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学妙用商道厚黑学
32094100000010

第10章 恭敬恭顺,巧言赞誉

一、人最不了解的是自己

猪八戒照镜子时看到自己的丑态却不承认镜中的怪物是自己,一怒之下砸碎了镜子。可这一砸,却使自己的丑态无限扩大化——千千万万的小镜子里反映出千千万万个猪八戒。

这就叫欲盖弥彰!事实是掩盖不了的。所以,我们对待自己的缺点,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勇敢面对它,正视它,想办法弥补它。

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听之任之,势必自食其果,甚至自取灭亡。

春秋时代的蔡桓公可以说是不敢正视自己、讳疾忌医的典型。神医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就指出他身上有小毛病,但蔡桓公不相信;第二次见面,扁鹊说桓公病情已经加重,桓公仍不相信。这样若干次后,蔡桓公习以为常了。一次扁鹊遇到桓公时绕道而行,桓公忙问为什么。扁鹊说:“君之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能为也矣。”不久,桓公果真暴病而亡。这故事真令人感慨啊,本是区区小病,病人却不肯承认事实!如若多加重视,正确看待,着手医治,怎么会发展到夺人性命的地步?

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才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发展自己。

田忌赛马,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们赞叹田忌的才智,可又有多少人能深入地思考:田忌的马明明就处于劣势,又为什么能在赛马中取得最终胜利呢?是运气?是命运之神垂青于他吗?其实这是因为田忌能正视自己的短处,在比赛中善于扬长避短,以致最后能赢得胜利。

曾有两位应聘者到一家大公司求职。经理问了他们同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的缺点是什么?前者自信地回答:我的缺点是没有缺点。经理听后微笑地点了点头。而后者同样自信地说:我的缺点是有太多的缺点,但这也是我的优点,因为从这些缺点中我可以正确认识自己,可以扬长避短,完善自我。结果后者被公司聘用了。也许有很多人会迷惑,觉得这太不现实了,一家公司怎会聘用一位缺点多的应聘者,而放弃一位没有缺点的应聘者呢?

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的人才可以立足于社会。

其实猪八戒完全没必要为自己的丑陋烦恼,如果实在改变不了长相,那就改变看待自己的态度吧,不是有句歌词说“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吗?猪八戒你丑是丑,但你任劳任怨、憨厚可爱的性格不是也为广大读者、观众所喜爱吗?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猪八戒照镜子“这样的故事一再发生呢?说到底就是虚荣心在作怪。

虚荣心是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状态。

虚荣心是人类一种普通的心理状态,无论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少,穷者有之,富贵者亦有之。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心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等等。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都应该知道,裘千仞的孪生哥哥裘千丈完全是被虚荣心害死的。古人中的齐人之福(娶两个老婆的)是非常经典的虚荣心案例,一直被世人所耻笑。

虚荣心一般表现为两种常见心态:

1.不择手段,努力使自己比别人强,强过之后,在与别人的差距中获得快乐与满足;2.当受条件所限,无法使自己比别人强时,就会在与别人的差距中感受折磨与痛苦;

虚荣心强的人,其实活得很累,因为他/她是生活在极度的自尊和极度的自卑之间,没有中间地带。“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是句传统老话,很大程度上概括了这种人的心理和行为。正如有人说:“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虚荣是指表面上的光彩,加上心,就是追求表面光彩的心理。虚荣心是对荣誉的一种过分追求,是道德责任感在个人心理上的一种畸形反映,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其本质是利己主义的情感反映。对虚荣的渴求心理,对自身的外表、学识、作用、财产或成就表现出的妄自尊大,对表场或赞美的渴求。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爱慕虚荣,男人大多追求自己的名誉、地位、款子、车子等,女人更多的追求自己的衣着、容貌、老公、房子,尤其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解决温饱,已经不能像老子在《取舍》中所言:“难得之货使人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因为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在任何方面比别人落后低一等,一定限度的在道德与法律之内的虚荣心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过分追求小则道德的沦丧,大则走向罪恶的深渊。

过分染有虚荣心的人,总是从某种个人动机出发,追求一种暂时的、表面的、虚假的效果,甚至弄虚作假,欺诈骗取,完全失去了从行为的社会价值来评价自己行为的能力,其行为目的仅仅在于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和羡慕。

在《权子·顾惜》中耿定向谈到一个《孔雀爱尾》的故事:一只雄孔雀的长尾闪耀着金黄和青翠的颜色,任何画家都难以描绘。它生性忌妒,看见穿着华美的人就追啄他们。孔雀很爱惜自己的尾巴,在山野栖息的时候,总要先选择搁置尾巴的地方才安身。一天下雨,打湿了它的尾巴,捕鸟人就要到来,可是它还是珍惜地回顾自己美丽的长尾,不肯飞走,终于被捉住了。故事隐喻人们为了没有意义的美好理想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自由。如果把一般毫无价值的东西的追求发展为似乎是美好的愿望时,虚荣心便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在这个意义上,虚荣心就是表现为可悲的甚至不道德的社会情感,常常使人做出没有理智的不成熟的反社会的行为。

当今一种普遍存在的虚荣是指对名的变态追求,它会使社会形成不务实的浮夸之风,使个人丧失生活的基础,从而陷入勾心斗角之中,因为一个人的虚荣心和另一个人的虚荣心是不能共存的,只有互相伤害。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举不胜举。

虚荣貌似荣誉感强,但实际上是对道德荣誉的一种反动。

一个装了一只假眼的富翁问马克·吐温:“您看我哪只眼是假的?”马克·吐温毫不犹豫地指着那只假眼,那富翁很惊奇:“您怎么一下子就指对了?”马克·吐温说:“一点也不奇怪,只有从这只眼里才能看出一丝怜悯。”那富翁为富不仁是肯定的,但平时一定以伪善面孔示人,马克·吐温如此指陈其伪善,不失幽默。

据说鳄鱼在捕食猎物咀嚼之际,要流出眼泪——这是它的本能反应,人们以此来形容残忍者的伪善,十分生动传神。中国南北朝时萧齐的第四任皇帝齐明帝萧鸾,是个极为阴险的家伙,他是齐高帝萧道成的疏属,本无机会进入权力核心,是第三任皇帝萧昭业的不成器给了他施展阴谋的机会。他夺得帝位之后,对齐武帝子孙采取斩尽杀绝的态度。每杀一人之前,他都要焚香祷告,痛哭流涕。他的左右每见他流泪,次日肯定要大开杀戒。他为什么要如此表演呢?是要告诉别人,他杀那些亲王是出于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得已而为之,对割舍手足骨肉之情大大不忍?一两次或许人们信以为真,多了,人们就把祈祷流泪与杀人等同起来,效果不就适得其反吗?

萧鸾的伪善到了令人作呕的程度。他一天之内杀了萧铉等十个亲王,罪名当然是谋反。谋反照倒要由“检察机关”起诉,御用的“检察官”们毫不费力地炮制出若干条罪状,请求皇上明正典刑;皇帝萧鸾“不许”,检察官们再次请求,还是不许;第三次,皇帝不得已,批准将他们杀头。你看皇帝萧鸾多么仁慈!他实在是拗不过神圣的国法,才大义灭亲!

文革后期被推上法庭的林江反革命集团在他们疯狂地炮制冤假错案的时候,何尝不曾洒几滴鳄鱼之泪?他们恶狠狠地将那些无辜者或对他们篡党夺权行为有非议的人“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还假腥腥地声称“给出路”!给什么出路呢?安安心心住牛棚,老老实实背黑锅。当他们高举红宝书的时候,似乎世界上只有他们最忠于“伟大领袖”,谁能想象他们向伟大领袖举起屠刀?

唐德宗是一个既昏庸又自作聪明的君主,他在一次打猎时遇到农民赵光奇,问他:丰年你为什么不快乐?赵光奇说:朝廷原说在两税之外不再征徭,现在官吏横征暴敛,老百姓破产也应付不过来。唐德宗为此免了赵光奇一家的税赋。司马光评论道:天下之大,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向皇帝申诉吗?你能惩办那些贪官污吏,能带头缩减不必要的开支,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能受惠,何必在赵光奇一家作样子呢?

伪善者不论其知道不知道自己嘴脸的丑恶,都想以仁慈的面孔包装其凶残的形骸,但是,恰如纸包不住火一样,莫奈一个“伪”字何。

虚荣心人皆有之,死要面子则是虚荣心的最具体表现。一个人不可能不要面子,但又不能够死要面子。死要面子的人,往往会真正丢了面子。

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曹禺在话剧《北京人》中,都以生动的笔触,真实地描写了本已败落,但仍不肯放下架子的诸多“世家子弟”的形象。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些架子一旦全不存在,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在这里,架子实际也就是面子,可见,有些人是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就是他们的人生道理。

面子当然不能不要,一个一点儿面子也不要的人,恐怕自尊心也不复存在。关键的问题是要搞清怎样做才算不丢面子。什么面子可以丢,什么样的面子应当保?

一句话,出于虚荣的面子应当丢,有关人格的面子需要保,不保何以处世?而保的办法就是实事求是。事实俱在,曲直分明,面子不保亦在;哗众取宠,装腔作势,面子虽保亦失。不适当地过分看重面子,在中国传统思想里是颇为严重的。其实,“面子”是中国人心理上的沉重包袱,看似薄薄的情面,其实质则有令人难堪的苦衷。

中国古籍《墨子·离娄下》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齐国有一人,娶了一个媳妇,还有一位“偏房”。这位先生祖上也许发达过,可现在不行了,然而他的面子可低不下来,就是在自己的妻、妾面前,也忘不了打肿脸充胖子。于是他对她们说,经常有贵客请他赴宴,而且每次回来都装成酒足饭饱的模样。其实,每天他都来到东门外的一个墓地里,跑到上坟人那里去乞讨剩余的祭品。原来他就是这样参加宴会的!而每天他都跑回来洋洋自得地在他一妻一妾面前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丝毫也不感觉惭愧。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才算有面子,还管什么死要面子活受罪。

“面子”有时还是伤害自我的导火索。

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把勇敢看成有面子。传说有两位勇士,为了表示勇敢,居然互割对方的肌肉下酒,最后双双送了性命。这种要面子,当然是非常愚蠢的。但是在那个时候,却也司空见惯,并不足怪。

“面子”更是社会剧变时的睛雨表。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社会、人类在不断分化,贫富差距在不断加大,许多人在社会剧变中失去了自我价值的判断,他们的心理遭到极大的扭曲,因此只有借助于虚荣来满足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

有些人即使债台高筑,也要挥金如土,与他人比吃、比穿、比用、比收入,当官的比轿车、比住房、比待遇、比职级……在操办红白喜事时,讲排场、摆阔气;在住房装修中,比豪华气派;在生活消费中,大手大脚,寅吃卯粮,借贷消费,其目的都是希望他人将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虚荣的情绪与他人的反应息息相关,他人反应的变化会使虚荣的情绪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

“面子”所带来的虚荣心腐蚀了人的正常心理,破坏了人的健康情绪,成为中国人性格中的一个毒瘤。

虚荣心会使人变得怪僻而孤独。例如有一位在某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员,技术与学识上也许并不太差,但由于自尊心过强,所以,尽管年逾不惑,却仍然和同志们难以和睦相处。原因是他不管是在学术问题的讨论上,还是在工作方案的安排上,甚至就连日常琐事的看法和处理上,只要别人意见与自己不合,他就觉得面子受了损害,一点儿也不能容忍,立时发作起来,非要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办不可;否则,就会不依不饶,甚至恶语相加。因为他觉得自己永远高人一筹,意见必然正确无误,别人只有跟着走的份儿;否则就是以邪压正,同时,也是不给自己面子。正因为他的这种毛病,所以凡与他相处稍久的人,无不敬而远之,避之犹如瘟疫。试想,一般人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够忍耐,可他自己却安之若素。

史上留下这方面典型的要算“巨人”史玉柱了。他最大的缺点是清高,为了虚荣不惜投重资建造巨人大厦,失败后居然成立了还债公司,以偿还公司及个人的债务,其经商之义厚令人叹惜。然而,其黑却不足,投资面太广而力度不够,广告铺天盖地而不着边际。更可笑的是零负债理论,可谓是商人中最多情者,由此看来,他是厚有余而黑不足的典型。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史玉柱这种个性在关键时刻葬送了巨人集团。

1982年,史玉柱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进了浙江大学数学系;1986年,他又考到深圳大学读软科学管理,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可是,已经在深圳的创业氛围中浸泡了三年的史玉柱早已无法忍受机关单位的平静和呆板了,仅仅几个月后,他便毅然辞职,又回到了那片狂热而充满机遇的南国土地。初到深圳的那几天,他做出了一生中的第一个豪赌决定,他给《计算机世界》打电话,提出要登一个8400元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唯一的要求是先发广告后付钱。13天后,他的银行账号里收到了三笔总共15820元的汇款。两个月后,他赚进了10万元。这是他经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他把这笔钱又一股脑全部投进了广告,四个月后,他成了一个默默发财的年轻的百万富翁。

1990年1月,史玉柱一头扎进深圳大学两间学生公寓里,他在计算机前呆了整整150个日夜。这次他拿出来的是M-6402文字处理软件系列产品。当他走出那间脏乱的学生公寓的时候,他发现家里的所有家具都已不翼而飞,数月未见的妻子不知去向。可是,他却站在了一个新的事业起点上。他从深圳来到珠海,这位身高1.80米、体重不到120斤的瘦长青年给自己的新技术公司起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巨人”,他宣布,“巨人”要成为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

时隔一年,“巨人”已发展成了一家资本金超过一亿元的高科技集团公司。从1992年开始,巨人已赫然成为了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头军,史玉柱也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典范人物和现代商界最有前途的知识分子代表。1992年,在事业之巅傲然临风的史玉柱决定建造巨人大厦,当时“巨人”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一亿元,流动资金约数百万元。最初的计划是盖38层,大部分自用,并没有搞房地产的设想。可是这年下半年,一个偶然的因素,让史玉柱改变了主意。巨人大厦的设计从38层升到了54层。这时候,又一个消息传来,广州想盖全国最高的楼,定在63层。便有人建议史玉柱应该为珠海争光,巨人大厦要盖到64层,夺个全国第一高楼,成为珠海市的标志性建筑。到1994年初,不知哪位细心人突然想到,“6”这个数字好像不吉利,领导可能会不高兴,于是马上打电话给香港的设计单位咨询,一来二去,索性把大厦定在了70层。

这就是最后导致史玉柱身败名裂的巨人大厦的投资决策过程。在整个国家都处在激进洪流的时候,是没有人会察觉出这一连串的偶然和随意中所蕴含的风险和不妥,没有人看见,危机的导火线从此时开始已经在“咝咝”冒烟了。珠海市为了支持这个为珠海争“全国第一高楼”的标志性建筑,大开绿灯,巨人大厦的每平方米地价从原来的1600元降到700元,最后再降到350元,几乎成了一个“象征价格”。史玉柱原本打算向银行贷一部分款来启动大厦的动工,可是,他的智囊团却想出了一个当时看来比贷款要好得多的融资办法:卖楼花。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座被视为史玉柱和巨人集团成功丰碑的大厦,最终导致了“巨人”的突然窒息。

1996年9月,耗尽巨人集团精血的巨人大厦完成地下工程,开始浮出地面。也就在这时,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了。在当时,很多知情的人已经看到了巨人集团的危机。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危机会爆发得那么突然和猛烈。从10月开始,位于珠海市香洲工业区第九厂房的巨人集团总部热闹起来,一些买了巨人大厦楼花的债权人开始依照当初的合同来向巨人集团要房子,可是他们看到的却是一片刚刚露出地表的工程,而且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巨人集团可能已经失去了继续建设大厦的能力。这一吓人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像台风一样席卷了珠海市的每一个角落。那些用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买了大厦楼花、原本梦想着赚上一笔的中小债主再也耐不住了。一拨一拨的人群拥进了巨人集团。

在这一过程中,庞大的“巨人军团”分崩瓦解。

正是因为史玉柱不了解自己的能力,一味地追求宏伟的目标,从而导致了“巨人”的倒塌。

二、作文最容易的开头——“古人说”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人是最经不住恭维的动物。对上级来说也是如此,你求他办事儿,恭维他是理所当然的。你恭维了他,他也会反过来重视你,得到恭维的人是不会放着对方的难题不管的。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恭维话的人,肯定比较吃香,办事儿顺利也就顺理成章了。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恭维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恭维话,却还是没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悦。

因为爱听恭维话是人的天性,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当你听到对方的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自然也就会高高兴兴地听从对方的建议。

相信谁都有到私人商摊处买衣服的经历,在你试衣时,肯定会受到卖主的恭维:“啊,真漂亮!穿起来非常合身,朴素、大方、有风度。你比以前年轻了好几岁。”

本来你是不想买那件衣服的,却买回来了。

第二天,你神气起来,可是穿了不到2小时,某条缝线断了,裂开了一个洞。此时,你才明白是商家的恭维使你上了当。

要想在办事儿时求人顺利,首先就要澄清自我的主观意识,尽快地养成随时都能恭维别人的习惯。当恭维别人已经变成你的习惯时,你办事的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要想求领导办事,就必须掌握会说恭维话这一条。会说话同办事儿是相辅相成的。话说得好听,说得到位,领导便易于接受你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否则即便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很容易办砸,所以要学会说恭维话,就必须学会顺情说好话。顺情说好话一般叫作赞美或者颂扬,世俗的说法即是阿谀奉承和溜须拍马之类。要想把事情办成功,总得捡对方爱听的话说,才有利于解决事情。所以,要学会说赞美的话。

几乎任何人都爱慕虚荣,其特点往往是他们觉得做没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时,极乐意看到自己在这些没什么把握的事情上表现不凡,获得别人的称赞。当你对他们这些没把握的事情中的任何一桩加以颂扬时,都会发生你所预期的功效。

恭维不等于奉承,欣赏不等于谄媚。恭维与欣赏领导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只要是优点、是长处,对集体有利,你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你的赞美之情。领导也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则不免有做作之嫌。领导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气凌人,而在心理上觉得难以相处,彼此间缺乏一种默契。

明《应谐录》中就有一则“善谀”的故事:广东有一位县令,特别喜欢别人奉承,每发布一项政令,部下交口称赞,县令才喜欢。他手下有一名衙役想迎合县令,故意在旁边对人轻声说:“世上大凡做官的人,一般都喜欢别人奉承,惟独我家老爷不然,很瞧不起别人对他的恭维。”县令听到他所讲的话,迫不及待地把他叫到跟前,赞美不停,说道:“哎,只有你才知道我的心思。你真是好样的!”从此,县令对这名衙役格外亲近。其实,历史上类似这种“善谀”者大有人在。明朝朱元璋,有一次在花园的池塘边钓鱼,钓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着,心中不悦。大臣解缙见此,立刻赋诗一首献上:“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解缙寥寥数语,使朱元璋龙颜大悦,从此对他恩宠有加。

在历史上“善谀”者何以频频得势、生生相息?古语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是因为有“悦谀”者存在。千百年来,“悦谀”者和“善谀”者,主仆联袂,一唱一和,把官场谀美之风演得天花乱坠。从根本上说,这与人性的弱点有关。庄子说:“人心排下而进上。”意思是,人受到批评就会消沉,受到表扬就会高兴。爱听恭维话不爱听批评话,这几乎是所有人都存在的弱点。有时侯,明知对方言过其实,是在奉承自己,也不愿戳穿,心里仍然感到乐滋滋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千穿万穿,只有马屁不穿。”除此以外,爱听恭维话还与人的认识误区有关。一些官员,总是认为那些奉承自己的人是忠于自己,是在为自己树立威信。

其实,“善谀”者多是工于心计的人。法国作家莫里哀在他的名著《吝啬鬼》里,借一个名叫法赖尔的角色之口,把爱拍马者的心理和盘托出:“要人宠信,根据我的体会,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他们面前,投合他们的爱好,称道他们的处世格言,恭维他们的缺点,赞美他们的行事。你用不着害怕殷勤过分,尽管一望而知,你是在戏弄他们,可是他们一听奉承话,就连最精明的人也甘心上当。”在社会生活中,那些奉承别人的人,往往把它作为一种投资,以获得对方加倍的报偿。

拍马屁属于低级庸俗的市侩哲学。马克思在回答“你最不能容忍的缺点”是什么时,只讲了四个字“奴颜婢膝”。庄子说:“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一位西方哲学家这样说:“许多吻你手的人,也许就是要砍你手的人。”这样的教训,从古到今不胜枚举。因此,为官者应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明,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各种捧场和曲意逢迎,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像鲁迅那样,终生都在掷还朝他飞来的桂冠,而不管是恶意还是善意:“无论是谁,先奉还他无端给我的‘尊敬’!”

还有这样一个笑话足以证明认识比较喜欢听恭维话的:

有一天阎王爷和他的下属闲聊,谈到最可恶的人时候,阎王爷就想到了拍马屁者。于是,他令黑白两无常将阳间最善拍马屁的某君缉拿归案。某君战战兢兢地来了,大气也不敢出地站在那儿听着阎王爷责骂。忽然阎王爷放了个屁,某君大喜过望,庆幸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俯地启奏:“大王高耸金臀,洪宣宝屁,依稀丝竹之声,仿佛麝兰之气,臣立下风,不胜开胃沁脾。”阎王爷一听,此人这么会说话,这么讨人喜欢,为什么要抓他?快放回去,增寿一纪。这当然是个杜撰的笑话,不必当真。笑话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有其魅力,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现实——拍马屁这玩艺儿最容易使当局者迷——见某人拍某人马屁则恨,轮到自己头上不是浑然不觉,就是把离谱的恭维当成真的那么回事。

再说个笑话:有个学生向老师辞行要到外面去闯荡,老师问他,你拿什么安身立命?学生回答:准备一百顶高帽子送人。老师一听大怒:你怎么这样不长进,我是怎样教你的?学生回答,现在世风很坏,像老师这样不爱拍马屁的能几个?老师沉吟半晌说,也是。学生出门后哈哈大笑:我的高帽子只剩下九十九顶了。那位老师平时行为端正,我是不怀疑的;他于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奉承,就很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普遍劣根性:好吹不好批,好色不好德(此处色并非女色,而是指辞色)。

如果说出于无奈,或为了敷衍,在上司面前,在对自身利益有重要影响的人面前说几句恭维话,虽有拍马之嫌,毕竟不为大过;至于考虑到接受对象的承受力,讲究一点褒多贬少的措辞方法,不仅不能视之为拍马,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是值得提倡的。为了混饭吃而拍马,如《红楼梦》中贾政面前的清客詹光单聘仁之流,未免庸俗;慑于淫威而奉迎,如秦二世的诸大臣附和赵高指鹿为马,未免卑劣;至于专以升官发财为目的无孔不入丧尽人格地去献媚取宠,便是可恶之极了。

被别人吹捧的人未必都会飘飘然。一些枭雄一方面要别人对他忠诚,一方面又需要个人崇拜,甚至是神化崇拜,这二者兼得很难。不能把握吹捧场合和时机的人在枭雄们面前常有拍马腿的厄运。五代时梁太祖朱温有一次在大树下休息,说了一句:“好大柳树!”立即有五六个人随声附和;他又说:“可做车头!”又有人学舌:“可做车头!”朱温马上变脸:“柳树怎能做车头?难怪秦代有指鹿为马的事儿!”将随声附和说柳树可以做车头的人全杀了。这件事不足以说明朱温不爱拍马屁,只是说明他嫌那些人拍马术太差。马屁拍得离谱,像“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那会儿,一万个人,一亿个人,十亿个人,全世界人都觉得不对劲,居然浑浑噩噩地过了五年之久,即使是这样的奇迹,也还没有改变铁一般的事实:拍马祸国,它对拍马者和被拍者都不是福音。

世界有没有高尚美妙的吹捧?有。你听,爷爷奶奶哄孙子:“我的宝宝最听话,是世界上最好的宝宝!”

爱听恭维话是人的天性,当你听到对方的吹捧里,心中就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

窃国大盗袁世凯,日夜觊觎着蓄谋已久的皇位。有一次白天睡梦中,一位丫环正好端来参汤,准备供袁世凯醒后进补,谁知不慎将玉碗打翻在地。丫环自知大祸临头,吓得脸色苍白,浑身打颤。因为这只玉碗是袁世凯在朝鲜王宫里获得的“心头肉”,过去连皇帝也不愿用来孝敬,现在化为碎片,这是杀身之祸;罪是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的。正当那位丫环惶惶不安时,袁世凯醒了,他一看见玉碗打得粉碎,气得脸色发紫,大吼道:“今天我非要了你的命不可!”

丫环忙哭诉道:“不是小人之过,有下情不敢上达。”

袁世凯骂道:“快说快说,看你编的什么鬼话。”

丫环道:“小人端来参汤,看见床上躺的不是大总统。”

“混账东西,床上躺的不是我,能是啥?”

环下跪道:“我说,床上……床上躺的是一条五爪大金龙!”袁世凯一听,以为自己是真龙转世,要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了,顿时一股喜流从心中涌起,怒气全消了,情不自禁地拿出五十两黄金为丫环压惊。

丫环在生死存亡关头,通过一句恭维妙语,不仅免了杀身之祸,还得到了对方的奖赏。正是情急之下的恭维之语,迎合了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皇帝梦”的心理,才使这丫环由祸转福,变危为安;倘若她不能投其所好,只是听天由命的话,眼前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恭维话人人爱听,你对人说恭维话,如果恰如其分适合其人,他一定会十分高兴,对你更有好感。最怪的是,越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话,越喜欢接受别人的恭维。有的人义正严词,说自己不受恭维,愿听批评,其实这只是他的门面语,你如果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率直批评他的缺点,他心里一定不会高兴表面上虽然未必有所表示,内心却是十分恼火,对于你的感情,只有降低,绝不会增进。

每个人都有希望,年轻人希望寄于自身,老年人希望寄于子孙。年轻人自以为前途无量,你如果举出几点,证明他的将来大有成就,他一定会十分高兴,引你为知己;你如说他父亲如何不得了,他未必感兴趣,至多你说明他是将门之子了,把他与他的父亲一起称赞,才对他的胃口。但是老年人则不然,他自己历尽沧桑,几十年的光阴,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他对自己,不再十分相信,不再有十分希望,他所希望的,是他的子孙。你如果说他的儿子,无论学问能力,胜过他,真是个可造之才,虽然你是抑父扬子,当面批评他,他不但不会怪你,而且十分感激你,口头连连表示不敢当,内心里却认为你是慧眼识英雄。可见说恭维话时对于对方的年龄,应该要特别注意。

对于商人,你如果说他学问好,道德好,清廉自守,乐道安贫,他一定不高兴。你应该说他才能出众,手腕灵活,现在红光满面,发财即在眼前,他听了才高兴。对于官吏,你如果说他生财有道,定发大财,他一定不高兴,你应该说他为国为民,一身清正,他才听得高兴。对于文人,你如果说他学有根底,笔上生花,思想正确,宁静淡泊,他听了一定会很高兴。总之,一句话,他从事什么职业,你说什么恭维话。

恭维话是博得人心的好方法,只要说到点子上,能深入人心,与人打交道共事就轻而易举了。推销员小李一次到某镇去推销电器。走到一家阔气的人家,户主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人,一见是推销电器,就把大门紧闭了。小李一看事情不妙,便说:“很抱歉打扰了您,也知道您对电器不感兴趣。所以,我这次来不是做生意的,而是来买鸡蛋的。”老人消除了些疑虑,便把门打开一点,探出头来将信将疑地望着小李。小李又继续说道:“我看见您喂的鸡很漂亮,想买一些新鲜的鸡蛋回城。”

听到他这么说,老人家把门开得更大一些,并问道:“你为什么跑到这儿来买鸡蛋?”小李充满诚意地说:“因为我养的鸡下的蛋做蛋糕不合适,我的太太就让我来买些棕色皮的鸡蛋。”

这时候,老妇人走出门口,态度很温和地跟小李聊起了鸡蛋的事。小李这时便指着院子里的牛棚说:“老太太,我敢打赌,您丈夫养牛赶不上您养鸡赚钱多。”

老妇人被说乐了。是的,多少年来,她丈夫总不承认这个事实。于是她将小李视为知己,带他到鸡舍参观。小李和她边看边聊,说的话句句入耳。他说,如果能用电器照射,产的蛋会更多,老妇人好像忘记了刚才的事,反而问小李用电器是否合算。当然,她得到了完满的解答。两个星期后,小李在公司收到了老太太交来的购买单。

试想,假如小李一开口就推销电器,老妇人肯定不会接受。而他采取了曲线表达,用恭维话打开了老妇人的心扉,然后以聊家常的方式,很自然地聊到了电器的问题,说用电器照射产的蛋会更多,这就博得了老妇人的信任,自动递上购买单,完成了推销。

或许大家都以为恭维人乃是小人所为,大丈夫光明磊落,行正身直,不应该走这些歪门邪道。事实上,我们都应该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枪炮或毒药可以杀死无辜的百姓,是因为它们被坏人利用了,而不是它们本身有什么不好。正如鸦片会使人丧命,是因为贩毒者利用了它,而在医学上,鸦片则又可成为很好的麻醉剂和镇静剂,可以用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承认,恭维作为一种说话的方式,我们有权使用,而且如果用得恰当,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下的小伙子施耀聪,虽然才高中毕业,却是同样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个经典。出生在江苏苏北一个农民家庭的施耀聪一毕业就回乡务农,由于家境贫穷,他是5个兄妹中的老大,家里生活的重担自然压在施耀聪肩上。

一开始,他在制砖厂找了份工作,什么活苦累就干什么活,因为只要那样的活挣的工分多。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白天干完活,晚上又捡起课本。但他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后来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施耀聪这样的韧劲有了回报,他顺利考上大学,4年后,施耀聪毕业分配到省直属机关上班。

如果不发生这样一件小事,施耀聪就会在机关熬到退休。1986年,施耀聪在机关里干得如鱼得水时,老家却兴起了一股经商热,家家户户做起了绣花被面的生意。有一天,他弟弟带着自己做的绣花被面准备到北京去卖,路过南京时,施耀聪接弟弟吃饭。施耀聪在弄明白弟弟由于担心当地商场不可经销的原因后,第二天,就带着弟弟去找商场,有两家商场愿意经销,两天下来,不仅销售了5万元的被面,而尽赚了7000元钱!

因为施耀聪一次大胆的创意,竟赚了相当他当时10年工资的总和。施耀聪震撼了。

1989年,经过深思熟虑,施耀聪毅然砸掉“铁饭碗”,加入经商大军,施耀聪的举动,在单位和亲戚朋友中炸了锅。但是施耀聪的自信赢得了亲友们的支持,他随后在上海创办了家用纺织品厂,这是因为考虑上海高端人群多、潜在客户多,而且还可以引领全国消费潮流,由此,施耀聪果断选择进最大的城市,进最大的商场,作为他开创银舸家纺事业的第一站。

公司成立后,施耀聪托人很快从国外购买了一批流行的床上用品,马上组织工人“如法炮制”,然后请上海南京路第一百货公司的采购人员到厂里来看,采购人员还真没有看到这么多用料考究、款式新潮的床上用品,他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订了一批货,没想到,产品上柜3天就脱销,不到一个月,施耀聪生产的第一批货销售一空!

然而正当施耀聪准备将引进进行到底时,销售却出现了滑坡,甚至一件都没卖出去,施耀聪亲自到商场弄清楚了原来是被面图案的问题,他决定改变被面上的图案。

想到就干,回到厂里,施耀聪马上召集设计师开会研究,经过讨论,施耀聪最终拍板,将所有的产品按照花样年华、金榜题名、百年好合、幸福港湾、欧美风情、日韩流韵等六大主题,确定家纺用品图案;从用料上,也划分为纯棉类、皮毛类、天然绒类、丝蚕类、皮革类、针织类、丝竹类、刺绣类等十大类。而且还考虑到消费者不同的消费习惯,将家纺品分为多件套系列、单件套系列、床被系列等12个系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产品适销对路刚刚让施耀聪眉头舒展开来,可市场的火爆又带来原材料紧缺,资金链也出现了紧张。他深知,尽管市场表面上繁荣,如果这两个问题处理不好,企业随时有可能跨掉。

一咬牙,这个一向硬气的汉子又走出了门,他低声下气,四处托人找关系。有心人天不负,正当施耀聪走投无路几乎陷入绝境之际,一个偶然机会碰上一家快要垮掉的丝绸厂,而且这个厂正好囤积了他急需的真丝素软缎。施耀聪立即兴冲冲找对方厂长说:“我愿意购进贵厂的全部货品!但款子需要一段时间。”但厂长却坚持说必须先付少量货款,余款一年内逐步付清。

施耀聪带着对方的厂长到自己的工厂参观并向厂长介绍自己的创业历程和发展远景,也许是他的诚意打动了厂长,又听说他曾是国家干部,才勉勉强强松了口。

此后,施耀聪眼界更宽阔了,为了适应国际竞争,施耀聪到国家工商局注册了银舸等家纺、床上用品类的系列商标。

随着销售量的节节攀高,银舸家纺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原有的销售模式严重不相适应。一边是供不应求的市场,一边是难以正常运转的企业。解决不好,企业就会像动脉硬化的病人,随时有瘫痪的危险。如何让血液顺利循环呢?

施耀聪开动了脑筋。为什么不能在商场里开设自己产品的专柜?及时展示自己开发出来的系列新产品与顾客见面呢?他把自己的想法与全国十大商场之一的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的有关负责人一谈,对方觉得是一个新模式,可以试一试。

“疯子”的行为却有了疯狂的回报:当月他在上海的专柜销售额超过了150万元。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施耀聪一不小心创造了一个奇迹,随即施耀聪高歌猛进,举一反三,先后在苏州、无锅、常州、徐州、杭州、西安等地逐一设立专柜,当年年销售额就一已突破3000万大关。

销售的再次火爆一下子让施耀聪措手不及,施耀聪果断在上海郊区重新征地数十亩,新建厂房四万余平方米。并建立了产品研发机构和质理管理体系。产品跟踪国际流行趋势,每年有100多个新品问世。在抓质量管理上。他用铁的手腕和制度,严抓狠管。还率先通过了IS090001质量体系认证,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

马不停蹄,施耀聪想到了连锁加盟,马上得到公司管理层的赞同。要做就做最好。针对大部分加盟商,没有做过家纺生意,有的甚至没经过商,施耀聪提出要对加盟商进行保姆式的服务,他郑重承诺:加盟商的不适销对路的货物,可百分百换货、调货、退货。而且银舸家纺还将以二十年实际生产经营经验,对加盟商进行技术、营销、产品使用等方面知识的全方位的免费培训。为此,他对每一个加盟者都进行了全程跟踪服务。

为了保障每个加盟商的最大利益,银舸家纺公司总能抢在季节到来之前,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引领家纺产品新潮流。针对过去的切肤之痛,施耀聪还组织科研力量开发出具有远红外、除菌、磁疗效果的床上用品。并通过自己的网站及时发布,让加盟商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公司发展的最新资讯。到目前为止,银舸家纺公司已开发出近千种应时、应季、环保、健康、绿色的家用系列纺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