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101

第101章 未来定位模糊,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12)

在这种时候,家长要做的,是要对孩子的梦想进行肯定,再陪伴他一步一步研究梦想的可行性。

有时候,孩子的想法毕竟流于幼稚天真,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客观的引导。帮助孩子分析,从时间、过程、知识量上给孩子展现他梦想的可实施阶段。然后再由孩子自己思考。

孩子大部分的梦想,开始一定充满梦幻色彩,甚至显得荒唐。但古往今来,所有巨大成就的前身都只是一个简单的梦想。它的实现与否,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开始,最好由家长呵护。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期盼与孩子的梦想互相矛盾后,从失落到干扰孩子的决定。无疑是把孩子无限的可能性武断地切断。这对孩子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如果家长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做出的选择,那么家长从根本上才真正脱离“孩子还小,我们需要为他做决定”的误区。在家长决定放手的那一刻,孩子的梦想就真正张开了翅膀。

7.针对天赋的正确开发

.

教育人就是要针对人的天赋,形成人的性格。

——欧文

如果说,家长将孩子当成实现未竟理想的工具,将会为孩子心灵带来极大的损害,那么当家长任由孩子发展,对其未来定位缺乏明确的方向时,其损害也同样令我们担忧。

在1800年7月的一天,德国诞生了一个名叫威特的小孩。小威特比一般婴儿的智力要低很多,被认为是先天白痴。

小威特的母亲已经绝望,但作为牧师的父亲卡尔?威特却坚持要引导孩子成功,哪怕他是个白痴。

于是,奇迹在小威特身上发生了。

威特在8岁时,能够自如运用德、法、意、英、拉丁和希腊语6种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

威特9岁时,考上莱比锡大学,不到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在其16岁的时候,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受聘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23岁的时候,最终成为优秀的法学家。威特一生讲学,享年83岁。度过了幸福、快乐和有价值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