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41

第41章 宋高宗的“杯酒释兵权”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千方百计限制其他阶级的发展壮大,完全不顾全大局,这是统治阶级狭隘的一面。宋高宗的“杯酒释兵权”如同当年的宋太祖,都是为了维护赵氏家族的统治。

宋朝的一项重要国策就是安内重于攘外。宋太祖因黄袍加身而建立了宋朝,所以他时刻对手握重兵的军队将领保持着警惕,防止有朝一日,他人黄袍加身推翻了自己的江山。正是出于这种顾虑,不止北宋,南宋一代,也是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现象十分突出。赵构不仅没有心思抗金,收复中原,反而致力于偏安江南一隅,营造自己的小朝廷。正是存在着这样的心思,赵构也一直对武将严加防范,生怕自己的江山被夺走。

南宋初年,金军一心要灭亡南宋,生擒赵构,赵构迫于形势,不得不让将帅居高位,掌重兵。但是,对这些手握兵权的将帅,他一直抱着且用且疑的态度。尤其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兵变后,更让他对武将尽起警惕之心:先是苗刘之变的发生,让赵构最初产生了对武人的防范心理;接着是淮西兵变的发生让赵构更加坚信武将掌握重兵十分危险。而在此之前,由于赵构对岳飞“节制”权力的出尔反尔,岳飞不经高宗允许,擅自离开军营为母守孝,赵构几次派人去请他出山,他都置之不理,这使赵构十分心寒。

赵构本来十分信任岳飞,曾一度想要授予他掌管全国七分之五兵力的权力,但是,岳飞的表现却给他一种居功自傲的感觉,并且似乎不把他放在眼里,赵构便开始不再信任岳飞,对于岳飞手中所掌握的战斗力极强的“岳家军”也起了夺权的念头。再加太子夭折时隔不久,岳飞又鲁莽地请立宗嗣,使得赵构大为惊恐,认为岳飞等人有逼他退位之意,这样一来,他想解除岳飞兵权的念头更加坚定。而这时经过绍兴四年和六年的几次战争,赵构对在东南偏安已具有相当信心,于是,他开始计划解除岳飞等三大将的兵权。

赵构的这种念头,和朝廷的宰相们一样,不论是投降派,还是抗战派,都是相同的。害怕武将们会由于立了战功而威望日高,以至于专擅跋扈,使得朝廷不易加以制驭,这既是萦绕在赵构心头上,也是随时萦系在宰辅大臣们心头的一个问题。主战派张浚担任宰相时,就曾打算收夺刘光世的兵权并由他本人掌握,从而减去一员最傲慢的武将。然而,由于张浚用人不当,导致了淮西兵变,致使郦琼杀害吕祉、北降伪齐,遂使收夺武将兵权的计划宣告流产。继任的宰相赵鼎则开始试图收夺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的兵权,不过,还没有等他下手,秦桧就取而代之,成了宰相。秦桧任宰相后,对收夺大将兵权更加感兴趣,这不仅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还因为他极力主张议和,这些手握重兵坚决抗金的大将们对他而言始终是个不安定因素。所以,当秦桧得知高宗有收夺兵权的意向时,立刻煽风点火,极力怂恿,坚定了赵构的决心。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朝廷以庆祝柘皋大捷的名义,将各地领兵将领,特别是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紧急召回京城。在盛大的庆功宴会上,宰相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布诏书: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三人均不得返回部队。名义上是授予他们更大的权力,实际上是想把他们架空。

由三位领兵大将同时入主枢密院,这在宋朝历史上还是首次。接着,朝廷宣布撤销三大将的宣抚司,解散了他们的统帅部,规定出师必须有皇帝的旨意,从而将调兵权收归朝廷,并把管理权分散到了偏裨诸将手中,而统帅一级的将领则临时由皇帝派出。

在强行剥夺三大将领兵权的同时,南宋朝廷对军事体制又作了重大改组。先后压缩了各路大军编制,将行营护军的番号改为御前诸军,并且将各路大军拆散肢解,化整为零,由以前的四路驻屯大军。改编为十路驻屯大军;当时朝内还存在着三衙军,三衙长成为了殿前司三支兵马的统兵官,此次改组,这些部队有增无减,这就使三衙军成为与御前诸军平衡制约、内外相制的力量。这就是宋朝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这实际上表明,南宋开始采取全面收敛的战略防守态势,要全面恢复以文制武、守内虚外的帝国传统。同时也说明赵构坚决地放弃了抗金的念头与收复中原的理想,已经决定议和。赵构为最终消除了自己多年的“隐患”而兴高采烈,却没有意识到这已经毁掉了自己的长城。

开元寺塔,又名瞭敌塔加图:《二十四史》p456的Sa20如果仅仅是解除兵权,那还不算是个太差的结局,只可惜在解除了兵权后,三大将却面临着不同的命运。本来赵构和秦桧还担心三大将不会合作,然而,三大将很快领命,恭顺地交出了兵权。这使得秦桧非常得意,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些,对于这些坚决主张抗金,阻挠他议和的将领,他决定趁势斩草除根。

张俊看风使舵,迅速倒向秦桧,为了自己的名利富贵,成了这个奸臣的帮凶。而韩世忠、岳飞则开始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秦桧、张俊本来要置韩世忠于死地,但由于岳飞的提醒,以及高宗对他多年战功的体恤,逃脱了一劫。然而,岳飞却已经是无处可逃。岳飞一心抗战,为秦桧所愤恨;他帮助韩世忠逃脱一劫,却招惹了张俊的怨气;更重要的是,他已经不再被赵构信任,赵构甚至对他也起了杀心。

就这样,在三大将交出兵权后不久,三人的命运却有了不同的结果。韩世忠隐居世外,不再过问政事;岳飞于年底被冤杀于狱中;张俊则凭借着出卖陷害韩世忠和岳飞的功劳,继续享有他的荣华富贵。

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使朝廷安定,免于内患,而宋高宗所模仿的释兵权,虽然如愿解除了将领的兵权,留下的却是一个偏安一隅,再也无力北伐的积贫积弱的短暂王朝。他的“杯酒释兵权”也因之成为了历史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