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27

第27章 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和影子皇帝

统治阶级内部各个势力集团始终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战,哲宗继位的经过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高太后的垂帘听政,以及她不按时归还政权的行为,使赵煦成为了影子皇帝,无权执政。

哲宗像元丰八年(1085年)二月,宋神宗赵顼病危,宰相王珪率宰执入见,请求立储,由皇太后暂时听政。当时,神宗已说不出话,只是点头首肯。

王珪他们所说的皇太后,即指神宗的母亲英宗高皇后。高太后出身将门,曾祖是宋初大将高琼,外曾祖是曹彬,姨母为仁宗曹皇后。幼年时,高太后与英宗都住在宫中,曹皇后视她如亲生女儿。后来,仁宗和曹皇后亲自为两人主持婚礼,在当时有“天子娶媳,皇后嫁女”之说,这种世家与皇室之间的联姻无疑有助于巩固高氏在宫中的地位。高太后经历了仁、英、神三朝中发生的仁宗立储、英宗濮议风波和神宗熙丰变法等事,政治经验很丰富,她在保证哲宗继承皇位一事上起了重大作用。

元丰八年三月一日,高氏垂帘听政,宣布立神宗第六子赵煦为皇太子。高太后知道大位更迭在即,一方面命侍卫禁止神宗的兄弟雍王赵颢和曹王赵郡随意出入皇帝的寝殿;一方面暗地让人按照十岁孩子的模样缝制一件黄袍。尽管赵颢与赵郡都是高太后所生,但她在皇位传承上显然主张父死子继,而不像太祖之母杜太后那样希望自己的儿子一个个都当皇帝。

在神宗弥留之际,宰相蔡确与职方员外郎邢恕密谋,准备拥立赵颢或赵郡,邢恕去找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兄第,高公绘一口拒绝:“你这不是陷害我们高家吗!”蔡确、邢恕见谋立不成,反咬高太后一口,说高太后要立赵颢。

三月五日,神宗去世,其子赵煦即位,年仅10岁,史称宋哲宗。高太后在赵煦继位典礼上向群臣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子继父业,其分当然!”在其后九年里,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顺利完成了皇权的交接。

赵煦继位后,因年幼不能亲政,军国政事的一切决策权就全掌握在高太后手上。高太后是反对新法一派的首领,她垂帘听政后以恢复祖宗法度为先务,立即召回了守旧派代表人物司马光。司马光被召回朝廷后,立即打出“以母改子”的旗号(以神宗母高太后的名义来变更神宗朝的政治措施),将赵顼在位时推行的一系列新法全盘否定,逐个废黜。

高太后虽在垂帘之初表白说:“我性本好静,只因皇帝幼小,权同听政,实在是出于不得已,况且母后临朝也非国家盛事。”但在高太后垂帘时期,军国大事都由她与几位大臣处理,年少的赵煦对朝政几乎没有发言权。大臣们也因赵煦年幼,凡事都取决于高太后。朝堂上,赵煦的御座与高太后的座位相对,大臣们向来是面向太后奏事,背朝赵煦,以致赵煦亲政后在谈及垂帘时说,他只能看朝中官员的臀部和背部。到了赵煦17岁时,高太后本应该还政,但她却仍然积极地听政。而此时,众大臣依然有事先奏太后,有宣谕必听太后之言,也不劝太后撤帘。高太后和大臣们的这种态度惹恼了赵煦,赵煦心中非常怨恨他们,这也是导致赵煦亲政后大力贬斥元佑大臣的一个原因。

尽管高太后和大臣在垂帘听政期间没有考虑赵煦的感受,但他们并不放松对赵煦的教育。高太后任吕公著、范纯仁、苏轼和范祖禹等人担任赵煦的侍读大臣,想通过教育使赵煦成为一个恪守祖宗法度、通晓经义的皇帝,尤其是让赵煦仰慕仁宗,而不是锐意进取的宋神宗,因为在他们看来,仁宗创下了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清平盛世。此外,高太后在生活上对赵煦的管教也很严格。为避免赵煦迷恋女色,高太后派了20个年长的宫嫔照顾他的起居,又常令赵煦晚上在自己榻前阁楼中就寝,相当于是限制了他自由活动的空间。

元佑七年(1092年),高太后决定给赵煦册立皇后,一切手续都由高太后一手包办,赵煦没有一点发言权。同年五月十六日,赵煦册立孟氏为皇后。虽然赵煦大婚之后已不算小了,但高太后仍丝毫没有还政退位的意思。她的权力欲望仍然是如此的强烈,这就不能不和赵煦的自尊心形成尖锐的冲突。高太后有一次问赵煦:“大臣们奏事的时候,你心里是如何想的,怎么连句话都不说?”赵煦答曰:“娘娘已处理过了,叫儿臣又说什么呢?”高太后及众大臣并非傻瓜,他们看出了赵煦的不满。为防止他日后翻案,高太后等人一面加紧打击变法派,一面继续训导赵煦,向他灌输所谓祖宗之法,说只要尽行祖宗之法就能致天下太平。但无论他们怎样说,赵煦一直保持沉默。

更让赵煦难以接受的是,高太后对待其生母朱德妃也过于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这或许是因高太后有着某种隐忧,担心赵煦母子联合起来,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朱德妃出身寒微,幼时遭遇非常坎坷,其生父早逝,她随母亲改嫁后,却为继父不喜,只得在亲戚家长大。朱德妃入宫后,初为神宗侍女,后来生下了哲宗赵煦、蔡王赵似和徐国长公主,直到元丰七年才被封为德妃。朱德妃温柔恭顺,对高太后与神宗一向都毕恭毕敬。

哲宗赵煦即位后,神宗向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朱德妃却不能母以子贵,只被尊为太妃,也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在如何对待朱太妃问题上,朝廷中曾有不少意见。有人想趁机拍高太后马屁,欲降低皇帝生母的等级,以凸显垂帘的太皇太后;有人想着将来终究是哲宗掌权,主张尊崇朱太妃,以显示天子的孝道。但高太后却另有打算,想压制一下朱太妃,直到元佑三年秋天,才允许朱太妃的舆盖、仪卫、服冠可与皇太后相同。赵煦亲政后,立即下令自己母亲的待遇完全与皇太后向氏相同。从赵煦生母的待遇问题上,可以看出其间夹杂着复杂的政治斗争背景。高太后和元佑大臣们所做的一切,对于哲宗赵煦来说,负面影响非常之大。

高太后对熙丰新法一直持否定态度,但她严格恪守赵氏祖宗家法,在垂联听政之前并不出面干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守旧派的高太后本身对于稳定朝廷和稳定边防有着积极的作用。高太后主政期间,国内恢复了安定局面。宋朝的这种政治局面对于宿敌辽国起到了震慑作用,辽王告诫其臣下,不要再到宋辽边境挑衅,说:“南朝又恢复了仁宗时代的政策了。”高太后本人十分注意节俭,并下令散遣修京城的役夫,减少守卫皇城的兵卒,停止皇宫的建设工程,还停止了其他一些浪费民力的项目。高太后还告诫城内外都要免除苛敛。她汲取五代时期封建伦理道德沦丧,权臣武将跋扈横行甚至弑上篡位的教训,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特别注重宣扬儒家的封建礼教伦常观念。社会上也因之形成了一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潮,即程朱理学。

苏轼《黄州寒食诗》书帖加图:《二十四史》p493的S1788高太后十分注重自己家族的名誉,并没有因掌握大权而发展后党。宋英宗在位时期,高太后的弟弟高士林任内殿崇班很长时间,当时宋英宗想升他的官,高太后谢绝说:“士林能在朝做官,已经是过分的恩典了,怎么好按照前代推恩后族的惯例?”宋神宗时几次要为高氏家族修建豪华的宅第,高太后都不答应,最后,由朝廷赏赐了一片空地,高家自己出钱建造了房屋,没用国库一文钱。高太后的两个侄子公绘、公纪都该升任观察使,但她坚持不允。赵煦一再请求,才将他们升了一级。一次,高公绘呈上一篇奏章,请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皇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见奏,召来公绘问道:“你文化水平不高,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奏章?”公绘说出了这是刑恕的主意并代为起草的实情,高太后不但不允所请,还把刑恕逐出了朝廷。

由于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也因此被称为女中尧舜。元佑八年(1093年)秋,高太后病重,召大臣吕防、范纯仁等入内,对他们说:“先帝后悔变法,甚至流出了眼泪,此事官家应当深知。我死以后,皇上是不会再重用你们的了。你俩应当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动退避,让皇上另用他人,免得遭祸。”几天后,高太后病死于汴京,终年62岁,谥号为宣仁圣烈皇后。

元佑八年(1093年)十月,18岁的赵煦亲政,开始正式行使他的皇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