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53

第53章 嘉定议和:草草收场的开禧北伐

统治阶级内部的利益之争,必然会给百姓带来伤害,给社会带来混乱。开禧北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韩侂胄为了收拢人心,巩固自己的地位,利用南宋臣民迫切希望洗雪国耻、恢复故土的心理,重新获得了支持。其结果却是让赵氏家族又一次接受了屈辱的嘉定和约。

韩侂胄的庆元党禁,给南宋社会带来了混乱,人民怨声载道,要求停止这种无谓的消耗,既而振兴国家。对于党禁之不得人心,韩侂胄大概也有所觉察。为了重新笼络士人,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便利用南宋臣民迫切希望洗雪国耻、恢复故土的心理,奏请北伐。此议一出,果然奏效,北伐触动了敏感的民族情结,顷刻之间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一些曾经名列“庆元党禁”的名士,如叶适等人,也被韩侂胄重新起用。一向力主抗金恢复的辛弃疾、陆游也与韩侂胄交游颇多。朝野上下的抗金热情迅速被调动起来,南宋军队开始在边界不时地制造摩擦,孝宗“隆兴和议”后相对平静了40余年的宋金关系再趋紧张。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贸然发动了对金朝的北伐战争。然而,南宋的三路大军除了猛将毕再遇所率军队取得了泗州大捷外,其他人马纷纷败北。由于韩侂胄的独断专行,军队内部矛盾重重,因而,韩侂胄东西两线出兵收复中原的梦幻,很快就破灭了。而此时的金朝内祸频发,外部又屡遭刚刚兴起的蒙古军的打击,早已无力再战,于是,双方再行议和。金国要求南宋杀掉首谋用兵的韩侂胄,并把首级献给金国,另外还有诸多苛刻条件。议和使臣方信孺不敢直告,在韩侂胄一再追问下,方信孺才说:“金人想得到太师的脑袋。”韩侂胄听了,恼怒金人抓住自己不放,决心再度整兵出战。

韩侂胄再次用兵,但前线连连失败,致使蜀口、江淮一带的百姓大批死于战争。军费开支巨大,国库空虚。大将张岩建督府九个月,寸功未立,却耗费钱370万贯。以前反对开战的大臣们又活跃起来,厌战情绪随着前线的败绩,逐步升级。

公元1200年,韩侂胄的政治靠山韩皇后去世,宁宗皇帝决定立杨氏为皇后,韩侂胄曾表示不满。因此,杨皇后与韩侂胄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而在政治上杨皇后和其兄弟杨次山都主张妥协、投降。

十一月,礼部侍郎史弥远率先发难,上书反对韩侂胄继续用兵,请求将其斩首。赵扩半信半疑,但杨皇后已密令义兄杨次山与史弥远等人先斩后奏,指使中军统制、权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在韩侂胄上朝时,突然袭击,把他截至玉津园夹墙内害死。赵扩本想发作,怎奈内有杨皇后劝说,下有杨次山、史弥远等人的哀求,外有金军的强大压力,因此也只好顺水推舟。韩侂胄被暗杀,军政大权全归杨后、史弥远所操纵。主战派遭到清洗,投降派又一次得势,这场轰轰烈烈的北伐,就这样草草地收场了。

嘉定元年(1208年)三月,出使金朝的使臣返回国内,带回了金朝的议和条件。条件之苛刻,赵扩也感到耻于接受,由于金朝要求南宋用韩侂胄、苏师旦的首级赎回被金军占领的淮南之地,赵扩召集大臣讨论。吏部尚书楼钥说:“和议是国家大事,急需做出结论,已经毙命的奸臣头颅,还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呢?”光宗朝由于投降派的阻挠,不仅北伐失败,而且又一次接受了屈辱的和约。

南宋朝廷完全答应了金朝的无理要求,宋嘉定元年三月,宋金达成和议,史称“嘉定和议”。开禧北伐,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动,又在投降派媾和的阴谋下草草结束,南宋军民恢复旧土的愿望再次受到了严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