虚荣心的表现。

虚荣心是以不适当的虚假方式来实现自尊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一种性格缺陷。“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就是对虚荣心的生动描述。

虚荣对人是有害的,青少年如果有了爱慕虚荣之心就需要克服它,并把它转化为令自己不断向上的动力。那么,如何才能矫正虚荣心理呢?以下这些方法也许对你有些帮助吧。

一是悦纳自己。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由于不接受自己,我们往往把自尊心和人生价值建立在两个错误之上:第一他人的缺点;第二他人的肯定。当发现自己比别人好,或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就会发现自己比别人好;若失去他人的肯定时,就觉得自己毫无用处。而悦纳自己意味着把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建立在自身的优点之上,这是一种自我肯定。

二是客观认识自己。我们要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要无视自己的短处。优点并不一定是自己比别人好的地方,缺点也不一定是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并且,优点和缺点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绝对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即使自己不如他人,或者被人轻视,也能自我排解,获得心理平衡,不至于用夸张或逃避等方式来保护自尊。

三是正确地对待社会差别。社会有等级性,我们学生也有等级观念。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是我们的理想,但轻视弱者、尊重强者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一个贫穷的家庭背景确实会遭到他人的轻视,如果在乎这种轻视,他人可能会更加轻视我们。相反,如果不计较,也就少了几分烦恼,就不会做出伤害自己亲人或自己的事情。

四是把握攀比度。人是生活在比较之中的,要完全摆脱比较是不现实的。但过分比较往往是虚荣的起点,如比酷、比疯、比吃、比穿、比用、比分数、比荣誉、比父母、比亲戚、比外表、比能力、比水平等,不管什么内容,比过了头,就可能走火入魔,追求虚名。

五是加强自身修养,不追求虚幻的满足。大到老谋深算的科学谎言,小到学校里的考试作弊,虚荣的背后便是修养和情操问题。屈原说:“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虚作。”良好的内心修养和高尚情操是遏制虚荣的磐石。有了这块磐石,我们就有底气托起自己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