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这边是我的村庄,山那边是田野,还是河流?又有怎样的风景?这是我童年时一直想知道的。
我的家乡若岭村四面环山,村里四十几户人家挤在一块不到半平方公里的凹地里。正前方便是一座陡峭而且长着茂密的灌木的高山。由于东西两侧都是山岭,太阳要到八九点钟才能照到村里来,而且早早地就下山了,夜似乎特别漫长。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广大乡村几乎都还没有通上电。晚上,家家户户都靠煤油灯照明。漆黑的夜,一丝亮光在昏暗的屋里摇曳,大人们神情专注地估算今年的收成,安排明天的活计。灯光下,他们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越发显得憔悴。耐不住寂寞的小孩子草草扒了几口饭,便早早地聚集在村中央的晒场上,他们要乘着月色、借助星光做做游戏,蹦蹦跳跳。吆喝声划破了山村的夜空,搅乱了山乡的宁静。
我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生的。由于父亲一直在外工作,家中的老房子在离若岭村不到半里地的地方,山旮旯里就剩下孤零零的一栋房子,太寂寞了,于是我们和伯父两家都搬到若岭村居住。印象中,我们家一直是租用村民的一间房居住,厨房则与主人共用。一栋屋里同时住着四五个家庭,除了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张饭桌就什么也没有了。于是,这晒场便成了我童年快乐的家园。
没有玩伴的日子,孩子们都只好手托腮帮坐在门槛上发呆。他们或是看看树上的小鸟,看看村前的高山,看看山里的树影;或是抬头仰望蓝天,看白云在山顶上飘过,又在山的那一边消失。
山那边究竟是什么?在没有爬过那座山、没有登临山顶之前,好些年,这个疑问一直在我心头萦绕。童年都充满幻想,美丽是童真的希冀。那时的我总是猜想山那边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为了探求根底,我常常问大人或是比我们大一截的孩子。有人告诉我,山那边也是村子,有稻田,有高山;有人告诉我,山那边有河流,河里有水草、鱼儿,有划着竹排打鱼的渔人;上了学的大孩子说,山那边有一条大道,大道上有车子奔跑,有人群过往;更大的孩子说,山那边是一座大城市,那里有高楼大厦、商家店铺,到了夜里楼上楼下灯火辉煌。他们一回回都说得那么动人和妙曼,让充满好奇的我萌发要爬上山顶亲眼看个究竟的冲动。可是,还是小孩子的我要翻一座海拔两百多米的山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希望就这样被搁浅,好奇心却随着年纪的增大越发变得强烈。
当个头长高了些许,再次向人问及山那边有什么时,大人逗趣说,山那边有一个村子,村子里住着许多漂亮的女孩。还说那里的女孩淳朴可爱,善良纯情。她们牙齿很白,辫子很长,眼睛很大……说得我怪不好意思。
到了可以上学,可以上山砍柴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山那边的确有田野,有村落,有公路,有车子在奔跑。可是却怎么也不见河流,不见站着鸬鹚的竹排,不见披着蓑衣的渔翁。
再后来,我们才知道:沿着村口的那条小道往前走,便可以看见一条公路,上了公路便可以通向县城,才能走近离我们最近的一条河——泸溪河。
站在村前的山顶,只见群山连绵,白云悠悠。蓝天下,梯田成片,小村遍布,炊烟袅袅。村民在田间劳作,小孩在荒野放牧。眼前就像一幅画,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更为有趣的是,我们在上山砍柴、田头放牛的时候,常常不经意地与山那边的女孩邂逅。这些农家女孩一个个都那么水嫩、秀气,她们或放牛、或采蘑菇、或结伴上山砍柴。尽管晒着太阳,吹着山风,每个女孩的脸上却都挂着笑容,一双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看上去非常纯朴可爱。她们大多是我在学校读书时就认识的,几次邂逅之后彼此熟识,便相约下一个礼拜天再相聚。可惜的是那个年代不懂谈情说爱,加上女孩都比男孩成熟早,不少女孩没上乡里的初中就通过相亲嫁人了,而我们这些毛头男孩却还一脸的稚气,甚至在同龄女孩面前会局促不安。
多年后,我还是觉得在那个年代,山里的那些女孩的确质朴可爱,那是一种天真无瑕、毫不掩饰的天然的美丽。尤其是山那边的村子里,女孩一个个都出落得亭亭玉立、活泼可爱,其中有好几位都嫁到了城里。这在当时的确像一个童话故事。
基于此,到了谈婚论嫁年纪的我也幼稚地产生过要找一个山那边的女孩谈恋爱的想法,且有过机缘,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夙愿。有人说婚姻都是前世注定的,阴差阳错与人邂逅往往就在不经意之间。那些曾经有过好感的女孩如今都天各一方、早为人母了,好在不少的记忆还留在心间。若干年后,若能重逢,或蓦然回首,或重叙旧事,或深情感叹。
那些人,那些事都成为山那边的风景。
时光一晃已是40多年了,蜗居县城的我早已人到中年。当那些在城里长大的孩子问及老家乡村有什么风景时,我每每这样回答:山里有野果子,比如杨梅、猕猴桃、山楂、板栗;山里有野味,比如兔子、山鸡、野猫、獾子;山里有野菜,比如蘑菇、栀子花、小竹笋;山里有风景,比如竹林、池塘、落日、彩虹。当然,更主要的是山里有真情:谁家有客人来,左邻右舍都进来凑热闹;谁家过个寿,全村人围在一起划拳喝酒;谁家孩子病了,左邻右舍都上门嘘寒问暖、献计献策;谁家有客人登门,若是主人不在家,邻居就会满村满畈地帮客人找……孩子们听了都觉得稀奇,继而对充满浓情蜜意的乡村有了向往。
其实,人们心中都曾经有过许多的美好,只是那些美好如今仿佛一夜之间便荡然无存。因而,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也往往能让人感动。
当年,山里人因为贫穷闭塞,生活单调,都一门心思想往城里跑。如今,世风没落,百食浸毒,人情冷漠,有良知的人都希望在远离喧嚣的角落找个清静的地方让烦躁的心灵驻足。
面对群山,伫立在弥漫雾霭和炊烟的村头,朝东方看那一轮通红的、久违了的朝阳,是那么亲切,那么神清气爽。
村民为了生计都背井离乡,故乡留下的是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童和身躯佝偻的老人,是他们用孱弱的信念支撑着亘古不变的风情。新修的楼房的确不少,但一栋栋都门户紧闭,悄无声息。
进村的路虽然依旧是那么泥泞,可怀恋故乡的那份感情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变得浓郁。那是因为我熟悉的山还在,我饮过水的那眼井还在,那些也许曾经拌过嘴、斗过气却依旧淳朴热情的村民还在。
这些都是城里长大的孩子们所不曾感受到的。写下这些文字是希望他们心里长存山一样的传统,山一样的精神,山一样的情怀,山一样的爱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