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064

第64章 教育朝令夕改,缺乏目标的远景性(2)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时,其工作模式便不再是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而是需要其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复杂劳动。这就要求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在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条件下,同时拥有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品质。

可以说,在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中,举凡认识不到这一变化的家长,无不会在未来陷入困局之中。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必须在这一章的探寻中,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在新世纪中,什么样的人才,才拥有最强的竞争力?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支配意识,究竟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

我们应当让孩子,培养出怎样的自主意识?

在孩子培养自己意识的过程中,我们的家长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在我们的孩子对未来做出选择的时候,在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规划与安排的时候,我们的家长究竟应当做些什么,避免做什么……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的探寻就此开始。

1.好孩子的定义

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

——彼得?德鲁克

有关好孩子的定义,尽管我们还不曾有过一个明确的、权威的界定与标准。然而在万千家长的心目中,这个标准却早已经固定成型了。

在我们的家长看来,凡是听家长话、听老师话、学好知识、诚实努力的孩子,都可以被称为好孩子,反过来,不听家长话、不听老师话的孩子,则被理所当然地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遭到了家长与教师的一致批评。

在这种分类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其核心的标准就在于——孩子是否听话。

我们知道,“好孩子”做为一种教育观念,作为一种评判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孩子产生相对的导向与激励作用,在这种教育机制下,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 无疑会成为孩子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