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54

第54章 重臣弄权,矫诏立嗣

重臣弄权,每个朝代都不可避免,他们依靠着皇亲国戚的支持,肆无忌惮,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仅为所欲为,操纵朝政,就连皇权的继承都被他们掌控。

关于内政,大臣倪思曾警告宁宗说:“大权刚刚收回,应该切记防微杜渐,一旦出现干预君权的端倪,就会重蹈覆辙,希望枢臣远权,平息外面的议论。”此语中的枢臣指的是史弥远。倒韩之后,有功的史弥远得到杨皇后的支持,几个月内连升四级,从刑部侍郎一跃而为右丞兼枢密使。韩侂胄的同党一再遭到贬斥,代之以史弥远的爪牙,很快,史弥远牢牢地控制了朝廷大权,专权达17年之久,当时政局的混乱、黑暗,绝不亚于韩侂胄专权时代。

史弥远之前的秦桧、韩诧胄之所以专擅朝政,与他们能操纵台谏密不可分。史弥远当然明白这一点,他故伎重施,任命那些对自己俯首帖耳之人为台谏官。此外,史弥远还将政权、军权集于一身,在他独相期间,始终兼任枢密使。此后,宰相兼任枢密使成为定制,直接导致了南宋中后期皇权衰弱、权臣递相专政的局面。史弥远还通过控制管理任命权等手段来收买党徒,造成了朝野只有史丞相,而不知有宁宗的局面。

赵扩没有主见,在对金朝的和战问题上表现得摇摆不定,这样,就只好受权臣摆布。韩侘胄首倡北伐,赵扩并不赞成,之后,头脑一热,便慨然应允;韩侂胄北伐受挫,赵扩也即刻放弃了抗战的主张。嘉定初年,史弥远力主和议,赵扩便以极端耻辱的条件与金达成和议。

“嘉定和议”后,金朝疲于应付蒙古,宋金相安无事,赵扩更无意对金发动战争。但金朝统治者一向看不起南宋,为解决国力不足的困难,扩充疆土,他们便想北面丢失南面补,出兵进攻南宋。

嘉定七年(1214年),金朝在蒙古的步步进逼下,已经走投无路,无奈之下只得把都城从中都迁到汴京,版图只剩了黄河以南的一部分,靠着黄河天险苟延残喘。就在这种形势下,金主完颜殉还多次派遣使者来催促南宋交纳岁币,这种态度激怒了南宋臣民。

嘉定十年(1217年),金军分路大举南侵。这次宋金之间的战争延续了6年之久,宋军始终处于优势。金朝不得已,于嘉定十七年(1224年)派人同南宋通好,明令部下不得进攻南宋。宋金双方进入休战状态。

此时,史弥远的专权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与杨皇后内外勾结,控制朝政,一手遮天。在史弥远登上权力巅峰的过程中,杨皇后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如果缺少她的鼎力支持,史弥远一次次的阴谋活动也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

杨皇后本是太皇太后吴氏的侍女,深得吴氏的欢心,并引起了赵扩的注意,太皇太后就将杨氏赐给了赵扩,杨氏由此得幸。在宁宗韩皇后去世后,嘉泰二年(1202年)岁末,杨氏如愿以偿,被立为后。

在诛杀韩侂胄的政变中,史弥远是前台指挥,而杨皇后则是幕后策划,命禁军截击韩侂胄的御笔就出自杨皇后之手。诛韩成功使史弥远和杨皇后尝到了互相合作的甜头,从此,两人来往更加密切,一内一外操纵着赵扩。杨皇后时刻在赵扩身边,早已摸透了赵扩的脾气秉性。赵扩自奉节俭,杨皇后也在饮食衣服上尽量朴素。赵扩体弱多病,杨皇后就精心照顾他,甚至连他服什么药都能推测得八九不离十。正是因为杨皇后对赵扩的体贴入微,加上她又比赵扩年长6岁,所以,赵扩对她不只是爱恋,还有着很深的依赖。

随着赵扩日渐衰老,杨皇后也不得不为赵扩死后自己的地位担忧。她生过皇子,但都没有成活。赵扩养育的皇子,也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去世,此时后宫妃嫔仍然没有生育,只好另选后嗣。燕王德昭的九世孙名叫贵和,是沂王赵柄的养子,赵扩看中了他,就把他立为皇嗣,赐名赵竑。另外,又命史弥远选人继承沂王,于是选中了宗室子弟赵与莒,赵扩赐名贵诚,也养在宫中。

皇子赵竑对杨皇后和史弥远内外勾结表现出不满,杨皇后也对这个太子候选人没有什么好感。赵竑发誓即位之后,一定铲除杨皇后。史弥远得知消息,便阴谋废立。贵诚知书识礼,对史弥远非常尊敬,每次见了史弥远,一定自称小侄向他行礼。史弥远就挑选了贵诚刻意培养,准备让他来取代皇子赵竑。趁着上朝机会,史弥远不止一次地向赵扩诉说赵竑之短,称赞贵诚之长。赵扩一直莫名其妙,虽然他也很喜欢贵诚,可是,并没有立他为皇子的打算,事情就这样拖下来了。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宁宗染病卧床,史弥远便矫诏立贵诚为皇太子,改赐名为赵昀。五天以后,宁宗病逝于福宁殿,终年57岁。

嘉定十七年(1224年)九月,赵扩刚一驾崩,史弥远发动宫廷政变,准备废赵竑,立赵贵诚为帝。史弥远指使杨次山之子杨谷、杨石入宫面见杨皇后,将废立之事转告给她。杨皇后刚开始还表示要遵守先皇宁宗的决定,不同意擅行废立,但杨谷兄弟再三请求,最后,跪在她的面前,哭诉道:“内外军民都已归心,娘娘如果还不同意,必生祸变,那时我杨氏一门恐怕没人能活命了!”杨皇后顾及到自己以后的权位,最终向史弥远的废立阴谋屈服。同意立赵贵诚即赵昀为帝,是为宋理宗。

史弥远拥立理宗后,杨皇后的地位确实得到了保全。尽管理宗即位时已经20岁,但史弥远仍然要杨皇后垂帘听政。杨皇后此时已彻底了解史弥远为人的阴狠诡诈,心中也许也在后悔自己养虎贻患,以致酿成今日权臣专政、尾大不掉的局面,她不敢再恋位贪权,垂帘听政还不到一年,便于宝庆元年(1225年)四月,主动还政给了理宗。赵昀(1205—1264),公元1224—1264年在位,史称宋理宗。赵昀是太祖赵匡胤十世孙,父为山阴尉赵希瓐,母全氏。理宗以一介平民的身份,18岁被史弥远带到京城,不到两年就登上了帝位,其经历不可不谓奇特。理宗在位40年,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前10年在史弥远的控制下,无所作为;史弥远死后,理宗亲政,在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人称“端平更化”,持续了近20年时间;最后10余年,理宗丧失了早年的锐气,沉迷于享乐,国势日渐衰微。幸运的是还有几位忠臣力保江山,理宗才未落得亡国之君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