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学妙用商道厚黑学
32094100000009

第9章 韬光养晦,谨言慎行

一、小心驶得万年船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条古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也演变成众多中国人的一种处世哲学。

矛盾是由人们之间利益的差异性和价值取向的背离所引发的,当它激化到一定程度时,对手就有可能设计出种种圈套,骗你上当受挫,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然而生活中难免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小事,有的人心胸不够开阔,总以为别人算计他,终日疑神疑鬼,既伤神劳体,又不利于人际交往。因此,我们提倡“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将风度。

再则,有些东西不像圈套那么严重,只是有的人自我表现的欲望强烈一些,但是胆子又太小,不敢设什么圈套,爱耍些小聪明而已。对这种人,你不妨大度一些,让他自我陶醉一两回好了,这无伤大雅;若对方得寸进尺,你也不必过于认真,找个机会损他一回即可。

如何巧妙地识破或确定别人给自己设的圈套,却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本领。首先应从双方有无利益冲突的角度考虑,因为它是彼此算计最常见的原因。其次分析对手的性格和胆量,以确定圈套的种类及复杂和危险程度。还可以采取以攻为守的方法,故意透露一点儿信息给对手,表明你知道他们设的圈套,只是不明确说出来。倘若对手作贼心虚,会表现出来,若对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便适当考虑可以排除有圈套的想法。倘若你已掌握了某些证据,但还不充分,还想进一步识别庐山真面目,那就要装作一无所知,态度表情要一如既往,以免打草惊蛇。

颜真卿,历史上著名的大书法家,也是唐代最为杰出的忠贞大臣。安禄山起兵叛乱时,河北二十余郡望风而降,惟有他以一座小小的平原郡城,弧军抵抗,誓不降贼,成为抗击叛军的中流砥柱,赢得唐玄宗极大的赞叹。此后,他历经唐肃宗、代宗和德宗数朝,官至太子太师,德高望重,天下景仰。然而,这样一位名震天下的颜真卿,却对宰相卢杞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本来,颜、卢两家曾是世交,父辈曾携手并肩浴血沙场,为刎颈之交,但即使如此,卢杞在自己羽翼丰满之后,却再也容不下这样的老前辈。最初,卢杞想把颜真卿挤出朝廷,便问他:“想安排你去外地任职,你看哪里对你比较合适?”

颜真卿在朝堂中当众回答说:“我这个人由于性情耿直,一直被小人所憎恨,遭到贬斥流放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如今我老了,希望你能有所庇护。当年安禄山杀害了你的父亲,将首级传到我那里,以威胁我投降,我见到你父亲脸上的血迹,不敢用衣巾擦拭,而是用舌一一舔干净的,难道你还不能容下我吗?”

几句话说得卢杞脸色绯红,心中却更痛恨了。不久,割据淮西的节度使李希烈正起兵反叛朝廷,自称天下兵马都元帅,其势汹汹,很快便攻下了汝州,引起朝野很大的震动。德宗问卢杞如何平息叛乱,脸厚心黑到了极点的卢杞,决心利用这个机会除掉颜真卿,便对德宗说:“李希烈是个年轻的悍将,恃功傲慢,他的部下不敢阻止他。如果朝廷能派出一位儒雅重臣,向他宣示陛下的恩德,陈述逆顺祸福的道理,李希烈必然会革心悔过,这样就不必大动干戈而将他收服。颜真卿是四朝重臣,忠直刚强,名重海内,人人敬服,他去最为合适。”

表面上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完全是为了迅速平叛,丝毫也没有陷害颜真卿之意,因而不辨忠奸的德宗皇帝完全听从了他的意见,朝中有识之士无不为之震惊。有人劝告颜真卿说:“你这一去必然会遇害,最好暂且留下来,看一看朝廷会不会有新的平乱措施。”颜真卿慨然道:“国君之命,怎么能够不从?”还有人甚至上书朝廷说:“让一位元老重臣去送死,这是国家的耻辱!请将颜真卿留下吧!”

颜真卿义无反顾,受命即行。到了李希烈那里以后,李希烈使出各种手段,用尽威逼利诱之能事。时而派出一千多名士兵,拔出匕首,围着颜真卿张牙舞爪,似乎要将他一刀一刀地割碎生吃;时而又在颜真卿住的馆舍挖个大坑,声言要将他活埋;时而又架起干柴,浇上油,点燃起熊熊烈焰,威胁要烧死他;时而又劝他拥戴李希烈为天子,并许愿封他为宰相。对这一切颜真卿均不为所动,大义凛然,最后终于被杀害。

待人处世中,特别是权力场中,不乏这样的人,当你得势时,他恭维你、追随你,仿佛愿意为你赴汤蹈火;但同时也在暗中窥伺你、算计你,搜寻和积累着你的失言、失行,作为有朝一日打击你、陷害你并取而代之的秘密武器。公开的、明显的对手,你可以防备他,像这种以心腹、密友的面目出现的对手,实在令人防不胜防。

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视吕惠卿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和最知心的朋友,一再向神宗皇帝推荐,并予以重用,朝中之事,无论巨细,全都与吕惠卿商量之后才实施,所有变法的具体内容,都是根据王安石的想法,由吕惠卿事先写成文及实施细则,交付朝廷颁发推行。

当时,变法所遇到的阻力极大,尽管有神宗的支持,但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石安石认为,变法的成败关系到两人的身家性命,并一厢情愿地把吕惠卿当成了自己推行变法的主要助手,是可以同甘苦共患难的“同志”。然而,吕惠卿千方百计讨好王安石,并且积极地投身于变法,却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不过是想通过变法来为自己捞取好处罢了。对于这一点,当时一些有眼光、有远见的大臣早已洞若观火。司马光曾当面对宋神宗说:“吕惠卿可算不了什么人才,将来使王安石遭到天下人反对的,一定都是吕惠卿干的!”又说,“王安石的确是一名贤相,但他不应该信任吕惠卿。吕惠卿是一个地道的奸邪之辈,他给王安石出谋划策,王安石出面去执行,这样一来,天下之人将王安石和他都看成奸邪了。”后来,司马光被吕惠卿排挤出朝廷,临离京前,一连数次给王安石写信,提醒说:“吕惠卿之类的谄谀小人,现在都依附于你,想借变法为名,作为自己向上爬的资本,在你当政之时,他们对你自然百依百顺;一旦你失势,他们必然又会以出卖你而作为新的进身之阶。”

吕惠卿的厚脸果然是大见其效,王安石对这些话半点儿也听不进去,他已完全把吕惠卿当成了同舟共济、志同道合的变法同伴,甚至在吕惠卿暗中捣鬼被迫辞去宰相职务时,王安石仍然觉得吕惠卿对自己如同儿子对父亲一般地忠顺,真正能够坚持变法不动摇的,莫过于吕惠卿,便大力推荐吕惠卿担任副宰相职务。

王安石一失势,吕惠卿被厚脸掩盖下的“黑心”马上浮上台面,不仅立刻背叛了王安石,而且为了取王安石的宰相之位而代之,担心王安石还会重新还朝执政,便立即对王安石进行打击陷害,先是将王安石的两个弟弟贬至偏远的外郡,然后便将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王安石。

“凶字上面定要蒙一层仁义道德”,吕惠卿的心肠可谓黑得出奇。当年王安石视他为左膀右臂时,对他无话不谈,一次在讨论一件政事时,因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便写信嘱咐吕惠卿;“这件事先不要让皇上知道。”就在当年“同舟”之时,吕惠卿便有预谋地将这封信留了下来。此时,便以此为把柄,将信交给了皇帝,告王安石一个欺君之罪,他要借皇上的刀,为自己除掉心腹大患。在封建时代,欺君可是一个天大的罪名,轻则贬官削职,重则坐牢杀头。吕惠卿就是希望彻底断送王安石。虽然说最后因宋神宗对王安石还顾念旧情,没有追究他的“欺君”之罪,但王安石毕竟已被吕惠卿的“软刀子”刺得伤痕累累。

有的人,事情还没有做,就开始满天吹牛,口出狂言,那么事情能不能办成的主动权就在人而不在我了;相反,事情成功后,再相机设词,主动权就在我而不在人了。这是指日常事理而言。如果事关重大,那就是祸福攸关的问题了。所以,我们干工作,做事情宜以谦虚的态度、正直的品德赢得人们的尊重,而不宜心怀叵测搞阴谋诡计,那样必定没有什么好下场。

谦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古人称:“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凤,则巍乎莫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做学问做官时,只要以“谦”字铺路,你就会在人际关系上做到游刃有余,将来才会对自己、对社会尽到责任,才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功。而妄言轻人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成就大业。

中国古语称:“美好者,不祥之器。”意思是事物过于完善美好了,必定会带来毁灭的结果。古人曾反复告诫世人,要防别人嫉妒之心,无论求名求利都不能太完美,这才是立身之本。在这一方面,唐朝的名臣李义琰就是榜样。

李义琰曾为唐朝宰相,他的住所没有像样的房舍,他的弟弟为他买了建房的木料。李义琰知道这件事后,对弟弟说:“让我担任国家的宰相,我已经感到非常惭愧,怎么可以再建造好的房舍,从而加速罪过和祸害的到来呢!”其弟说:“凡是担任地方丞、尉官职的,尚且扩建住宅房舍,你位居宰相,地位这么高,怎么可以住在这样狭小低下的宅舍中呢?”

李义琰回答:“人们希望中的事情很难完全实现;两件事物不可能同时光盛。已经处在显贵的官位,又要扩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不是有美好的品行,必然遭到祸害。”他最终没有答应建房。后来,木料也腐朽了,只好扔掉。房子虽然没盖成,但谦逊的美德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地位也稳固了,这样的策略当然更高明。

同样地,曾国藩也懂得这一点,在家中更以简朴而著称,妻子和儿媳虽贵处于相府之尊,仍然纺织劳作,这不是模仿李义琰的所为吗?曾国藩之所以以“谦”为立身之本,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为了提防朝中的政敌借题发挥,使自己在如日中天之时被人抓住把柄,枪打出头鸟,因小失大。而在这一方面,古代可是有例在先的。

大凡君主和统治者没有谁希望自己的下属高明过自己的,而锋芒毕露之人就不免要为自己的下场负责了,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如此。杨修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曹操曾建造一园,造成后,曹操去看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挥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活”字,众人不解,只有杨修说:“门里添个‘活’字,就是‘阔’了,丞相嫌这园门太阔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工匠赶紧翻修。曹操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当他得知是杨修把他的意思“翻译”出来时,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开始妒忌杨修了。

又有一次,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字便放在一边。杨修看见后,竟招呼众人把这一盒酥分吃了,曹操知道后便问为何这样,杨修回答说:“你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怎敢违抗您的命令呢。”曹操心中更加妒忌杨修了。

后来,刘备攻打汉中,曹操亲率40万大军迎战,于汉水对峙日久,曹军进退两难。一日,厨师端来鸡汤,曹操正若有所思,见碗底鸡肋,心有所感。这时夏侯入帐请教夜间号令,曹操顺口说:“鸡肋!”于是,“鸡肋!鸡肋!”的军令便在军中传开了。杨修听到这个号令后,便命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夏侯闻讯一惊,忙把杨修请到自己帐中询问,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不舍。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仔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也命令军士打点行装。曹操闻讯,不由暗叹杨修的心计,杀杨修之心更甚,于是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斩了。

“枪打出头鸟”成了中国人世俗的一个法则,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出头鸟”本来是一个推动时代前进的角色,却可悲地成为了“爱出风头”的牺牲品的代名词,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也是一种文化的悲哀。但以“谦”为本,却是出于对自身修养的自勉要求,也是人不可锋芒太露的进一步解释。

对一个企业家来说,寻找合伙人,是个重大的步骤。俗话说:生意好做,伙计难寻。在现代大企业中,由几个人合伙经办一个企业,是不多见的。因为各人的素质和其他情况不一样,能够合到一起,互相配合得很好,非常不容易,另外则是面对自己的同行残酷的竞争,那就更是得小心翼翼了。

康得新这个益寿医药公司本市的总代理,就是栽在这样的关系中。刚升为总代理的康得新就碰上这样的几件棘手事情,首先本市几家医院主管药品采购的副院长先后被抓,接着又有消息说,以后所有的药品都将由市里招标办统一招标配送各医院。一时之间,整个医药圈人心惶惶:医院这个渠道看样子是日益艰难了。康得新,这个十几年前洗脚上田的农民,从“扫街”的销售员一路打拼最终成为药品销售的“专家”,不按牌理出牌是他的一贯作派。这一次,他决定转战OTC药店渠道。

康得新这样做事有他的道理的。早就听说上海有一大批药贩子,主要是上海的医保有特别政策,医保每月有较高的固定报销额度,医保人员基本上都用不完。于是市场上滋生了一大批药贩子,他们以低价收购医保卡购药,然后卖到其他城市,赚取差价。他的大舅子张旭,是上海某大型国有医药企业的副总,张旭过去就给他透露过风声,说能搞到一批药贩子手中的医保卡。春节的时候,张旭又打过电话来,问他有没有兴趣一起干。

既然是窜货,当然不能窜自己的复心康滴丸了,康得新瞄上了另一种心脑血管药品,价格与疗效相近的通心脉胶囊。

通心脉胶囊占了本市OTC渠道该类药品大约60%的市场,代理商肖齐虽是个外地人,但他在现代营销理念方面的深厚功力,让本市OTC药店个个喊满意、人人有钱赚。要吃掉这样的对手,必须出其不意。说干就干,康得新安排秘书订了第二天飞往上海的第一班航班。

上海一回来,康得新就马不停蹄地约了民康药店老板蒋华一起喝茶。蒋华则是他在OTC这个渠道所拥有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而高层的人脉关系。康得新要利用他,来个一箭双雕。

康得新说明来意后,蒋华立马醒悟,这小子可能搞到了一批窜过来的货……蒋华心里一盘算,自己在全市有15个店,卖这批货,一年下来就可以多赚几十万元!“康总,你是知道的,一锤子买卖我可不做,长期倒是可以考虑看看……”

为了打消蒋华的顾虑,康得新保证绝对长期合作,如有假药,假一赔十,进价比肖齐的货便宜10%。最诱人的是,先销售后付款。

蒋华当然不知道,康得新在上海通过张旭,以55%的价格,大量收购了药贩子以45%的价格买来的医保卡,用这些卡到医院里开出通心脉胶囊,自然可以源源不断地供货了。两人议定,合同就不签了,反正是卖完付款。康得新也不怕蒋华赖账,干的都是见不得光的事儿,反而配合起来更加丝丝入扣。蒋华高高兴兴进了第一批货,上了柜,零售价和从肖齐那儿进的货一样,但每卖一盒多赚10%。蒋华暗示店员,遇到买心脑血管药的,一律介绍这批通心脉胶囊,每卖一盒,店员提成加五毛。如此一来,康的货销得飞快。

尝到了甜头的康得新又以药厂再出3个点的让利为诱饵,让蒋华将他的通心脉胶囊打入全市的二三级零售药店。由于蒋华在卫生、工商和税务都有亲戚,加上他在OTC市场深厚的人脉,康得新的通心脉胶囊很快就进了全市80%的二三级零售药店。

康得新挤入了民康药店,借蒋华的“东风”又涌进了OTC渠道,把这“一箭双雕”的游戏玩了个风生水起。康得新马不停蹄,打通了王志和、李清祖、张国旺这三个即将进入卫生局招标办公室的关系。搞定OTC渠道之后,康当然不会忘记巩固自己的根据地——医院。他得为自己的复心康滴丸10月份的投标工作做铺垫。

通过一系列亲密接触,虽然三人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多说无益,招标没结束前最好不再联系。但康得新明白,他们知道该怎样保障他“公正地”中标,堂堂正正地进入医院。“评标委员会一共只有五个人,其中有三人是我的兄弟。”康得新志得意满地盘算着。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领取招标文件、做标书、送标书到达指定地点。依照惯例,康得新拿出去年的标书改动了几个时间、数据便派人送了过去。用他的话说,“咱里面有人,中标等同于囊中取物。”

然后便是五人小组紧张的评标。前四天是医疗器械和其他药品类别,第五天才是心脑血管类药品。筛选品种只用了十来分钟,大家一致同意主力采购复心康滴丸,同时少量采购肖齐的通心脉胶囊。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同样的复心康滴丸却有两家公司在竞标!除了康得新的益寿公司,还有一家公司名叫新兴!

争论焦点集中在益寿公司的标书不标准但报价却出人意料的准确,根据专家们多年的经验,这里面可能有猫腻;而新兴公司的标书明显更专业,价格方面比益寿公司还低了两块钱。

争执不下之时,王志和站了出来,率先同意推荐新兴。

回酒店的路上,王志和说出了他的道理:做复心康滴丸就只有老康一家,那个新兴肯定是他找来围标的,无论推哪个都是老康的。然而让三人傻眼的是:来领中标书的不是康得新,而是肖齐!新兴公司是肖齐为这次投标专门挂靠注册的新公司!

此时,失去了命根子的康得新,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捶胸顿足:怎么不让这些龟儿舅子的心脑血管都堵住!

肖齐接下来实行下一步计划,他以中标价将复心康滴丸与自己的通心脉胶囊捆绑配送入本市各大中标医院。在进入的三个月之后,原本应配送的50%比率的复心康滴丸被他以缺货为由只配送10%~20%,空缺部分全部用自己的通心脉胶囊填补。

同样的功效,价格更低,患者当然乐于买通心脉胶囊。对医生而言,开价格相差不大的药也没有本质的区别(肖齐给出的返点与康得新相同),通心脉胶囊的医院销量一下子就打开了。

随后,肖齐开始乘胜追击,派驻所有销售代表全力培养医生的开药习惯以及与医院的关系。商场上无永远的朋友,昔日康得新煞费苦心培植的市场,在短短一年内被肖齐打碎揉散,复心康滴丸被完全挤出本市的主流医院渠道!

但是商场如战场,历代商人往往都有阴沟里翻船的事情,因此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是真理名言,然而人到了一定的地位和有了一定的财富之后,就会丧失应有的警惕。著名商人荣智健“败走麦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1942年出生于上海的荣智健可谓衔玉而生,他的爷爷荣德生是中国棉纱大王,他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另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

那时候,荣家在上海的大宅院环境幽静如画,大厅典雅古朴,室内陈设着红木家具和昂贵的瓷器、古玩、盆景,厅堂当中高悬着李可染的《江南渔村图》。荣智健小时候就在这里度过。

荣家在中国内地的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家族中人一般就不再担任直接的经营管理工作,下一代人似乎可以享受高股息带来的优越生活,而不必从小吃苦。那时十六七岁的荣智健是上海滩的名“公子”,开着英国跑车出去兜风,在国际饭店宴请同学朋友。

荣智健身上的这些特质,显露出他的慷慨好客、自信自强,使得他容易结交朋友获得帮助,也是他能登顶大陆富豪榜的原因之一。

但荣智健的公子哥出身,决定了他不是一个铁腕式的创业家。享受始终是生活要务,他是唯一一个会在周末带着私人厨师到欧洲庄园享受生活的大陆富豪,除了豪华大屋、大批名马,还有私人飞机和私家森林,为满足女儿出海畅游的爱好,还特意购买了价值逾千万港元的新游艇。

荣智健百亿财富的积累是在平静中完成的,并未经历过大风大浪和商场上的生死鏖战。

1965年,荣智健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学生生涯结束后,荣智健到了吉林长白山下的一个水电站实习。

1978年,36岁的荣智健移居香港,其获得的第一桶金来自荣氏家族原来在香港出资设立纺织厂的股息累积,无丝毫悬念。之后荣智健开设爱卡电子厂并创办了一家提供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服务的公司,赶上了香港电子制造业和美国软件业的发展浪潮。

1986年,荣智健加入父亲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为中信香港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并在其父好友、商界重要人物李嘉诚的指引下成立了中信泰富。荣智健靠个人打拼,才获得今天的成就,也就是说,荣智健这个“红色资本家”的后代,确实传承了其父辈们的经商天赋。

荣智健掌控的中信泰富每一次扩张,都与当时内地政企的支持紧密相连,他深谙如何利用中信当时在香港的“内地标杆”、红筹公司的地位。重组国泰航空一役,更让香港商界在惊诧之余,领会到红筹企业的力量,荣智健在香港商界的地位一战而定。

残酷的商业磨难,没有在荣智健创业的中青年时期到来,却在他坐拥巨大财富的晚年找上门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许是一个悲剧。

2007年的全球大牛市让做惯实业的中信泰富有些坐立不安了,尤其是看到同在香港的其他央企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外汇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出轨”的冲动愈加强烈。于是,“男主角”义无反顾地恋上“女主角”——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短短几个月,中信泰富就与13家银行签下了24份外汇累计股票期权合约。当然,结局也和类似的大片一样,这段孽缘结出的自然是恶果——百亿元的分手费。

荣智健擅长资本运作,1989年并购香港电讯20%股份即为明证,但是,他不擅长力挽狂澜,更不是铁腕式人物,所以,当澳元衍生品投资的巨亏让中信泰富陷入困境时,荣智健不得不向中信求援。在坐落于北京长安街建国门东侧的中信大厦,66岁的荣智健拜会了中信集团的主要高层,这几乎是二十年来荣智健第一次以一个失利者的身份出现在这座大楼当中。

之后,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确认,香港证券与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正对该公司展开正式调查,调查对象包括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其长子荣明杰及集团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以及七位执行董事和7位非执行董事,不过,名单中没有看到荣智健爱女、前财务主管荣明方,财务董事张立宪、前财务总监周志贤等3位被业内认为巨亏事件的关键当事人。

虽然中信泰富的公告没有透露17位董事被调查的原因,但无疑与公司延迟公布巨亏消息并存在内幕交易有关。那年9月7日,中信泰富董事会就获悉期权交易亏损,却一直到10月20日才公布该消息。在此期间,中信泰富股票的成交量却离奇地大幅增加,被外界怀疑其中存在内幕交易。

荣智健“败走麦城”,深层次的原因至少在于公司监控制度不健全。而金融衍生品交易,更是百年荣氏一直敬而远之的领域,其祖荣熙泰早就留下了“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的祖训,荣智健的意外跌倒,恰恰是偏离了这条祖训。

另外,在资本的管理上,投资还应该留有余地,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经商首要的一条就是认清发展趋势。

比如股市上,有很多赚了还想赚更多的人,可谓是贪得无厌,高了想要更高,原来赚了一点儿钱,想要再多赚一点儿,结果来个重大利空,股价暴跌,连本都赔光。这就是对市场情形没有分析的原因。

对此,商业成功人士告诫道:不要一步走到头,投资要留有余地,要学会激流勇退。

激流勇退并不是要投资者赚了钱后就退出股市,从此不再涉足股票市场,而是说投资者在赚了一点儿钱后,就要看看市场处于怎样的形势,如果对市场没有信心,或感觉市场准备发生重大转折时,就及时止步。如果为了坚持卖在最高点,一再错过出场的时机,结果只是让自己越陷越深,最后套牢在最高点。

在股市上,能够做到激流勇退的并不多,做到这一点确实也不容易,但可以通过训练习惯这种投资作风。索罗斯总结了两种训练急流勇退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强迫自己在大幅获利的时候脱手一部分股票。比如,你有20万美元的股票,当出现获利时,你不想全部抛出,可先出手一部分。你不要期望所有的股票都能卖在最高点,谁都希望这样,但很少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你已经先出手了一部分,当股价达到天价,开始下跌时,你就比较轻松,不必担心获利大幅减少。

第二种方式:利用调节弱势股降低持股比例。如果大势在高档,但还是舍不得卖出持股,可通过调节手中的弱势股来降低持股比例,以免高档反转时伤得太重。每一个阶段都有主流个股,到高档才开始涨势的弱势股。这时可将手中的明显转为弱势的股出清,保留相对长期低者,这样,即使盘势反转,也不用担心手中持股太高了。

只要经常这样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脑中就有激流勇退的观念。当看到市场形势不利时,就能够坚决地从市场撤出,另寻商机。

二、掐死小道消息的源头

有个成语叫“众口烁金”,意思是说,如果众口一词,即使是铁打的事实,也会被扭曲。由此可见,人言可畏。

《战国策》中有一个“三人成虎”的故事:战国时,魏国有一他叫庞葱的重臣。有一年,他奉命陪世子到赵国都城邯郸作人质。出发前,庞葱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有人告诉您,街市上有一只虎,您相信吗?”

老虎招摇过市,魏王当然不信,便回答:“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寡人不信!”

庞葱又说:“如果又有一个人告诉您,街市上果然有一只虎,那大王信吗?”

魏王想了想,说:“嗯,这就值得考虑了!”

“如果再有一个人说同样的话呢?”

“嗯,如果三人都这么说,那应该是真的。”

听完魏王的回答,庞葱兜出了说此话的真意,他说:“事实上,街上并没有老虎,只是以讹传讹而已,大王何以信之呢?是因为说的人多了。现在我与世子背井离乡,去远在千里之外的赵国当人质,我们在那里的情况大王无法准确了解到,说不定会人传出‘市有一虎’般的谣言,大王难道要相信吗?所以为了保证世子将来能顺利回国继大统,请大王先请三个人传言大众,说我们只是离开了都城,并不是去邯郸。”

魏王不以为然。庞葱陪世子去赵国作人质后不久,便有人暗中中伤庞葱,说他企图拥立世子,怀有二心,图谋不轨。说的人多了,魏王居然信以为真,命世子归国,而庞葱不再被重用。庞葱事先已给魏王打了“预防针”,也难逃“众口烁金”的命运,可见流言的破坏力之大。

《战国策》中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孔子的弟子曾参以孝闻名,他住在费邑时,有一个同名同姓者杀了人,有人误以为是曾参所为,议论纷纷,谣言很快传到曾母那里。当时曾母正在织布,便停机正色道:“我儿不会做那种事!”不久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依然镇定如故,不予理睬。后来又有人来说同样的事,这时曾母终于不安起来,急忙开始收拾东西,准备逃走。大众都有“从众心理”,觉得大家都在传说某事,那这事看来假不了,无风不起浪嘛。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流言传得特别快,于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做人要做一个明智的人,不要随便传播流言,也不要轻易听信流言。

流言,顾名思义,是种极轻佻的语言形式,飘忽不定且不负责任,仅依靠人们的好奇心、窥探欲生存。它在各色的嘴巴、耳朵间游弋、变幻、生长、腐溃,总会趁着人们不堪忍受沉默的瞬间现身,光明正大地流窜到耳朵中,再散向四面八方的各个角落。

流言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个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已经阐述得很清楚了。孔子一天看见弟子给他煮粥时自己先吃了,他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另一个弟子,那位弟子责问那个煮粥的弟子,那个煮粥的弟子说:“我在煮粥的时候,天棚上不小心掉下了灰,我不舍得丢掉,就吃了。并不是我故意不先孝敬老师。”孔子知道后说:“我错怪了他啊。现在亲眼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更何况那些道听途说的事情呢?”孔子的话值得我们好好地深思:不假思索地胡乱猜疑是流言的根源。

舆论者,自然形成之大众论谈也,岂能人为创造?无非是要形成一种适合当局者需要的导向,一种适宜阴谋出笼的气候。说句不中听的话,这叫做官方造谣。造谣通行时,传谣者也就乘势而上了。

谣言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某些人对所感知的事物不加详审,凭主观想象推测其演变、发展和最终结果,并将自己脱离现实的见闻传播开去,下一站和下下一站则以讹传讹;另一种是利用人们某种心理或凭借疑似之迹故意造谣,蛊惑人心。《吕氏春秋·察传》说:“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意思是说:“听说舜帝的乐官夔只有一只脚,是吗?”乐正夔一足这句话是虞舜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夔是重黎推荐的,夔上任以后很称职,重黎还想找几个像夔一样能干的人做乐官,虞舜说:“不用了,像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一个就够了同只有一只脚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这都是人们对“乐正夔一足”这句话断章取义的结果,没有认真考察当时的语言环境,以至闹出笑话。同一篇还有一句话:“丁氏穿井得一人。”原意是丁家打了一口井,省了许多麻烦,等于多了一个劳动力。被人们传播成:丁家掘井时,发现里面有一个人。这两个例子属于前一类谣言。至于后一类谣言,多似戈培尔所谓“谣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的那种政治谣言。政治谣言也好,民间一般谣言也罢,来无影去无踪,无法与之理论。过去说“上士杀人用舌端”,指的就是谣言之恶毒。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明星阮玲玉自杀,就害在谣言上。并不能致人于死地的流言蜚语,尽管不理它也就罢了,但在其流行的时候,带给人莫名的烦恼与焦躁,人们称之为:尿包打人虽不痛,臊气难闻。应当说,有意造谣传谣的人毕竟在少数,尤其是传谣者,大多数出于好奇或闲得无聊,他们没有真正看到谣言的祸害。中国有句古语云“流言止于智者”,足见我们祖先对谣言的深恶痛绝以及杜绝谣言传播之路的希冀:愿天下人明察天下事,不作无端猜测,勿以浮言加祸。做这样的智者应当是不难的。

很久以前,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智者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

“第一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吧。”

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

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

“并不重要。”那个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么就别说了吧!如此,那个消息便不会困扰你我了。”

这是智者对传播谣言者的忠告。

何为智者?明白、知道、明智之人。

一天,唐太宗问许敬宗:“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意为:我看这么多官员中,只有你最好,可是有人说你不好,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对这个问题回答得很妙:“春雨如膏,滋长万物,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尚不能尽遂人愿,何况臣乎?”这就是说,春雨那么好,农民喜欢它,可行人却因路滑难走而厌恶它;秋月那么好,姑娘们秋夜赏月游玩,可盗贼却讨厌它太明亮了,偷人家东西时难于藏身了。这说明,天下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好与不好都是相对而言的,都是有时间、地点、条件的。

以春雨和秋月打比喻,虽说明了一些问题,但给人的印象还不深。于是,许敬宗接着说下去:“臣无肥羊美酒,难调众人之口,故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信。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戮,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听之绝。”这段话回答得更妙。自己没有好吃的和好喝的东西去堵塞人家的嘴,只好任凭别人说三道四。最重要的是,你当皇帝的不应该偏听偏信那些搬弄是非的流言蜚语。许敬宗一口气列举了六个事例,说明了君臣、父子、夫妻、朋友、乡亲和亲戚之间,听信是非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恶果。

最后,许敬宗更深一层地点出了问题的实质:“人生七尺之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那些惯于颠倒黑白、造谣中伤、诬陷好人、美化自己的花言巧语者,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就像杀人不见血的龙泉剑,人们不可不防啊!

这篇短文的结语是,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从唐代到现代,一千多年过去了,但今天我们重温许敬宗答唐太宗问这个故事,仍有现实意义。人应该大公无私如春雨,光明磊落如秋月,所作所为虽不能尽遂人愿,但总应对得起绝大多数人。对己应严要求,对人不可说是非,更不可听信是非。

俗话说:“人言可畏,恶语伤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爱当“绕舌妇”,喜欢在背地里谈论评点、恶语中伤、肆意诽谤他人,人为制造一些无聊事端,造成一些不必要之后果,有的甚至触犯法律等。经常阅读报刊不难发现,有的人因不堪流言蜚语,不惜以死证明清白,有的人因几句小人之言,最终发展为动武群殴等流血事件而走入高墙等事例比比皆是。

先贤曾说:“流丸止于殴臾,流言止于智者。”故而,我们对待一些捕风捉影的闲言碎语,有则改之,无则置之,以一颗平常心对它,这样既显自己大度,又让造事者“望而却步”。有时候退亦是进,宽容并不就是懦弱的表现。同时,也奉劝那些专爱飞短流长、拔弄是非者自戒。有道是:“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背后论人非,不仅会造成猜疑、误会,影响团结,有时还会自食恶果、害人害已。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流言的态度各不相同。有人面对流言迎头痛击,不惜与流言进行较量,有勇无谋;也有另外一种人,这种人对流言采取了不理不睬的态度,千万别认为这样的人好欺负,这样的人算有点真本事,知道力气不能白浪费。既然流言这东西可以燎原,那它一定具有自生自灭的属性。有时大大方方地说一句“随它去吧”,效果却是出奇得好。

恶者制造谣言,智者中止谣言。保持心灵的纯洁,从正确的途径获取信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用一颗正直的心去面对人生,以正当的手段去做事,抱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态度,去亲自观察、亲身体会,才不会或者可以尽量避免受谣言所惑。相信做到耳聪目明心正,谣言自会“寿终正寝”。

对于人生来说,难免会惹流言上身,这是因为优秀与平庸如影随形,相伴相生,优秀者总难免受大部分平庸者的打击和排挤,而流言正是平庸者惯用招式之一,一试见效,屡试不爽。那么如何从容应对流言呢?

(1)保持镇定。

切忌在流言面前暴跳如雷,大吵大闹,那样不但于事无补,反倒给上司留一个遇事急躁、缺乏沉稳的坏印象。流言决非空穴来风,静下心来寻找一下源头,寻求解决之道。谨记,流言面前保持微笑、冷静对待,要比捶胸顿足泪雨滂沱好得多。

(2)寻求支持。

单枪匹马笑对流言,虽说显示了为人坦荡的一面,但毕竟会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主动出击,寻求支持,争取绝大多数的同盟,才是彻底战胜流言之道。需要指出的是,除了积极主动寻求上级支持外,向下寻求支援也极为重要。上司在流言面前总会以下属意见为参考,下属意见有时会起到一言九鼎之功效。

(3)反省自身。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流言的出笼是否真的与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妥有关?如真的是自己哪方面处事不公,为人不仁,乃至做了有悖良心的事,不妨当面认错并改正,求得公众的谅解与支持,让流言降温或熄火。

(4)攻其破绽。

扎紧了自己篱笆后,接下来就可以主动出击,驱赶流言。流言最怕真理和阳光,摆出事实和真相,敞开大门说话,就会给流言以致命一击。

(5)舍弃小利。

不可否认,所有流言或多或少与“利”字挂钩,难以分开,如果你舍弃小“利”或置身“利”外,则可有效回避流言。当然,这里的舍弃是有效舍弃,是以退为进,否则就中了造谣者的圈套,自己也得不偿失。

三、低调需要有高调的资本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句话本是“树起桅杆做事,砍倒桅杆做人”。说的是在海上打渔,树起桅杆,可以让船加快前进的速度,而遭遇暴风雨,就应该立刻砍断桅杆降低船的重心,以保住人的生命。人的一生中,能够动摇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而历览古今,纵观中外,最能保全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便是“高标处世,低调做人”。所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就是这一标准的生动注解。我们在翻阅历史、注目现实时,往往会发现:大凡高标处世者,其做人的基调都很低;大凡低调做人者,其处世的标准都很高。也就是说:越是低调做人者,往往越能成就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是低调做人的典范。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要注意积累内在的涵养,而不是虚幻的美丽外表,在低调中修炼自己。谦卑处世人常在,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平和待人留余地,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毛羽不丰时,要懂得让步。高处不胜寒,要常反躬自省,等待时机。

诚然,高标处世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和潜能,而且可以提升做人的质量和层次。回到现实中我们会发现,的确,做人之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成事之难,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而做人和做事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彼此相互配合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去。高调做事,就是不论做什么事眼光都要放远一点,目标定高一点,并对做成这件事有足够的信心。而做人,要低调。这并不意味着降低做人的标准,而是要谦虚做人。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谁都有不足,人们常常只能发现别人的不足,而不善于审视自身的缺点。另外做人要自信,而且自信要适当。如果过于自信会让人感觉你不自量力,尤其是没有资本的自信。当发现别人的缺点时,应首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有与他相同的缺点,当别人远离自己时应该先从自身找错误,而不是将责任推向他人,一味地抱怨。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则就是你的短处;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则就是你的长处。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智慧,一种谋略,一种胸襟。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不露中成就事业;不仅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学会低调做人,就要不喧闹、不矫揉、不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低调做人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既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

低调做人,高标处世,我们便能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赢得一个涵蕴厚重、丰富充沛的人生。有鉴于此,我们做人的焦虑和处世的惶惑就能够冰消雪释了。

那么如何才能高调做事?

1.思想上要高调

(1)给自己一个希望。

不论你遇到了多揪心的挫折,都应当以坚持不懈的信心和毅力,感动自己,感动他人,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做大事的人。

(2)保持向上的激情。

我们需要激情,需要开拓,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兢兢业业,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燃烧激情。

(3)自信是高调做事的秘诀。

信心对于做事成功者具有重要意义,成功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人一旦有了这种欲望,并经由自我暗示和潜意识的激发后形成一种自信心,这种信心就会转化成一种“积极的感情”,它能帮助人们释放出无穷的热情、智慧和精力,进而帮助人们获得财富与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4)别让借口“吃掉”你的希望。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只有尽职尽责、勇往直前、不找借口,才能实现理想,创造辉煌人生。

(5)丑小鸭也能变成白天鹅。

一个人有希望,再加上坚忍不拔的决心,就会产生创造的能力;一个人有希望,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就会达到目的。

(6)点燃希望之火。

一颗充满希望的心灵,具有极大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会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理想。

(7)成功需要付出代价。

从古到今,凡成事者、成大事者,莫不受尽磨难,在磨难中完成自我教育,如此也水到渠成地成就了事业。

(8)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

只有不懒惰、积极进取的人,才能不断成功,不断取得好成绩。

(9)不要轻言放弃,坚持就能成功。

抱定不放弃的信念,即使在一片懊悔或叹息、宽容或指责的氛围中也要坚持。是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无论条件多么困难,只要能坚持到底,成功就一定属于你。

(10)学会自己鼓励自己。

能自己鼓励自己的人就算不是一个成功者,也绝对不会是一个失败者,你还是趁早练练这“功夫”吧!

(11)永远保持好心情。

突破困境的方法,首先在于要肃清胸中快乐和成功的仇敌,其次要集中思想,坚定意识。只有运用正确的思想,并抱定坚定的精神,才能从逆境中突围。

(12)激发自己的潜能。

倘若你和一般失败者面谈,你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走进足以激发人、鼓励人的环境中,是因为他们的潜能从来不曾被激发,是因为他们没有力量从不良的环境中振作。

(13)不要畏惧贫穷和困苦。

行走于人生丛林中的每个人都应该记住,如果你正在遭受困苦,这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为老天要把重任交给你,必先磨炼和考验你!

(14)发掘出自身的强项。

当巨大的压力、非常的变故和重大责任压在一个人身上时,隐伏在他生命最深处的种种能力才会突然涌现出来,使他成就大业。

(15)坚定生活的信念

困境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品质。如果一个人敢于直面困境,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在任何不利的环境中始终充满热情,坚定对生活的信念,那么他迟早会成功。

(16)把挫折当成垫脚石。

在生活中,有的人被挫折打倒,有的人却把挫折当成垫脚石,不断前进。只要我们正视坎坷,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生活的艰辛将被我们踩在脚下,生命将会永放光芒!

(17)对生活充满热情。

有了热情,就能把额外的工作视作机遇,就能把陌生人变成朋友,就能真诚地宽容别人;有了热情,就能充分利用余暇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了热情,就会抛弃怨恨,变得心胸宽广;有了热情,就会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细节上要高调

(1)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而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地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并且能在做细的过程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2)工作中没有小事。

点石成金,滴水成河,只有认真对待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才能克服万难,取得成功。

(3)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

那些在平时训练和准备过程中认真对待的人,由于一直接受了高强度的模拟训练,他们更容易在关键的比赛中表现出镇定的心态,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这无异于平时的一场简单的比赛和训练。

(4)悄悄地为他人做点好事。

试着去真心真意地帮助别人,当这一切完全发自你的意愿时,你将会感觉到这是件多么快乐的事,你的心灵就会得到回报——一种和平、安静、温暖的感觉。

(5)敬业精神+脚踏实地=成功。

敬业,不仅仅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有的人在生活中,总是不满意目前的职业,希望改变自己的处境。但世界上绝对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人们的成功无一不是按部就班、脚踏实地努力的结果。

(6)相信自己,正视开端。

任何大的成功,都是从小事一点一滴累积而来的。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肯做的人。想想你曾经历过的失败,当时的你真的用尽全力试过各种办法了吗?困难不会是成功的障碍,只有你自己才可能是一个最大的绊脚石。

(7)扎实的基础是成功的法宝。

如果一味地追求过高远的目标,丧失了眼前可以成功的机会,就会成为高远目标的牺牲品。许多年轻人不满意现在的工作,羡慕那些大款或高级白领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总是想跳槽。其实,没有十分的本领,就不应有这些妄想。我们还是多向成功之人学习,脚踏实地,做好基础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成功之途。

(8)实干才能脱颖而出。

那些充满乐观精神、积极向上的人,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神情专注,心情愉快,并且主动找事做,在实干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9)不为薪水而工作。

想要获得成功,实现人生目标,就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当一个人积极进取、尽心尽力时,他就能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10)要征服世界,先战胜自己:要想成功,就要战胜自己的感情,培养自己控制命运的能力。

(11)用心做事,尽职尽责。

积极主动的心态对待你的工作、你的公司,你就会充满活力与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你就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雇用的人,一个拥有自己事业的人。

(12)对待小事也要倾注全部热情。

倾注全部热情对待每件小事,不去计较它是多么“微不足道”,你就会发现,原来每天平凡的生活竟是如此充实、美好。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富兰克林年轻时,去一位老前辈的家中做客,昂首挺胸走进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进门,“咚”的一声,他的额头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老前辈笑着出来迎接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记住了,也就成功了。

当今社会,与人相处,只要稍有点处理不当,就会招致不少麻烦。轻则,工作不愉快;重则,影响职业生涯。因此,与人相处,我认为关键是要学会低调!要把自己调整到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做实事、做好事。就是要树立信念、敢想敢拼、以诚待人、公正处事、努力学习、成熟思考、积极行动、持之以恒,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就是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做实事、做好事,就是树立信念、敢想敢拼、以诚待人、公正处事、努力学习、成熟思考、积极行动、持之以恒。

三国时期,有了刘备的低调,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而赢得了西蜀。贾诩据说是比诸葛亮还要聪明的人,他一生做了许多聪明事。他做得最明白的一件事就是他投降曹操后的低调做人原则。做为一个从敌人阵营里投降过来的人,贾诩却是曹操所有谋士里下场最好的一位。战国时期,有了廉颇的低调,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低调是一种忍术,低调原则的人,忍外迫忍内欲,低调是不争,是回避,低调是多思索,少说话,多安静,少表现。低调是内敛,不显山,不露水,不显能,不露富。低调是不攻,低调的方式基本趋于阴柔,类似太极,主张以柔对刚人生若能达于斯,夫复何求?

古有能臣将士功成身退,今有财富大亨隐姓埋名。

范蠡功成身退的故事可必人皆尽知,帮助勾践打下江山的战绩确实功不可没,他范蠡明显可以依仗功劳,赢取半壁江山。然而,范蠡的功成身退,却表现出了大将之度。倘若他不这样,而是高调人生,张扬自我,那么,用不了多久,勾践自然会找个借口把他除掉。不仅仅是因为一山不容二虎的规律客观存在,而单单考虑到勾践自身的名誉和地位巩固问题,派遣功臣不可不说是意在必行。

但范蠡退了,退得如此自然而内敛,不仅解了勾践的燃眉之急,而且保全了自己。此后,才有了富可敌国的范蠡,而作为高调一方的文种,却早早地成了勾践的刀下鬼。其实,这不是某次朝野的个例,只要仔细分析历史,你会发现,这是伴随历史的一条潜为人知的秘密。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同样,低调者获利而不惹众嫌,高调者则自狂而招人恶。

其实,换种思维,换个角度,你会发现,低调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高调。一部分人庸庸碌碌,终其一生都在老地方徘徊,另一部分人按部就班、辛辛苦苦地在从底层爬到中层,只有少数人能很迅速地攀到高层,跻身成功者之列,享受顶峰风光。

2003年,李威从贵州农村考到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家境不佳,他就收一些旧自行车、旧电脑、旧手机、旧书等去卖,生意好时,一天能赚200多元。他做起了生意,迷上了生意。“赚不到钱还赚不到经验吗?终归有一条路是适合自己的”。李威抱着这样的思路涉足更多的小生意:寒假回家过年,就采购些年画、对联回老家摆地摊卖;看到学校贵州学生多,还开过一家简易的贵州风味小餐馆;最自豪的是,曾带领200位身穿橙色T恤的大学生在武汉三镇策划了电话卡销售活动,被媒体称为“橙色风暴”。然而干了一圈,李威有些后悔,他发现自己的创业经历看似丰富,可真正能做长久的几乎没有。到大学毕业,做了四年生意的李威对创业反而迷茫了。但身上的伤疤依然时刻提醒着他,小打小闹不行。

毕了业,先要找个安居之所,四处租房子。没想到房子看多了,生意也出来了。大部分想租房的人都要求有些家具,尤其是像他一样想留在武汉的外地年轻人,由于租期长,对家具的要求已不仅局限于简单的床、写字台、椅子。要求家具品质提高的同时,对个性的衣柜、书架、梳妆台、沙发、鞋柜、电脑桌等需求也不小。这样的家具从哪来呢?无论是房东还是租户都想省钱,二手家具成了首选。李威决定改做这门生意。

2008年3月,他拿出手里仅有的3000元钱,在武昌租了一间50平方米的门面,附近有武汉工程大学、中南财大南湖校区等高校,也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之地,正是做二手生意的旺地。一个人骑着一辆二手人力三轮车。每天饥肠辘辘地奔波。父母心疼他,从贵州赶来帮忙。李威从学校招了两名大学生兼职,到社区张贴小广告,那时候能一天贴200张,成本才10元。花费不大,效果却很明显,每天能接到几十个电话。平日无事,他常到二手市场转悠:一来观察市场的需求;二来跟老手学点经验。然而忙了一个多月,才赚了2000多元,勉强够吃喝。

“鲁巷大洋百货几个品牌店撤柜,柜台低价甩卖,商场9点关门,你赶紧去看看吧”。李威听到邻居介绍的这条消息心里一动。跑去一看,货架柜台制作精美,玻璃套木架,还带镜子,有七八成新。这样的一组二手货架市场售价最少也得2500元,而收购价才400元。三组货架倒手卖出去以后,李威赚了6000多元,是以前每月利润的两倍。

几天后,李威发现一条消息:武汉餐饮协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武汉新开张的餐馆近千家,增长10%以上。但关门和转让的超过200家,增加30%多。李威简单合计了一下,觉得利润也比普通家庭的旧家具高,因为餐馆关门大都急于要现金,收购价更低,也希望有人帮他快点找到下家。

李威安排两个新招聘的学生到几个区的工商税务登记大厅蹲点,只要听说是餐馆来办理登记、注销、转让手续的,就去联系销售、收购二手家具。同时,他自己有空就出去逛街,看哪家餐馆的玻璃上写着“转让”、“出租”。这个过程中他还有个意外收获,一些重新装修的餐馆同样有质量不错的一、二手家具,而且如果整体收购的话价格可以更低。李威随后增加了新业务——餐馆二手家具套装。他临时请了一个木工师傅,把收购来的家具重新修缮后成套销售。适合大餐馆、小餐馆,甚至连路边摊的套装家具都有。由于家具体积太大,李威以每月800元租了一间库房,然后给家具拍照做成相册放到店里展示。

生意刚见到些起色,李威就想再把经营方式改一改,结果引来了父亲的质疑。虽然李威做生意时间不长,但对生意如何做长却挺有想法。为了尽快挖掘更多的机会,防止别人跟风,新方式迅速在李威的脑子里形成了。他的思路就一个字——“精”。

“要想把生意做精学问很大,但我简单理解无非两个方面:一是精选产品,哪些利润高;二是精选客户,谁能帮你实现利润。”李威说道。2008年7月1日,李威几乎一天一夜端坐在电脑前,对几个月来的几百笔业务收支数据进行统计,同时查阅了大量二手生意的分析材料,并参考一些其他一、二手产品公司网上发布的广告和产品展示情况。结果什么赚钱,什么好卖,李威成竹在胸。硬木二手家具精品多,利润能比其他家具高出50%以上;杂木家具销量大,占总体盈利的40%左右;金属、玻璃、纤维板、刨花板等大都是零散的小件家具,利润虽然不高,但比较受年轻人、打工族欢迎。李威依次将这三类二手家具作为主要经营品种,客户以餐馆、出租户、学生、打工族为主。

为了扩大收购来源,除了餐馆、普通家庭、废品收购站以外,他还与家具城的几十家商户达成合作,只要有卖不出去的家具样品、破损家具就放到他这来,利润五五分成。李威还时不时出去转转,提前了解拆迁信息,赶在别人之前去踩点宣传。此后,他又在以前餐馆二手家具套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价位、房型、风格,把四处收购来的零散家具重新组合出了十种套装,选购起来更加便利,当然销量也就更多了。“这就像超市里经常搞的捆绑组合销售,用到我这里挺管用。以前一次大多卖一两件,这下一次卖四五件,业务增加了好几倍。”李威得意地说。

上述这个例子就是高调做事获得成功的典型,我们每个人只要肯努力,做事高调起来,都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