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遭人妒是蠢才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出头的椽子易烂”,说的就是过分地张扬自己,就会经受更多的风吹雨打,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烂。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宜地过分张扬、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攻讦。
其实很多人都期望这样:在不被人关注的岗位上工作,很少与别人发生矛盾,自己的秘密也不容易被人知晓,那样就可以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来静心地做自己的事,而不会有人来妨碍。
因此,当遇到不利的情况或者对自己可能造成伤害的情况时,万万不能凭一时冲动办事,而应毫不犹豫地将自己隐蔽起来。切勿逞匹夫之勇,而毁坏自己的前程。我们要干一项事业,在实力和规模还不足以搏击长空的时候,就不能与人家硬拼,而应该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悄然发展。
古时候,在我国北方边陲,两个部落之间发生争战。结果一个部落被打败,胜利者决定杀死被打败部落里的10岁以上的所有男人,但有一个14岁的男孩却幸免于难。
当一个首领将矛刺向卧伏在草丛中的这个男孩的时候,却被另一个头目制止住了,原因是这个大男孩看起来很愚钝,当矛刺向他的时候,他仍然傻乎乎地看热闹,却不知求饶,更不知反抗和逃跑。于是,这个男孩幸存下来了,他与其他10岁以下的男童,被当作未来的奴隶幸存下来。
但事实上,那个14岁的男孩非但不傻,而且智慧超群,他的名字叫关山,在他29岁的时候,他率领本族人最终杀败了他的仇敌,报了血海深仇。当初若不是他装出很呆滞、柔弱的样子,早就被杀死了。可见,在处境不利于生存和发展的时候,让自己不引人注意或者不使人关注,就能保全力量,以便东山再起,另谋大计。
古今中外,一些过分张扬、锋芒毕露之人,不管功劳多大,官位多高,最终多数不得善终,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教训。
吴王箭射灵猴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迪正在于此。
吴王乘船在长江中游玩,登上猕猴山。原来聚在一起戏耍的猕猴,看到吴王前呼后拥地来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深林与荆棘丛中去了。
但有一只猕猴,想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它在地上得意地旋转,旋转够了,又纵身到树上,攀援腾荡。吴王看这猕猴如此逞能,很是不舒服,就弯弓搭箭射它,那猕猴从容地拨开射来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吴王脸都气红了,命令左右一齐动手,箭如风卷,猕猴无法脱逃,立即被射死了。
吴王回头对他身边的人说,这灵猴夸耀自己的聪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视本王,以至丢了性命,要以此为戒呀!可不要用你们的姿态声色骄人傲世啊!
时常有人稍有名气就到处洋洋得意地自夸,喜欢被别人奉承,这些人迟早会吃亏的。所以在处于被动境地时一定要学会藏锋敛迹、装憨卖乖,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对方射击的靶子。
人们常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这是说,人要谦虚谨慎,求真务实,才能在事业上做出成就。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政绩卓著,是我国古代颇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曾说过:“我少年时就喜爱弓箭,后来我用弓箭定天下,但我并不真正懂得弓箭的好坏,更何况天下的事物,我怎么能都懂呢?”这说明唐太宗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并非一切都懂。因此,他鼓励臣下多提批评建议,并且采纳了许多有益的劝谏,为他的施政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与此相反,傲慢狂妄的人是令人鄙夷的。在三国时,有个叫祢衡的人,因为狂妄,最后作了无头之鬼。
祢衡初见曹操,就把曹营中机深智远的谋士、勇不可挡的武将尽数贬个一钱不值。祢衡视别人为无用之物,却吹嘘自己:“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论乎!”对这个目空一切的狂徒,曹操当然不会收留。于是他又去见刘表、黄祖,依然走一处骂一处,最后被黄祖砍了脑袋。
凡是狂妄的人,都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他们读了几本书,就认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无人可比;学了几套拳脚,就自以为武功高强,身怀绝技,到处称雄。这种人的结局是自毁,是失败。
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不顾朝臣和人民的反对,骄横独断,调集90万大军,水陆并发,企图一举灭掉东晋。他口出狂言:“凭我这么多军队,把马鞭子投到江里,足能截断水流!”前秦的军队数量虽多,但士兵厌战,军心离散,在淝水一战中,被只有8万将士的东晋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三国时,马谡为什么会失街亭呢?并不是他不懂兵法,平庸无能。此人熟读兵法,才气过人,平素深受诸葛亮器重。当司马懿的大军向街亭推进时,马谡自告奋勇,请求带兵去镇守。行前,他听不进诸葛亮对作战形势深谋远虑的分析,自恃“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及到街亭,又骄傲轻敌,违背诸葛亮所指授的具体作战部署,并拒绝接受副将王平的正确意见。结果街亭失守,毁掉了诸葛亮进军中原的大计,导致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悲剧。
曾经“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文武双全,勇冠三军,但他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东吴大将陆逊、吕蒙正是利用了关羽这个弱点,设下“骄其心,懈其备”以取荆州的巧计,使关羽落得个失荆州,走麦城,一败涂地,身首异处的可悲结局。
人生在世,谦虚一点儿,谨慎一些,多一些自知之明,不要自吹,更不要狂妄,只有这样,才能在事业上做出成就。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只能存在于一个系统之中。有些人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在爬到一定高位时,不是居功自傲,便是矜才使气、盛气凌人。想一想宇宙之大、人际之繁,一人之功、一己之才算得了什么?更何况每一个人的“功”和“才”都是踩着别人的肩头摘得的。所以,才大而不气粗,居功而不自傲,才是做人的根本。
东汉名将冯异,品格高洁、才能出众,在中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至今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榜样。冯异驰骋沙场几十年,战功累累,是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时的杰出统帅,但每次战役结束后,诸将并坐论功时,他为了避功,把封赏让给部下,常常独坐在大树下读书思过,因而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他有帅才,却从不使气,虽战功赫赫,却仍低调做人。
更始元年,大司马刘秀率王霸、冯异等将领历经艰险,攻克邯郸,擒斩王郎,平息叛乱。冯异在邯郸之战中,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连夜为夜宿河北晓阳地区的大军筹措粮秣,熬煮稀豆粥,使将士饥寒俱解,恢复战斗力。
刘秀率军行至南宫时,正逢大雨滂沱,寒气逼人,又是冯异四处奔波,取薪燃火,供将士取暖烘衣,送上热气腾腾的麦饭,使官兵衣干腹饱,重上战场。
邯郸之战,刘秀大胜。他赞扬冯异“功勋难估,当为头功”。正当刘秀召集将领盘坐旷野、论功行赏时,冯异却独自离众,待在一棵老槐树下聚精会神地读《孙子兵法》。当侍卫连拖带拉地将冯异带到刘秀跟前时,冯异却对封赏一再推让。实在推托不掉,他便建议将此功让给属下的一名偏将,令这位偏将大受感动。刘秀见冯异淡泊功利,又赏他许多金银,冯异却悉数分给这次作战中表现勇猛的士卒。
冯异的做法,使他调动起部下来得心应手,部卒愿意为他效力,同级之人佩服他,上司也欣赏他。
相对冯异来说,年羹尧就是一个不知深浅的人物了,他的胞妹是雍正帝的贵妃。
雍正皇帝登基之初,对年羹尧倍加赏识、重用。年羹尧一直在西北前线为朝廷效力,因平定西藏时运粮及守隘之功,封三等公爵,世袭罔替,加太保衔;因平郭罗克功晋二等公;叙平青海功,进一等公,给一子爵令其子袭,外加太傅衔。雍正二年八月,年羹尧入觐时,御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恩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但年羹尧的亲属备受恩宠,就连家仆也有通过保荐,官做到道员、副将的。
年羹尧对此不但不知收敛,却更加得意忘形,更加骄横,还霸占了蒙古贝勒七信之女,斩杀提督、参将多人,甚至蒙古王公见到他都要先跪下,以此他遭到了群臣的愤怒和非议,弹劾他的奏章多似雪片。
内阁、詹翰、九卿、科道合词奏言年羹尧的罪恶,于是部议尽革他的官职。雍正三年十月,雍正帝命逮年羹尧来京审讯。十二月,案成。此距发端仅有九个多月。议政王大臣等定年羹尧罪:计有大逆之罪五、欺罔之罪九、僭越之罪十六、狂悖之罪十三、专擅之罪十五、忌刻之罪六、残忍之罪四,共九十二款。
雍正三年十二月,皇帝差步兵统领阿尔图,来到关押年羹尧的囚室传旨说:“历观史书所注,不法之臣有之。然当未败露之先,尚皆为守臣节。如尔公行不法,全无忌惮,古来曾有其人乎?朕待尔之恩如天高地厚,愿以尔实心报国,尽去猜疑,一心任用。尔乃作威作福,植党营私,辜恩负德,于结果忍为之乎?尔悖逆不臣至此,若枉法曲宥,局以彰宪典而服人心?今宽尔磔死,令尔自裁,尔非草木,虽死亦当感涕也。”年羹尧接旨后即自杀。此案涉及年家亲属及友人,其父年遐龄、兄年希尧罢官,其子年富立斩,诸子年十五以上者遣戍极边,子孙未满十五者待至时照例发遣,族中文武官员俱革职。
有一个小店主就是这样的典型。1996年,胡惠所在的百货大楼被一把火烧成了平地。现实就像一把利剑,冷飕飕地封喉而至,胡惠下岗了。她把手里的钱盘算了又盘算,在中心商业街车站附近找了一间10平方米的店铺,开起了面馆。
卖面是小本经营,卖面的人也很多。抛开远道而来的顾客不说,胡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从“街坊邻里”下手。于是她煮了几十碗面,挨着周边的店铺一家送一碗:“来来来,大家尝尝,多提意见。”小老板们喜滋滋地接过面,狼吞虎咽地倒进胃里,说一句“好吃”却没有了下文,哪怕是一句“我有空就来捧场”的客套话都没有。
胡惠黯然神伤地回到店里,呆呆地看着一碗碗打好的佐料和一堆无人问津的小面,一天连10元钱都卖不到。
转机是一群孩子带来的。某天,儿子领了一群同学来吃面。这群同学竟吃上了瘾,每天来一次,一次吃两碗。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伙伴、家人也跟着进了面馆。胡惠的店里以麻辣系列为主,辣椒和花椒是农民定期挑着担子卖的新鲜货;面没有碱味或碱味太重的一律不用;酱油和味精全是由知名品牌出产;油是纯正菜油和猪油,还有花生、芝麻酱、豆芽菜……一碗面起锅,面香四溢。店里的人气逐渐旺了起来。
面馆每天的纯利上升到一百多元,顾客日趋稳定,无人不称胡惠做的面地道。在她的面馆里,时常会出现一些穿着时髦的白领、温文尔雅的大学教师或老板,这群人吃面除了要味道好,更看重小店的清洁卫生和老板的诚信。按说很多小老板一旦发展上路,就可能在牛肉面里少放两块肉,三两面煮成二两五……正是由于胡惠出身下岗工人,骨子里充盈着善良忠厚,她不但没有偷工减料,还把面煮得实在,将店面打扫得干净明亮;她为顾客提供的卫生纸的价格比一般面馆的贵一倍;筷子是十几块钱一把的家用尖头粗尾木筷,外面还套了一层包装纸;餐具全部经过一洗二清三消毒……
面馆客似云来,还要从胡惠的“不要命”说起。
有一年,一个云南的远房亲戚来探望胡惠。从山里拖来了一麻袋“粉”。胡惠刚吃了一点,脑子里猛地钻出一个念头——用这种云南特有的细长、有嚼劲的粉做酸辣粉,一定卖火!而且她准备亲自前往云南某地进货,由于当地比较封闭,胡惠在垄断货源上就占了优势。
据说那个地方常年山匪横行。第一次进山,在离目的地还有几十公里的山路上,胡惠的车刚过,后面不远处一辆面包车就被几个大汉拦下来了。
拉回来的一车皮粉卖得如火如荼,客人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七点半,几乎从无间断。后来,胡惠又租下了隔壁花木公司二十多平方米的店面。即便内堂宽了不少,临近中午和晚上,顾客还得空着肚子搬着凳子在店门前的空地等候。
这样的火爆场景在那条街上史无前例,不知有多少同行暗地里吐她口水,诅咒着这阵风快点过去,大家才好继续做生意。然而两年下来,胡惠的顾客有增无减,这样一来,耍阴招的人便开始浮出水面。
按说店里从早忙到晚,人手也就七八个,除了打佐料的、煮面的、端面的、擦桌子收碗筷的就没两个人了。但是胡惠此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意常识——做就是做个人气,做回头客,做人情,所以面馆增加了外卖业务。
有段时间,每到胡惠的店里最忙的时候,就会接到外卖电话。但伙计去到订餐电话中留下的地址后,要么是一片空地,要么是厕所,要么就是没人订餐。胡惠仔细翻查了前面几天的订餐电话,才发现是同一个号码,她怒不可遏地打过去:“我也不是被吓大的,我以前的单位就是被火烧光的。再烧一次也无所谓,要不就比比谁的命长……”挂了电话,一阵冷汗冒出来,胡惠有点后怕,心想这话是不是说大了。可奇怪的是,面馆再也没接到过伪订餐电话。
眼红的人还在眼红,惹事的人仍不肯罢手。一天,胡惠听见“哇”的一声惨叫,从厨房跑出来看见自己的一名员工瘫坐在地上,旁边是一堆破碗渣和一地的酸辣粉。胡惠正要问事情的缘由,一群人黑压压地就围了上来,说:“老板,你这里卖的什么粉啊,哪里能吃?”地上的员工捂着手臂哭着说:“他们说这粉有断节,就往我身上扔过来……”
胡惠火冒三丈,但她知道自己拼不赢这些壮汉,就死死地拉住其中一个,拉到了派出所。胡惠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壮汉反驳:“她一个卖面的,你们信她?”派出所的人火了:“人家在这里卖了十年的面,从来没有人投诉过她的服务和面质量有问题,说,是谁让你来捣乱的?”壮汉见情况不妙,两手抱头蹲了下去。警察说让壮汉们赔几百块钱了事,胡惠说她不要钱,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让这群人在店门口当着所有的人对她的员工说“对不起”,而且要大声。
这件事迅速传遍了街头巷尾,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宁愿不要钱,也要替员工找回尊严的卖面的下岗女人。吃面的人越来越多,员工也死心塌地地跟着胡惠。曾经有人出双倍工资想挖走打佐料的师傅,但他们都放不下胡惠这番深情厚谊。试问在本小利薄的面食行业,同行工资少到三百多则五百的情况下,有多少老板能像胡惠这样,为员工开出七百到一千元的工资,为员工租房子,保证员工能每天吃一顿肉,小病大病还出医药费?
为了保证顾客的口感和身体的健康,胡惠不敢怠慢任何一个细节。来来往往的顾客大都是工薪族,月薪也就一两千元。如果每两面或抄手涨五角钱,虽然可能流失10%的顾客,而日营业额却能突破原有的2000元/天。可胡惠死活下不了手,顾客就是她心里的一块肉,“人家捧场就是对你好,怎么能以怨报德”?
而现实却是:二两小面3元、二两酸辣粉3元、二两抄手3元,所有的佐料都在上涨,员工工资一直在涨,买消毒器,专门请人洗碗,2003年非典爆发,周边的面馆挨着倒闭,胡惠的生意反而一路飙升。
做人之境界往往体现在一个人对成就的看法上。明白人皆知:一个人独享成果,是一种“吃独食”的心态,这样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从而给下一次合作造成障碍。因此正确对待荣誉的态度应该是:感谢、分享、谦卑。
俗话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你在工作和事业上干出点名堂、小有成就时,这当然是值得庆幸之事,你也应当为自己高兴。但是有一点,如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大家的功劳,你千万别独占功劳,否则他人会觉得你好大喜功,抢占了自己的成绩。如果某项成绩的取得确实是你个人努力的结果,当然应该值得高兴,而且他人也会向你祝贺。但你千万别高兴得过了头,一来可能会伤害有些人的自尊心,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中害“红眼病”的人不少,如果你过分狂喜,可不就逼得人家眼红吗?
王刚毕业于北京某名牌大学,现就职于一家策划公司。王刚的个人能力很强,是公司的得力干将,他主持策划的几套企业方案为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一些中小企业常常请他帮忙做些形象策划,并付给他丰厚的报酬。按常理来说,王刚的资历和能力早该升到部门主管了,可到如今他还是个一般职员,在他眼里,公司里的人都是一些无能之辈,张三李四成了他评说的对象,王五赵六也不是他的对手,就连公司的老总他也不放在眼里,整天一副洋洋得意、高高在上的样子。由于他的工作能力强,公司领导也想提拔他,可一到考核时,同事们都说与他不好共事,并表示不愿到他所负责的部门做事。就这样,王刚成了“孤家寡人”,而老总们一谈到他,也总是无可奈何地摇头说:“他就是恃才傲物,个性太强了。”
所以,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要记住一点:不要恃才傲物,否则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障碍。当你取得成绩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与人分享
即使是口头上的感谢也是一种分享,而且你也可以扩大这种“分享”的对象,反正“礼多人不怪”!当然,别人倒并不是非得要分你一杯羹不可,但你主动与人分享,这让别人有受尊重的感觉。如果你的成绩事实上是众人协力完成,那你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与人分享,如请大家吃几颗糖或请大家吃一顿饭。别人分享了你的荣耀,就不会和你作对了。
2.感谢他人
要感谢同仁的协助,不要认为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尤其要感谢上司,感谢他的提拔、指导、授权。如果实情也是如此,那么你更该如此感谢。如果同事的协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维,你的感谢也有必要,虽然显得有点客套,但可以使你避免成为他人的箭靶。为什么很多人上台领奖时,他们首先要讲的话就是:“我很高兴!但我要感谢……”道理就是如此。这种“口惠”的感谢虽然缺乏“实质”意义,但听到的人心里都很愉快,也就不会妒忌你了。
3.为人谦卑
有些人一旦获得成绩,就容易忘了自己是谁,并且自我膨胀。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旁人就遭殃了,他们要忍受你的气焰,却又不敢出声,因为你正在风头上。可是慢慢地,他们会在工作上有意无意地抵制你,让你碰钉子。因此,当你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要更加谦卑。别人看到你如此谦卑,当然不会找你麻烦,和你作对了。
当你取得成绩时,你要感谢他人、与人分享、为人谦卑,这正好让他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如果你习惯了恃才傲物,看不起别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独吞苦果!请记住:恃才傲物是做人一大忌。
二、最傻的聪明人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几副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副。
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十分叹赏。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因砚台地尚有许多空白,板桥说老先生应该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郑板桥以“难得糊涂”而出名。他所说的“难得糊涂”,却有不同的解释,有望文生义的,有作词语解释的,也有就其深邃的内涵进行探讨的,诸说不一。那么,它该作何种解释更为恰当呢?看来,“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世,亦不可以谬其文也”。(《文史通义·文德》)后人难知前人心态和处世的复杂文化环境,要有正确的解释,有时也难以自圆其说。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清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则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露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看不起眼前的任何人,大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架势,这种人常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这种人的处世哲学是高调做人。有一点本领就觉得自己有七十二般武艺,到处张扬。殊不知,这种人在人生旅途中往往遭受挫折,甚至酿成悲剧。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看不到或不明白人的“知”与“不知”的相对性,有一点聪明、有一点成就就趾高气扬,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其实,世界之大,天外有天,你又怎能穷尽呢?过于卖弄聪明,锋芒毕露,觉得自己全知全能,肯定要碰钉子。
在三国时代,有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叫杨修,字德祖,在曹操手下为官。他曾和曹操一同骑马路过曹娥碑前,见碑上刻有八个字:“黄娟、幼妇、外孙、童臼”。杨修一看就明白了,而曹操却不解其意。因此,他让杨修不要说出答案来,要自己想一想。又走了30里,曹操才想通,和杨修一对答案,乃“绝妙好辞”四字。操叹道:“我的智慧比杨修差了30里啊。”嘴里虽是这样说,心里毕竟不太舒服。
有一次,曹操建造了一座花园,造成后,他去观看,未置可否,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离开了。众人都不解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是嫌门太宽了”。监工立即命令工匠们重建,曹操再去看时,大喜,问:“谁知吾意?”左右告之:“杨修也。”曹操虽喜,心甚忌之。
后来,有人送一盒酥给曹操,还没来得及吃便在酥盒上写了“一盒酥”三字,放在案头。曹操一走,杨修便取出盒中之酥分给大家吃,曹操问其故,杨修曰:“盒上明写‘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脸上虽嬉笑,心里嫉恨之。
还有一件事,平时曹操担心被人暗害,便对左右的人说:“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靠近。”一日,他午睡时被子落在地下,一近侍给他拾起复盖在身。曹操拔剑杀之,然后又倒头入睡。起床后,假意问道:“是谁杀了我的近侍?”众人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众人都以为曹操是梦中误杀,今见曹操又是痛哭,又是厚葬,不但不怪曹操,还多有称赞之辞。临葬时,杨修指着死者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后,愈加嫉恨,便想找机会惩治这位“能人”。
后来曹操的军队与刘备在汉水作战,二军对峙,久战不胜,曹操是进是退心中犹豫,适逢厨子送进鸡汤,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问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行军主簿杨修一听夜间口令为“鸡肋”,便立即让士兵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忙问其故。杨修曰:“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丞相的意思是如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本来曹操在进退两难之际,真有班师北归之意,但见杨修又说破他的心思,非常气恼,便大声呵斥道:“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
以上几件事,处处透出杨修与众不同的聪明才智,相比之下,曹操自认为其智慧与杨修相差30里,对杨修是既羡慕又妒恶,这就决定了杨修决不会有善果。最后,曹操终于以“乱我军心”为借口,很轻易地就将杨修杀了。杨修的死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上,有一分才华做一级官。下级的才华超过了上级,尽管还没有威震其主,也足以让上司心惊胆战、有危机感了。这种震主现象为官场一大忌。虽说有些当权者也很喜爱有才之士,可是一发现其才惊人,远远超过了自己,就宁可用奴才,也不用人才了。杨修正是犯了这一大忌,撞在了曹操手里。可见,杨修的死,是太喜欢显露自己了。猜碑辞,猜阔字,猜一盒酥,这些都是小游戏,曹操未必就能将他置于死地;曹操梦杀侍卫,杨修一针见血指出:“丞相非在梦中”,戳穿了曹操玩的把戏,让曹操难以容他;至于他在前线说破“鸡肋”的含义,让士兵整装待归,这是违反军规之举,难道他不知道?只图一时逞智,不顾违法乱纪,无怪乎曹操要借机向他下毒手。曹操的毒手可以说是杨修的太精明“招”来的。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用“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聪明不露,才华不逞”等韬略来隐蔽自己的行动,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表现低调些,做事情过于张扬就会泄漏“事机”,就会让对手警觉,就会过早地把目标暴露出来,成为对手攻击和围剿的“靶子”。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暴露,尽管这样做会有损失,却能避免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刘阳春1964年出生在四川,后随父母迁移到湖北洪湖。1980年,16岁的刘阳春高中毕业,回村务农,同时也兼任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同时在家里办了一个图书阅览室,免费向村里人提供借阅服务。这一“傻子举动”让亲朋好友大为不解,却大受群众欢迎。1985年,刘阳春22岁,也刚刚结婚。就和当时任村团支部书记兼妇联主任的妻子商量,在原图书阅览室的基础上,增办个科技信息站,免费为老百姓提供科技、经济信息。刘阳春和妻子在农忙和工作之余,把全部的精力花在了这个图书室和信息站上。
从小就心地正直善良的刘阳春因此更是感觉到人生有了方向。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办成一个影响更广、作用更大的科技信息服务站。他不抽烟,不赌博,一有时间就自学,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并利用其中所学的化工和电子知识发明了多项专利产品,而这又为后来的智强公司生产最受欢迎的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后来《中国青年》杂志海外版也报道了刘阳春和他的科技信息站的事迹。
后来刘阳春研制成功“美乐康莹冰爽”,这是一种不用蒸煮,只需用开水冲化、自动成形、直接食用的奇特食品,每包10克重,可以用水冲成4斤美味可口的食品。很多下岗职工投资五六百元从事加工莹冰爽食品而走上致富路。但是,不久,刘阳春便发现全国很多单位打着“冰晶爽”、“晶晶爽”的幌子诱人加盟。更让刘阳春气愤的是,有一位陕西人本来已经约好要批发1万包“美乐康莹冰爽”,但是禁不住一家培训“冰晶爽”的骗子公司所诱惑,被骗光了钱,没有资金再来从事真正赚钱的美乐康莹冰爽。
激动人心的加盟项目是真是假?年赚十万百万的创业门路是否可信?花样百出的致富信息怎样识别?真实可靠的创业门路如何寻找?这些问题困扰着无数创业求富者。
为了让成千上万的创业者能够避免创业路上的种种风险,少受损失,刘阳春决定创办免费为创业者辨别项目真假的“中国金财路创业俱乐部”,开始了“项目打假扬真”的职业生涯。
靠着这个信念,刘阳春一坚持就是23年。当年的许多时代弄潮儿如今不是退隐就是走上违法之路,当时以及后来的各种信息站、科技公司,因为欺骗或者实力不够,早已灰飞烟灭。而刘阳春创办的科技信息事业却能够坚持23年,生存23年,并且还在发展壮大,这个奇迹恰好说明了“老实”是多么重要。今天的刘阳春,不仅拥有“智强”、“美乐康”等知名商标,他主持创立的中国金财路创业俱乐部、广州市智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洪湖市智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名闻天下。他主编的《金财路》杂志,已经成为人们防假识骗的随身手册,每天都有无数人打电话、发短信免费索取《金财路》杂志。
很多人以为项目真假鉴别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事实上,这不仅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敏锐的眼光和敬业精神,而且还需要有顶住各种压力的胆量和毅力。
有一次,一位读者咨询“免费供种、高价回收药材、国家公证”这一信息的真假。刘阳春亲自乘车来到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卢氏县。为找到那个发布信息的人,刘阳春租农用车准备去位于伏牛山区的一个小镇,结果碰上大风雪,差点冻死在考察的路上。事后证明这类信息完全是骗人的,所谓的“公证”对老百姓来说没有任何保护作用。
正是凭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信念,仅几年时间,刘阳春乘火车上千次,奔波30多万公里,花费近30万元,忍着血泪和辛酸一步步将3000多个虚假项目和500多种虚假新奇产品打入“黑名单”,同时也调查验证出一大批优秀的真实可靠的创业致富门路。
有了这些宝贵的经历和第一手材料,刘阳春为读者免费鉴别项目真假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只要读者把自己的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和姓名通过手机发给刘阳春就可以入会,只要通过电话或者短信说出项目的大致特征,刘阳春都能准确地进行真假判断。许多与中国金财路创业俱乐部打过交道的读者都佩服地说:“只有专家级的眼光才能把骗局看得这么清楚。”
为让读者对虚假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刘阳春自己出资十万元作奖品,多次通过报刊杂志公开举办“虚假项目、真实项目评选活动”,并且把这些评选出的项目编成《600个骗你没商量的虚假项目》和《200个真实可靠的项目》刊登在《金财路》杂志上,免费赠送给广大创业者。
刘阳春对虚假项目的无情揭露,严重动摇了骗子公司的利益。特别是对北京和广州等大批加工回收骗局的揭露,刘阳春受到多次恐吓和报复。但正义和良知让刘阳春顶住种种压力,在打假的道路上继续前行。2008年4月份,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了“不能兑现的合同”这一节目,对多家骗子公司进行曝光。节目播出后,刘阳春接到了大量读者打来的电话,纷纷对中国金财路创业俱乐部几年来坚持免费鉴别项目真假表示敬意和感谢。
傻子刘阳春和傻子单位中国金财路创业俱乐部,“亏本”上百万元免费为七万创业求富者鉴别虚假项目数千项,避免上当受骗上万次,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协助有关部门将培训“人造燕窝”的××、培训“提取蛋白质粉”的××、出售“六分钱长途卡”的××绳之以法;同时也扶持了数以万计的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1998年,华为以80多亿元的年营业额,雄踞当时声名显赫的国产通信设备四巨头之首,势头正猛。而华为的首领任正非不但没有从此加入到明星企业家的行列中,反而对各种采访、会议、评选唯恐避之不及,直接有利于华为形象宣传的活动也一概坚拒,并给华为高层下了死命令:除非重要客户或合作伙伴,其他活动一律免谈,谁来游说我就撤谁的职!整个华为由此上行下效,全体以近乎本能的封闭和防御姿态面对外界。
2002年的北京国际电信展上,华为总裁任正非正在公司展台前接待客户。一位上了年纪的男子走过来问他:华为总裁任正非有没有来?任正非问:你找他有事吗?那人回答:也没什么事,就是想见见这位能带领华为走到今天的传奇人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任正非说:实在不凑巧,他今天没有过来,但我一定会把你的意思转达给他。
关于任正非还有很多故事。有人去华为办事,晕头转向地换了一圈名片,坐定之后才发现自己手里居然有一张是任正非的,急忙环顾左右,斯人已不见踪影。有人在出差去美国的飞机上,与一位和气的老者天南地北地聊了一路,事后才被告知那就是任正非,于是懊悔不迭。这些多少有点传奇的故事说明,想认出任正非的人太多,而真能认识任正非的人却很少。
近两年来,华为的壁垒有所松动,出于打开国外市场的需要,华为与境外媒体来往密切,和国内媒体的接触也灵活不少,华为的一些高层也开始谨慎露面。唯一没有任何解禁迹象的,是任正非本人。
正是由于任正飞的低调做人,才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打理公司,每年花大量时间游历全球,在各个发达市场与发展中市场上寻觅机会,在通信设备国际列强间合纵连横,寻觅可用的力量与资源。深刻领悟西式规则的同时,充分发挥东方的智慧,带领着华为再创辉煌。
从做人的原则来看,大智若愚体现为以静制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是为降格以待的智慧。
愚、拙、屈、讷都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使人放弃戒惧或者与之竞争的心理。但愚、拙、屈、讷却是人为营造的迷惑外界的假象,目的是为了要减少外界的压力或使对方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如果要克敌制胜,那么可以在不受干扰、不被戒惧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以奇制胜、以有备胜无备;如果意图在于获得外界的赏识,愚钝的外表可以降低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而实际的表现却又超出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智慧表现就能格外出其不意,引人重视。“大智若愚”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明更具优势,更能保护自己。
在中国古代做人的艺术中,“大智若愚”常被演变为一套内容极其丰富的韬光养晦之术。
那些见过大风大雨的“过来人”对老子的名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理解得格外深刻,因而每当身处一些“特殊关系”的微妙场合,或者在面临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韬晦者无不恬然淡泊,大智若愚。
商纣王荒淫无道、暴虐残忍,一次作长夜之饮,昏醉不知昼夜,问左右之人,“尽不知也”,又问贤人箕子。箕子深知“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普其危矣”,于是亦装作昏醉,“辞以醉而不知”。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识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他。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会被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假如李渊当初听了隋炀帝的话,不是自毁声誉、低调做人,而是怒火中烧、马上与之理论或采取兵变,很可能会因为准备不足、时机不成熟而失败。
这种低调做人之术在汉以后的所有做人术中发展得最为充分,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大事之前都有韬晦的历史,无不以弱者的姿态做出强者的举动。
“大智若愚”,重在一个“若”字,“若”设计了巨大的假象与骗局,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感情。这种甘为愚钝、甘当弱者的低调做人术,实际上是精于算计的薮蔽,它鼓励人们不求争先、不露真相,让自己明明白白过一生。
驰誉世界的日本“拉链大王”吉田忠雄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们散布仁慈的种子,给予别人以仁慈,仁慈就会循环给我们,在我们和别人之间不停地循环往复。”
这就是“善的循环”哲学,也是吉田忠雄的经营之道。
吉田忠雄一贯主张办企业必须多赚钱,但是利润不可独吞。他的“吉田工业公司”将利润分成三部分:1/3以低价的方式交给消费者大众;1/3交给销售该公司产品的经销商及代理人;1/3用在自己的工厂。
吉田忠雄“善的循环”的哲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让利于消费者
吉田工业公司生产的拉链,品种齐全,花色繁多,用途广泛,凡是生活里需要用拉链的地方,都会有YKK(吉田工业公司的简称)出现。
YKK十分注意市场调查,了解需求的“萌芽”,只要市场有需求,无论利大利小者都要生产,因此公司每年都会推出新产品,这就使消费者了解到YKK总是在根据他们的需要生产新产品。
2. 让利于职工
吉田忠雄鼓励本公司雇员购买本公司股票。目前,这家公司的职工所拥有的股份已占公司总股份的50%以上,持股者每年可以获得18%的股息。他还规定,职工要把工资的10%和奖金的一半存放在本公司,用来改善生产设备,每月以比日本银行高得多的利率支付给职工利息。近几年中,YKK支出的红利中,60%给了职工,他本人只占16%,家族成员占24%;职工年退休金高达330万日元。这样做,使职工得到无穷的好处,具有很大的凝聚力,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而绝没有罢工的事情,公司也发展得很好。
3. 让利于竞争对手及代理商
实际上,在日本的确没有别人可以跟YKK相比。他不愿意看到那些同行们的失败,总是劝说他们:“你们要跟我竞争绝对胜不过我,停止吧!你们都长吁短叹地埋怨不赚钱,而我真真实实地赚大钱。请大家停止生产,做我的代理商吧!”
吉田忠雄又带他们去参观他的自动化流水作业工厂,总算说服了不少竞争对手。而后来证明,当他代理商的都赚了钱。在同业竞争中的七十多家厂商中,有将近四十家成了他的代理商。由于吉田忠雄奉行“善的循环”哲学,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YKK拉链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达90%,在国外有一百多处办事机构,在37个国家里设有38个拉链厂,生产出全世界拉链的35%份额,共拥有员工23万人,年产拉链四百多个品种,总长度190万公里,可以在地球与月亮之间拉上四个来回,每年的营业总额超过20亿美元,其中1/4在海外生产和销售。
现在,这小小的YKK拉链,也和令人瞩目的新日铁钢材、松下电器、丰田汽车一样,成了世界市场竞争中无往不胜的日本工业产品的象征。
三、做自己的招牌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只不过很多人没有发掘出来。
让我们用一个事实来证明你究竟具备了多少潜能。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正常人大约拥有1000亿个脑细胞,然而,可惜的是,平常这些脑细胞只有10%在为我们工作,其余的90%都在睡觉。也有的科学家指出,大多数人在他们去世以前,一生中已经开发的潜能只占了5%左右,还有95%的潜能都未能发挥。想想看,人活了一辈子,结果只用掉了5%的能量与智慧,这是多么浪费的一件事。
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们呢?根据行为心理专家们的说法,一般人大都受限于自己的习惯领域,而这些习惯领域往往也就变成了我们的束缚,使我们无法超越自己。
有没有办法打破这些习惯呢?有,而且说出来一点都不难,关键要看你运用得好不好而已。
虚心学习,永远把自己放在更低的位置上,当更多的人成为你的老师时,你的习惯领域自然就会更加丰盛广大。
站高一层思考,把注意力放在不同的角度,就可以看得更远、更广。
改变想法,改变心情,处理事情就会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有适应力。
有一个故事:有一只大象,力气很大,几个大汉怎么搬也搬不动它,但是有一个小孩子,只用了一根细细的绳子,就乖乖地拴住了这只大象。别人很好奇,就去研究是什么原因,后来才发现,原来这只大象从小就被人用铁链子拴惯了,当时的小象力气毕竟不如现在这么大,任凭它怎么挣扎也动不了。长大以后,这只大象只要一看到绳子一类的东西就害怕,觉得自己被绑得动弹不得。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你可曾想过自己是不是也像那只大象,被一些从前的习惯层层捆绑,对太多的事认为“理所当然”,而不去认真思考背后的“为什么”。结果,这些反而都成为你挣脱不掉的最大包袱。
不必羡慕那些功成名就的伟人,别忘了,其实你和他们一样,都拥有1000亿个脑细胞,只要我们设法多打开一点,哪怕是多个1%、2%,都会让我们增加更多的能量与智慧。试试看,说不定下一个“伟人”就是你!身处激烈变革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每个人都感受到生存的压力与生活的重担,就像流行的一句话:“计划不如变化快。”“新”已经统治了整个世界,我们生活在其中,身不由己,注定要卷入一场深层次的变革,那么是聪明地学会创新,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还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创新、世界的变化,何去何从,孰优孰劣,难道不是很明白的事实吗?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一切都是可以被创造、改进、发展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你、我、他不正是继承着前人的创新、接受着他人的创新、进行着自己的创新吗?创新能力已成为个人立世之本、求存之道,更是众多组织与个体成功经验的必备条目。人人都欣赏并渴望创新,却未必了解如何创新。自古有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创新高手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呢?成功创新又会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什么是创新能力要素?什么是创新能力的表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学习和思考,而成就大小、水平高低,全在于个人的领悟力和理解力。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从事创新活动总会有一定的基础,即所谓的要素。这些要素构成创新能力的基石,若缺乏它们,创新无异于空中楼阁;但仅有它们,也不能保证个人拥有高超的创新能力。概括一下,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各项:知识基础、个性风格和正确思维。
创新虽然是以新颖独特、创造性行为为主,但一定的知识基础却是创新的根本,否则,创新只能是闭门造车或缘木求鱼,不是不符合实际情况就是冥思苦想而一无所得。
关于知识,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有不同的理解。在工业社会以前,知识的含义是指人们知道些什么,知道现存的东西,寻求智慧。人们认为的知识渊博者主要是那些对世界懂得多的人,这也是传统社会里老人受到尊敬的一个原因,因为人生的经历往往使得他们知道更多的东西,人们崇拜对外部世界、人类自身以及精神层面了解得多的智者。到工业社会,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从17世纪以来,知识以所谓的应用知识为主流,即致力于实用,特别是技术的进步与技能的学习。工匠们、技术人员等得到了世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懂得怎样操作机器、怎样生产产品、如何创造物质财富。自信息社会至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核心是关于“知识的知识”。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是什么、为什么,而是在探讨应该怎样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运用知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能力,即我们现在看中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关于得到知识以及为我所用的一系列问题。
因此,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新能力,知识基础是其重要因素,但与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已不完全一样,这里的知识基础至少应包含以下各项:
1.学习能力,即关于知识的知识
一个人若想力图创新,必须及时更新旧知识、汲取新知识,而如何去做则是个人能力高低的结果。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需要的人才是善于学习的人,欣赏的组织是学习型的组织,惟有懂得学习的人才是知识真正的主人,方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返三,从而印证孟子的那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现在许多知名企业在选择新进人员时,不像纯技术时代那样看重专业,而是用能力测试来选择善于学习的人,他们的理论是:既然一个人已经知道了怎么去学习,又何愁他学不会相关的专业知识呢?所以,在这个激烈变革的时代,学习能力是知识的真正源泉。
2.理论基础
理论知识虽然在实践中貌似无用,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它涉及世界及学科的基本原理,是实践知识的指导。比如,人的世界观、认识论以及专业基础理论,尽管在生活中并不能直接应用,但它们指挥着人的一举一动,是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宝库”。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创新能力的支柱之一,没有它,创新无法飞跃,不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只能仅仅局限于“一孔之见”。直接导致亚洲金融风暴的索罗斯曾经投在著名哲学家波普的门下,并且在进行金融实践这么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认为当时的哲学理论学习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内也有这样的例子:一家著名证券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业绩非常突出,人们都认为他一定是科班出身、专业精深,谁知他竟然是哲学系毕业的学生,是到公司之后才开始学习专业的。正如远古的那些哲学家和天文学家,面对嘲笑理论无用的俗人,他们凭借自己的理论知识预测来年的天气和收成,预先做好准备,获取了大量的财富,从而向人们证明:理论是无价的,关键看你怎么用。
3.应用知识
它指的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用来解决问题的实用知识,或者是从生活和工作中获取的经验性知识。这类知识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属于技术性知识,很多时候可以称之为一种技能,它是创新的灵魂,否则,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永远不可能实现或者运用。有的创新显然需要经过正规教育获得的专业知识,比如计算机行业、医师、机械等等;但是,也有的创新仅仅凭借生活中的简单常识就足够了,例如,温度匙的发明者,他不过是知道温度计可以测温度、育婴者难以测试食品的温度以及简单的物理知识,就做出了令他暴富的创新。所以,应用知识不是局限在学校里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机会。只要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个聪明的头脑,那么世界将是你的。
4.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知识是死的,创新是活生生的过程,因而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可用的东西是人们在创新中必备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它是创新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如何运用知识,就其本身来说不是专门积累知识或者汲取知识,而是关于怎样把知识转化为效果、效益,使知识发挥作用的过程和能力。学以致用一直是我们奉行的原则,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如何运用知识被提高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因为没有这种能力转化过程,我们的知识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
创造力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本能活动,是人的特性。马克思说过:“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
劳动就是智慧的外化,就是创造力的具体体现。人的创造力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在不同的劳动部门,就需要不同的创造力。
一般来讲,人的创造力是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经由自发而且无任何恐惧地运用想象力,也能培养出创造力。因此,它也是一种后天获得的人类特质。
创造力并非仅限于实体的事物,它会以过去的经历为基础对未来进行判断,而它与未来的关系远超过和过去的关系,人的想象力受到理智和经验的影响及控制,创造力则排除这些影响因素,并且产生新的观念和方法。
凡能够想出来的事物,都能以积极的心愿加以创造。
怎样才能激活创造力呢?
1.要乐于接受各种创意
要摆脱“办不到”“没有用”“那很愚蠢”的守旧思想。一位在保险业中表现杰出的人说过:“我并不想把自己装得精明干练,但我却是保险业中最好的一块海绵,我尽力去吸收所有良好的创意。”
2.要有实验精神
你可以去尝试新的餐馆、新的书籍、新的戏院以及新的朋友,或者采取跟以前不同的上班路线。如果你从事销售工作,就试着培养对生产、会计、财务等的兴趣,这样会扩展你的能力。
3.要主动前进,而不是被动后退
一位从商仅4年的女学生,开了5家五金店,这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她的成功主要靠她自创的“每周改良计划”。比如,改变商品的陈列方式、“建议式的销售技术”、延期付款、购买竞争计划等方式的创造性应用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4.要明白进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有重大成就的人都会不断地为别人和自己设定较高的标准,不断寻求增进效率的各种方法。“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的回报,以较少的精力去做较多的事情”,通用电气公司一直使用这样的口号激励员工。
5.不要轻易放过偶然现象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有时会得到一个偶然的发现,当人们对所研究的对象还认识不清而又不断接触它时,就会发现一些出乎意料的东西。对待偶然现象,一是不要轻易放过它,二是要弄清它的原因。为了研究胰的消化功能,明可夫斯给狗做了胰腺切除手术。这只狗的尿引来许多苍蝇,对尿进行分析后,发现尿中有糖,于是领悟到胰腺和糖尿病有密切关系。
6.千万不要小看自己无意中的主意
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看准时机、及时捕捉,借此冲向目标的。安全刀片大王吉利要去某市出差,某天清晨,他起床迟了点,正匆忙刮胡子,旅馆服务员匆忙走进来喊道:“再有5分钟,火车就要开了。”吉利听后,一紧张,把下巴刮伤了。吉利一边用纸擦血,一边想:“如果能发明一种不容易伤皮肤的刀子,一定受大家欢迎。”这样,他埋头钻研,终于发明出我们现在用的安全刀片。多留心生活,一点小事可能就是将你引上成功之路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我们应该时刻努力地去激活自己的创造力。思想活跃不受传统陈旧观念的束缚,注意观察研究新事物,不满足于现状,常给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国关于商人有这样一句话:无商不奸,可见人们对于商人形象的界定,然而很多的商人成功靠的正是这样一个印象促成反差,靠诚信使得自己的企业深入人心,从而书写了商业神话。
纵观现代商业市场,信誉之战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取信于民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凡是应承的,都要做到。这是作为当代商人所必须做到的。所以,一个成功的商人总是具有诚实、公正、坚毅等难能可贵的品德。
和众多做小本生意的朋友一样,苏强和妻子开了个小吃店——卖肥肠粉。
苏强和妻子的本钱加上借来的钱一共才6000元,这点本钱自然租不起闹市的旺铺,经过几番寻找和租金对比,最后才在偏僻得不能再偏僻的支矶石街相中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门面。这个地方不仅偏僻,而且街面窄小,仅容人步行通过,小道中连摩托车都没法开进来。尽管他们做好了生意不好的心理准备,但是开张以后还是为生意太过清淡而愁闷。成都是个交通枢纽城市,南来北住的流动人口很多,自古餐饮业发达,仅肥肠粉馆就有上千家,竞争非常激烈。像这样一家毫不知名的小店,一天的营业额才不到40元,更多的时间,苏强和妻子都站在柜台里望着冷清的街道发呆。
转机来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苏强去了一家生意火爆的肥肠粉店,发现这家店里的粉一律每碗3元,顾客毫无选择的余地,肚量大的吃一碗不够,老人、小孩和一些饭量不大的人又吃不完。这样既浪费了店家的材料,也浪费了顾客的钱财。苏强对这一发现非常高兴,当即回去请人做了一块广告牌放在店门前:“苏记肥肠粉,大碗3元、中碗2元、小碗1元。”
对准了顾客的消费心理,这一招的确奏效。“苏记肥肠粉”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凡是到这里来吃过的客人,大多都会还来第二次、第三次……好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可以突破800元,这一成绩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很大的鼓舞。
苏强知道,小店要想长期留住顾客,吸引更多的人来吃,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味道要好。这是个外来人口较多的大都市,各地人的口味不一样,苏强想出了一个“东西合璧”的办法,即在风味上聚湖南的辣、重庆的麻于一身,调出大众口味,然后将味精、盐、辣椒、酱油、醋和酸萝卜等调味料放在餐桌上,让顾客自己根据口味习惯添加佐料调味。既然众口难调,就让你们自己去调,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这样恰恰符合了南来北往客人的口味。
另外,苏强总结出了一套口味上乘的肥肠粉的制作方法。肥肠粉必须选用上等红薯粉、菜籽油及干红辣椒、花椒等原料,汤则是用肥肠、猪骨头等主料以及多种佐料熬制。要做到油多而不腻,粉丝细嫩韧性好,佐料麻辣鲜香,肥肠细腻滑嫩,浇上熬制好的豌豆,再加上酸萝卜、香菜等,既能增加肥肠粉的香味,还能有效祛除肥肠特有的气味。看上去油汪汪、香喷喷,让人一见就口舌生津,胃口大开,百食不厌。同时由于顾客都喜欢多放香菜和豌豆,干脆把豌豆和香菜都搬上了桌,顾客要吃多少可以随便加。这一招果然奏效,不少顾客吃完后主动要求他们涨价:“即使你们多收两块钱我们也愿意!”苏强和妻子一商量,决定还是不涨价的好,薄利多销,只要顾客多,成本虽然增加一点,但是销量大,赚的钱也就自然多了。
味道是饮食之本,味道适合顾客口味之后,来店里的顾客更是大大增加了。
令苏强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火爆生意居然威胁到了同行的生存,同行有天来店里找茬,最后是他报警才把找茬的人吓走。这件事情给了苏强把店面继续扩大的决心,不久之后,他将两边相邻的店铺都给租了下来,重新装修了店面,将厨房用玻璃门隔离起来。这么做可以让顾客亲眼看见厨师们的一举一动。
生意更加红火,肥肠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保证原料的供货和质量,苏强又动起了猪大肠批发的念头。他花了一段时间到成都的几个乡镇考察,觉得这门衍生出来的生意值得投入,于是选择了数户信誉好的农户合作。生产出来的大肠除了供应自己店,还卖给别的馆子。如今,生意逐渐走上快车道,苏强的肥肠粉店年收入竟然突破了50万元。
可见,只要善于观察,细心发现,诚信经营,看淡利润,一切为顾客着想,即使再隐蔽的旮旯里,也能打造出人气一流的店面。
一些企业为了眼前利益,大量制造、倾销低次产品,把自己很响的牌子砸了,这无异于杀鸡取蛋,只有愚人才这样做。
对于企业来说,声誉和信用是生命之本。纵观现代企业中那些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公司,十有八九是因为企业的声誉和信用受到了怀疑或否定所导致的。所以,许多知名企业家经营之道中将企业的声誉和信用放在首位,充分显示了他们在商业竞争中所具有的远见卓识。
其实,声誉和信用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竞争的法宝。早在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他所依仗的就是自己的声誉而已。当年诸葛亮说刘备的第一条优势就是帝王之胄。他说的天下有变,是指一旦曹操篡夺东汉刘氏政权,刘备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逆贼,匡复汉室,并且一定能够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曹操对诸葛亮这一招最为恐惧,所以当孙权请他做皇帝时,他说:“是几置吾于火炉。”一直到死,曹操都不敢做皇帝,可见声誉的重要。
我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商以信为本”之说,海内外成功的华商都是恪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以诚实获利,以信用获得美誉。成功的企业都是那些讲诚信的企业。金利来的开创者曾宪梓先生自始至终奉守“勤俭诚信”的经营理念:勤能补拙,俭能守业,而唯诚和信,则是长期取信于消费者,使金利来获得永续经营、开创名牌基业的根本所在。金利来的经营理念主要表现在坚持“不做骗人生意”这一朴素的商业道德观方面,具体体现在对产品的质量与品质的追求上尽善尽美,一丝不苟,使消费者感受到购买金利来就是在享受上乘的、精美的产品,增强对金利来的信心。
世界船王包玉刚常说:“签订合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惯例手续。”纸上的合同可以撕毁,但签订在心上的合同是撕不毁的。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应该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包玉恪守信用,从不夸海口,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扩展他的业务量。1970年,航运市场看好,许多公司都积极争取在日本造船,船厂几乎不肯接受订单。没多久,市场状况发生逆转,许多船只都租不出去,建造中的船只总吨位急剧下降。可是包玉刚仍然不断地向日本订船。1971年,差不多是在船运市场最糟糕的时候,包玉刚订造了六艘船,总吨位是150万吨,从而解了船厂的燃眉之急,所以后来包氏在日本造船总是能一帆风顺,而且被日本的造船界誉为:“我们最尊贵的主顾。”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信誉是商人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1956年,包玉刚以一艘船向汇丰银行承作抵押借款,得到桑达士的同意,取得了一小笔贷款。稍后,包玉刚得到一个用100万美元买一艘7200吨船的机会,而且也找到了租主了,可是没有钱,买不下船,怎么办?于是包玉刚向桑达士贷款100万美元,100万美元在当时绝对不是小数目,桑达士认为包玉刚简直是开玩笑,一无资金,二无保证金,万一赔了怎么办。但是包玉刚利用租船人迫切的心情,竟然真的弄来了一张75万美元的“信用状”,桑达士对这个年轻人的毅力算是彻底折服了,他同意贷款给包玉刚。这次“空对空”的胜利,是包玉刚与汇丰银行建立借贷关系的开始。在后来的无数次借贷合作中,他以诚信为本,取得了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使自己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雄厚的资金来源。后来,包玉刚作为“亚洲第一人”荣任汇丰银行董事。
所以商业上自古就信奉“店誉贵似金”“人无信不立,店无誉不兴”、“千金易获,信誉难得”、“笨拙的店主只知赚钱,聪明的店主最重信誉”、“店门八字开,信誉引财来”、“商店信誉胜万金,一举一动要留心”、“信誉就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