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42

第42章 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断送了南宋在这之前的抗金硕果,赵构以耻辱换取短暂的“和平”,使南宋与金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金军灭亡北宋后,继续南下,想趁势灭掉南宋小朝廷。赵构对金兵的进攻,则是畏之如虎,四处逃窜,根本不敢抵抗,一心只想求和。赵构先是派洪皓为大金通问使,向金军统帅求和,结果,金朝不仅没有答应,还将其扣押了。接着,赵构又派杜时亮去求和,金朝仍不予理睬。心惊胆战的赵构为求得一时的安逸,甚至写信给金军统帅,哀求金朝答应他无条件投降。赵构在信中说:“现在既没有将领可以守城,也没有逃跑的地方了,愿意削去尊号,认金朝为主,金军又何必穷追不舍呢!”即便是这样,金朝统治者仍不予理睬。建炎三年(1129年)九月,赵构又派张邵使金,表明降顺之意,结果张邵又被金朝扣押了。

金朝统治者下定决心要灭亡南宋,于是,在建炎三年十月以兀术(完颜宗弼)为统帅,分兵数路,大举南进,企图活捉赵构。赵构急忙从建康逃往杭州。兀术一路猛追不放,迫使赵构又从杭州逃奔越州,再从越州逃往定海。在定海还未站稳脚跟,金兵又尾追而来,赵构只得逃到温州、台州一带海面,在海上漂泊了三四个月,才苟全了性命。直到金军在建炎四年(1130年)北撤后,赵构才回到杭州。

金军力图南侵,南宋军民则奋力抵抗。长期的战争,使金、宋双方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灾难深重,起义浪潮此起彼伏,猛烈地冲击着金、宋政权。弱小的南宋政权从建立时起就感到难以支持,急切希望停战议和。赵构几次派使向金求和,都被拒绝。然而,到金太宗后期,金朝对南宋发动的几次大规模进攻都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始终没有取得进展,南宋也在与金朝的对抗中逐渐站稳了脚跟。

金熙宗继位后,金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派别斗争激烈,大臣将帅为了争权夺利,往往互相残杀。金朝政局长期动荡不安,自身力量受到削弱。对南宋的进攻,又都以失败告终。此时金朝已无力进取江南,消灭南宋,因而开始出现与南宋停战讲和的趋向。

从绍兴三年到绍兴六年,金朝和属邦齐国在川陕地区和中原地区,同宋军展开了大规模战争,宋军接连取胜,伪齐的军队则是一溃千里,金朝在军事上的优势逐渐丧失。伪齐的无能表现让金朝统治者十分恼火,于是,在绍兴七年十一月,金朝废掉了刘豫的齐国。可是这样一来,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金朝统治者面前:用什么办法处理齐国原来统治的地区呢?主张与南宋讲和的完颜宗磐、完颜昌逐渐掌握了金朝朝政大权。金熙宗采纳完颜宗磐、完颜昌的建策,准备把原齐国统治的河南、陕西地区交给南宋,要赵构向金称臣,贡纳岁币。并且,金朝还愿意归还徽宗的梓宫和高宗生母韦太后。

绍兴七年(1137年)十二月,南宋在金朝的使臣王伦回朝,传达了金朝议和的条件。赵构一听心花怒放,巴不得立即签订协约。只要能苟安,称臣纳贡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还能赎回河南和陕西!于是,宋高宗赵构迫不及待地启用朝内的投降派,一贯主和的秦桧自然成为了最佳人选。赵构任用秦桧为宰相,推动金、宋议和。次年三月,赵构再次任命秦桧为右相,并赞扬秦桧说:“秦桧一心为国,品德高尚,很值得大家学习。”在赵构的授意下,秦桧立刻与金朝接触,加紧进行议和。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金、宋达成了和议。

插图·天子大略图》加图:《二十四史》p454的Sa16然而,这时金朝统治集团内部又开始了互相倾轧。由于怀疑完颜昌谋反,金熙宗处死了这个主和派首领,金朝的主和派失势,以兀术为首的主战派又掌握了大权。主战派对南宋态度十分强硬,他们反对把河南、陕西地区交给宋朝,决意发兵夺回,并继续进攻宋朝。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军以兀术为统帅,分四路南下进攻宋朝。宋军坚决抵抗,相继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然而,宋高宗赵构与宰相秦桧却唯恐抵抗有碍对金的和议,下令撤军,断送了抗金斗争的大好形势。不久,兀术再次南下,双方各有胜负。

兀术在几次交战后,也重新估量了形势。他看到金朝在军事力量上已失去优势,不可能用武力消灭宋朝。同时,金朝统治区北宋遗民不断扩大的抗金斗争和金朝统治集团的内争,尤其是连年进攻宋朝,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势衰落,军力日弱,很难继续战争。南宋朝廷冤杀岳飞,自毁长城的举动,赢得了金朝统治者的欢心,他们同意与南宋讲和。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赵构派魏良臣出使金国议和。十一月,金朝派肖毅为使,到杭州签订了和约。和约内容大致如下: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土地;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这个耻辱的条约,断送了南宋在这之前的抗金硕果,南宋由此与金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然而,赵构以耻辱所换取的短暂“和平”,很快在20年后就被金军的再度入侵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