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禅道与人道
32124300000061

第61章 让善举与你一路同行

怀善念,若无善行,善仍不是真善;有爱心而不去做,爱犹如虚名。仁义者,存善念,有善行,救苦救难,播撒爱心。如圣人所言: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

禅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片森林深处,生活着一群鹿。鹿王十分仁慈,非常爱护自己的部下,因而森林里的鹿都很尊敬它、爱戴它,跟随它的鹿也越来越多。

有一天,鹿王带领群鹿寻觅食物,它们边走边玩耍游戏,不知不觉来到国王的皇家林苑里。

一个牧人发现了它们,就去报告国王。喜欢打猎的国王听了很高兴,派了许多士兵包围这个林苑。士兵的吵嚷声惊动了鹿群,等大家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时,已经太晚了,它们已被团团围住。在这危急关头,鹿王心里非常难过,也非常懊悔,它想:“就是因为我没有及早防备,才使得群鹿陷于重围。面临这样的危险,哪怕拼了命,我也要救大家出去!”鹿王灵机一动,跑到离围栏不远的地方,跪下两只前腿,对鹿群喊道:“快!蹬着我跳出围栏,你们就能活命了!”

于是群鹿一只接着一只,都蹬着鹿王跳出了围栏,获得了自由。鹿王却因而身受重伤,血流不止,扑倒在地,动弹不得。那些已经逃出去的鹿看到鹿王身受重伤,都在围栏外边自动聚拢过来,哀声啼叫,不肯离去,丝毫没有想到自身的危险。

国王看到鹿王身受重伤,血流遍地,而其他的鹿都站在栏杆外边悲哀地望着它,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鹿王回答说:“陛下!是我没有管教好群鹿,为了寻找草场而侵犯了您的林苑,我的罪是很深重的。现在,我身体受了重伤,肉也残缺不全,但内脏仍是完好无缺的,我情愿供给您做一顿早饭,但请不要杀害其他的鹿吧!它们没有错。”

国王听了这番话,感动得热泪直流,说:“你虽然是牲畜,却具有天地间最高尚的慈善心肠,愿意牺牲自己来拯救别人;而我身为国王,却要杀害生灵,真是罪恶深重啊!”

群鹿看到鹿王伤势严重,都围拢过去用舌头轻轻地舔它的伤口,又从远处的树林里、山崖边找来草药,细心地敷在鹿王的伤口上。

国王目睹这一幕动人的情景,擦着泪叹息道:“君王对百姓慈爱关怀,百姓才会爱戴、拥护君王。鹿王实在是仁义之君啊!”

深受感动的国王为了避免这样的事件再发生,特地颁布了一道命令:“从现在起,全国一律禁食鹿肉!”并下令毁掉一切捕鹿的工具。从此,国王心怀慈悲,不再杀生,处处关心百姓的疾苦,成为全国百姓尊敬、爱戴的领袖。仁义是一种善行。禅说:“当你奉献时,你便是善。”反之,当你不择手段寻求私利、满足私欲的时候,你便离恶的深渊不远了。善与恶作为两种界限分明的行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机遇。或者说,人降生到这个充满物欲的世界上,其一举手一投足都深刻着善与恶的印迹。

菩萨是理想的仁义的化身,而现实中确实有驱魔除妖,忧济元元的真人。他们选择了善行,孜孜以求之,耿耿以怀之,善始善终,至死不渝。

选择善行,其实是选择一种人生态度。大自然很公平,它给予每个人的生存空间、时间和物质食粮大致相同,谁也不能占有别人的,占有即是剥夺。大自然又太不公平,它常常将一些人推向生命的绝境,使之苟延残喘于饥饿、贫穷和凄凉悲惨的旷野。这就需要爱的相助。如果人人都献出一颗爱心,那么,生活的大地上就不会长出仇恨的杂草和魔鬼的“庄稼”。因为,爱心是善行的种子。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选择善行,其实也是选择一种品格。品格是道德风范的外化。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是儒家学说的“仁”,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概括起来,不外是为官要爱民、忧国,为民要爱人、尚义;穷而不坠其志,富而乐善好施;对己严格自律,对人宽厚真诚;忠于信仰,威武不屈,富贵难惑;忠于朋友,胸怀坦荡,不藏不匿;商海无涯,信誉为岸;世风险恶,廉洁是帆……有一位哲人说:“爱虽给你们加冠,也将钉你们在十字架上;它虽栽培你们,也将修剪你们。”我们虽然选择了善行,也将受到道德的约束,每时每刻都要反省自己、警策自己,这就是品格的修养。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其善行的脚步如同流水向东,是不需要号令的推动的。

选择善行,我们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美好。选择善行,虽然我们不一定会太富有,心灵世界却可以与大千世界融为一体。

人生之禅:

念佛千遍,莫如施仁行善。禅之悟,常从仁善之心中化出;禅之慧,常从无明烦恼中脱出。施仁行善本身便是平和安详的根源,是看破世俗的法眼。当爱的种子在心田播种,人间便处处都是鲜花盛开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