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长成一棵树
32205400000013

第13章 培养自尊:学会维护你的自尊

自尊不能靠卑躬屈膝而获得,自尊与自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尊的人,绝不会有自信。自尊是人之根本,当自信替代了太强的自尊,精神就会就得到解放,体验就会很深刻。

自尊不是虚荣,人生渴望尊重,这是心理需要,每个人都应珍惜和爱护自己及他人的荣誉,但追求必须与自己角色和才能一致。如果过分追求荣誉,显示自己,就会使自己人格受到歪曲,从而失去自尊的意义。

一个人活在世上,首先要有自尊。人常说“先做人,再做事”,这个“做人”就是要做正派的人,做一个让人瞧得起的人。体面的、堂堂正正的、富有自尊地活在世上,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量,为社会、为家人,也为自己做出应有的贡献。自尊是需要维护的。不但自己要处处小心谨慎从事,更重要的是来自别人的维护,这个别人包括周围的人,甚至包括对立面。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说:“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一个人能够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舍甫琴科是俄国著名诗人。他的诗表现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沙皇的反抗。有一天,沙皇召见他。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臣都向沙皇弯腰鞠躬致敬,只有舍甫琴科一个人凛然地站在一旁,沙皇大怒,问道:“你怎么不弯腰鞠躬?”

舍甫琴科沉着地回答:“不是我要见你,而是你要见我,如果我也像周围的这些人一样,在你面前深深弯腰,请问,那你怎么能看得清我呢?”

由此可见自尊的重要性,即使名人也不能放弃自己的自尊,也需要维护自己的自尊,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自尊,才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名人。可是我们如何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自尊呢?让我们先从一个小故事开始吧。

从小时候起,妈妈就告诉我做人一定要有自尊。而对于自尊,最令我难忘的事就是那一件,因为我维护了自己的自尊。

小学五年级时,我曾经去澳大利亚读了一年书。在那里,老师和同学给予了我许多帮助。但总有几个男孩隔三岔五地来找我,挑我的毛病。由于他们比我大一年,我敢怒不敢言。

一次,他们又来了。我十分气愤:“我也有自己的自尊!请你们不要再来了!”

“一个小女孩还有什么自尊?不要瞎说了。”他们无所谓地笑着。我摔门而去,发誓一定要让他们尊重我,我一定要维护自己的自尊!

从那时起,我开始刻苦学习,努力练习英语,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终于,努力有了回报,因为我的勤奋努力,我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支持而去参加校委会小学组代表的选拔,最后以第一名的身份当选,并成为校委会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而那几个男孩看我的眼光也从不屑转为惊讶再到尊重,我知道我已经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自尊。

后来我要回国了,在回国前我做了一个演讲。在演讲中我说:“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能成功,我说是因为我的自尊,因为我维护了自己的自尊,我才能挑战自我,才能获得一些原本不尊重我的人的尊重,才能成功,并取得现在的成绩。而只要有了想要‘维护自己的自尊’的这个想法,那就没有什么不能完成的。谢谢大家的支持。”

我的演讲结束后,同学们掌声雷动,都为我而鼓掌。我也十分高兴,因为我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自尊。

这个小女孩是如何维护自己的自尊呢?对,她是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来维护的,她让别人看到了她的能力,消除了别人对自己的歧视,更成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信心,也赢得了快乐和幸福。

是的,自尊不能向别人卑躬屈膝获得,更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是做人的灵魂,是自信、自强的支撑点。自尊不是骄傲自大、妄自菲薄。只有尊重别人,自尊的砝码才能加重。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大多数大学新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高中时,他们每个人都是很聪明的,可是上了大学后,他们却发现,他们原来并不是那么出类拔萃,只不过是平常人而已。

只有比较才有自尊,没有比较就没有自尊。一般来说,社会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比自己强或好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上行比较;另一种是与比我们弱或差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下行比较。人们常常认为,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会产生忌妒、敌意、挫折等消极的情感体验,而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则会产生优越、满足、幸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其实不然,无论是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还是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都不会必然导致积极的或消极的效果。究竟会产生哪种效果,取决于具体的情境。

在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中,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积极效果。例如,有的人常常在众人面前说自己认识某位知名人物,或说某位名人与自己是同学或朋友等,以此来提高自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通常称之为辐射效应,即比较目标的优良品质会辐射到自己身上,从而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反,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疏远、陌生,或不属一类,则会产生消极效果。例如,一个长相中等的女性与一个她不认识的漂亮女性走在一起时会显得难堪,并降低自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通常称之为对比效应,即感觉到与比较目标的差距,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在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中也同样存在这样两种情况,只是效果正好相反。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辐射效应,即对方的不良品质会辐射到自己身上,从而降低自尊;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疏远、陌生,或不属一类,则会产生对比效应,即感到比对方强,从而提高自尊。

究竟与什么样的人比较最好呢?心理学家认为,最理想的比较目标是与自己相近并略好于自己的人,这样我们才能不至于因为自卑而堕落,也不至于因为过度自信而骄傲自满。

这里,还有一些关于自尊水平过低的心理调适建议,如果你属于这个情况,以下也许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建议一:按照自己的条件评定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缺点而自卑,缺点仍然与你同在。一个自尊的人,应该悦纳自己,在自己的优点上去努力发挥,才能表现出自己价值。

建议二: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判决自己的成败。俗话说,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可能避免失败,而且也不宜避免,因为没有失败便没有成功。一个人觉得自己已尽了全力,对失败的结果就应坦然接受,不文过饰非,不愧疚怨尤。

建议三:把自己看成和别人一样重要。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不必苛求自己做个十全十美的人,也不必过分强制自己事事胜过别人。只有你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重要,你才能做到不骄不傲,不亢不卑。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悦纳别人,不忌妒、不疑惧。

建议四:欣赏但不祈求别人的赞许。生活中,谁都喜欢听赞扬的话。但如果一个人为了得到赞许而做事的话,那么他不但做事失去信心,而且失去了独立性。作为一个不断成熟的学生,应按自己的主张行事,做人做事不依赖别人赞许。

一个自尊水平过低的人要想摆脱痛苦、生活过得快乐,最重要的是要把贬抑了的自我提升起来,放回到自尊的世界里。一个人必须先能自尊,然后才能自爱;自尊自爱之后,才能够形成和谐统一的人格。

每个人都希望受人尊重,但受尊重的前提是尊重别人。其实,尊重很容易做到。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声诚挚的祝福,一个支持的眼神……都是尊重的表现,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让我们做自尊、自爱、自强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