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49

第49章 跋扈善妒的李皇后

李风娘凭一句“此女当母仪天下”而被册封为皇后,她虽长得美艳绝伦,内心却阴险毒辣,在后宫之中,时常般弄是非,是一个典型的悍妇。赵惇懦弱无能,他的不孝之举在很大程度上与李后的教唆有关,“母仪天下”就此成了一个笑谈。陆九渊像南宋光宗皇后李氏,安阳人,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女儿。取名凤娘。其父听说道士皇甫坦善给人看相,将他邀至家中。皇甫坦他一见李风娘,大惊说:“此女当母仪天下,请妥善抚养。”后来皇甫坦受宋高宗信任,高宗听信皇甫坦鼓吹李凤娘“当母仪天下”,为此,命当时还是恭王的赵惇将其纳为恭王妃,封荣国夫人,进定国夫人。

册立为太子妃后,李氏容不得太子身边宫女的增多,一再到高宗与孝宗夫妇面前告状,孝宗赵昚让她学点后妃之德,同时警告她:“如果只管与太子争吵,宁可废掉你!”

李凤娘虽长得美艳绝伦,内心却阴险毒辣,跋扈擅嫉,在后宫之中时常般弄是非。赵惇即位后,李氏被册封为皇后,这使得她更加肆无忌惮,目中无人,有一次,竟然话中有话地讥讽太上皇后谢氏与孝宗不是结发夫妻,气得孝宗把老臣史浩召来讨论废黜事。史浩从稳定政局出发,认为决不可行,废后之事这才作罢,但双方关系却充满了火药味。李氏也由此成了南宋后宫之中专权干政的典型代表。

李皇后是一个典型的悍妇。光宗皇帝性格懦弱,没有主见,他对李氏既怕又爱,任何事都是李氏说了算。光宗皇帝虽然不敢和妻子正面发生冲突,但是他心里十分清楚,皇后之所以专横跋扈,全在于她依靠宦官的势力。光宗皇帝本来是计划釜底抽薪将这些宦官诛杀,却迟迟没有下手。然而他的想法,却逐渐被内侍察觉,宦官们这下大为惊恐,整日谀媚李皇后,祈求她设法解救。宦官势力还不断在太上皇与光宗之间搬弄是非,达到离间两宫的目的。李皇后对宦官势力更是大加包庇。

李皇后为人忌妒心极强,如果有人稍稍影响到她的地位,她便恨不得处之而后快。赵惇在宫中盥洗时,曾赞美了一个宫女的纤纤玉手,恰巧被李后听见。次日,李氏便遣内侍送来一个食盒,盒中装的竟是一双血肉模糊的玉手,令人惨不忍睹。

李后妒悍成性,尤其是对赵惇最为宠爱的黄贵妃,更是怀恨在心。绍熙二年十一月,按例皇帝要亲祭宗庙,赵惇无法推脱,只好前去祭奠先祖。李后便趁此机会召入黄贵妃,斥责她迷惑光宗,罪在不赦,令内侍持以大杖将黄贵妃重笞数百下。黄贵妃就这样被李后活活打死。赵惇得知黄贵妃无故惨死非常惊骇,但是又找不到任何证据,对李后也不敢加以责问,只能任由李后胡作非为,赵惇受此打击,思绪混乱,整日麻木无状,神经从此失了常。

直到绍熙三年春天,赵惇才能勉强升殿听政,但也往往目光呆滞,精神恍惚。他的病情时好时坏,还有点周期性,岁末年初比较稳定,偶尔还去朝见太上皇,开春到秋末神志就基本不正常。理智清醒时,赵惇还想做个明君,曾为自己能把陈亮由礼部奏名第三擢为第一而喜形于色。但昏政已司空见惯,蜀帅吴挺死了半年,赵惇还固执地以为吴挺活着而不派新帅。绍熙二年岁末以后的两年半时间里,南宋王朝就是由这样一个精神病患者君临天下的。

太上皇孝宗赵昚听说儿子赵惇得病,十分忧虑,便找来御医为赵惇开了一副良方,只待赵惇问安时,给他试服。但是,这时的赵惇由于李后的不断挑拨,对孝宗已全无父子情义。又由于宦官们捏造谣言,孝宗为光宗服药的消息传到了李后的耳朵里。李后更是将此事在赵惇面前大加渲染一番,致使赵惇与孝宗的关系更加紧张,自此以后,赵惇便很少前往孝宗的寝宫拜见。

陈宙像加图:《二十四史》p518的S1838李后在光宗染病期间,乘机独揽大权干预政事,这是违反南宋祖制的。太上皇赵昚前去看望赵惇,赵惇见父亲到来慌忙起身拜见,赵昚看他骨瘦如柴,十分心疼自己的儿子,并好言相慰,要赵惇好好养病。但是,左右不见李后,赵昚非常气愤,待李后前来便质问她为何不在光宗身边侍奉。李后却借口因批阅奏折故不能侍奉光宗,赵昚听后更是勃然大怒,严厉斥责李后不应该干预政事。李后不敢有所反驳,但是对赵昚更加嫉恨。

光宗赵惇与孝宗赵昚之间的关系由于李后的挑拨日益冷淡。赵昚病重,赵惇一脸漠然,也不去问疾,反而天天与李凤娘游宴。

绍熙五年六月,孝宗病逝,赵惇竟然拒绝主丧,而是由吴太皇太后代为主持。留正、赵汝愚请高宗吴皇后以太皇太后之尊垂帘听政,吴皇后不愿背上女主干政的恶名,只同意代行祭奠礼,并向外宣布“皇帝有疾,可在南内服丧”,以遮掩朝廷体面,平息朝野义愤。

赵惇的不孝之举,在很大程度上与李后的教唆有关,但是,赵惇随即便为此付出了代价,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皇帝去世后不久,赵惇的儿子嘉王赵扩被群臣拥立登基,赵惇被迫退位。

李后自宁宗受禅后,被奉为皇太后,尊号寿仁,再也无法兴风作浪了。在皇太后的位子上,她没做什么出格的事,直到庆元六年得病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