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098

第98章 未来定位模糊,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9)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家长认为给孩子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孩子的表现会往往无法达到家长的预期。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他们要面对来自课业上的巨大压力,还必须在课余再面对家长指派的硬性指标,必然会在精力上难以为继。

当我们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必须明白这样一个事实。

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倾听孩子对现状的真实声音比给孩子制定几十个计划表更有用处。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并不需要一个严厉的老板监督自己工作完成量,他更需要一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了解他,引导他,接近他,关心他的真实所要。而作为家长来说,就必须担负起这个老师的职责。因为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比你跟你的孩子关系更接近,没有人再比你更应该关心他。

5.创造力的毁灭

同我们的父辈相比,我们更加感到有必要调动子女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只要告诉孩子,如果他们打算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就必须考出好分数。但是,如果我们过多地催促子女上进,将会适得其反,压抑他们与生俱来的才华和独创性。

——伊丽莎白?哈特利?布鲁尔

当我们的家长,将孩子捆绑在“圆梦”的轨道上时,一个令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正在侵害着我们的孩子。

这一问题就是,家长对孩子的高强度培养,在极大程度上意味着对其创造力的扼杀。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一个人所具备的多种能力中,创造力被排在第一位,因为它是知识、智力、能力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可以说,如果把人比成一堆塑泥,那么其创造力就相当于雕刻刀,塑泥最终会成为什么形状,全要归结于雕塑刀的优劣。

正因为如此,对于每个孩子的未来来说,其创造力的高低程度,必将直接左右着成功。

就创造力而言,它既是能力,同时也是天赋。而当其不能被正确培养与激发,甚至遭到无情的压制时,它势必将会慢慢退化,甚至于消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