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最想问的60个心理问题
3205000000098

第98章 我为何没有一个“好爸爸”(1)

24.我为何没有一个“好爸爸”

攀比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不能盲目

攀比,把握“尺度”最重要,更不能拿自己

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19岁的李华,是村里唯一考入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对此,李华非常开心,带着父母和全村的希望,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报道。

很快,他的愉悦心情,随着踏进学校大门慢慢变得沉重起来。因为,他的情景跟别的同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其他的同学,不仅有光彩夺目的衣服,还有父母相伴,只有他,抱着妈妈给缝补的被子,拉着舅舅送的箱子,形单影只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可是他有什么办法,他家里为了送他来上学,已经借遍了全部亲戚的钱了。爸爸也是为了省这个路费,才没有来校的。

看着一排排豪华的轿车,李华的内心很是难过:“我为什么没有一个‘好爸爸’呢?我的爸爸为什么没有钱呢?”

攀比是很正常的心态,说实在的,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有攀比心,包括我们成人。有时候这种心态的存在可以促使人去努力,比如努力多挣钱、努力考一个好学校、努力获得奖项等等。人前进的动力,不就是为了得到好的生活和得到他人的尊重吗?攀比其实是很正常的一种心态,关键是如何把握。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争取该争取的,没有什么可非议的。

你也无需难过,把这种攀比化为动力,也许几年后,你会成为别人的“好爸爸”的。

导致攀比心理的根本原因

在经济腾飞、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追求名牌成了众多人的时尚:车子是名牌的,服饰是名牌的……吃要上档次,玩要上层次……大人们如此,孩子难免受影响,于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便诱发了攀比心理因素。孩子的攀比心理是一种片面而又狭隘的心理现象,当这种心理需求无法满足时,便有一种挫败感、失落感,自卑也就随之而来,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并且,攀比心理不仅会给家庭带来阴影,又会扭曲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重荷与精神损失。

⊙ 攀比现象的几种表现形式

(1)比“高消费”。文具,名牌;衣帽,高档;玩的全电动,吃的肯德基,一天消费上百元。

(2)比“长相”。你漂亮,我潇洒,无可非议;面丑陋,背佝偻,便去美容,整形,也觉得天经地义。

(3)比“追星”。你有你的偶像,我有我的崇拜者。闲暇时畅谈周杰伦、潘玮柏、成龙、黑鸭子……比谁手上掌握的“星族”资料最多。

(4)比“面子”。谁的爸爸妈妈官大,谁的家最豪华舒适,谁当过学生会干部,谁最有召唤力。

(5)比“酷”。穿着上的酷、玩上的酷、POSS上的酷……你有MP3随身听,我有名牌手机发信息。

(6)比“成熟感”。少年老成者越来越多,谈到“消费观”、“时尚潮流”,他们知道的不比成人少多少。他们会用成人的语言来训斥同伴,用成人的行动来吸引异性(早恋)。

⊙ 攀比心理的成因

(1)家庭教育方式欠妥。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溺爱之下,任性、刁蛮、懒惰、贪图享受,而家长总怕孩子受什么委屈,心想:日子越过越红火,手里又不是拿不出,何必苦了孩子呢?于是孩子不开口则已,一旦开口,要“星星”绝不给“月亮”,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有时家长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可还是咬咬牙答应了。这种放纵孩子的行为,促成了孩子的攀比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