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28

第28章 元佑更化:改革背后的朝廷

元佑更化在北宋后期政治上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这一期间的许多人事,新旧党之间的党同伐异,旧党内部洛蜀朔党的杯葛恩怨,高太后与宋哲宗祖孙之间的龃龉隔阂,搅成一股逆反的合力,以更大的势能喷发出来,影响到宋朝其后的政治局势与历史走向。

一贯反对变法的高太后刚一执政,就以恢复祖宗的法度为名,准备颠覆王安石变法的各项措施。元佑初年五月,她升迁反对变法最坚决的人物之一的司马光为门下侍郎,次年又升为尚书左仆射,即左宰相。原先的守旧派大臣吕公著也被召入朝为尚书左丞,次年为右仆射。保守派再度掌握政权,在高太后支持下立即对变法派展开攻击。一时间,朝野上下兴起了一股清算新法之风,史称“元佑更化”。宋·青瓷粉盒公元1085年三月,宋神宗逝世时,王珪、蔡确为相,章惇为门下侍郎,共同扶立宋哲宗。宋神宗病死后两月,左相王珪病死。蔡确顺延为左相,知枢密院事韩缜为右相,章悖改任枢密院事,这样,朝廷的军政权都还在变法派手里。司马光入为门下侍郎之后,即荐用刘挚、范纯仁、范祖禹、吕大防、李常、孙觉、梁焘、王岩叟、苏轼、苏辙、朱光庭等一批官员;又称文彦博、吕公著、冯京都是国家的重臣,可以倚信,也叫他们各举贤能。七月,吕公著为尚书左丞。司马光等人随即着手排挤变法派。蔡确当时受命为“山陵使”治理宋神宗丧葬事。章惇对司马光废除新法、重用守旧派人物多次争论,保守派借此机会弹劾蔡、章二人。十月间,御史刘挚上言,宋神宗皇帝灵驾进发前,蔡确没有入宿守灵,纯属“慢废典礼,有不恭之心”。朱光庭则弹劾蔡确“为臣不恭,莫大于此”,章悖“欺罔肆辩”,韩缜“挟邪冒宠”。王岩叟说,章惇争辩用人,应当罢免。十二月,刘挚进而指责蔡确与章惇固结朋党,说:“如果不把章惇罢黜了,朝廷的法度将无法确立。”朱光庭直接奏呈称:“蔡确、章惇、韩缜应该尽早的解除他们的职务,司马光、范纯仁应该进而辅佐。”这年没有下雪,天下大旱,王岩叟又以天旱为理由,直指大害莫如青苗、免役,大奸莫如蔡确、章惇。在保守派合力围攻中,蔡确于闰二月罢相,司马光以门下侍郎进为左相,章惇也被罢免,以范纯仁知枢密院事。四月,韩缜罢相。五月,吕公著进为右相。司马光又请召老臣文彦博还朝。文彦博年已81岁,由儿子扶着上殿,特授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变法派的主要官员相继被排挤出朝,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在高太后的支持下,掌握了全部的军政权。

司马光对变法派嫉恨如仇,甚至不顾国家的利益,凡是王安石实行的新法,都必求罢废而后快。司马光五月间入朝执政,即上书攻击变法派,请求革去其职。有的大臣认为神宗刚死,不宜急于改变。司马光反驳说:“王安石、吕惠卿所实施的变法,危害天下,并非先帝本意,改变就是救天下于危难。更何况太皇太后是先帝的母亲,以母改子合乎礼法。”高太后、司马光等,首先罢废保甲教练和保马;接着,罢市易,废青苗,停止助役钱;最后,罢免役法,恢复旧的差役法。在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王安石所实行的各项新法,几乎全部被罢废了。

元佑元年(1086年)正月,司马光在病中说:“四患未除,我死不瞑目!”(四患指青苗、免役、置将和对夏作战)青苗法罢后,司马光的好友范纯仁因国库空虚为由,建言再立散钱出息之法。司马光具奏说,先朝散青苗,本为利民,现在禁抑配,就没有什么害处。几天之后,又觉得不妥,认为不够坚决,于是,便带病入朝,对高太后说:“是什么奸邪劝陛下再行此事!”高太后只好下诏“青苗钱更不支表(散发)”。司马光欲废免雇役法,恢复差役旧法。变法派章悼争辩说:“保甲、保马一日不罢,有一日之害,至于役法,如以差代雇,需要详细的讨论。”苏轼也对司马光说:“差役、免役,各有利害。要骤罢免役而行差役,怕不容易。”范纯仁也劝说“差役一事,尤当熟讲而缓行”。司马光一概不听,1086年三月,最终恢复了差役旧法。

在对西夏政策上,司马光也完全改变了王安石的抵抗主张。西夏统治者在宋哲宗继位后,派使臣勒索兰州、米脂等五寨。司马光一口应允,并指责不赞成的大臣,是“见小忘大,守近遗远”,说是“惜无用之地”,会造成“兵连不解”的后患。司马光甚至主动提出,要把熙河一带也一并奉送给西夏,由于遭到反对,未能实行。

在学术方面,司马光刚一执政,就要任用程颢,但程颢恰在这时病死,于是,就破格启用程颐“河南府处士”程颐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又擢任为崇政殿说书,为赵煦讲授儒学。启用程颐的诏令说:“孔子说举逸民,所以启用你,为洛阳人作个样式。”吕公著在处理政务时,遇到疑难,也向程颐请问。程颐特别强调从思想上对王安石的“新学”进行清除,说“介甫之学”是于“浮屠之术”(佛教)的大患,并说:“今天新法之害事处,但只消一日除了便没事;其学化革了人心,为害最甚。”新法罢废后,司马光又改科举考试法,立九经,依照旧注讲说,不准用王安石的经义。元佑二年(1087年)正月,高太后又采吕公著议,下诏:科举考试只许用“古今诸儒之说,不准引用申(不害)韩(非)”。这样,从政治措施到文化思想等方面,守旧派完全消除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一切又回到了旧有的体制。

更为关键的是,“元佑更化”虽然纠正了熙丰变法中的部分弊病,却在北宋后期政治上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到宋朝其后的政治局势与历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