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有技巧做事需手段
31959600000065

第65章 不拘泥形成,留好退路(5)

凯丽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在一家小型公司谋得一份好差事,可是上司要她做一件不在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她拒绝了。不久以后,在另一个部门的一位同事问她愿不愿意尝试那个部门的工作,她再度回绝。凯丽不愿担负其他任何任务,除非加她的薪,升她的级。她没有认出送到她眼前的机会。假使她接受新任务并且顺利完成,她就极有资格要求加薪和升级了。结果部门经理认为她不思进取,不愿成长。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像凯丽一样,坐待机会来敲门。可惜的是,机会就是游过每个人的门前,从来不会自动前来敲门。不管你等待多少年,也听不到它的敲门声。

自己堵住了生命之门,也就堵住了所有向自己敞开的门,机会即使来了,又怎么进得来呢?不要失望,更不要绝望,要知道,机会常常在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因此,我们不仅要有创造机会的能力,还要有等待机会的耐心和勇气。能稳操胜券者深知所谓的霉运是消极思想所形成的,幸运则是自己创造的,开放、乐观的态度能造成良性循环,制造出更多的幸运。机会并非外界的生存实体,它在你的内心之中,你本身就是机会。因此,有心人从不等待幸运女神来敲门,他们会以乐观积极、宽容豁达之心,为幸运女神大开方便之门。

美国一家企业出售旧设备,标价20万美元。在竞争的几位买家之中,有一个公司法人代表比较爽夹地说愿出18万美元,并当场支付10%的订金。卖主没想到好事这么容易就来了,就很快将事情定了下来,并且同意不再与其他买主商谈。

其他买主见有人交了定金,并且受到卖方的回绝,便就此退出了竞争。

一个礼拜后,买方来人,说当时出价太高,由于合伙人不同意,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实在难以成交。如果能降到10万美元,可以再做商量。原来这是他们早就盘算好的策略,以其气势和定金将竞争对手排挤出局,独食其利。卖方一时疏忽,没想就掉入了他人的圈套。

虽然卖方明知上了人家圈套,但由于当初辞掉了其他的买主,而企业又急需资金周转,只好与这位买主继续谈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买主预计的12万美元成交。而当初有人出14万美元,卖主都不愿意出手。

一笔交易,钱财若没全部交割完毕,就不算尘埃落定。像这样,卖方自己过早堵住了其他的门路,到后来纵是吃亏,又能怪谁呢?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从前有个基督教徒,他相信上帝无时不在,因此,他每天都十分虔诚地向上帝膜拜。一回,当地连降暴雨,很多地方都被淹没,积水始终不退,于是人们都纷纷逃命去了。

但是,这位基督徒认为我是这么虔诚地信奉上帝,上帝会来救我的。因此,他没有和众人一起逃生。

他站在屋顶上这样想着。当救难队乘着救生艇来救他时,他拒绝了,因为他坚信上帝会来救他。

又来了一艘救生挺,他还是坚信上帝会来救他,所以他仍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最后来了一架直升机,丢下一条绳索,他仍然想上帝一定会来救他,所以他又拒绝了。结果,他被淹死了。

他的灵魂到了天堂,正巧碰到上帝,于是他质问上帝:“钱对你那么虔诚,你为什么不来救我?“

上帝回答说:“我派去救生艇、直升机去救你,是你自己不愿被救,才被淹死的,你能怪谁呢?”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着机遇的身影,只是大多数人不认识也没把握住从身边溜走的每个机遇。这个世上,并不是所有的人相信机遇能改变自己的一生,能够让自己一夜成名,或者虽然相信,却关起门来坐在家里,固执地等待心目中那个多日梦想的身影,而将其他的身影一概拒之门外,那么他怎样才能与幸运之神相遇呢?

生活的智者告诉我们,当我们运气好时要为时运不济时做准备。多个朋友多条路。因此,保持一群自己的朋友,并保持和自己认识哪怕只是点头之交的人之间的联系。有一天你会发现,现在看上去不重要的人其实很有价值。

不要堵住向自己敞开的门。至少,除了进出的一个大门外,还要为自己留下后门或者安全门。这样,万一有什么紧急情况,或者意外发生时,自己还有退路。

凡事要有所保留

做事之前留一手,主要的便是做事之前,先想好后面可能出现的情况,保留随时可动用的备用资源和机动力量,并且设下伏笔,或在中途安排援军;在事业进行当中,手头还要保留随时可动用的备用资源和机动力量,以使事业顺利进行。如在投资时,不可将资金一次用尽,自己手头还要留一部分资金备用,以作追加投资或者二次投资。

作为领导或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的细微之处要多多谨慎用心,要注意做备忘录、文件备份,保存好必要的证据。

北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正月,仁宗皇帝正在上朝,突然发病,被扶入后宫中。顿时宫廷内外,人心不安,气氛紧张。

这日宰相文彦博留宿宫中,以便处理紧急事务,以防有变。文彦博高度紧张,不想还是有人半夜叩打宫门,来人竟是开封知府王素,说有要事求见。

文彦博思虑再三,为防不测,还是拒绝马上与之相见。第二天一早,他才向王素问明情由。原来昨天夜里有一名禁卒告发都虞侯(禁军头目)要谋反起事,王素不及细问便向文彦博禀报了。

有的大臣主张立即逮捕都虞侯,文彦博不同意,他对众大臣说:“皇上有病在身,此时若是不辨真伪,轻信他人,一旦事态失控,人人自危,便是大错铸成,无法挽回了。”于是,他找来禁军总指挥许怀德,调查那个都虞侯的底细。许怀德深知都虞侯为人忠厚,决不会做出此事,便以人头做保,担保都虞侯的清白。

文彦博深信许怀德不会作假,说:“那个士兵一定与都虞侯有仇,趁机诬陷都虞侯,为了煞住诬告之风,应将他处斩,以安定人心。”众人无有异议。另一位宰相刘沆更是极力赞成。

文彦博正准备要签署行刑的命令,旁边有一个大臣偷偷地捏了他一下,他马上警觉起来,脑子一转,顿时明白,于是便请刘沆也在判决书的末尾签字。刘沆双手一摊,推辞说:“文大人昨日当值,此事又是文大人一手经办,我怎会和文大人抢功呢?这个名我是不能签的。”

丈彦博脸上作笑,连道:“你我同为宰相,又情同兄弟,何分彼此?有功独享,我是万万不能的。”于是连说带拉,让刘沆也在上面签下大名。然后便将那士兵推出营门斩首。

不久,仁宗病好后,刘沆私下对仁宗说:“陛下生病时,文彦博擅自杀了报告叛乱消息的人。”他这么一说,分明是在暗示文彦博纵容造反,甚至是造反者的同谋。其用心十分险恶。

仁宗皇帝十分震惊,特召文彦博进宫问话。面见皇帝后,文彦博不慌不忙地把刘沆签名的判决书拿出来,仁宗看罢,这才打消疑虑。刘沆的图谋也彻底落空了。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文彦博身为宰相,自是一点即通,在看似随意无心之中留了关键的一手,请另一位宰相留了姓名,才得以辩得自己的清白。否则,他真是有口难辩了。

身为权势人物,在夜里、在密室里单独与人相见交谈,即便什么话都没说,都有可能贻人口实,或给小人诬告陷害之机。因此,接见不明来由的人时,一定要在白天,而且最好是要有他人在场。如果是一些重要问题,留下必需的证据等,更是至关重要。要不然被人陷害,又无法为自己辩护,岂不可悲?

明代周忱巡抚江南时,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在这个笔记本里,他将每一天的天气,当天所做的事情,哪怕是彳艮小的事情,都记在其中。像每日的刮风下雨情况,自己在哪儿见了什么人,又做了些什么,等等。人们多不明其意。

有一天,一个人来报告,说运粮的船在江上被吹走了,找不到了。周忱就问那个人丢失粮船是哪一天,是午前还是午后,当时刮什么风。结果报告的人回答得颠三倒四,周忱翻开日记本和他逐项逐项对证。

那人大吃一惊,只好招供了自己私扣粮船的罪行。

在任何工作场合,为了团队和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应该事先就要留一手,为自己预先留下后备力量。

在任何场合,在做事当中,为自己留一手很重要,有了退路才会更加大胆阔步地前行,进退自如。

譬如,在管理工作中,很多上司喜欢在自己的周围培养一些心腹。培养心腹自有其诸多好处。比如,你将去较远的地方出差谈重要商务,或者去另一个城市,你的心腹就会考虑到交通工具,订票、安排下榻地方,打电话给对方约定时间,等等,可以说无微不至。并且,他会送你到车站或机场,目送你踏上旅途。

但要注意的是,平时对待心腹下属,也应该留心,不能将什么秘密都无所保留。要知道,大师们在向众人演示妙术,或者收徒传技时,都会讲究策略,不将其看家本领通盘托出,这样他才可长享盛名,使别人始终唯命是从。

约瑟夫擅长摔跤。他的技术高明,浑身的解数足有290余种,并且每次出手都各不相同。弟子里头,他最喜欢长得英俊的萨缪尔。萨缪尔力大无比,本事高明,名气很大,是自己所有弟子中最有建树的一个。

有一天,所罗门国王点名要看萨缪尔的摔跤术。赢得比赛后,萨缪尔跑到国王面前夸口,说自己的本领和力气,比起师傅来都不差。他之所以不愿摔赢师傅,不是自己技术差,而是因为师傅的年龄已大。

他这样不尊重师长、狂妄自大,所罗门国王很不高兴,叫人选了一处宽大的场地,把满朝文武百将都请了来。让师徒二人比赛。

萨缪尔耀武扬成地走进场地,像一只被激怒的狮子,仿佛他的敌人就是一座铁山,也会被他推倒。

约瑟夫看徒弟力气比自己大,所用招数又和自己如出一辙,于是就用一招从来没有示人的招数一把将他扭住。萨缪尔一下不知怎样招架,便被师傅举过头顸,摔在地上了。满场的人都欢呼起来。所罗门国王奖给师傅一件华丽的袍子,并斥责萨缪尔说:“你太狂妄了,竟然妄想和你师傅较量,可是你失败了。”

萨缪尔说道:“国王!师傅胜过我并不是凭力气,而是有一招没有传授给我。他就凭这小小的一点本事,今天把我打败了。”

约瑟夫说道:“哦留下这一手就是为着今天。记得圣人说过:“不要把本事全部教给你的弟子,万一他将来变成敌人,你怎样抵挡得住?”从前有个吃过弟子亏的射箭高手曾经说过:“不知道是这世上本来就没有情义,还是如今人心变得太快,我向他们传授射箭技艺,最后他们却把我当作天上的鸽子,这些都让我不得不引以为戒啊!本来我看你基础不错,本想抛却这些繁文缛节,把我全部的技艺传授给你,但你目无尊长,实在是太令我失望了。”

世事转移,人事复杂,人心多变,即便是受人技艺的人,为了名利,也会对其师父进行挑战,谁又能保证眼下极为忠心的下属,日后还能有同样的忠心?一旦忠心程度改变,甚至从一端滑向相反的另一端,那时,昨日的心腹,谁敢保证不会成为他日的“炸弹”?

事情往往有好坏两方面。在得力下属为你做好一切安排时,你可能会失去进取心,在你与心腹的关系特别密切时,可能会引起其他下属的反感。更严重的是,你最宠爱的心腹手下,平时推心置腹,你把公司的重要机密与他一起分享,把个人的优劣强弱、个人秘密等完全显示在他面前,如今他却暗地里泄露秘密,并且向你提供不实的情报;甚至投身于竞争对手阵营,与你公开为敌……如此种种,其结果便是你被弄得身败名裂。我们应该对这种情况,有所明察,有所留心。

在生活中,一个人被偷扒或抢劫了钱包之后,若是再从身上找出几块钱来,那将会感到意外的惊喜,还有失望或者绝望之余的安慰。早知如此,何不在大笔钱财之外,在准备一番大动作之前,再留一小笔钱在别处呢?世上的游客之所以敢于随处漫行,还能大胆悠游,就是因为他们在行前留了一手:即便万一被人扒了钱包,至少身上还有一小笔钱。而这一小笔钱,便是他们回家后改变困境的资本。

这还只是其中一层基本的目的打算。在事业进行当中,手头还保留随时可动用的备用资源和机动力量,并且设下伏笔,或备有援军,自是为了防备失算或意外情况,或者作为随时平衡调整各方局势的机动力量。此外,它还有另一层意义,那就是不让自己的计划泄露,不让他人把你的计划和意图看个一览无余,否则一些小人,或者存心跟你作对的人就太容易打乱你的计划了。可以这样说,你预先有所保留的资源和力量,正是你的奇兵所在,是保证你事业顺利完成的必要策略。

生活的智者告诉我们:当你运气好时要为时运不济时做好准备,无论怎么顺利,做事之前都要留一手。事前做准备一般都容易一些,你只须预留一些资源、力量就可以了。一旦事业中途出现意外,事前准备那小部分资源、力量,就变得无比重要而珍贵了。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古语有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也就是要远离危险的地方,不要置身于危险的边缘。这一点包括两方面:一是防患于未然,预先察觉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二是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尽早化解危险,或及时离开。

刘邦统一天下后,萧何因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军饷立有大功,被拜为相国。公元前196年,刘邦亲征陈稀时,又敬萧何为开国元老,派兵护卫,增加5000户领地和500名随从。

这时,有人给萧何提出忠告:皇上远赴战场,将国内事务全部留交给你,他之礼遇有加,实则是对你心存芥蒂,藉增兵护卫,防患于未然。你应趁此机会,辞退护卫,献出财产以充军资,如此方可释陛下之疑心。萧何听后,马上遵行,果然使得龙颜大悦。

两年后,黥布作乱,刘邦再率大军亲征。萧何施德政于民,并拿出所有家产以做军费。然尽管如此,刘邦仍是不断派人来问候他。这时,萧何相府的一个幕僚提醒萧何说:舛目国快要遭灭族之祸了!你名位之盛已到极点,关中百姓皆拥护于你,皇上不断派人问候,实是对你担心。”萧何听后心内一惊,即时听从幕僚之计,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招民怨恨。

刘邦班师回朝时,沿途百姓拦驾告状。刘邦听了心里暗自高兴,只是笑着问萧何:“相国为何与民争利?”然后,将所有状纸一并交予萧何,让他自己去处理,或退还田地,或补全差价,以释民怨。如此,君臣遂相安无事。

自古便有“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萧何身居高位,功劳显赫,又得关中百姓拥护,自然会受到皇上猜疑,他人眼红。萧何在得人提醒后,察觉到自己处于危险的边缘,便立即采取捐献财产以充军资、贱价强买民间田宅等自减自污行为,才得以避过两场大而无形的危险。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会目光长远,能够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细节,能够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思想。要顺利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眼前所见迷惑了眼睛,能够睿智的做出自己的选择,使自己远离危险灾祸。

在日常工作中,有不少人,忠于职守,业绩也不错,却不知为何突然停滞不前,让他人难以理解。看了上面这一类故事,我们就应有所领悟。