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52

第52章 庆元党禁下的傀儡皇帝

外戚专权,奸臣当道,有德无才的傀儡皇帝的伟大抱负,终究一腔热血洒于东风。庆元党禁,是各个利益集团斗争而产生的结果,统治天下的赵扩却无力左右这个结果。

庆元元年(1195年),赵汝愚客死衡州,朝中再无人能够与韩侂胄争雄。为了彻底摆脱赵汝愚的影响,巩固自己的势力,达到完全控制朝政的目的,韩侂胄及其党羽又假借学术之名,对政治上的反对派极尽打击迫害之能事,主要打击对象是赵汝愚和支持赵汝愚的道家集团。

庆元四年(1198年),阻止党禁的吴太后已死,宁宗赵扩下诏登记伪学名单,上有旧相赵汝愚、留正、名儒朱熹,下有一般士人杨宏中等共59人。这59人中,任官的即刻罢黜,未任官的不能录用,和这些人有瓜葛的也不许再任官职,这就是宁宗时期的“庆元党禁”。

南宋一朝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极为特殊,南宋朝建立之初的头几位君主都是由于前代皇帝禅位而承袭大统的。高宗禅位于孝宗,孝宗禅位于光宗。这样,韩侂胄通过劝说吴太皇太后,使得吴太皇太后以这些典故,来说服光宗禅位于嘉王赵扩,无疑有极大的说服力。与此同时,韩侂胄在旁劝说,光宗才决定让位,嘉王赵扩终于身披黄袍,在韩侂胄的扶持下,登上九五之尊成了南宋第四代皇帝,年号庆元。

这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酝酿了很长时间,其中,参与密谋的大臣不下十余人,了解内情的人更是远远超过此数,部署极不周密,但是政变竟然顺利完成,足见当时人心所向。韩侂胄利用有利时机,立下拥戴赵扩成为皇帝的不世之功,由此积累了不小的政治资本,而且他第二天陪同赵扩拜谒光宗,并设法从光宗手里取得了传国玉玺。韩侂胄因此而成了宁宗朝最受宠信的人。但随之而来的另—场政治风暴也显现了出来。

皇位更替刚告一段落,南宋朝廷的统治阶级内部便展开了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朝中大员间的明争暗斗已经硝烟四起。朝中内部争权斗争的诱因,便是拥立赵扩登基中各个功臣之间的纠纷。最初过程中,最大的得利者便是赵汝愚以及他手下的道学家集团。赵汝愚在拥立赵扩登基后仅半月就升枢密使,一个月后又升为右丞相。与此同时,左丞相留正被罢免,赵汝愚成为朝中唯一的丞相,可谓权倾朝野。赵汝愚本人是个道学信徒,由于他在朝廷中得势,许多道学家纷纷被提拔并在朝中身居要职,使得光宗朝一时之间为赵汝愚等人所垄断,控制了朝廷言路。随即,赵汝愚更以道学领袖朱熹为赵扩授课,力图在思想上直接影响这位刚刚上任的君主,使得道学成为治国之本。

就在赵汝愚得势的同时,同样在赵扩登基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韩侂胄、赵彦逾,却未能如愿以偿地得到他们所期盼的政治权力。韩侂胄武将出身,在宋代重文轻武的风气影响下,赵扩初登皇位之际并未获得应有的犒赏是情理中的事。但是以他的大功,足以与赵汝愚等人一较高下,这也并非非分之想。赵彦逾原本已官置工部尚书,但仍希望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并且,自诩以他的才能和功勋,于国于民,都理所当然。但是,赵汝愚却以他们或为宗室或为外戚为由加以拒绝,不肯满足韩赵二人对权力的渴望。这就造成了二人的强烈不满,并准备伺机报复。赵汝愚集团的很多人如朱熹、徐谊、叶适等都提醒赵汝愚,要他满足赵韩二人的欲望,以防不测。但是,赵汝愚并未加以提防,心中仍旧流露出对武将的轻蔑,最终使得他在随后的政治斗争中一败涂地。

韩侂胄等人迅速做出反应,他充分利用他的最大有利条件,即赵扩的信任和自身可以自由出入宫门传达圣旨的权力,决定给予赵汝愚的道学家集团以打击。韩侂胄当然一击得手。首先,扫除名相留正;然后,他以内批除谢深甫为御史中丞,即御史台的长官;随后,掌握监察官吏的大权,这些动作使得他首先占据了有利的地位。同时,赵汝愚集团的黄度、朱熹等人相继罢免。赵汝愚这时候似乎意识到了韩侂胃的反击,只得做出让步。但正是这样一个政治错误,让韩侂冑看到了他的心虚,同时也刺激了韩侂胄争夺权利的野心。虽然赵汝愚对韩侂胄已有退让,但是韩侂胄拒绝接受,以示不屑赵汝愚的施舍。很快,在赵扩的旨意下韩侂胄兼任枢密院都承旨。枢密都承旨是个重要职位,掌传达皇帝命令,管理枢密院内部事务,并监察枢密院中低级官员。韩侂胄直接插手枢密院,无疑是对赵汝愚的示威。距绍熙内禅不过数月,韩赵二人的矛盾已经日趋激化并愈演愈烈。

庆元党禁持续了几年的时间,正直之士多被排挤;韩侂胄乘机将亲朋故旧和爪牙拉进了朝廷。没过多久,政府、枢密、台谏、侍从等重要官员,都出自韩侂胄之门。赵扩好似一个傀儡,一切官吏任免,唯侂胄之言是听。韩的亲故得势后,无一不奸,无一不贪。陈自强公开纳赂卖官,各地官员寄给他的书信,信封上都必须注明某物若干“并”献,凡无“并”字的书信连看也不看。苏师旦掌握武将的任命大权,自三衙以至沿江诸帅,明码标价,多者至数十万贯,少者也不下十万贯。其他担任宰执、台谏的官员也都龌龊不堪。

政治斗争的逐渐深入,使得赵汝愚在朝中已经孤立无援了。韩侂胄加紧打击赵汝愚,随后,赵汝愚被一贬再贬,出知福州,旋即罢知福州,再贬斥到永州。赵汝愚已经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彻底失败了,不久,就死在了去永州的路上。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士大夫为求自保,纷纷抛弃了理学的道德原则,要么隐匿山林,要么投靠权臣,一时间是非颠倒,士风大变。

在此过程中,道学集团对韩侂胄的举措颇有微词。

鎏金银盏加图:《二十四史》p459的Sa29把赵汝愚、朱熹等59人打人“伪学逆党籍”,更在庆元四年五月正式下诏禁“伪学”。庆元六年(1200年),韩侂胄觉得理学对自己已经构不成威胁,便奏请宁宗,解除了党禁。这就是有名的“庆元党禁”。后来,由于韩侂胄北伐兵败被杀,党禁才逐渐松弛,并于1202年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