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50

第50章 偏执疯皇帝,儿夺父位得人心

孝宗好不容易刚刚开创的中兴局面被患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光宗断送,赵氏家族的历史从此走向了下坡路。一个不能为国家人民谋利的君主,注定了被推翻的命运。

光宗朝的政治,以他绍熙二年十一月发病为界,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发病前,光宗在朝政的处理上循规蹈矩,尚不失为一个合格的守成之主,史书称其“绍熙初政,宜若可取”,评价还是较为公允的。光宗多次减免赋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并且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整顿吏治,在用人方面也有值得称道之处。

宗室赵汝愚有一定才能,曾考取进士第一名,光宗置不得重用宗室的祖制,以及台谏大臣的强烈反对于不顾,将他擢为知枢密院事。之后,赵汝愚在解决赵宋统治危机时,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陈傅良通晓历代政事制度,主张为学要经世致用,在朝野间享有盛名,光宗任用他为起居舍人兼中书舍人,负责记录自己的言行,并书读诏命,6年间一直留他在朝中。

然而,随着病情的加重,光宗已经很难对国事作出理智的处理。绍熙初政时,光宗就已经显出性格中固执的一面,发病以后偏执的症状愈发严重。偏执让光宗很难接受不同的意见,处理政事全凭一己所欲,对于持有异议的朝中大臣,他或是对其意见置若罔闻,或是令其外出任职。在过宫风波中,光宗的偏执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外,与大多数精神病患者一样,光宗坚持认为自己没病,不需要服药和照料。他甚至不允许医生接近,曾经在一天之内赶走了数十人,还常对让他服药的内侍们大发雷霆,弄得宫掖之内人人自危,宫人们对他也渐生不满之心。

光宗的精神病近似于妄想症,以前他只对孝宗猜疑,其后逐渐推而广之,对许多大臣也开始不信任。相反,对于东宫旧僚他倒是十分眷顾。绍熙四年,光宗任命东宫旧僚姜特立为浙东马步军副总管,还准备召他入宫。东宫旧人由于曾和皇帝朝夕相处,关系格外亲密,往往会凭借皇帝宠幸危害朝政。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朝臣们纷纷上书,请求光宗收回成命,光宗却不为所动。丞相留正甚至请辞相位,出城待罪,试图迫使光宗改变主意,但光宗既不许他辞职,又不召他回朝,致使留正离位长达140余天,此间没有宰相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最后,还是因为要向太皇太后上尊号册、宝,须以丞相为礼仪使,光宗才召回留正,不再坚持让姜特立入朝。

除了东宫旧人,光宗还相信身边的宦官。绍熙四年,他任命陈源为大内侍省押班,也就是宦官头领。陈源在孝宗时深得太上皇高宗的欢心,常常窥伺孝宗举动,孝宗因此很厌恶他,不仅抄了他的家产,还把他编管郴州。陈源对孝宗自然怀恨在心,如今被召回宫,光宗对孝宗又本存猜忌,陈源便趁机勾结宦官林亿年、杨舜卿等人,时刻在光宗身边煽风点火,离间孝宗父子关系。此时的光宗已经丧失了判断能力,对宦官的谗言深信不疑。

光宗在东宫时,孝宗曾称赞他“无他嗜好”,而事实上光宗嗜酒成癖。发病以后,光宗时时处于担忧、猜疑和畏惧之中,更需要用酒来求得精神上的安宁。对优伶之戏,光宗也有浓厚的兴趣,他无节制地把钱花在声娱之乐和赏赐俳优上,皇室内库不够开销,就假借各种名义挪用国库。为满足光宗的享乐需要,绍熙初政时稍有缓和的百姓负担再次加重。

绍熙五年七月,孝宗病死,光宗既不主丧,也不成服。大丧无主,不仅使朝廷的体面荡然无存,而且一时间有关政局不稳的谣言四起,京城内外人心惶惶。大约从六月中旬起,临安城内很多居民迁徙,富家巨室竞相藏匿金银重宝,物价飞涨,朝中大臣或不辞而别,或遣家眷归乡,甚至后宫妃嫔都打点细软送回娘家,一场社会变乱眼看就要爆发。

为了挽救混乱不堪的政局,宗室赵汝愚、赵彦逾开始秘密策划,决定抛弃光宗,扶立嘉王赵扩为新君。他们说服殿前都指挥使郭杲,取得禁军的统率权,暂时控制了军队,同时,又联络外戚韩侂胄,让他争取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支持,使“内禅”名正言顺。此前,丞相留正曾向光宗建议立嘉王赵扩为储,光宗当时看了上奏,勃然变色,认为一旦立储,自己的皇位马上就会被取代,坚决不同意。然而,几天以后,光宗忽然派人送来一封御札给留正,上写“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八字,与此前把持皇位的态度大相径庭。本来连建储都不愿意,现在居然自动提出“退闲”,其中显然另有隐情。

内禅的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太皇太后下诏,以光宗“曾有御笔,自欲退闲”,皇子嘉王赵扩可即皇帝位,尊光宗为太上皇,一场披着合法外衣的宫廷政变至此圆满成功。当光宗得知儿子取代了自己,内心的失落、愤恨等情绪突然迸发,进一步恶化了他的病情。

在宁宗赵扩即位后的整整5年间,光宗一直不肯原谅儿子,拒绝接受儿子的朝见。虽然当年他也曾迫不及待地期望孝宗退位,但他不能原谅儿子夺了自己的皇位。他固执地继续居住在皇帝的宫殿中,不肯搬到为他修建的泰安宫去。被迫退位,是光宗精神上遭受的最后一次重大打击。在退位后的岁月里,他有时发呆;有时自言自语;有时疯疯癫癫地在宫内跑来跑去;有时则失声痛哭。庆元六年九月,在其妻李皇后死去两个月后,这位精神不正常的皇帝,最终离开了人世,终年54岁。赵扩(1168—1224),公元1194—1224年在位,史称宋宁宗。母为慈懿皇后李氏。赵扩的父亲光宗,在即位的第二年,不幸患上了精神疾病,无法理政,南宋一时间面临极大的统治危机。统治集团不得不抛弃光宗,另立新君,于是,赵扩还没来得及被立为太子,就仓促即位。宁宗时期,外戚专权十分严重,政事全由外戚韩侂胄一人决断,滋长了朝廷的腐败。后期,大臣史弥远又一手遮天,干预朝政,宁宗完全被架空了。特别是两次北伐,更是把积贫积弱的宋朝搞得一团糟,财政危机日益严重,百姓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