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099

第99章 未来定位模糊,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10)

然而,在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不但没有得到面向未来的正面引导,甚至于还在这一方面遭到了无情的扼杀。

我们看到,在我们的家庭中,当孩子对某项课业有独特看法,或是表示出反对意见时,许多家长总是对其想法不做鼓励,不屑一顾甚至取笑打击,认为其幼稚荒唐。

在爱好、学业这样的问题上,很多家长绝对不允许孩子与自己的意见相左,并且常常在传递“家长永远是对的”这样的暗示。

于是,在这种“家长即权威”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孩子自我创造的主张被掐灭在襁褓中,渐渐自我主张不再出现,连带着自我创造能力也渐渐下降。

除此之外,在许多家庭中,在我们的孩子被送往一个个学习班的同时,我们的家长也开始了对孩子的包办。

在家长们辛辛苦苦,任劳任怨的操劳下,孩子们不必为两餐一宿、生活琐事操心,只需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各种课余训练之上。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会做任何的家务,不具备任何的动手能力,而当其身体的依赖惯性延伸到思维上。课内课外学习完全出于被动,家长安排了什么,他就会做什么。久而久之,也完全丧失了自我创造性,就如同笼中的小鸟,被关了太久之后,竟然忘了自己还会飞翔。

除此之外,在很多家长的“完美打造”计划中,每个孩子都被当成一块待凿的精美玉料。

于是,家长们便开始了在方方面面精雕细琢的过程,从礼仪外表到言行举止,再从才艺训练到品味培养。从小,孩子就在家长“十全十美”的标准下,战战兢兢地成长。

在家长们看来,当其用这种“十全十美”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时,孩子终将成为价值连城的玉璧,发出璀璨的光芒。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教育无疑意味着为孩子的发展早早埋下了祸根。

曾经有一名钢琴十级的天才女童从美国归国念书,只念了一天,第二天就没来上课。

当老师疑惑地找到她家里的时候,发现女童正在写语文作业。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十个生字的抄写。女童面色紧绷地在抄写生字,一边写一边疯狂地撕掉作业簿,而身边已满满是被撕碎的作业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