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赢在预见
32049400000031

第31章 多听听他人的意见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维也是有限的,在做决策和预见时,一定要多听听他人的意见,有时别人的意见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那些有经验的人。

请看一个反面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命马谡、王平守卫街亭,以防止曹兵来犯。却说马谡自负饱读兵书,生性傲慢,全不听王平的劝谏。

起初,马谡对王平说:“这样的偏僻之地,曹兵怎么敢来侵犯呢?丞相真是多疑了。”

王平说:“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让军士们伐木做栅栏,以图久计。”

马谡说:“这个地方是下寨的地方吗?在侧边有一座山。树木又广,靠着天赐之险,在那里屯兵最好。”

王平又说:“你这话就不对了。如果屯兵在路口,筑起城垣,曹操纵有十万也不能过;如果屯兵于山上,曹兵要是突然降临,四面包围,那我们该怎么办?”

马谡大笑说:“你真没有男子气概!兵书上说‘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如果曹兵到来,我一定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王平说:“我经常与丞相出征,每到一个地方丞相常指点我。我看这个山头是个绝地。如果曹兵断了我们取水的道路,我们不是不战自乱吗?”

马谡不满地说:“你不要乱说话!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曹兵断绝了我们取水的道路,难道我们的军士不死战吗?我素读兵书,诸葛丞相尚且有时候还向我请教,你有什么资格说我。”

于是马谡不听王平的劝阻,一意孤行,去山上安营扎寨。王平自领一队人马在山下安营。

果然,曹兵神速即到,把马谡围个水泄不通,强行攻占山头。马谡四面受敌,左挡右突,不能解脱。幸亏王平引兵来救,冲开了曹兵一个缺口,救出马谡,损伤了大半兵马,落荒逃回阳平关。

由于马谡失守街亭,最后被诸葛亮所杀。这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中国有句老话:“听人劝,吃饱饭”。此话一点不假,尤其是在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时候,难免有些想法是行不通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给自己出主意,一定要用一种参考、思索的眼光来取舍,不要不假思索地一概否定。一意孤行,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魄,其实这是一种愚蠢,到时候受伤的还是自己,让更多的人帮助自己成功,这是一种高效的人生智慧。

服装界巨子施瓦茨,在从事服装业初期,有一次拿着一款服装的样本去一家小服装店推销自己的产品,谁知这家小店的主人嘲笑他的服装只能堆在仓库里,再过十年八年也卖不出去。施瓦茨并没有反唇相讥,而是诚恳地向他请教。这个小店主说得头头是道,入情入理。施瓦茨犹如醍醐灌顶,又惊又喜,马上许愿高薪请这位“怪人”出山为他效劳。没想到,这位“怪人”不仅不接受施瓦茨的邀请,反而数落了施瓦茨一顿,让施瓦茨下不了台。

施瓦茨没有放弃请那家小服装店的主人出山的意愿。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个“怪人”原来是个服装设计师,因为技能出众,个性突出,很难合群,曾在多家服装厂做过事,皆因与老板闹翻而告终。因此,他一气之下发誓不再搞服装设计,改行做了服装小商贩。施瓦茨了解清楚之后,三番五次登门拜访,诚心请教。但不管施瓦茨怎样诚心相邀,这位“怪人”仍坚决不答应施瓦茨的请求。施瓦茨并不气馁,常去看望他,跟他聊天,赞美他有服装设计的天才,欣赏他的才华,并在他经济周转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他热情的帮助,后来更与其成为好朋友。这位“怪人”觉得很不好意思,最终改变初衷,答应出山。

在实际工作中,施瓦茨与这位“怪人”经常发生争执,常常对服装的款型意见不一,但每一次施瓦次都考虑这个“怪人”的意见,但事实证明,这位“怪人”的见解总是很高明。在“怪人”的帮助下,施瓦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建立了一个跨世界的庞大的服装帝国。

安德鲁·卡耐基曾这样说过:“当一个人认识到借助别人的力量比独自劳作更有效益时,标志着一次质的飞跃。”谁能掌握一个时代最优秀的人才,谁就掌握了天下。没有人才的帮助,成功就是有限的,就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要想成功,求才用才是必由之路。一个人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并非一定要使自己冥思苦想,闭门造车。改变一下常规思路,巧借别人的头脑来武装自己,或许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在处理比较复杂棘手的问题时,一定要深思熟虑,但一个人的思路毕竟有限,不妨听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综合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对于成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每个人的思考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只有不断地广泛地全面地吸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够做到群策群力、万无一失。优秀的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中受到启发,完善自己的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