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100

第100章 未来定位模糊,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11)

家长解释说:因为女童无法将生字写得和书上的印刷体一模一样,所以一直在写。写了一晚上,谁都无法劝阻。最终的结果令人悲叹,女童因为严重的强迫症不得不去心理诊所就医。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其家长从小都要求孩子在各方面务必做到尽善尽美。

我们看到,在家长的教育下,孩子总是习惯于自己万事完美时,对自己的要求将一高再高,他们唯一的做事目标就是:做到最好。力争第一。甚至忘了问一问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的生活自己是否喜欢,可不可以不这样做?

秉承着这样的信念,一旦在生活中出现他们无法驾驭,处理不了的事情,脆弱敏感的自信将面临危机。而能够引导他们走出困境的创造力早已被雪藏,最终只能导致其心理层面的全盘崩溃。

6.信任孩子的选择

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孩子具备有用的能力,相信他们的选择,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

——爱德华兹

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面临“将来做什么”这种大事时,家长做出的处理决定,往往与孩子自己做出的决定相左。

一般来说,家长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普遍会将自己的经验,经历和社会体会融入思考当中,再得出一个相对合适的结论。

比如:家长自己在仕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便会自然而然地决定孩子重蹈旧路;家长在商业有所成就,就会希望孩子继承衣钵;家长在艺术上颇有造诣,下意识觉得孩子可以将自己的艺术天分发扬光大。

家长们早早地就为孩子的未来做出了规划,期待孩子一步步成才。但家长们忘记了一点就是,他们并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也就决定了,家长们替孩子做出的规划,并不一定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一个人的梦想形成复杂而且充满了偶然性,当孩子逐渐成长,开始渴望成为某一类人,他的梦想才开始出现。

这个梦想,对孩子来讲,是最为珍贵的。因为这是他自发思考的结果,他创造力的表现。这说明孩子开始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孩子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