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065

第65章 教育朝令夕改,缺乏目标的远景性(3)

于是,在这样的目标下,孩子们开始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以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努力去做一个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

与此同时,当这样的标准在家长的心目中固定成型时,便会对其教育理念起到决定作用,影响家长们的教育行为和方式方法,使得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用固定的言语行为去要求和影响孩子。

在这种双向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家长的影响与孩子的努力,我们的孩子最终必然会在思想理念、行为准则、个性特征等几个方面,尽量追求这种“好孩子”的目标,无时无刻不受到浸染与塑造。

然而,我们必须要说的是,把孩子是否“听话”,作为评价孩子好与坏的标准,无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正如我们在卷首所引用的话语所说的那样,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未来的竞争时代中,对于个人素质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我们的生活中,意识形态从封闭自守转变到改革开放,经济模式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个人工作由组织分配到自主择业,岗位设定由找人安排工作到竞争上岗。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独立生活中,势必要面临一个自主创新要求很高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学会自己做决定,从选择自己的专业、自己的老师,到选择自己的老板、自己的行业,甚至于选择自主创业还是加入公司……所有这些选择的存在,都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很强的独立性、责任性、选择能力、判断力,才能保证其选择尽量不出偏差。

反过来,如果我们的孩子在长大之后,只会复述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只会被动地听从吩咐,等着他人来替自己做决定,那么这样的孩子即使不落于人后,也很难在竞争中出人头地。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形,我们才必须认识到——未来的好孩子,绝非那些听话的孩子,而是那些洞察道理,拥有主见的孩子,因为全新的社会条件之下,听话可能意味着盲从,而懂道理、有主见的孩子,才是符合新时期下新要求的优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