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张强文集·演讲与访谈卷
32105300000006

第6章 艺术语境与修养关系

时间:2009-05-25 19:00分—20:00

地点:美教楼18教室

录音:罗仕明

整理:郑环

上一次我们讲的是,不同的文化追寻着不同的文化感察,以及不同的文化聚合体,它提供给这个世界一个什么样的生存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了解古代的东西,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这个问题与我们这个命题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这个作品内容发生的转变性上,以及跳出这个作品的最初的逻辑基点上,去考量这个文化和这种文化方式所牵扯的问题。

这节课讲的有两点,第一点是中西诗歌和绘画的关系上做一番提示,第二点是深入到禅宗智慧和生活之间的一种关系。然后提示中国绘画美学所提示的一些可能性。为下一步进入中国抽象知识背景做一个铺垫和准备。

比如齐白石是一位唯一被国家封为的人民艺术家,在莫斯科国际艺术大赛中获过金奖,被俄罗斯人也成为人民艺术家,人民艺术家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你的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二就是必然带有名族性和文化性。因此,齐白石的成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题材新颖,描绘的是鲜活的农家气象。二是齐白石是一个四全的人物,诗书画艺,三是齐白石本人在绘画方面承育了清末的金石学之风,他学习刻印,在刻印中学习矜持之味,所谓矜持,抽象艺术的论述有以下这么几个方面,现在研究形式美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必然要进入一个二分法,形式表现内容,内容通过形式来表现。而且要注意到一个画面要有独立的存在价值。当代绘画,早就把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所以简单的讨论一个形式问题,很容易进入一个伪论题。

中国现在的绘画大师人物,阶段性和历史性的是吴冠中,吴冠中全部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70年代末期提出了绘画等于形式美,这个问题对于人类的艺术史来讲毫无艺术价值和意义,但对于中国绘画来讲却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国画来讲,横向的移植,横向的进入,比内部的融合和演变都要来得暴力和彻底,这个改变的力度是非常的巨大的。所以说当中国的画坛出现了一个黄秋园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原来绘画的古典主义的经典的东西可以在今天复现。在八十年代初期,伴随着黄秋园和谷文达的出现,所有的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得以展开。黄秋园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世俗阶层中的一个形象人物。一个人生活可以生活在自己营造的气氛里面。黄秋园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了?他是江西的一个银行职员,是个百分之百的业余画家,没有接受过任何的现代意义和古典意义上的美术学院的训练,他的绘画综合了五代,两宋和元四家以及清代的很多要素和笔墨,但对于黄秋园来讲,他的不求闻达,其实是无法闻达,所以他就走向了一个自闭的极端。有人讲,黄秋园是中国艺术家的一个楷模,是中国文人画家的一个脊梁,不屑于任何世间的名利,淡漠于所有的那些蝇营狗苟的争权夺利,看任何名利为浮云一般,笑傲江湖。

但有一个例子颠覆了这个神话,当他知道他的作品可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时候,突然心脏病爆发,死掉了。黄秋园所有的艺术价值就是想让大家一块分享,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只好锁闭自己,于是他与世俗之见的距离越大,自建了一个精神的乐土。而这个构建的这个精神乐土的意义在于什么?悲剧在什么地方?一剑两刃,既成全了他的艺术,也毁灭了他的人生,当闻达到来的时候,他的心理已经无法承受曾经梦寐以求的这种时刻,如同范进中举一样。

谷文达,他的作品出示在陕西一个非常小的叫做杨陵地方,召开了全国性的中国画的一个研讨会,谷文达展示了他的作品,称之为试验水墨,他的出名在于,他说他的艺术是反现代主义潮流,而当时正是现代主义刚刚在中国传入。所以说艺术家是需要策略的,艺术家的操作和观念体现在这个方面,就是说你可以声东击西,可以围魏救赵。但他的核心是什么呢?是针对中国绘画这个体系的一个解构。而且谷文达最出名的地方在于他紧紧抓住汉字。如蔡国强抓住了禅学意义极强的一个方式,这就是火药。由于黄秋园成为了谷文达的一个铺垫,黄秋园建构,谷文达解构,而黄秋园却成了昙花一现。所以说,时代造就时事,时事成就英雄。生要逢时。用张爱玲的一句话就是,出名要趁早。这实际上是名利场上的逻辑力量,而这些是否与艺术探索有关系呢?表面看来没有关系,而实质上关系甚重。出名乘早,就是早早在艺术领域将你的理念进行“镶嵌”,像一个印章一样盖在这个地方,在名利场上有了你的痕迹和踪迹,这个或许是你思想上的或者是观念上的踪迹,但是总之,有了这个镶嵌以后,你就可以在这个作品的范围内,你的所有的进展,所有的退进就会被人所关注,在关注的过程中就会被放大。这也就是一个艺术家和科学家存在的不一样的地方,艺术家出名存在着许多的复杂性,它的境遇充满了偶发性。

黄秋园为什么是昙花一现,其一,他一出名人就死掉了,无法活着去传播他的思想。其二,以往被认为只有死亡了的才更有价值。其实,活着才更意义。在学生的论文答辩中发现到这样的问题,有个本科生居然在他的毕业论文中说;他的作品十年内将会增值100倍。如果研究艺术学就不要关注市场,一旦关注了市场,就是个经济爱好者,和艺术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一个艺术家受到经济市场的制约的话,那他是个商品制造者,他和艺术也没有任何关系,商品的价值必然和艺术之间会产生一种负面的削减作用。在这一点上要弄清楚,而川美这个地方则是最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地方。

而我们必须清楚的明白,画画是为了什么?如果你借艺术之名,满足生活的需要,有好的生活条件,那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研究画画如何和商业做关系,就不要考虑艺术的问题,那样会折磨你,也折磨艺术。这个层次一定要弄明白。人类的艺术史是以哲学和人类学的所有智慧作为基础。有人问我,你的作品为什么不能像张晓刚那样的价值?如果以这种价值等同于价格判断的话,那人类所有的哲学家都没有了生活的意义,因为他们出版的所有的书籍都没有人去买他们的一个字,诗人也变得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中国古代文人的所有遗产也都变得没有了意义。所以说在现代艺术中对于价值的态度变的非常的重要,价值意味着你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基点上去思考艺术的问题,这是个至关重要的前提问题。如果让我和张晓刚的作品的价值区调换的话,我是不同意的,因为作品的思想和理论的意义价值来看,我的作品的价值和他的作品的价值完全也是两回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张晓刚并不能因其作品的价格而使他的意义得到特殊。一个艺术家必须构建好自身的价值体系,这样你的价值和创作才能变得平衡起来,黄秋园的价值系统建立的特别完备,但他的悲哀是什么呢?生不逢时,没有和当代文化发生关系。一个古典主义者没有和当代文化产生关系,注定他是个文化标本,没有历史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就没有办法从他的作品中,发现他持续不断的意义之所在。而吴冠中,他从70年代末期创造的那些作品以后,到今天为止,他的作品没有任何新的意义的推进。

但是他也不安于现状,经常抛出一些惊人之语,如,笔墨等于零,这句话在后现代艺术领域里是个常识性的问题,但是它对中国绘画的常识性却非常效应,所以说它在对当代艺术失效的同时,却对中国画产生效效应,笔墨等于零,就是把笔墨放于零度状态,绘画里不再有金石气,也不再有文人气,也不再有书卷气,只追求绘画本是的方向的表现。所以,在他的绘画里可以看到,没有任何书法的功底,但是,这种画家一个就够了,不需要太多,别的画家再这样去做,就没有任何价值。后现代是这样的,现代主义的东西也是这样的。不断出现一个填空和补充的问题,另外就是它的指示对象的问题,它的语境的问题,所以说现代主义把形式的问题发展到一个极致时,到后现代,形式这个问题也就淡出了,不再强调一种形式的创造,也不需要创造任何的形式,只要挪用,只要四两拨千斤,就可以构筑不同的形式,聚合不同的形式。但这种形式本身要有一个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他的观念。

回到我们提示的诗和画的关系,诗和画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关系,在莱辛的《拉奥孔》里,属于古典主义文学,《拉奥孔》一书的副题就是诗与画的界限。这本书,首先分析了拉奥孔雕塑作品,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海底巨蟒缠绕,他分析了为什么他们被巨蟒缠死的时候,脸上露出的是平静的神色,没有悲痛欲绝的表情。造型艺术表现的是自然界刹那的典型形状,表现的是一种斩截性,对文学的视觉再现。西方人强调视觉,这种视觉是古典主义的一种典型体现,典型人物,典型情节,典型事件,典型的瞬间凝固,就像戏剧一样,戏剧出现典型的凝固后就成为了雕塑,表现在画面上就是绘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古典主义经典作品,全是一种典型的凝固。诗歌是什么呢?是一种有时间长度的一种叙述,诗歌也是在浪漫化讲述地故事,但它和绘画这种典型的东西完全不同,它不是一种凝固,而是一种展开。中国古代有没有史诗性的描述。

不要把语言当成必然的东西,也不要简单地偶然化。“敲”和“推”为什么有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和意义,因为中国汉字本身,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独立的,包含了无穷的信息。每一个字的来源都是一个形式,每一个形式的来源都是一个作品,“推”“敲”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这个字就被称为诗眼,最精彩的地方。而我认为,诗的最精彩的地方不仅于此,诗的眼睛仅仅是推敲的话,没有说明它真正的地方,中国诗的最深刻的地方应该在于逻辑的反向作用。而词和歌是两个概念,词的吟诵和诗的吟诵是不同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小令描绘的是一个画面。前面景物的描述几乎是没有意义的,但最后一句话“断肠人,在天涯。”成为诗真正的眼睛,打开了灵魂之壳,所以这些铺垫,强调的是断肠人。而这也叫做“潜逻辑”,它悄悄的隐藏在诗中景物的下面,悄悄的在下面起作用,使所有景物的叙述成为了有意义的叙述,所以说意义就滋生出来了,所以说这是这个画面‘诗画相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刚才有的同学讲,说了半天那个齐木匠的事情还没有交待。

齐白石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试题呢?这是郭沫若给他也是一个唐人的诗句,这也不是郭沫若写的,叫作‘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个画的命题很简单,第一个是什么要画出什么来?画蛙不重要,泉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出十里!声音如何出十里。首先,声音肯定不能画,这是一个前提,你怎么能够把声音画出来呢,这不可能。你‘乱山藏古寺’,景物还可以藏,但声音怎么办?怎么用画面表现出来?这是个难题。第二个难题就是说,怎么表现出‘十里’来,你一个画面上不可能写上这一段是一里,这一段是五里,再加一倍是十里,所以我们想象一下古人的这个诗的境界有意思,也确实吧齐木匠给难为到了,四十岁才开始写诗当时他应该七八十岁了吧,九十多岁才去世的,解放后的事情。难为得抓耳挠腮了半天,后来终于画出了一幅画,这幅画后来还在20世纪89年代被印成邮票。这个轶闻是真实的,他画了一个山涧,山涧里画了很多小蝌蚪——‘蛙声十里出山泉’,有的同学讲,小蝌蚪和蛙有什么关系?肯定有关系!和蛙声有什么关系?有蛙就会有声音吧,青蛙在求偶的时候它会叫的,在告诉这儿有个男蛙,女蛙快来!快来!哪个男蛙叫的欢,说明他长得漂亮,体型匀称发出的声音才大,所以声音是它吸引异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它都有了结果了声音肯定有吧!第二个‘十里’怎么表现?十里这个问题确实有点麻烦,他这里画了一个小溪,溪水顺流而下,一般在山上下来的水,它肯定不是一段,我们知道源远流长这句话,有源有流,山上肯定有山泉,山泉向下走,能够养青蛙的山泉那个水肯定也不算太浅,水深的话,它流的就会长,所以这个是个典型的情状。这是诗歌和绘画之间一个非常有趣的关系。

另外一点,我们涉及到的是,在绘画里面所说的“四全”,简单的讲一点,中国画里面“四全”的艺术和它的形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绘画里面对于空间的考究,使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绘画一直缺少着一种抽象空间的建构,我们明白一幅抽象绘画最难的是它的支点。比如说,我给你一摞纸,把你关到一个房间,让你乱画,而你能乱画多久?你能够乱几幅?我们总会受到逻辑的制约,“乱”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你如何寻找这种“乱”的可能性,中国古代的绘画提供了这个方面的经验,它用诗歌和汉字组合的偶然性,去寻找这个乱。一个抽象的形式,书写和汉字的偶然性立构了这种空间的分割,构成了画面的视觉的丰富,以及这个绘画笔法的趣味性,所以说对中国绘画,不要轻易的使用形式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