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111

第111章 道德教育沦陷,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陷入超级空白(7)

我们看到,在许多家庭中,出于家长素质的问题,使得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常常掌握不好方式方法,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任何形式的偏差,都会对孩子的道德观念形成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我们的家长就必须放弃脑海中业已形成的观念,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通过加深对孩子心理机制的认识,来更好地完成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4.孩子心理的双重性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孩子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

对于孩子而言,在心理上与成年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机制,而这种机制的表现,就在于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对于脱离了幼儿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拥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因此在许多时候,孩子会要求独立活动,不愿意再完全依靠家长和老师。

与此同时,孩子的一大天性就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抱有明显的新鲜感,只要有机会,就想要亲自动手尝试一下。

孩子心理的另一重特点,来自于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能力。

我们都知道的是,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的心智远未健全,因此也就不可能拥有同成年人一样的认识能力,这使得他们对孰是孰非的判断能力很差。因此,在他们的行为活动中,常常任性而为,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作为做事的指导,因此也就在行为上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

正是因为这种双重性心理,才使得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着极大的变数——假如家长能够对孩子教育得法,孩子这种独立活动的要求,就能够成为上进的动力,反过来,假如家长不能很好地引导孩子,或是对孩子放任自流,那么就很容易令孩子误入歧途。

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家长对孩子的管束与孩子的独立发展,在这里构成了强烈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