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禅道与人道
32124300000044

第44章 糊涂难得,自由驾驭人生

糊涂是保全自我的一种方法,人生难得糊涂。如果太精明了,就会事事不能放下,不能舍得。很多太过精明之人,反而会被精明所误,为不舍得所累。

倘若懂得糊涂的学问,抱定“难得糊涂”的态度,在生活中就能焕发出一种生命的韧性。有了这种韧性,便有了“举世誉之而不加喜,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信念。

我们来看一下聪明人是在何种情况下“糊涂”的。明朝张鹦崃任滑县县令时,有两名江洋大盗任敬、高章来到县城冒充锦衣卫的使者拜见张公,并且凑近张公耳边说:“朝廷有令,要公开处理有关耿随朝的事情。”

原来当时有位滑县人耿随朝,担任户政的科员,主管草场。因为发生火灾,朝廷下令将其羁押在刑部的监牢里。张公听到此事,更加相信两人的身份。任敬于是拉着张公的左手,高章拥着张公的背,一起进入室内坐在炕上。任敬摸着鬓角胡须,笑着说:“张公不认识我吧!我是霸上来的朋友,要向张公借用公库里面的金子。”二人取出匕首,架在张公的脖子上。张公抑制住内心的紧张,眯起眼睛,装出替他们着想的样子说:“你们不是为了报仇,我也不会因为财物牺牲性命。你们这样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被别人发现,对你们可相当不利!”

见两个强盗觉得有道理,张公又进一步说:“公库的金子有人看管,容易被发觉,对你们不利。有一个办法是,我向县里的有钱人借贷,这样你们可以安然无事,也不至于连累了我的官职,岂不两全其美。”

两个强盗听了更加赞同张公的办法。就这样,张县令不露声色地稳住了强盗,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与合作,同时一条计谋酝酿成熟。

张县令传令要属下刘相前来。刘相到后,张公假意说:“我不幸发生意外,如果被抓去,会很快被处死。这两位是锦衣卫,他们不想抓我,我很感激他们,想拿5000两黄金当他们的寿礼,以表心意。”

刘相听了,目瞪口呆,说:“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钱?”

张公说:“我常看到你们县里有些人,很有钱而且济公好义,我想请你替我向他们借贷。”

于是拿出笔来,一共写了9个人的名字,而所写的这9个人名,实际上都是武士。

刘相看了以后,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名单上列出的9个人,一个个穿着华丽的衣服,像富贵人家的子弟,手里捧着用纸包着的铁器,先后来到门口,假装说:“张公要借的金子都拿来了,因为时间太紧迫,没有凑足所要的数目,实在过意不去。”一边说,一边装出哀求恳免的样子。

两位强盗听说金子到了,又看到这些人果然都像有钱人的样子,就很高兴地说:“张公真的没骗我们。”

张县令趁两个强盗查看金子的空当,急忙脱身,9个武士一拥而上,两个强盗猝不及防,其中一个被抓,另一个自杀身亡。张县令遇事从容镇定,不动声色诱盗贼上当,糊涂装得多么彻底!既保全了身家性命、公家钱财,又擒获了强盗。

懂得了糊涂的学问,就知道了自己能力的局限,你所不能驾驭的,就不要忙于去驾驭;你所不能把握的,就不要急于去把握;你所不能强求的,就不要勉强。懂得了糊涂的学问,你就知道了对宠辱誉毁的看法不能那么绝对,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不能看得很重。这不但增强了耐受挫折的韧性,又能养成心如止水、宠辱不惊的持重。人生之禅:

能够做到“明知故昧”绝非易事,如果没有高度涵养,斤斤计较,是断乎不行的。古人有“骂如不闻”,“看如不见”的涵养,既避免了是非,又更利于扫平成功的路障。懂得了糊涂的学问,就会知道自己的意见不那么绝对,就能更虚心地对待不同意见。泰山不让寸土而成其大,江河不捐细流而就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