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43

第43章 甘当附庸,无奈退位

昏庸无能的赵构听信秦桧的谗言,采取对金兵投降议和的政策,也冤杀了朝中忠心的大臣,南宋面对金兵的铁骑,再也找不出能与之抗衡的军队了。但金政权的内乱,使得几欲灭亡的赵宋政权转危为安。赵构无力驱驾复杂的政治局面,只好让贤,做了“太上皇”。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后,南宋成为金王朝的附属国。从此,宋金关系不再平等,而成为君臣关系了。赵构深感获得金朝对其帝位承认之不易,遂安于称臣纳贡,每年除把岁币如数送到泗州交纳给金朝外,还要搜刮大量的金银币绢,送给金朝贺正旦及生辰。赵构的母亲韦氏每年送给金朝皇后的礼物也数以万计。金朝皇帝还随时索取各种玩好,赵构都一一照办。

宋金战争期间,金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农田荒芜,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议和后,宋廷向金朝交纳巨额贡物,这些钱财自然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旧创未平,新创又起,由于赋税沉重,国困民穷,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然而赵构不顾人民死活,大兴土木,建造了各种神殿宫寓,并举行盛大典礼来粉饰太平。

赵构的美梦还没做多久,金朝新主完颜亮就想一统天下,偏安江南的南宋小朝廷立刻又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对于完颜亮南侵的企图,南宋的一些有识之士早有所察。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东平进士梁勋上书,言金人有举兵之兆,劝赵构未雨绸缪,以防不测。赵构勃然大怒,竟以诋斥和议、迷惑大众的罪名,将梁勋流放到千里之外。这时秦桧已死,群臣拍手称快,纷纷上奏章揭露秦桧的罪恶,要求为岳飞平反昭雪。但赵构竟下诏说:“和金人讲和之策是我本人之意,秦桧只是赞成我的做法罢了。”并宣布:“从今以后有妄议边事者,要处以重刑。”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主完颜亮率60万大军,分道南下,想一举灭宋。直到这时,赵构才慌了手脚。朝中的主战大臣在这些年,被主张投降的秦桧罢免的罢免,冤杀的冤杀,因此大战迫在眉睫,而宋朝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将领,整个京城乱作了一团。无奈之下,赵构只好起用患病在身的老将刘锖和王权率军抵挡。王权慑于金军的强大,在庐州不战而逃,全军溃败。赵构一听王权兵败,下诏准备解散官府,让臣民各自逃命,他自己又想走航海避敌的老路。在新任宰相陈康伯的坚决劝阻下,赵构才被迫下诏表示要率军亲征。但此时刘锖孤军难抵,继王权后也兵败南撤,整个两淮地区均被金军占领。

就在这时,金朝发生政变,完颜雍称帝。正准备举军渡江的完颜亮听此消息,急于回国平叛,没想到在采石被宋将虞允文一举击败。完颜亮恼羞成怒,强迫金军将士冒死渡江,结果激起兵变,一些将领杀死完颜亮,率军北撤。南宋军队乘势收复两淮,大获全胜。

采石之战的胜利是南宋官兵同仇敌忾,英勇奋战的结果,也是虞允文指挥有方的结果。虞允文本是一介书生,但他在危在旦夕的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指挥部队抗击金军,其胆识十分可敬。并且,他正确地作了战略部署,发挥宋军水战的优势,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采石矶大捷,阻止了金军渡江,从而保卫了长江防线,使金朝攻灭南宋的战略计划遭到彻底破产,南宋得以转危为安,保持了长期偏安的局面。

火炮采自《武经总要》加图:《二十四史》p456的Sa17完颜亮南侵的惨败,使南宋抗金热情大振,抗金运动风起云涌。高宗赵构早已被金兵吓破了胆,他和朝廷内部的主和遂派策划再次妥协。但这时全国上下群情激昂,大有要一举收复北宋以来的失地之势。力主和谈的赵构十分尴尬,面对无法抑制的抗金形势,他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只好让贤。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赵构让他的养子、宋太祖的七世孙赵昚继位,至此,赵宋政权君主一位又回到了太祖一系。赵构退位后孝宗皇帝赵昚奉他为太上皇。退位后,赵构终于过上了安宁的日子,继位的孝宗皇帝对他也特别孝顺。一方面,赵构舒舒服服地当他的太上皇,另一方面他还时不时地干预一下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