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44

第44章 深明大义吴皇后

面临家族的危机关头,吴皇后深明大义,决定上朝垂帘听政。但她不恋政治,危机过后便撤帘不再听政。吴皇后虽然不问朝政,却每每帮助家族度过危机。

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是开封人,她14岁就被选入宫,侍奉当年还是康王的赵构。赵构即位初年,到处躲避金军的追击,由于兵荒马乱,十分不安全,吴氏就身穿戎装,跟随赵构左右,显得十分英姿飒爽。吴氏为人很有胆略,有一次,宫内发生兵变,叛兵想趁机捕杀赵构,便抓住了吴氏,逼她说出赵构在哪。吴皇后临危不乱,机智地把他们骗走,化险为夷。并且,吴氏还才思敏捷,很会取悦赵构。时值金兵南征,赵构乘船入海。一路上,赵构因为有金兵追击,愁眉不展,恰巧有条鱼跳到船上,吴氏机敏地说:“白鱼是吉祥的征兆啊。”宋高宗赵构听后,十分高兴,更加宠爱她,不久,就封她为和义郡夫人,回到越州后又进封才人。此后,吴氏博览书史,勤习翰墨,很快被封为贵妃。

在靖康之难中,宋朝大批宗室被金人掳走,赵构的原配妻子邢氏及其他妃妾,也都在其中。邢氏被掳北上后,赵构一直未立皇后,在绍兴和议后,作为交换,韦太后回到了南宋,赵构这才知道邢氏她们都被折磨致死。韦太后回来后,很喜欢吴贵妃,当时皇后的位子还空着,秦桧等人就上书主张立吴氏为后,韦太后也表示支持,绍兴十三年(1143年),宋高宗下诏立吴贵妃为皇后,并且追王三代,吴家亲属因此封官的有35人。吴氏成为皇后后,并没有飞扬跋扈,她对回归的韦太后十分孝顺,亲自照顾太后的起居饮食,令太后十分满意。

宋高宗赵构虽然后宫妃嫔如云,但是儿子却只有元懿太子一人,然而元懿太子年仅3岁就夭折了,这件事使得赵构十分悲痛。太子死了,赵构本人又在南逃途中受到惊吓,患上了不育之症,不可能再有皇子。为了保住赵氏江山,赵构决定在宗室中寻找继承人。于是,张贤妃收养了宗室赵伯琮为养子,吴皇后为才人时,也收了宗室赵璩为养子。张贤妃病逝,赵伯琮也由吴皇后一并收养,高宗分别封赵伯琮、赵璩为普安郡王、恩平郡王。伯琮恭俭勤敏,聪慧好学,可当大任,吴皇后劝高宗立伯琮为皇太子。于是,高宗立其为皇太子,改名为赵昚(赵昚系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昚即位,皇权又转入宋太祖一系)。

公元1162年,高宗赵构禅位于赵昚,史称宋孝宗。宋孝宗登基后,尊吴皇后为寿圣太上皇后。孝宗即位之初锐意北伐,只可惜未能如愿收回领土,反而大败而归。孝宗也逐渐意冷心灰,就禅位做了太上皇。太子赵惇即位,史称宋光宗,宋光宗又尊吴太后为太皇太后。

宋光宗即位时已40多岁,他不仅政治昏聩,而且惧内,他的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由于李皇后的挑拨,宋光宗与太上皇宋孝宗赵昚关系日趋紧张。在宋孝宗的葬礼上,宋光宗竟然拒绝出席。一时间谣言四起,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就在这紧要的关头,枢密使赵汝愚责无旁贷地担起了维持朝廷稳定的重担。他审时度势,认为不如顺水推舟请光宗禅位嘉王赵扩,由新皇帝出面来平息事态。

这时的吴皇后年已八十,贵为太皇太后,若要朝野稳定,获得吴太皇太后的支持至关重要。吴太皇太后深明大义,她在得知朝野的严峻形势后,决定接受赵汝愚等大臣的建议,上朝垂帘听政。在朝议上,吴太皇太后宣布光宗内禅,由太子赵扩即位。但赵扩生性懦弱,害怕会卷入政治漩涡,所以当宣布他为皇帝后,赵扩绕着柱子,躲避送给他的皇冠,连声说:“做不得,做不得。”众人一时不知所措。这时,吴太皇太后喝住赵扩,亲手给他戴上皇冠,赵扩才坐上帝位,史称宋宁宗。

第二天,太皇太后又册封赵扩的夫人韩氏为皇后,并撤帘不再听政。宁宗皇帝前去拜见光宗赵惇时,光宗这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做了有名无实的太上皇,他无可奈何地承认既定事实,结束了昏庸的统治,让位给了宋宁宗。就这样,在吴太皇太后的主持下,南宋度过了一场政治危机。庆元元年,吴太皇太后加号光佑,迁居重华宫。宋宁宗即位后不久,赵汝愚失宠,后来被贬谪而死。这时中书舍人汪义端把赵汝愚看作是李林甫一样的奸臣,请求把和赵汝愚亲近的官员一并驱逐出朝廷,吴太皇太后听说后,非常生气,严厉地指责了他这种想引起朝野纷争的行为,也正是由于她的反对,朝野才又避免了一次大动荡。

吴太皇太后一生,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55年,是中国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由于她为人谦慎,又深明大义,因此,很受朝野上下的尊重和爱戴。她虽然不问朝政,却每每帮助朝廷度过危机。公元1197年吴太皇太后病死,终年83岁,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葬在永思陵。

青铜炮筒加图:《二十四史》p456的Sa18赵昚(1127—1194),公元1162—1189年在位,史称宋孝宗。赵昚初名伯琮,出自太祖少子秦王赵德芳一脉,父亲为季王赵子偁,母为张氏。以仁孝博得高宗赵构的认可得以登基称帝的宋孝宗赵昚励精图治,大有复兴南国之志。面对金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孝宗主动出击进行“隆兴北伐”。怎奈张浚志大才疏,断送了孝宗的壮志豪情。“隆兴和议”并未从根本改变南宋的颓势,加之改革受挫,1189年,厌倦了政事的孝宗禅位光宗。孝宗一朝涌现了陆游、辛弃疾等大批爱国志士。此外,文坛上诗词风格焕然一新,理学、心学交相辉映,书院繁盛使得南宋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